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美感与联想
联想就是见到甲而想到乙。甲唤起乙的联想通常不外起于两种原因:或是性质相似,例如看到春光想起少年,看到菊花想到节士;或是经验上曾相接近,例如看到扇子想起萤火虫,走到赤壁想起曹孟德或苏东坡。
意识在活动时就是联想在进行,所以我们差不多时时刻刻都在联想。联想是以旧经验诠释新经验,如果没有它,知觉、记忆和想象都不能发生。
联想有时可以意志控制,作文构思时或追忆一时记不得的过去经验时,都是勉强把联想挤到一条路上去走。但大多数时候,联想是自由的,无意的,漂忽不定的。听课读书时走神,打球、散步、邻家的猫儿种种意象总不由自主闯进脑里来,失眠时越怕胡思乱想,越禁止不住胡思乱想。
联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呢?有认为肯定的,也有认为否定的。
内容派的认为文艺价值要看它的情思内容如何而决定,一流文艺作品都必有高深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常推出两个结论。其一是题材(情节)的重要。举例:史诗和悲剧只以英雄为主角,不应采取愚夫愚妇;其二是文艺应含有道德教训。如前人所谓“思无邪”、“言之有物”、“文以载道”,现在人所谓“哲理诗”、“宗教艺术”、“革命文学”等。
形式派的标语是“为艺术而艺术”,形式比内容重要。例如印象派大师莫奈、梵高往往在椅子或是几间破屋中表现一个情深意永的世界来?
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图画方面的印象主义,尤其后期印象主义,音乐方面的形式主义,都是看轻内容的。
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
但是通常所谓联想,是指从甲想到乙,由乙而丙,辗转不止的乱想。就这个普通的意义来说,联想是妨碍美感的。
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
第六章、 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考证、批评与欣赏
把考证和批评认为欣赏,是美感的另一误解。
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的知识。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先了解。了解是欣赏的预备,欣赏是了解的成熟。
了解和欣赏是互相补充的。未了解决不足以言欣赏,所以考据学是基本的功夫。但是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只是做到史学的功夫,却没有步进文艺的领域。
批评学者的四类:导师型,对各种艺术先抱有一种理想而自己却无能力把它实现于创作,于是拿这个理论来期望旁人。法官型,心中预存几条“法律”,然后以这些法律来衡量一切作品,和它们相符合的就是美,违背的就是丑;舌人型,把外乡话翻译成本地话,叫人能够懂得;印象主义,只把品尝到的美味的印象描写出来。
总而言之,考据不是欣赏,批评也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和批评。
第七章、 情人眼里出西施----美与自然
什么叫做美呢?
有的人认为美是事物的固有属性。
有的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康德以为美感判断是主观的而却有普遍性,因为人心的构造彼此相同。黑格尔认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见出概念和理想。比如觉到峨眉山美,由于它表现“庄严”、“厚重”的概念。托尔斯泰以为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训。
但以上说法都更接近实用或科学的活动,而不全是美感的活动。
物须先有使人感到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出美来。
依我们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
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
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
以六条垂线 + 两条曲线为例来说明,事物的美丑的形成:
一是最简单的形象的直觉都带有创造性。在外物者原来是散漫混乱,经过知觉的综合作用,才现出形象来。形象是心灵从混乱的自然中所创造成的整体。
二是心灵把混乱的事物综合成整体的倾向却有一个限制,事物要有本来就有可综合为整体的可能性。
自然美的说法其实是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比如你欣赏一棵古松,一座高山,或是一湾清水,你所见的形象已经不是松、山、水的本色,而是经过人情化的。各人的情趣不同,所以各人所得于松、山、水的也不一致。
情人眼底出西施:恋爱中的女子已不是她自己原身而是经过你理想化的变形。你在理想中先酝酿成一个尽善尽美的女子,然后把她外射到你的爱人身上,所以你的爱人其实不过是寄托精灵的躯骸。你只见到精灵,所以觉得无暇可指;旁人冷眼旁观,只见到躯骸,所以往往诧异道:“你爱上她,只是有些奇怪。”一言以蔽之,恋爱中的对象是已经艺术化过的自然。
美的欣赏也是如此,也是把自然加以艺术化,即人情化和理想化。且不带有占有欲。
老子说“为而不有,功成而不居”,可以说是美感的定义。和“柏拉图式的恋爱”极似。凡是到极浓度的初恋者也往往可以达到胸无纤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