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艺术家作品专辑系列
意大利油画艺术家弗朗西斯科·海耶兹大师作品
此专辑共分三个部分
1、人体作品
2、人物与肖像作品
3、素描与手稿作品
1
人体作品
《维纳斯和两只鸽子》
弗朗西斯科·海耶兹
Francesco Hayez
(1791-1882 )
19世纪意大利著名浪漫主义画家。他的肖像画作品因一位英雄人物肖像画而享誉世界。他是米兰19世纪中期浪漫主义风格的首位艺术家,1810年海耶兹开始研究古典艺术、拉斐尔和雕塑家的作品并有所成就。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新古典主义取代了罗马艺术而占统治地位,古典文学再次崛起,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画家,其中一位肖像画画家以其历史性的的油画,政治讽喻以及精美的肖像画而著名,他就是弗朗西斯科·海耶兹(Francesco Hayez )。
除了肖像画与政治讽喻画,他尤其擅长历史题材,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对19世纪意大利画坛影响颇大。有趣的是,海耶兹出生贫寒,他成长为优秀画家完全是机缘巧合。
1791年2月10日,弗朗西斯科·海耶兹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穷苦家庭,排行第五。父亲是一名普通渔夫,具有法国血统,母亲则来自威尼斯附近的穆拉诺岛。
由于无力抚养五个孩子,海耶兹的父母不得不将他过继给姨父姨母。这对海耶兹而言可谓因祸得福,他自幼便展现出绘画天赋,而原生家庭显然是无力承担艺术教育费用的。
幸运的是,姨夫乔瓦尼·比纳斯科是位富裕的船东,而且酷爱收藏古董和艺术品。
他发现外甥的才华后,便将他送到一位古画修复匠人那里学艺,希望有朝一日外甥能替自己修复、保养古画。然而很快师父就不能满足徒弟了。于是比纳斯科又将海耶兹送到小有名气的威尼斯画家弗郎西斯科·马焦托(Francesco Maggiotto,1738-1805)门下深造。
1809年,年仅18岁的弗朗西斯科·海耶兹赢得了威尼斯美术学院的奖学金,获得了前往罗马圣路加学院学习的机会。
他在罗马如鱼得水,一边鉴赏当地古典时代的艺术珍品,一边学习拉斐尔的画作。1814年,是海耶兹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那不勒斯国王、拿破仑麾下名将若阿尚·缪拉(Joachim Murat,1767年3月25日-1815年10月13日)委托弗朗西斯科·海耶兹为自己创作了一幅关于《荷马史诗》英雄奥德修斯的油画。虽然仅仅一年后缪拉便兵败身死,但海耶兹在画坛已经借此崭露头角。
《荷马史诗》英雄奥德修斯的油画《古典英雄人物肖像》
是一副大力度的肖像画,它描绘了一个男人的形象,他大概是作者所在时期的一名重要人物,带有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英雄色彩,也许类似老奥德修斯或者埃涅阿斯。
这个上身赤裸的男子坐在那里,一条红色长袍将他腰部以下的部分遮盖住。他的右手握着一把剑,这是力量和勇敢的美德的象征。他用左手撑住头,形成思考的姿势,象征着智慧。
画家把这位古典英雄的动态和静态描绘的很到位,让观赏者从画中能够感受到这位大英雄的风度与气概。
近代临摹作品
1830年代,弗朗西斯科·海耶兹来到米兰发展,他是当地艺术沙龙的常客,并长期担任著名的布雷拉画廊(Pinacoteca di Brera)的总监,此外,他还培养了不少门生,例如弗郎西斯科·瓦拉佩塔(Francesco Valaperta,1836-1908)。
海耶兹的创作生涯漫长多产,而且题材十分广泛。神话、宗教、历史、政治、人像,都有所涉猎,而且造诣颇高。他唯一不曾涉足的主流题材是教堂装饰画。
海耶兹无疑受到过同时代学院派画家新古典主义的影响,但和保守的学院派(学院派常常专注于历史神话等古典题材,有着逃避现实的倾向)不同,海耶兹并不回避当代题材,甚至包括敏感的当代政治题材(例如他的代表作《吻》)。
弗朗西斯科·海耶兹的代表作——1859年的《吻》
它也许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关于接吻的油画了。但它背后其实大有深意。1859年是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关键年。
是年拿破仑三世(拿破仑三世青年时代曾加入过意大利烧炭党)秘密与撒丁王国结盟,准备联手攻击奥地利,以便让撒丁王国夺回奥地利治下的伦巴第和威尼斯,而撒丁王国则向法国割让萨伏伊与尼斯。
意大利全境洋溢着渴望统一的民族主义情绪,对和法国结盟充满希望。弗朗西斯科·海耶兹的委托人希望他以两国的联盟为题材创作一幅油画,然而这在当时非常敏感。
画家充满浪漫地将法国和撒丁王国的结合演绎为一男一女相拥而吻,令人叫绝。这幅作品后来成为了意大利统一运动的艺术象征之一,至今仍收藏在米兰的布雷拉画廊内。
弗朗西斯科·海耶兹,这位渔夫的孩子,阴差阳错地成为了画家,用他浪漫主义的画笔与人文主义情怀,借古喻今,勾勒出19世纪意大利风起云涌的社会面貌,也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吻》表现的是一对情侣在走廊间亲密的场景。画面构图简单,画家把人物安排在画面正中央,突显了主题。用笔细腻,女子身上的蓝色长裙光彩熠熠,蕾丝边的袖口优雅婉转。
裙摆的褶皱在光线的照射下质感极强,女子的婀娜多姿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男子暗红色的外袍和红色的裤子色彩对比和谐。暗黄的光线通过情侣投射在墙上,为画面铺上一层深情温馨的气息。
相对新古典主义,他的画作中蕴含着更丰富的个人情感,因此有人将他归入浪漫主义。例如,对比法国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的名作《宫女》与海耶兹的《宫女》,便能体会这种微妙的差异。
安格尔的名作《宫女》
海耶兹的《宫女》
2
人物与肖像作品
1867年创作的《耶路撒冷圣殿的毁灭》
公元66-73年,犹太人不满罗马的统治,爆发了一场浩大的起义。70年提图斯率军攻陷耶路撒冷,残酷屠杀犹太奋锐党人(当然奋锐党人的凶残也不遑多让),摧毁并洗劫了耶路撒冷犹太圣殿(圣殿只有残存的西墙保存至今),将大量犹太战利品运回了罗马(包括圣殿中著名的犹太教灯台)。
这一事件深刻改变了犹太人的命运,其历史影响存续至今。弗朗西斯科·海耶兹的这幅作品生动传神地体现了耶路撒冷陷落圣殿被洗劫的场景(注意左下角的烛台),被大量历史著作所引用。
局部1
局部2
局部3
局部4
局部5
1846年的《西西里晚祷》(Vespri Siciliani)
西西里晚祷发生于1282年的西西里巴勒莫,在意大利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当时来自法国安茹王朝的查理一世(法王路易九世的弟弟)占据着西西里,法国官员鱼肉乡邻,民愤很大。
1282年3月30日,复活节星期一晚祷前夕,一名醉酒的法国军官当中侵犯了一名当地妇女,她的丈夫愤而拔剑杀死了军官。
随后巴勒莫全市的教堂皆响起了晚祷的钟声,西西里人一呼百应,发动起义,攻击法国驻军和统治者,掀起了西西里晚祷战争的序幕。弗朗西斯科·海耶兹的作品恰恰展现了妇女受辱,她的丈夫准备复仇的那个瞬间。
《西西里晚祷》
3
素描与手稿作品
Scan to Fo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