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皇帝十八洞,七二标杆毛家言

从传统文化里发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在交流过程中寻找令人茅塞顿开的灵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愿你是“人”不是“神”
  3月8日这一天,男士们多多关爱身边的女士,女人们多多关爱辛苦的自己。愿你人比花娇、愿你灿烂夺目、愿你芬芳四溢、愿你梦想成真!愿你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不希望你是一尊“神”……
  央视国际正热播《井冈山》,看到当年朱德南昌起义,毛泽东秋收起义时的惨状,其根源就是那些当兵的自以为是,高看自已,低看对手,照搬照抄教条,注定失败。逼上井冈山之前毛泽东作为中共委员,他被认为没有拿过枪,受到那些军校毕业(余师长)和军人(苏团长)丘八们的歧视,说他不过读了《三国演义》就想指挥军队,对毛提出的“作最坏打算”毫不理会,结果前委的卢总指挥为保护毛泽东等人撤退而战死……
  中国革命的历史没有毛泽东就燃不起革命之火种,中国没有周恩来革命之火早会灭烬。反観历史证明那些狂热主义分子们总好大喜功,明明是“丧事”却要当做“喜事”来办。他们甚至不惜“弄虚作假”。
  建国后的“大跃进”,“文革”是当年毛最反对的浮夸风,却发生在毛自己身上,成了他不保晚节的终身遗憾。伟人领袖都不是神何况普通庶民。
  那些自吹自擂,靠歌功颂德宣传走上前台的人只能静寂落莫地走下后台。神坛更是不能上的,走下神坛实际就意味着是身败名裂……。靠吹嘘,竭尽吹捧领袖造神的文化传统仍然如好吃“野味”者的传统一样,他们的遗传基因总会被激活。
  后来的华国锋,也曾有过“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堪比“东方红,太阳升……”一样的“大家唱”。将毛华画像并掛全国,他自己也不反对,最后被“请出神庙”……
  历史有许多重复,也有许多神似和形似。
  当今新冠病毒还在肆虐全中国和全世界,组己经有宣传部门急不可待出书为战胜疫情歌功颂德了,在某某人英明领导下“战疫胜利”了。
  这何尝不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武汉的军奥会,女子马拉松队欲夺金牌,结果被剥夺参赛资格,就是因为弄虚作假走“捷径”,当然家丑不可外扬,对自已不利的消息一文不发。
最近疯传一篇文章大意是:“不破楼兰誓不还!
  今天一个大好消息传来,全世界第一支新冠状病毒疫苗,研发成功!!!
 疫苗第一针,院士将军先试,今天注射到发明人陈薇将军左臂。专家组7名共产党员,也一同注射了新冠病毒疫苗!这就是军人的铁血担当!”
  原来——专家指出——
  原来那些照片使用的都是准备出发时注射提高免疫力的药物针,就象出师会弄成凯旋会一样,不知真相者看热闹信以为真!
  疫苗培养这么短就出台,除了神仙是不可能的。
  萨斯十七年过去了疫苗接种还未成功。日本花粉病数十年其疫苗都还未成功。注射抗新冠病毒疫苗?除了乌龙还有什么?
  为了鼓舞士气应该释放正能量,但“鼓舞”不能靠“鼓捣”事实真相啊!
日本是前车之鉴。
  “明治维新”后进入列强,打败俄罗斯,打败满清帝国后就头脑膨胀,狂妄自大了,赶超世界,东亚共荣,还向美国发动偷袭珍珠港的战争,日本人都觉得是世界“老大”了。神国神人,“天孙降临”的大日本不可一世,然而建立在虚伪揑造基础上的“海市蜃楼”终究会烟消云散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了,靠“世界工厂”富强起来,仿佛有的是钱将整个世界购买下来似的。结果是“泡沫”总会破灭的。
  今天的中国人不“自知之明”看世界,不事实求是看自己,总觉得自己“伟大”,是“神”而不是“人”总有一天会坠入与“牛鬼蛇”同一排排坐的“神”的境地……
  弄虚做假,浮夸吹嘘是走向毁灭的里程碑,这是历史上证明过的,犹如初级几何代数中三角形内角是180度,一条直线从起点到终点的半圆形内角也是180度那么简单的事情却又有许多人看不明白,跟风瞎弄自然清楚自己身在何处……。
神马话?
  装神弄鬼,误人不浅,曾让美国人闻风丧胆的“神风”(kamikaze),那是日本人“舍身炸碉堡”式的勇猛,“神”似乎与“人”不能“排排坐吃果果”的呀!

       十八皇帝十八洞,七二标杆毛家言 高尔夫球场是由十八个洞组成常规18洞标准杆为72杆。其中分上下半场各9洞,共4个3杆洞,4个5杆洞和10个4杆洞组成,合计72杆。一般职业赛事为4天,总成绩标准杆则为288杆。 帕:平标准杆

  “毛”字由“七二”二字組成。对中国古代18位帝王的点评
       毛泽东通晓历史,青年時代取化名“二十八画生”(毛泽东的名字28笔画)曾对《二十四史》做过评点。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毛泽东对古代人物多有精到的点评,他对中国古代十八位帝王是如何评价的呢?
  一、商纣王帝辛
 “ 纣王”,是周人侮辱、蔑视性的称呼。按《说文解字》援引谥法的解释:“残忍捐义曰纣”。
  【毛泽东的评价】
  “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
“商纣王是很有本领的人,周武王把他说得很坏。他的俘虏政策做得不大好,所以以后失败了。”
  二、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是战国末期秦国君主。他十三岁即位,三十九岁时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五十岁出巡时驾崩,在位三十七年。
  【毛泽东的评价】
  毛泽东对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秦始皇,有较多的言论,归纳起来有下面几条:
  1、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
  2、一次,毛泽东对章士钊讲,你们讲共产党等于秦始皇,不对,超过一百倍。
  3、孔孟是唯心主义,荀子是唯物主义,是儒家的“左派”。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荀子代表地主阶级。又说,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说空话。
  4、我们应该讲句公道话。秦始皇比孔子伟大的多,可是被人骂了几千年。
  5、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会前期的,都是法家。这些人主张法治,犯了法就杀头,主张厚今薄古。儒家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都是主张厚古薄今的。
  6、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有名的皇帝,我也是秦始皇,林彪骂我是秦始皇,中国历来分两派,一派讲秦始皇好,一派讲秦始皇坏。我赞成秦始皇,不赞成孔夫子。
  三、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秦朝的末年在吴县起兵,在前207年的钜鹿之战中统率楚军大破秦军,秦亡后封自己为“西楚霸王”。项羽可以说是 中国历史上最以猛勇闻名的军事家,“霸王”一词在历史上是属于项羽专用的。
  【毛泽东的评价】
  1、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2、在1964年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进一步指出项羽战败的三个错误: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放走刘邦;机械遵守鸿沟协定;以及建都徐州(当时叫彭城)。那么,项羽为什么不能纳谏和用人呢?这便和他主观上的弱点有关。
  四、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帝王,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
  【毛泽东的评价】
  1、“老粗出人物”、“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1964年毛泽东更进一步指出:“自古以来,能干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刘敬劝他不要建都洛阳,要建都长安,他立刻就去长安;鸿沟划界,项羽引兵东退,他也想到长安休息,张良说,什么条约不条约、要进攻,他立刻听了张良的话,向东进;韩信要求自封假齐王,刘邦说不行,张良踢了他一脚,他立刻改口说:‘要封就封真齐王,何必要假的。’”
  2、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五、汉武帝刘彻
  汉朝第7位皇帝,在位长达54年。汉武帝在实际掌握权力后进行了多项大刀阔斧的改革,深远地影响着后世的中国。他开拓了汉朝最大版图,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晚年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征和四年刘彻下罪己诏。
  【毛泽东的评价】
  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六、汉元帝刘奭
  汉元帝刘奭[shì],汉朝的第11位皇帝,在位16年。元帝在位时期是西汉由转向强盛衰落的起点,社会危机逐渐加深。元帝本人也过于放纵外戚、宦官,埋下了西汉的灭亡的根由。
  【毛泽东的评价】
  历史上不是提什么‘文景之治’吗?实际上,文帝、景帝只是守成,是维持会,庸碌无能。从元帝开始,每况愈下。
  七、魏武帝曹操(曹操被追封武帝,本不是帝王,暂列其中)
  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魏国的奠基者。东汉丞相,后封为魏王;去世后,汉谥武王。他的长子曹丕创立魏国称帝后,追尊其为太祖武皇帝。
  【毛泽东的评价】
  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八、南朝宋明帝刘彧
  宋明帝刘彧(439年-472年),南北朝时宋的第七位皇帝。刘彧弑杀了侄子刘子业而上位,他在位的六年半,刘宋因为惨烈的内斗,以及和北魏争夺淮北地区,国力大幅衰落,百姓苦不堪言。所谓“天下骚然,民不堪命”。
  【毛泽东的评价】
  登基“可谓奇矣”。
  九、南朝梁武帝萧衍
  南朝梁的建立者。萧衍在位时间长达四十八年,是南朝的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者。梁武帝初期国家兴旺强盛,是一个有为的明君。后期痴迷于佛教,多次舍身出家。企图以佛治民,纵容邪恶,导致侯景之乱,毁掉了江南的经济基础。
  【毛泽东的评价】
  1、萧衍善摄生,食不过量,中年以后不近女人。然予智自离,小人日进,良佐自远,以致灭亡,不亦宜乎。
  2、专听生奸,独任成乱,梁武有焉。
  十、南朝陈后主陈叔宝
  南北朝时陈朝末帝,在位7年。陈叔宝是一个荒淫无度的皇帝,据《南史·陈本纪》记载“奏伎纵酒,作诗不辍”,又大建宫室,滥施刑罚,宠爱后妃张丽华,朝政腐败。陈为隋所灭16年后,叔宝病亡洛阳。
【毛泽东的评价】
知识分子型的皇帝“没有出息”。
  十一、隋文帝杨坚
  隋朝的开国皇帝,在位24年。他统一了分裂数百年的中国,他开创的科举选拔人才的选官制度,在中国使用了1300年,他确立的三省六部制,奠定了后世官制的基础。他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使得隋朝成为盛世之国。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化辉煌灿烂的时期。
  【毛泽东的评价】
  其做法“蕴藏大乱”。
  十二、唐太宗李世民
  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李世民是杰出的军事家,在建立唐朝的的过程中立下了战功。 李世民为帝之后,善于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以武开疆拓土。开始了辉煌的贞观之治。
  【毛泽东的评价】
  评价其军事才能:“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十三、后梁太祖朱温
  废唐哀帝李柷自立,国号“大梁”,史称后梁。朱温在位期间,重视农耕,但是连年征战,民生多艰。晚年荒淫无耻,乱伦无度,强奸儿媳,被他的三儿子朱友圭杀死。
  【毛泽东的评价】
  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十四、后唐庄宗李存勖
五代时期后唐王朝的建立者,晋王李克用长子,小名“亚子”。李存勖称帝之前,和后梁血战十多年,历经大小百余战,勇猛异常,五代时期的皇帝以他的武功最厉害。但打了天下,却不知道应该如何治理天下,宠幸伶人,重用宦官,朝政荒唐。三年后因兵变被杀,失败之快,史上罕见。
  【毛泽东的评价】
康延孝之谋、李存勖之断、郭崇韬之助,此三人可谓识时务之俊杰。
  十五、南唐后主李煜
南唐末帝,李煜不精于政治,是一个治国的昏君。但其艺术才华非凡:书法、绘画、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誉为“千古词帝”。
  【毛泽东的评价】
1、南唐李后主虽多才多艺,但不抓政治,终于亡国。
2、知识分子型的皇帝“没有出息”。
  十六、宋太宗赵光义
  第二位皇帝,在位21年,太祖赵匡胤的胞弟。太宗治政有为,爱读书,喜好诗赋,重视文化事业,改变了唐末以来重武轻文的陋习。但在军事方面屡有败绩,不善武功。
【毛泽东的评价】
1、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敌手。尔后屡败,契丹均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办法,宋人终不省。
2、不择手段,急于登台。
3、赵匡义小人之言。
  十七、 成吉思汗铁木真
  尊号“成吉思汗”,大蒙古国奠基者。元朝建立以后,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为太祖圣武皇帝。
  【毛泽东的评价】
“一些老粗能办大事:成吉思汗,是不识字的老粗。”(毛泽东只是为了强调“一些老粗能办大事”,成吉思汗并非不识字,元初名臣耶律楚材在《玄风庆会录》一书中提到成吉思汗是可以亲自阅览文件的。)
  十八、明太祖朱元璋
大明开国皇帝,在位31年。是中国历史上几个主要朝代的皇帝中第二个出身平民的皇帝,幼时贫穷。在位期间创下“洪武之治”,同时立《大明律》,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与官僚,严厉打击官吏的贪污腐败,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强化中央皇权。朱元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大争议的人物。
  【毛泽东的评价】
  1、对治国能力的评价:“可不要看不起老粗。””一些老粗能办大事:成吉思汗,是不识字的老粗;刘邦,也不认识几个字,是老粗;朱元璋也不识字,是个放牛的。”(注:成吉思汗,刘邦,朱元璋三人身为帝王时,他们的文化水平已经达到能批阅奏折和签署命令的程度。)
  2、对军事能力的评价:“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历史上对于曹操的评价实际上是复杂的,既不是一团漆黑,一概骂倒,也不是赞歌一片,而是有褒有贬,毁誉参半。
  《三国志》作为三国时期的第一正史,其对曹操的评价多是溢美之词:“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唐太宗在《祭魏太祖文》也对曹操大加赞赏:“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于往代。”(《钦定全唐文·卷十》)
  司马光对曹操也是十分欣赏,在《资治通鉴》中写道:“知人善任,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阵,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
  辛弃疾也曾感叹道:“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明代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魏武帝集》评论道:“周公所谓多材多艺,孟德诚有之。”“汉末名人,文有孔融,武有吕布,孟德实兼其长。”
  清代陈祚明在《采菽堂诗集·卷五》:“孟德天分甚高,因缘所至,成此功业。”
  清末被学林称为一代奇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家、小说理论家黄摩西也对曹操大加赞赏:“魏武雄才大略,草创英雄中,亦当占上座;虽好用权谋,然从古英雄,岂有全不用权谋而成事者。”
  当然,史书上也不乏对曹操大加贬斥的评论:
  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机的《辨亡论》也对曹操有所批评:“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
  唐朝大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探赜篇》里痛骂曹操:“贼杀母后,幽迫主上,罪百田常,祸千王莽。”
  朱熹在则指斥曹操为“篡逆”。
  苏轼也在《东坡志林》中记载到:“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三国演义》也奉行了宋代以来的“尊刘贬曹”的倾向,以许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臣”为基础,把曹操描写为一个远见卓识、才智过人的雄主和极端自私、反复无常、奸诈残忍、背信弃义的奸臣。 

  侮辱英雄就是侮辱人民的历史记忆,"我自横扫天下,蔑视群雄又如何"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霸气和对胜利的渴望。它意味着在竞争或对抗中,即使面对强大的对手或者困难的环境,也要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和自信,不畏惧任何挑战。这种态度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敢于冒险、勇于开拓的人。在这里,"横扫天下"、"蔑视群雄"都是比喻,强调了个人的能力和决心。"又如何",则是一种反问语气,表明对于这样的评价和挑战并不在乎,而是更注重实际的行动和结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