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鸡娃的最仙境界:没有妈气

这几天我中学同学群里有人秀了几张照片,人过不惑依然美丽动人,让大家最为惊叹的是身为三个娃的妈,竟然没有“妈气”!

于是我们一班中年老母马上低头自我检讨,是什么让当年一样在食堂抢过肉包、在操场上跑800米的花季少女,分隔几十年后气息就如此不一样?

先说说“妈气”是什么?就是每天所有的生活都是围绕着孩子、已完全化身“谁谁妈”而忘了自己是谁的中年老母;就是一听周末要约第一反应是“孩子谁来接送”、“老公怎么办”的操心主妇;就是和姐妹淘吃饭聊天到晚上8点必从座位上弹起来要赶回家给孩子“辅导作业”的免费家教;就是言必引育儿专家,出门必带保温杯、吃饭必佐餐热水、每顿必须有足够蔬菜、规劝身边每个朋友少喝冰咖多泡菊花茶的民间育儿营养养生专家......罗列一大堆,我自己也吓了一大跳。即使没有全中,但症状不可谓不明显,画风不可谓不熟悉。

对于我们这一届中年老母亲,轻度妈气患者是把孩子的事当作天大的事,朋友圈基本上一天不漏地记录儿童成长日记,对她们来说,和孩子学校老师搞好关系远比中美关系来得重要,看孩子的体育比赛比看奥运会积极,观摩最初级的钢琴演奏也怀着追星的心情。

高段位的妈气老母,对孩子学校领导层的结构和动态比对自己公司的更上心,对各课任老师的资质背景如数家珍,对家委会的工作尽心尽力,孩子的教科书考纲她们倒背如流,孩子的考试测验日期过目不忘,把家长会当成G20峰会来重视,能瞬间对各大教育培训机构作出大众点评网一般的权威分析。

妈气老母其实是把一个女人的妻子、女儿、妈妈、公司人、闺蜜等多重角色的戏份都集中在母亲身上,着力塑造亲妈这个角色。她们兢兢业业、她们含辛茹苦、她们任劳任怨,可以说是老母界的光荣妈妈、劳动模范。

 

我其实最怕去的地方就是我们村某著名补习学校的休息室,那里是多伦多地区妈气作为密集的地方。我常常自己带着满身妈气走进去,一看见这些还在和孩子同步做题的、交流鸡娃经验的、自己考证复习的、学习育儿宝典鸡汤的,就马上偃旗息鼓败下阵来,觉得自己在演好亲妈这个角色上,还是不够努力,和一教室的亲妈比,妈气指数立马相形见绌,于是眼不见为净到隔壁咖啡店里坐一坐压压惊,暂时出戏一会儿。

如果妈气老母是直接传承积极入世的“孔孟之道”,那没有“妈气”的仙女妈妈就是老母届逍遥的“老庄传人”了。

喝咖啡的时候我也在琢磨怎么能做到“仙气飘飘”?就是既不忘当妈的使命,又能在战术上超脱,把自己从当妈的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

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字“outsourcing”(外包):三餐交给饭店、外卖、家里老人、保姆,管娃交给队友、私教或者让孩子自学成才

小伙伴马上反驳我,在北美大农村,请不起保姆,调动不了老人,条件各种允许怎么办?即使亲力亲为,也必须选择性地做,不对,选择性地po些又温馨又没有妈气的场面,比如孩子的小手、脚印、背影、生日蜡烛、一起烤的饼干、一起读的书、旅游途中的笑容,所有欢乐的、美好的、文艺的场面,(一地鸡毛就留给自己默默消化)。

我甚至在想,做一些下面这样的改变,我是不是会从含辛茹苦的妈气老母羽化成仙?

换句话说,“没有妈气”不是让我们卸载我们身上最重要的职责,或者减少对孩子的爱,而是在爱孩子的同时也爱自己,能做到管娃、生活两不误,和孩子一起成长、而不是牺牲自己成全下一代。

当然一切都是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当我要给自己放个假,和队友一起去看从小就梦想的奥斯汀笔下的英伦、徐志摩诗里的康桥,女儿的小脑袋凑过来,无辜地问了一句“我可以去吗?" 我马上母爱爆棚、妈气大涨,马上二话不说订了三张去伦敦的机票。

因为妈气尚存,原本成年人世界看戏、看博物馆、品美食的文化之旅秒变以逛哈利波特片场、坐伦敦眼、买冰淇淋和糖果为主要行程的亲子之旅。

当然,另一方面也可以这么安慰自己,妈气是烟火气,是元气,更是人气。孩子需要老母亲陪伴的就那么几年,我们还有长长的余生做一个”仙风道骨“的美少女!

 

关注公众号“枫言枫语枫叶国”,了解更多加拿大生活点滴

 

Ying_can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天凉好秋' 的评论 : 对不起,最近出行,回复得有点晚。我们都是经历了从家里的小仙女小千金变成谁谁妈的过程,环境造人。
天凉好秋 发表评论于
写得生动形象!后面的反省也很好。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到了加拿大都变得这么能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