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 读书笔记(终结篇)

第十一章、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创造与情感

二、诗人于想象之外又必有情感。

联想并不是偶然的,有几条路可走时而联想只走某一条路,这是由于情感的阴驱潜率。艺术作品中人情和道理要融成一气,才产生一个完整的境界。

诗是生命的表现。诗人和艺术家都有“设身处地”和“体物入微”的本领。诗人和艺术家的心就是一个小宇宙。

主观的艺术家在创造时也要能“超以象外”,客观的艺术家在创造时也要能“得其环中”。

将散漫零乱的意象得以综合的原动力就是情感。故文艺作品都不能拆开来看,完整的全体中各部分是相依为命的。

凡是欣赏或创造文艺作品,都要先注意到总印象,不可离开总印象而细论枝节。

艺术的任务是创造意象,但是这种意象必定是受情感饱和的。情感或出于己或出于人,诗人对于出于己者须跳出来观察,对于出于人者需钻进去体验。情感最易感通,所以“诗可以群”。

第十二章、 从心所欲,不逾矩----创造与格

三、在艺术方面,受情感饱和的意象是嵌在一种格律里面的。

姜白石说的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

第十三章、 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与模仿

穷究到底,艺术的创造不过是手能于心,不过是能任所欣赏的意象支配筋肉的活动,使筋肉所变得动作恰能把意象画在纸上或刻在石上。

各种艺术都各有它得特殊的筋肉的技巧。

从前古文家教人作文的最重朗诵。

做诗文的一要懂得字义,二要懂得字音,三要懂得字句的排列法,四要懂得某字某句的音义对于读者所生的影响。

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诗人的妙悟加匠人的手腕。

第十四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牛顿说:天才只是长久的耐苦。

杜工部说的“读书破万卷”是功夫,“下笔如有神”就是灵感。

灵感的三个特征:一是突入其来的,出于作者自己意料之外的;二是不由自主的;三是突如其去的。

谈谈潜意识。我们的心理活动不尽是自己所能觉到的。自己的意识所不能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就属于潜意识。

变态心理中有许多事实可以为凭。如被催眠者醒来后对于催眠状态所做所说一无所知。精神病人现出“两重人格”,如对发生的几月间事情毫不知情。

通常健全心理中,意识压倒潜意识,只让它在暗中活动。在变态心理中,意识和潜意识交替来去。它们完全分裂开来,意识活动时潜意识便沉下去,潜意识涌现时,便把意识淹没。

灵感就是在潜意识中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好比伏兵;好比“夏天学滑冰,冬天学泅水”。

凡是艺术家都不宜只在本行小范围之内用功夫,须处处留心玩索,才有深厚修养。

第十五章、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

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第一,一篇好文章一定是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中全体和部分息息相关,不能稍有移动或增减。艺术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叫做“人格”。凡是完美的生活都是人格的表现。

其次,“修辞立其诚”是文章的要诀。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

艺术的能事不仅在于知所取,尤其见于知所舍。

伟大的人生和伟大的艺术都要同时并有严肃与豁达之胜。

“至高的善”(Disinterested Comtemplation),无所为而为的玩索是唯一的自由活动,所以成为至上的理想。

“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欣赏也就是“无所为而为的玩索”。在欣赏时人和神仙一样自由,一样有福。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疾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大花与小木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微波仙子' 的评论 : 知音啊。我第一次下大力气记录笔记,也是深有感触。
当然,做起来肯定不易。我打算一点一滴开始,看看画,读读诗,希望寻觅到审美的眼睛.
微波仙子 发表评论于
很喜欢你的这个系列,跟读完了,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