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你最珍贵的宝藏(觉知)给忘失了
作者:普敬法师
在谈论“觉知”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则故事:
1800多年前,在南印度大地上,一个只剩墙壁、没有屋顶的寮房外,一个贼等在破窗外,想等一位法师日中一食后好偷走一位王妃刚刚供养给他的镶着钻石的金钵。没想到根本不用这贼自己动手,法师吃完饭直接把金钵从窗户扔出去丢在贼面前。
惊愕之余的贼为一弄究竟就走进破寮问道:“你真是个怪人,你不晓得这个钵很珍贵吗?”法师答:“自从领悟了自性之后,其余的都一文不值了。所以,请收下这个金钵作为礼物吧。”
望着法师,那贼说:“那请你送我更棒的礼物:如何领悟连金钵都无法比拟的自性。”法师说:“很简单!”
但那贼说:“在这之前让我先介绍自己,我是个有名的贼。”法师说:“谁不是呢?别理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每个人都是贼。因为人人都光溜溜地出生,然后从别人那里获得各种东西。不管你做什么都没问题,只要记住:偷东西时要保持觉知、警觉、观照;如果丧失观照,那就别偷。只有这个简单的原则。”
就这样尝试了两周,那贼发现这是世上最难的事情!甚至当他在皇宫行窃,打开整柜子的金银财宝,当有觉知时,他偷窃的欲望就会消失……反之,若想偷走东西,他就会失去觉知。不过他遵守承诺,所以什么也没有偷。最后他两手空空去找法师,说:“我的生活被你搅乱了,现在我无法偷任何东西。”法师说:“问题在你不在我,你若想重操旧业,就把觉知全忘了。”
但那贼说:“不过那些觉知的片刻很宝贵,我这辈子没这么自在、安详、宁静、喜乐——整个王国的财宝也比不上。现在我知道你所谓‘领悟自性之后,其余都一文不值’的意思了,我已经无法停止觉知的练习。我已经尝过些许甘露的滋味,想必你一定无时无刻不浸润在甘露中。你能收我为门徒,让我追随你吗?”法师说:“我确实无时无刻不处在觉知中。那时你尾随我想偷金钵时,我想的是该怎么把你偷来,咱们的勾当竟然不谋而合!”
注:这位法师就是历史时期的一位天才论师——龙树菩萨,大乘中观空性思想的集大成者。正是因为他无与伦比的才智,彼时诸多地位崇高的帝王、后妃及显赫的哲学家都是他的学生。
片刻的觉知都能给人带来那么大的喜乐体验。何况达到圆满觉知的空性状态呢?如何才能达到呢?保持觉知(正知)就是起步,也是你一直需要做的事情,全然的觉知就能让你觉醒,进而抵达开悟。所以可以说“觉知”是你本性具有的重大宝藏,只是你一直没有发现它,即使偶尔体验到了,也得到了片刻的法喜,但由于不认识,并且常常被外在的东西吸引了注意力,导致一再的忘失这份“觉知”。
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大多数人即使体验到觉知亦不识觉知的现状:“曾有一个女性,有一次她一个人去了北疆,在路上搭了别人的车走了禾木喀纳斯线,在海拔5400米的时候看了一下午珠峰,她说云在她的手掌边奔腾,旁边矗立的冰墙会发出崩裂的声音,日落从山巅上倾塌下来,她说那时候她在呼啸的山风中崩溃大哭,她感觉太幸福了。然后她每年都会去一次雪山,在茫茫大雪里打滚奔跑,她说那种放松和惬意是什么样的儿女情长都无法给她的。
她去过沙漠,走过戈壁,在孟加拉跟大象合过影,也跟中东的白人小孩聊过天,爬过山出过海,看过极光,也走过冰川。
为了适应那些高强度的户外活动,她每天坚持健身,从马甲线到练背,练胸练臀练负重;为了支撑出游的费用,她努力工作,现在已经有一个体面的年薪了。
追她的男人很多,但他们没有让她心动的感觉。她说多年以来,她已经学会和孤独额头相抵,和平共处。她坚持单身,为的是有大把时间去体验这种生活。”
这是一个坚持单身的女性因为在陌生的环境中体验到了觉知的法喜,由此着迷而不断寻找这样的外境去体验的故事。她并非佛门中人,所以不了解那陌生且震撼的环境为什么能够给她带来内心的法喜,而且那种法喜让人陶醉的还无法言喻。
其实故事中的女性并不了解这种觉知是由内而发的,她甚至认为这种感觉是外在的这些环境才能给予,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在别的文章上曾说过,有些人在旅行和探访不熟悉的地方或国外时,似乎感觉比较有活力,比较欢喜,那是因为陌生且新鲜的事物能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暂时的把他们的注意力从妄想中拉了出来,导致那时候他们的感官觉受力,也就是经验事物的能力,比思考占有更多的意识,也就这些新鲜的环境让她短暂的释放了觉知。而故事中的这个女性亦是如此,她不过是借助环境短暂的释放了觉知而已。
而一但环境变得熟悉,当她在继续反复走过这些风景时,往往就会变得视而不见,此时的觉知力又完全被脑袋中的妄想掩盖,这个时候就不能在借助已经熟悉的环境来体验最初的那种法喜,于是往往她们又会在去寻找新的这种环境。其实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表现,感受觉知并且体验觉知带来的法喜,并非都要寻找陌生的环境去感受,在行住坐卧中就可以。
《大念住经》云:“比丘於行時,了知:我在行。於住時,了知:我在住。於坐時,了知:我在坐。於臥時,了知:我在臥。此身置於如何之狀態,亦如其狀態而了知之。”
佛告诉我们不论行禅或是平时的行住坐卧,都要保持觉知力。而当你能够完全保持觉知力的时候,你是会清楚的知道当下自己行走的每一个步伐和动作的,乃至于了知呼吸,这就是全然正知。如果当你失去觉知力而被妄想拉走的时候,你是不知道当下自己是怎么行走的,乃至在处理人事的过程也都是心不在焉,这是因为妄想夺走了太多的注意力。而当你能够完全沉浸在这种觉知之中时,你的内心就会源源不断的产生法喜,那是来自内心的喜悦。而持续的保持这种状态,就能达到开悟,或者说明心见性。因为这种状态下,你几乎不随顺妄想,如此久了则妄想自消,而达开悟。如佛所说:“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只因被妄想执着所障碍,而不能证得,若离开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悉皆现前。”
看到这里应该知道,阻碍你持续体验觉知乃至达到开悟的最大障碍就是妄想,所以适当的了解一下妄想也是有必要的,妄想就是脑袋里一天到晚不自主的胡思乱想,甚至想到心烦想到发疯,这个妄想总是不停的告诉你这个有问题,那个有问题,但实际上,当下你什么问题也没有,我指的是当下,即没有威胁,也没有受伤的可能,大部分被大脑认为的威胁和恐惧都是大脑自己制作出来的妄想,不是已经消逝的过去,就是还没到的虚幻未来,除非这些妄想能给你带来实际的帮助,那就是必要的思考,不能带来实际帮助的焦虑等妄想则完全是无用的,必须像丢垃圾一样丢掉它。
然而有些人为了避开这个烦人的妄想,甚至使用酒精来麻醉,或者通过不停看无意义的电视来转移注意力,但其实这些事情并不能让你真正的摆脱妄想,虽然酒精麻醉可以让人暂时摆脱妄想,无意义的电视也可以让人暂时转移注意力,但是其代价是让你变得更加没有“觉知”,变得更加无意识,过度服用酒精乃至观看无意义的电视,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这种病症的表现就是你当场和他说话,他好像充耳不闻,有时半天才缓过神来啊的一声。这不但不能觉悟,反而是退化了,退化到一定程度,就会像那些没有什么思维的低级动物一样,它们也可以无忧无虑,但这和觉悟毫无关系,反而是愚痴的一种表现。
对于妄想,不要把它当成是你,不与其认同且保持觉知就能摆脱,不必要过度的去研究,因为研究疯狂不能创造理智,过度的研究和思维其本身也是一种妄想,当你保持觉知的时候,妄想其实已经消逝了,当你忘失觉知的时候,妄想又会卷土重来,但也不必要像仇敌一样去抵制它,因为这种对抗的执着还是一种妄想,起心动念已成妄,你要做的仅仅是保持觉知,忘失了就在提起正念,让自己持续的保持觉知,这是开启自性觉悟的钥匙,是你最珍贵的宝藏,不要忘失了。禅宗祖师云:“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修行妙门,唯在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