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 —— 童年(多病)(上)

真实是生活的全部。本博作品均属原创和纪实,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抄袭!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从满月后到三岁,我的身体一直很虚弱,大病没有,小病不断。可能与先天供给不足、后天营养不良有关系。

妈妈在后房子坐完月子后就回到学校上课,她比以前更繁忙了。她带着我在学校大房间的家里住,外婆带着哥哥们和西仁二孃在后房子住。早晨起床后,她匆匆地给我喂了奶,然后就把我送到后房子外婆那里,吃完早饭又回学校去上课。到中午她才回一趟后房子,见一家老小,给我喂奶,吃完中午饭又去学校了。下午要放学后她才回到后房子,与外婆一起忙着我们五个小孩的一大堆家务事,一直要到夜深人静时才能歇下来,背着我回到学校大房间的家里睡觉。

我每天只能吃三、四次妈妈的奶水,上下午饿了,外婆就冲一点儿糖水或煮些野菜汤给我喝。其实妈妈的奶水也就够我每天吃三、四次,我再要多吃,她也没有了。

那时爸爸周末回家,常去金带场附近的水塘钓鱼,有时能钓几条鲫鱼回来,外婆用小鲫鱼做成鱼香鲫鱼,大人小孩都爱吃。在我三个月大时,妈妈在吃鲫鱼时不小心有一根鱼刺卡在喉咙了。爸爸陪她去资中县医院检查,可医生没有把握把鱼刺取出来,建议转到成都大医院去。他们去了华西坝四川医学院的附属医院(现华西医院),医生用喉镜检查了她的喉部,发现局部水肿,有划伤的痕迹,没有看见鱼刺,估计卡在喉咙的鱼刺已经掉进胃里去了。住院观察了几天,没有危险后,她就出院回家了。

妈妈在成都那几天,我完全断奶了,外婆就磨点儿米粉做成米糊糊喂我。我半夜饿了就放声大哭,后房子前面的邮局隔壁邻居有一位刘大娘,她刚生了小孩,听到了我的哭声,就知道是没妈的孩子在哭奶呢。第二天她就叫外婆把我抱去她给我喂奶,因为有奶吃,晚上我也不哭了。

妈妈从成都回来后她的奶水越来越少,在我六个月大时,再也没有母奶吃了,全靠吃米糊糊、喝糖水和野菜汤。好在我长出了几个乳牙,外婆就给我吃点儿切碎煮熟的野菜嚼嚼,也熬一点儿大米粥给我喝。

我刚学会走路时,就遇上六十年代初的自然灾害,土地大旱,粮食颗粒无收,城乡饥荒,自然灾害后随之而来的是严重蝗灾,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因饥饿或疾病死了好多人。我家人口多,每天一日三餐成了父母和外婆犯愁的大事。舅舅在鱼溪镇乡村小学教书,认识了舅妈,她也是一位教师,他们结婚后第一个儿子敏出生了。敏比我小一岁,为了照顾他,也是为了减轻一点儿我家口粮的困难,所以,外婆带着西仁二孃去了舅舅家。

外婆一走,刘妈主动请缨要看护我。把我交给刘妈,妈妈是一百个放心。刘妈和张爷对我很好,大家的口粮都很少,他们夫妇还经常省下自己的粮食给我熬粥或做红薯泥,绝不让我饿着。可是,我弱小的身体不争气,隔三岔五感冒、咳嗽、发烧、拉肚子、胃口差、不好好睡觉等。我一闹病,刘妈很紧张,一刻也不敢怠慢,只有抱着我去学校找妈妈。

妈妈带我去金带场医院看病,医生开一大堆药,好不容易把这些药喂给我吃下去,也不见好。没过多久,我瘦得跟小猴子似的,小胳膊细腿,小屁股尖溜溜的。妈妈急得不知该怎么办,常抱着我坐在床边掉眼泪,担心我的小命不保。

每当这个时候,刘妈劝她说:“不要太担心,她长大一点就不生病了。”

哥哥们握着我的小手、小脚丫对她说:“妹妹一定是吃得太少了,我们要省着点儿吃,让她多吃一点儿,病就好了。”

妈妈有位同事阿姨告诉她,板栗桠有一位魏医生,是治小儿急症的专家。病急乱投医,说不定这次就找对了医生。她想都没想,一早跟雷校长请了假,背着我就出了门。从金带场朝资中县城方向走十五里的成(成都)渝(重庆)公路,就到了板栗桠。看来魏医生有点儿名气,这里已经排着长队了,都是大人带着小孩来看病的。我们等了半小时,轮到魏医生给我看病了。

他仔细检查我后,对妈妈说:“这个女娃没什么毛病,她是长期以来营养没跟上她的生长,体质有些虚弱,经不起天气变化,所以容易感冒、发烧,严重时还会发展成小儿肺炎。”

妈妈有些不明白,一个小女孩怎么就营养跟不上了:“我们每天都给她吃了东西,怎么会缺营养?”

“她经常腹泻吗?” 他问妈妈。

“对了,她确实还拉肚子,” 妈妈想起来了。

“如果经常腹泻,吃进去的营养还没有吸收就排除去了,所以营养不足,”他解释道。

“哦,... ” 妈妈似乎明白了一点。

他进一步说道:“她只能吃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要少吃多餐,慢慢地调理她的胃肠道机能,只有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了,身体才会慢慢好起来,体质强健了,也就不生病了。”

妈妈连连点头,觉得他说得有道理。

魏医生为我开了三天的药,又叮嘱了妈妈几句,然后她谢过他,背着我又急急忙忙地回到金带场。她先给我喂了药,药量很小,很容易喂我。妈妈和刘妈精心看护我三天三夜,我吃了魏医生开的药,烧退了,肚子也好了,胃口渐渐好转,开始想吃东西,小脸也红润起来,小胳膊小腿也有劲了,她俩焦灼不安的情绪徐徐地平息下来,终于松了一口气。

(续)

(原创发表在:https://mp.weixin.qq.com/s/jnuKCiYIukBfwV9iZQkCFA

(微博连接: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536224672251933?_wb_client_=1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