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编了个故事

公元前360年,柏拉图在两篇对话①里编了个故事,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个关于亚特兰蒂斯的古老传说。据柏拉图,故事是他舅舅克里提亚(Critias 460 - 403BC)讲的,克里提亚是听他爷爷老克里提亚讲的,老克里提亚是听他爹多罗皮德(Dropides)讲的,多罗皮德是听索仑(Solon 638 – 558BC)讲的,索仑是听埃及祭师讲的,而埃及祭师是根据神庙的记载讲述的。此外,克里提亚还特别指出,老克里提亚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快九十了,他大概十岁。故事大意如下。

从前,众神抓阄划分势力范围,海神波赛冬抓到直布罗陀海峡以外的一个海岛。岛上一片平原,波赛冬在上面修筑水陆交替的同心环状地带,两圈陆地,三圈海水。最外环以外还有一圈长墙,长墙开口与海相连。他住中央岛,上有二泉,一冷一热,冷泉灌溉土地,热泉供冬天洗澡。他爱上岛上一个凡人女子,并和她生下五对双胞胎儿子。老大名叫亚特拉斯(Atlas),整个岛因而称为亚特兰蒂斯(Atlantis),周围的海则称为大西洋(Atlantic)。长子为王,其余为诸侯,代代相传,各自统治领地。

岛上矿产丰富,遍地黄金白银,还有青铜。森林茂密,遍野兽群,有驯养有野生,还有大象。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有各类粮食蔬果,还有香料。总之,岛上生活所需应有尽有,那是太阳底下完美的丰盛。中央岛上建起中心城堡,中心城堡里有王宫和神庙。王宫的墙是黄金做的,神庙的墙用白银包装。环形陆海之间有桥梁,王宫与外环之间有道路。陆地平原上河渠交错,引水灌溉,通船运输。环形港湾里停满舰船,商贾云集,繁忙不已。

王室财富无限,势力无敌,千艘战船,万辆战车。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惜,他们与凡人不断混血,神性逐渐减弱,人性占据主导,最终被贪婪攫取,失去神美。势力范围延伸到地中海,远至埃及。九千年前,亚特兰蒂斯与地中海人之间爆发战争。在雅典人的领导下,地中海人战胜亚特兰蒂斯。宙斯决定惩罚亚特兰蒂斯,于是,大地震和水灾发生,一天一夜的时间,亚特兰蒂斯被大海吞没了。

柏拉图的故事既象寓言,又象神话,还象陶渊明的一源桃花,更象借他人之口自夸,反正不象实话。如果把故事比作黄河的话,到柏拉图这里,已经拐了五道弯了,而且中间有一段细得几乎断流。这让我想起一个借钱的故事。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个留学生刚出国门,手头拮据,向学校国际学生办公室借500块钱。第一次因生计借钱让他心中懊恼。拿到钱后,仁兄手里攥着一摞钞票,莫名其妙地往楼外跑。在楼道里与一女士撞了个满怀,连歉也没道,继续往外跑。

女士对过路人说,“看!那家伙拿着那么多钱跑什么呢?”过路人说,“不知那家伙是偷的还是抢的?” 第二过路人对第三过路人说,“快看!那个家伙抢钱了! ”第四过路人问,“什么?有人抢钱?哪儿呢?”第五过路人往外一指,“在那里!”有两个大嗓门儿的喊道,“得有人截住那家伙!他抢了钱!”于是,仁兄被两个保安摁倒在地。

这个现实故事刚好也拐了五道弯。拐过这五道弯,仁兄从借钱人变成抢钱人。难道柏拉图的故事就能免俗?时隔两千五百年,亚特兰蒂斯的故事成为绝响,一家之言,自成体系,乍一听,似乎可信,细一想,漏洞百出,再一琢磨,里面讲的道理却是不俗。窃以为,这个故事就是柏拉图自己编的,目的为何,另有专文讨论。

总之,在一大批现代人那里,亚特兰蒂斯这一故事既象圣经又象史诗,搅得他们既将信将疑又心痒难耐。将信将疑者盖因其无实证,无旁证,也无否证。对于一个三无产品,但凡具有基本批评性思维的人都不敢当真。心痒难耐者情况则有点复杂。一部分人是因为柏拉图在古希腊哲学领域里英名盖世,所以不敢轻看这个故事。他们拿柏拉图对话当圣经读,精力集中于其理性成份,选择忘记其非理性成份。

另一部分人则带有某种功利色彩。如前所述,柏拉图把故事来源的曲折交待得非常清楚。他之所以这么做,恐怕就是怕人追根溯源。然而,现代人自有自己的道理,他们多以荷马史诗的例子为依据。荷马史诗《伊利亚特》里有一个关于特洛伊的故事,世人都把它当神话听,但德国商人施里曼(Heinrich Schliemann 1822/01/06 - 1890/12/26)当真。他以荷马史诗的描述为根据,按图索骥,还真找到了特洛伊城,并且发了横财。于是,各种假说猜想纷纷出笼,各种实地探险纷纷上路。

人们的想象如群鸟一般展翅飞翔,从地中海的圣托里尼岛(Santorini),马尔他岛(Malta),到西班牙的加的斯(Cádiz),撒哈拉的眼睛,从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Azores),加那利群岛(Canary),到百慕大海域,巴哈马群岛,甚至南极。跨度之大,想象力之丰富,令人目眩。纳粹德国甚至以国家的力量去寻找亚特兰蒂斯。高贵如培根(Francis Bacon 1561/01/22 - 1626/04/09)者也未能免俗。不过,培根是个君子,动口不动手。他写了一篇小说,叫新亚特兰蒂斯②,其中暗示,亚特兰蒂斯在美洲大陆。迄今为止,没有一处能完全满足条件,但人们似乎并不甘心。

从名称地貌上看,最接近亚特兰蒂斯的当数撒哈拉之眼,即位于撒哈拉荒漠西部,毛里塔尼亚境内的里查结构(Richat Structure)。中世纪时,有人根据希洛多德(Herodotus 484-425BC)的描述绘制出世界地图,图上撒哈拉北部的山系就叫Atlas,如今还是如是称呼,Atlas山南大片平原,东部叫Atarantes,西部叫Atlantes,这在名称上与亚特兰蒂斯挂上了钩。

撒哈拉之眼大概位于Atlantes的西南部。撇开地理位置与气候环境,柏拉图笔下亚特兰蒂斯的地形与里查结构高度吻合。从环形带的大小到环带的层数,从周围的地势到附近的海域,都相差无几,仿佛柏拉图就是依据里查结构来描述亚特兰蒂斯的。这在地貌上与亚特兰蒂斯挂上了钩。

另据考古发现,一万年前,撒哈拉地区水草丰美,人畜兴旺,应该有过发达的文明。如果这个故事不是编的,那末,古埃及人有可能见过文明兴盛的撒哈拉之眼。于是,里查结构成了目前探寻亚特兰蒂斯的大热门,不少人驾车深入撒哈拉荒漠,去考察里查结构。感谢那些人上传的视频,它们使无力远征探险的人可以坐在沙发上卧游撒哈拉之眼。

从兴旺毁灭上看,最接近亚特兰蒂斯的就数圣托里尼岛及其周边的美努因文明。一个澳大利亚富人坚信,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就是希腊的圣托里尼岛。他一心寻找亚特兰蒂斯,以至于走火入魔。据说,他变卖了家产,准备去圣托里尼,在附近海域潜水探寻。结果,希腊政府不批准他的计划,他只能望海兴叹。这个执着的澳洲人,遭遇令人同情,精神令人敬佩。

美努因(Minoan)文明比雅典文明早了近千年,残留的遗迹科诺索斯(Knossos)就在离圣托里尼岛不远的克里特(Crete)岛上。科诺索斯考古发现表明,美努因文明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全盛时期,美努因人的生活令现代人艳羡,住四层的高楼,着漂亮的衣饰,洒香水,饮美酒,迎四海商客云集港湾,观自家猛士翻越公牛。楚王好细腰,仅限女娇娥,美努因人更胜一筹,无论男女均崇尚笔管细腰。

公元前1600年左右,圣托里尼岛火山爆发,火山口沉入海平面以下,引起的海啸和环境变迁改变了文明发展的进程。据说,降落的火山灰厚到让许多城邦深埋于地下,让爱琴海地域的土地两年没有收成。处于盛期的美努因文明从此一蹶不振,并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青铜时代古埃及文明崩溃的“海上人”(the sea people)应该就是那些失去家园的美努因人。如此,亚特兰蒂斯岛的沉没便与美努因文明的陷落挂上了钩。

不过,柏拉图是个“讲理”的人,不是“讲故事”的人。那么,他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

-------------------------------------------------------------------------------

① 两篇对话。
在线英文文本参阅 《克里提亚篇》(Critias) 108d-121c  和 《蒂迈欧篇》(Timaeus) 20e-25e
汉语翻译文本参阅 蒂迈欧篇 和 克里提亚篇

② 新亚特兰蒂斯。在线英文文本参阅 The Project Gutenberg EBook of The New Atlantis, by Frances Bacon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