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化

徐志摩的思路,徐霞客的文笔。天马行空,喜欢写作。阅读历史、地理等知识,追寻探险背后的故事。曾上电视参加益智类竞赛节目-金头脑,并夺得月优胜。这就是我,一个爱好广泛的小伙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最近在看一部中国的古装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故事背景为宋朝。这部连续剧我还没看完,单是它的名字和主题曲已经很吸引我的注意。

此剧的名称取自北宋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词。原词如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在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曲中,当代作词人张靖怡在李清照的《如梦令》前,又补全创作了整首歌的歌词。全文如下:

一朝花开傍柳,寻香误觅亭候,

纵饮朝霞半日晖,风雨着不透;

一任官长骁瘦,台高冰泪难流,

锦书送罢蓦回首,无余岁可偷;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就让我借着这首词和这部戏,来寻觅千年前的宋朝文化。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北宋建立后,为了根除残唐五代那种骄兵悍将,叛乱不休的积弊,实行了强干弱支、以文抑武的政策。此举虽然导致宋朝武功不振,但在文治方面,可称得上中国封建王朝的典范。

 

科举考试是从隋朝开始的。但在隋唐时期,通过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很少,而且作弊严重,官场基本被门阀所控制。到了宋代,科举制度才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录取人数大幅度提高,考试的公平性也得到了保障,很多平民士人因此受益,通过科举考试鱼跃龙门,成为高官。

 

宋朝皇帝也鼓励天下人读书。宋真宗赵恒就作了一首《励学篇》,传布天下: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聚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该篇鼓励士人多读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些书被宋朝定为科举用书。连皇帝都亲自劝自己的子民多读书,怪不得宋朝的人才辈出。

 

宋朝可以说是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朝代。知识分子很有主人翁精神。范仲淹就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忧国忧民为己任。

 

宋朝的张载更是说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成为了很多后世知识分子的座右铭和奋斗目标。

 

和前代相比,宋人更爱写书来整理资料。比较出名的有《太平御览》和《资治通鉴》。

《太平御览》是宋太宗时命人编俢的一本百科全书。全书共一千卷,是保存五代以前文献最多的一部类书。

《资治通鉴》则是由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三百万字。其记载的历史跨越1300年,从战国初年直到五代末年。

由于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得宋人书籍能广泛流传。也正因为此,很多宋代书籍能保存至今。

 

除此之外,宋代在文化和艺术上的成就还包括绘画如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宋词、宋代文学(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在宋朝)、宋代陶瓷(汝窑青瓷)、宋代书法(宋体)等等。这些成就部分归功于皇家贵族和上层社会的审美,部分归功于当时发达的商品经济。

 

当然 ,宋朝文化也不全是那么积极向上的,还有不少消极保守的地方。我就找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北宋在崇文抑武上矫枉过正,士大夫们对保家卫国的将士趾高气扬。例如,名将狄青的老部下焦用犯了事被名臣韩琦逮到要砍头;狄青向韩琦求情说:焦用有军功,好儿。韩琦说:只有中举了在东华门外唱过名的才是好男儿,焦用算不上。然后就把焦用砍了。

且不说焦用其罪是否当诛,当看韩琦对他的态度,也明白武将在北宋始终低人一等。这也间接导致北宋在外战中屡屡受挫,后来更遭遇靖康之变,被金兵灭掉。

 

第二、程朱理学的建立

理学是一种新儒学思想。其创始人为北宋的周敦颐、邵雍及张载。其后有程颢和程颐等人继续发展。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被称为南宋。南宋时期,朱熹在前人的基础上,完成了新儒学的改革。朱熹的深刻之处在于,把孔孟置于正宗,同时又把董仲舒五行,把张载、周敦颐、二程的观点,以及佛学高度一元化的哲学和道家无为的思辨精神,加以整理,小心而细致地构造出内容精深的新儒学体系。儒学在世界观、方法论上的短处被克服了。这使佛、道等学说再也不会动摇它了。宋以后七百年间,理学一直被奉为正统,与宗法制度十分的适应。

然而,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违反了自然规律;后世明清统治者把理学视为科举考试的唯一正统,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

 

第三、宋朝妇女的行为受到了更多的限制

宋代妇女上街的机会很少,平日里只能在垂帘之后张望一下外面的世界。妇女偶或出门,也要乘轿坐车或戴盖头,与尘世依然有一帘之隔。略略探头探脑,即会遭人耻笑。只有在元宵节等几个节日期间,或者是去庙里上香的时候,宋代妇女才能相对自由地接触外界;除此之外,她们只能在家里做宅女。像唐代妇女那样抛头露面、招摇过市的场景,在宋代是少之又少。

由于理学兴起,很多宋代大儒都标榜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 鼓励寡妇守节、不再改嫁,并影响社会舆论。

另外,有历史记录的缠足起源于宋代。当然,仅有少数宋代妇女缠足;缠足要到明朝才开始流行。

chinomango 发表评论于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禁止文化普及,严禁各类奇巧淫技。偶尔有穷人家中举的,榜下捉婿入富人圈。一旦中举,便有人将田地放置名下避税。每有天灾人祸,便大量并购土地。一朝灭亡,也是必有王者兴的缘故,换个皇帝就是,儒家仍然上朝。这是中国几千年死循环的病因。
因此,五四要砸烂孔家店,毛要感谢日本人侵华。一场没有灭国反而涅槃的战争,当然有感谢的理由,虽然有些调侃。腐朽的儒家文化与它的载体不被消灭,中国如何现代化?
chinomango 发表评论于
雕版直到清朝,某省图曾存有大量雕版,类似32开大小2cm后的桃木,不变形。文革后期造反派分给职工当柴火烧掉了。因此活字似乎是没有推广,毕升的泥字更不用说。
儒家当年只是百家之一,汉董独尊就是焚书坑了99家,自此后就每况愈下成为封闭的僵化系统,成为人类进步的杀手锏。宋朝文人的正气,虽有不怕死的,带路党更多,而且带的理直气壮,所谓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孔家也是带头像异族效忠的,中心点是与皇帝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牧民,百姓不过是牛羊猪。
湾区金头脑 发表评论于
回复 'Grainsw' 的评论 : 谢谢指正和补充
Grainsw 发表评论于
纠正一个错误的说法:“由于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得宋人书籍能广泛流传。也正因为此,很多宋代书籍能保存至今。”
事实上,毕升的活字印刷术没有大规模的实际应用,只在典籍里流传下来。实际生活中,印刷书籍用的都是雕版印刷。雕版印刷应该在北宋之前就发明了,但大规模应用在宋朝。这是因为科举考试的普及,导致了对考试用书的大量需求。反过来,印刷书籍的普及,也是普通百姓有了科举考试的必要工具书。这两者可以说是互为因果。如果书的需求量少,那么抄书是成本更低的选择,只有大批量的书,才值得雕版印刷。唐代只有佛经才用雕版印刷,科举类的书都是手抄本。这也是门阀可以把持科举的一个原因,因为书太贵了,普通人买不起。
雪狗2014 发表评论于
宋朝太窝囊
亦中 发表评论于
回湾区金头脑: 同感。东晋也是,是乱世后报复性文化享乐和发达。
湾区金头脑 发表评论于
回复 'Redcheetah' 的评论 : 和相声有什么关系吗?
湾区金头脑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亦中' 的评论 : 也是对五代十国兵荒马乱的一种拔乱反正
Redcheetah 发表评论于
马三立
亦中 发表评论于
宋朝遵循 “刑不上大夫”,也是太祖赵匡胤的祖训,很大程度上保护了知识分子,促成了宋朝文化的巅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