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汤里的味精

饱经战患动乱,提笔写下生活感受。。。UH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面u汤里的味精  刘振墉

      民国初年,姑苏城里的林家面店,顾客盈门,生意特别兴旺。很多市民认定,这家的面,无论是肉丝面、菜面,阳春面,都是最鲜最好吃,别家面馆赶不上它。

      其实,并没有什么秘密,只不过是林老板舍得放足量的味精。味精最早是日本人于1907年从海带里提炼出来的,它独占了中国市场,所以价格昂贵,直到30年代初,吴蕴初在上海推出天橱味精,价格才降下来。开始时许多人不知道味精,或者价格贵舍不得买,林老板却独具慧眼,不但买来,而且一开始就放了足够的量,所以鲜美无比,引来四方食客,许多人成了常年的主顾。

       后来,别家面店也有样学样,面汤里也放入足量的味精,可是食客们还是往林家面店跑,这是由于大家习惯了,信任了。用现在的说法,林家已经拥有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培养了一批“粉丝”。

       林家面店就这样红红火火的一年又一年,憨厚老实的林老板也逐年衰老,终于卧病不起,他的儿子接了班。儿子是个善于精打细算的年轻人,经营几年后,他发现在成本构成中,味精占了相当的比例,面粉、食油,是刚性的物料,而味精却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全凭人们感觉,要想节省成本增加利润,只有在味精上可以动脑筋。

       l小林老板开始做试验。本来一锅面汤放十匙味精的,改成九匙,自已尝尝,鲜味依旧,食客们照样的人来人往。几个月以后,小林老板又将味精再减少一匙,每月的营业额还是跟过去差不多。就这样减下去,到第二年的时候,味精用量已经减半。小老板和自家人尝尝都觉得还是很鲜,可是老食客中已有人感觉到异样,没有从前鲜美可口了,猜想是小老板克扣了味精。食客间在小声地交换印象,更有人跑到别家面店去品尝,一比较就发现,原来别家的面比林家还鲜美可口,就再不回来了。人们逐渐明白,林家的招牌依旧,但当家的老板再不是原来那个憨厚老实人了。

      几年后的某天,小林老板在核算过收支帐后发现,减少味精节省的成本,还抵不上由于营业额下降所造成的损失。他猛然醒悟,已经犯下一个重大错误,第二天立即将味精恢复原来的量。可是,小林老板的“小气”、“偷工减料”的名声已经传播出去,离开的老客回不来了。

      从此以后,林家成了以招待往来散客为主,勉强维持着门面的普通面店。                                                                 (我的同事凌老师是苏州人,这是他讲的故事,我觉得颇有教益,所以写成文字。凌老师己于去年过世,以此表达我的哀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