游览耶路撒冷的重头戏是走一趟当年耶稣最后时刻走过的只有500米的“苦路”。苦路是指耶稣背上十字架,前往刑场游街示众的路途。信徒走苦路在宗教上也称之为“ 拜苦路 ”。 我曾看过美国1959年版的电影《宾虚》,通过犹太人宾虚与耶稣的交往,再现了耶稣被审判、走苦路、被钉十字架的全过程,从头到尾耶稣被打的鲜血淋漓、惨不忍睹,真切呈现耶稣为世人受难之苦,给我留下震撼的印象。因此到了耶路撒冷老城,对“苦路”印象就格外深刻。
图1、苦路第一站
苦路的前八站都是在穆斯林区内。这条受难之路,是弯弯曲曲铺上石头的窄巷,石阶多。两边建筑除了罗马总督的雕堡外,便是犹太教的会堂和民居,后期增建了不少建筑物,包括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人的居所。 苦路第一站是耶稣被彼拉多定罪的地方,墙上钉着罗马字母“Ⅰ”。这里以前是安东尼亚堡,现在是奥玛丽亚中学,靠近狮子们(司提反门)。
图2、版画:耶稣被彼拉多定罪
根据《马太福音》的记载,犹太领袖们看不惯耶稣,想要铲除基督耶稣却没有判刑的权利,于是他们借彼拉多之手判给耶稣死刑。出卖耶稣的犹大在听到耶稣被判死刑时也愣住了,急急归还从祭司长手上拿到的三十块银币以后,就去了。
图3、圣方济各会的修道院
第二站如今是天主教圣方济各会的修道院。在这里耶稣背上十字架,戴上了荆棘冠冕,并被鞭打开始游街。原来的审判大厅和鞭打处,在1229-1244年被十字军时期的教堂所代替,后来又被1903至1904年间建造的教堂所代替,即我们现在看到的方济会定罪堂(Church of the Condemnation and Imposition of the Cross)和鞭笞堂(Church of Flagellation)。
图4、版画:耶稣背上十字架
图5、定罪堂是一座罗马天主教教堂
定罪教堂附近的遗址位于罗马时代,位于安东尼亚堡垒的庞提乌斯彼拉多所在地,也是审判大厅的所在地。当年由七十个长老文士和一个祭司长组成的犹太公会要求彼拉多处死耶稣。 约翰福音18:28 :“然后他们将耶稣从该亚法带到审判大厅”。在教堂外有巨大的石头,是罗马人行道的一部分。
图6、鞭笞堂
鞭笞堂(Church of Flagellation) 有五个白色圆顶,每个圆顶两侧有高高的彩色玻璃窗。 天花板由粉红色大理石柱支撑。教堂祭坛的正前方,悬挂着一幅巨画,正是耶稣即将背上十字架。 据《约翰福音》第19章第16至17节记载,耶穌在被鞭打后,带上荆棘冠,在这里被定罪,他要背起十字架走向死亡之地。
图7、第三站是耶稣第一次因为十字架沉重而跌倒的地方
第三站是耶稣第一次因为十字架沉重而跌倒的地方。现在是建于19世纪的天主教小教堂,属于波兰的亚美尼亚教会。教堂门楣上的雕塑,展示了耶稣跌倒的情景。
图8、版画:耶稣第一次因为十字架沉重而跌倒的地方,
图9、小教堂内景
图10、第四站现在是一座小小的亚美尼亚教堂
第四站现在是一座小小的亚美尼亚教堂,也属于波兰的亚美尼亚教会。教堂入口处上方的石雕描画了圣母安慰耶稣的画面,为波兰雕塑家Zieliensky 的作品。圣母玛利亚看到正在受难的儿子,心情非常痛苦。
图11、版画:耶稣在这里看见了他的母亲玛利亚。
图12、教堂内景
图13、教堂内壁画《耶稣遇到圣母》
图14、 第五站耶稣留下的手印
第五站位于El-Wad路和苦路的交界处,如今是圣方济各会的一个祈祷室。当时在这里古利奈人西门替耶稣背上了十字架。门边的墙上有一个手印,据说是耶稣扶了一下墙留下的,游客轮流把手放进了那个手印之中。
图15、版画:当时在这里古利奈人西门替耶稣背上了十字架
图16、第六站现在是贝洛尼卡教堂
第六站现在是圣维罗妮卡,但这个教堂似乎不开放。擦脸事件发生的地点确认是在1883年。希腊的罗马天主教买下了这个地方,修建了圣脸和圣维罗妮卡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Face and Saint Veronica ),号称维罗妮卡给耶稣擦脸的地方就在房子里。小教堂里有一个纪念品商店,专门出售绘有维罗妮卡和耶稣头像的手帕。
图17、版画:维罗妮加在这里用手帕为耶稣擦拭汗水
耶稣走这个哀伤的旅程时,从祂头上那荆棘冠冕滴下的血,混着嘲弄祂的人的唾沫。在人群中一个充满怜悯的朋友——维罗妮卡——将祂面上的唾沫、血和汗抹去,减轻耶稣痛苦。手帕上永远地留下了耶稣的面容。
图18、第七站是基督教的审议门,现在是一座小的教堂
第七站是基督教的审议门。据传说,耶稣的判决书就是贴在这里,所以,它被称为“审判的大门”。耶稣在这里第二次跌倒。后来方济各会的教士们便在此处建立起一座小的教堂,用以纪念这件事。小礼拜堂祭坛上方有耶稣跌倒的雕塑。
图19、版画:耶稣在这里第二次跌倒
十字架实在太重,耶稣在此跌倒。祂擦损膝盖,祂的脸埋进泥尘里。
图20、第八站如今是一座希腊修道院的北墙
第八站如今是一座希腊修道院的北墙,石墙上罗马字母“Ⅷ”下面,有一个十字架的浮雕,纪念耶稣对耶路撒冷的妇女的劝告。一大群人跟随着耶稣,其中有些妇女为他悲伤哀哭。耶稣转过身来,对她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路加福音23章27-29节)
图21、版画:耶稣对耶路撒冷的妇女劝告“不要为我哭”
耶稣触摸麻风病人,他在安息日替人治病,他在公众场合和妇女谈话。现在耶路撒冷的妇女在沿途与耶稣相遇,为他的命运哀哭,表达她们对他的感激。较早时耶稣预言那里的妇女会为他哀哭,现在预言应验了。
图22、第九站圣墓教堂外
第九站在基督教区,这一站在通往圣墓教堂道路的一个岔路里,这里已经可以看到圣墓教堂的圆形尖顶了。这里放着一个木十字架,是为信徒模仿耶稣走苦路准备的。耶稣走到圣墓教堂东北的院墙外,第三次跌倒。经过鞭打、拷问和长途劳累的耶稣的身体实在是无法再承担十字架如此重负,第三次被十字架压倒在地。这三次摔倒足以表明十字架之重和耶稣所受的苦难之大。
图23、版画:耶稣第三次跌倒
图24、第十站耶稣在这里被脱去衣服
第十站至第十四站,是当年的刑场所在,位于城外的一座圆形山丘,称为「各各他」(Golgotha),在希伯来语有「骷髅山」的意味,而事实上,山丘的形貌确像骷髅骨,传说亚当的头盖骨在这里。不过,昔日的刑场,今日已变成聖墓教堂了,又称“复活大堂”。 第十站耶稣在这里被脱去衣服。耶穌被脫下衣服的地方,現在是聖墓教堂的入口處右边带圆顶的小教堂。
图25、版画:耶稣被脱去衣服
兵丁拿他的衣服分为四分,每兵一份;又拿他的里衣,这件里衣原来没有缝儿,是上下一片织成的。他们就彼此说:“我们不要撕开,只要拈阄,看谁得着。”这要应验经上的话说:“他们分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兵丁果然做了这事。(约翰福音19:23-24)
图26、第十一站是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油画下方)
第十一站耶稣被钉十字架,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23章24节)。圣墓教堂进门右手边楼梯上去是一个小教堂,这里是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
图27、版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
图28、教堂穹顶壁画
因为基督教主要分为七个教派,其中希腊东正教派、亚美尼亚教派和罗马天主教主要瓜分了圣墓教堂的各个财产。由于教派纷争厉害,争斗不止,1757年国际仲裁组织判定,以当时争端发生时的范围为永久范围。其中第十和十一站是属于罗马天主教会。
图29、圣坛底下的石头是竖立十字架的地方
第十二站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圣坛底下的石头是竖立十字架的地方。这地方属于希腊东正教。一个祭坛,上方是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塑像模型。像前的一个大理石的圆孔,说是当初竖十字架的孔。
图30、版画: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
图31、第十三站耶稣被从十字架上放下的地方
第十三站 耶稣被从十字架上放下,放入马利亚的怀里。后面墙上的壁画上详细描绘了当时的情景。
图32、版画:耶稣被从十字架上放下,放入马利亚的怀里
图33、石板是耶稣身体被洁净包裹的地方
圣墓教堂入口处的石板是耶稣身体被洁净包裹的地方,人们把耶稣从十字架上解下来,安放在这块大理石上涂抹膏油,准备安葬。有许多虔诚的教徒,把信物放在大理石上擦拭,然后带回家供奉起来。更多的人则是长时间跪下亲吻这块说是浸透着耶稣的血的石头。
图34、人们排大队等待参观耶稣被埋葬的地方
第十四站耶稣被埋葬。一个叫约瑟的财主向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洁净包裹后安放在自己的新坟墓里,并用大石头封住墓门口。圣墓教堂中收藏墓碑的地方是个小神社,需要排队进入。一年四季如此,凡是和主耶稣有关的,一定挤满了人。很多人是朝圣者。恐怕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像耶路撒冷一样,能把世界各地的人集中在一个城池里。
图35、版画:耶稣被埋葬
图36、耶稣墓
圣墓其实是一个石洞,稍为狭小,不足2米宽。修教堂时,将墓穴周围的山岩都削去,就保留下墓穴。据传,这里原本是贵族约瑟夫购买的墓地,当年他因敬仰耶稣基督,而把自己的墓地捐献出来埋葬耶稣。门口的希腊东正教士严肃守卫着。这就是苦路的最后一站——耶稣墓。说当时耶稣被安葬于此,三天后就是从此处复活的。里面还有当初墓上的大理石,人们排队就是进去摸一下那块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