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

每个人或许只有一个故乡,家却可以无处不在。亲人在的地方是家,心安定的地方也是家。。。。。。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书名是《非暴力沟通》。 

看到书名大家可能有些疑惑,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平时的沟通不都是非暴力式的吗?这有什么好讲的呢? 

如果我们将暴力理解为武力冲突,那么在生活中,这类极端的恶性事件的确不是常态。多数情况下,人和人之间的沟通都是通过语言完成的。但是我们的语言沟通往往不够顺畅,有时候沟通之后不但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还使情况变得更糟。 

比如一对夫妻闹矛盾,冷战了几个小时后,其中一方尝试着与另一方沟通。可是两个人刚说了几句话就又开始争吵,结果不欢而散。 

再比如,好久没和某个朋友联系了,微信上发个消息过去,才发现对方已经删除了自己。你诧异,什么时候怎么就把对方给得罪了? 

同样,在公司里,你拒绝了一次上级的要求。此后他或者她一直给你穿小鞋,令你痛苦不堪,却又不知如何抗争。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呢?这些冲突中可能都没有武力发生,但却深深地刺伤了你的心灵。 

那么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时候会失败呢?如何沟通才能与周围的人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呢? 

答案就在今天我们要读的这本《非暴力沟通》一书里。 

本书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是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的创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五十多年来,卢森堡博士奔走于世界各地,不仅仅帮助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非暴力沟通解决日常问题,而且多次有效地调停了种族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冲突。 

《非暴力沟通》一书写于2003年,该书一出版就引起了轰动。书中卢森堡博士分享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个个案例,让我们看到了非暴力沟通的巨大魔力。不仅如此,非暴力沟通还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让我们走出迷茫和困惑,重新拥抱生活,拥抱幸福。 

现在,就让我们开始吧。

1

首先我们来回答上面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经常失败?   

答案是,因为在沟通中我们没能体会到自己的感受,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这个答案可能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反驳的人认为,一个人感受到什么和想要什么是本能,他怎么可能连这点都不知道。 

很遗憾,事实上的确有很多人在争论的时候,既不能体会自己的感受,也不清楚自己内心的需要。 

回想一下,当我们面对批评或者愿望得不到满足时,我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反击或者指责对方。我们急于为自己辩护,对他人做出道德评判,却完全不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做错了,我们就不自觉地推卸责任;即便我们清楚自己的需要,也常常用威胁的方式来表达。毫无疑问,这些情绪化的反应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更加激化矛盾。 

卢森堡博士称上面的做法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接下来,我们回答第二个问题,如何沟通才有效? 

卢森堡博士主张使用非暴力沟通,这种沟通方式包括四个要素,它们分别为:1. 观察 2. 感受 3. 需要 4. 请求 

2

下面我们举例来分别讲解这四个要素: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下班后精疲力竭地回到家中,看到的是伴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你心中十分不满,于是你想和她或者他聊一聊。你会如何开始呢?让我们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尝试一下。 

1 观察,指不带任何有色眼镜,客观地说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区别观察和评价。如你斥责伴侣看电视的行为“自私”,就是评价;如果你说,“我看见你下班后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而没有做晚饭”,这个时候你说出的就是你的观察。 

2 感受,指关注自己的心灵感受并且表达出来。此时你体会着自己的心情,然后明确地表达出来,告诉伴侣你很失望和伤心。 

3 需要,问自己哪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因为这就是你失望和伤心的原因。你又累又饿,你需要休息,你期待伴侣做好了晚饭满足你的胃口,并且体谅你工作的辛苦。 

4 请求,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的具体要求,避免使用抽象笼统的词汇,直接告诉伴侣你希望她/他做什么。 

这样,当你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你借助这四个要素就诚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提出了请求。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之前,我们往往需要先倾听对方,了解对方此时此刻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当对方发现自己的感觉和需要得到关注后,一般情况下都会放松,情绪也随之变得平稳。这时我们再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对方就比较容易接受我们的要求。 

说起来很简单,但大家肯定觉得别扭,这是因为非暴力沟通的思维方式与传统大相径庭。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当卢森堡博士听到不中听的话时,他是如何使用非暴力沟通方式与对方达到相互理解的。 

有一天一大早,卢森堡博士从机场乘出租车前往市区。突然,车内的喇叭传来出租车调度中心的声音:“请到犹太教堂门口接费希曼先生。“接着,坐在卢森堡博士身边的一位先生嘀咕一句:”这些该死的犹太人起得这么早,把别人口袋的钱都掏光了。 

身为犹太人的卢森堡博士听到这些话非常生气,20秒的时间里他十分恼火。他坦承,在他年轻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话,他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揍这位先生一顿。此时,他深呼吸了几次,让自己的情绪平稳下来,然后默默地体会自己的痛苦,恐惧和愤怒。他意识到自己的痛苦由来已久,而不是因为旁边这位先生的一句话,虽然这句话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火山(作为犹太人一直被世界钉上贪婪自私的标签)。意识到这点后,他渐渐平静了下来,并开始去体会那位先生的感受和需求。他主动和那位先生攀谈,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卢森堡博士就静静地听着那位先生的抱怨和牢骚,慢慢体会到对方的担心和想保护自己的需要。十分钟后,那位先生停了下来,因为他感到自己得到了理解。接下来卢森堡博士就告诉了他自己的感受,并请求他听到自己的痛苦。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当我们抛开对对方的不满,不再纠缠对方和我们相左的意见时,我们就能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用体会取代指责。当我们能够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时,我们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与他人有着同样的感受和需要,而我们之所以持有不同的意见只是因为我们的认知角度不同而已。如此,人与人之间就消除了对彼此的敌意。当对方注意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被接纳时,也就放松下来,并且愿意留意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至此双方原本敌对的情绪不见了,取而代之是相互的理解和包容。 

3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介绍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以及如何在实践当中去运用它们。具体而言就是面对外界的批评或者内心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我们应该如何与他人沟通。但是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会做错事,于是我们便对自己感到失望。这个时候非暴力沟通还有用吗? 

答案是,这或许是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 – 爱护自己。 

许多人在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情后,会痛骂自己,如:“傻瓜!”“你怎么净干些蠢事!”或者“你有病!”“你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如果说对他人的指责反映我们遇到了挫折 – 他人的言行没能满足我们的愿望,那么当我们指责自己时,同样反映了我们的愿望没能得到满足。不同的是,这一次是我们自己没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此时,非暴力沟通帮助我们体会自己的感受,一旦我们意识到自责反映出了哪些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们就不再内疚和惭愧,而是将关注点放在如何满足我们自身的需要上。 

卢森堡博士举办的研讨班中有一个学员,因为一直无法戒掉烟瘾,他总是感到惭愧。经过学习,这个学员发现自己始终背负着“应该”的压力,他的头脑中不断回响着一个声音,“我应该戒烟,可是我戒不掉,我真是个笨蛋!”。于是他不断自责,这不仅令他陷入自我惩罚的痛苦中,而且也无法找到解决的办法。他开始体会自己的感受,并思考自责反映了他的哪一个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终于,他意识到,自己感到担心和害怕的原因是,他看重健康,而抽烟正在损害自己的健康,所以他想要戒烟是为了爱护自己,而不是出于自我憎恨,内疚或者他人的指令。明白了这些,他不再责备自己,而是感到了对自己深深的爱。 

当我们的改变不是出于羞愧和内疚或者屈从他人,而是出于对生命的热爱时,我们就不再自责,而是从失误中有所收获,并督促自己成长。 

4

看到这里,我们发现非暴力沟通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重要的是,当我们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思维方式时,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与自己和平相处。 

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体,特别是当工作和生活不顺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感到沮丧。我们的头脑中总有两个小人不停地打架,一个说,“你应该这样做!”,另一个则说,“不,你不能那么做,而是应该这么做!”。这种内心的冲突意味着,我们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此时我们应该首先倾听自己的心声,体会自己的感受,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需要上。 

一位参加非暴力沟通的女士曾经是一个职场女性,第二个孩子出生后她放弃了工作,选择做了个全职宝妈。然而她的内心却十分纠结,无法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于是她让心中的那个“职业女性”和“负责任的母亲”分别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来表达自己: 

职业女性:“我辞去了工作,现在留在家里照顾两个孩子(观察);我的内心空落落的(感受),因为工作带给我的成就感很重要(需要)。我想,我现在也许可以在家里做个自由职业者(请求)。“ 

 “负责任的母亲“:我经常怀念上班的时光(观察),可是我又很害怕去上班 (感受),因为我要确保孩子们能得到很好的照顾(需要)。我想,如果我重返职场,我要给孩子们找到一个可靠的托儿所(请求)。“ 

当她站在不同的角度说出这一番话时,她的心境豁然开朗了。借助非暴力沟通她厘清了纷繁混乱的思绪,弄清楚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试想,如果这位女士没有学过非暴力沟通,她很可能就会一直自责下去,从而陷入无休止的自我惩罚和纠结中。 

运用了非暴力沟通,她虽然还有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如寻找托儿所,和伴侣沟通,但是她不再感到沮丧了,而是学会了与自己和解,并因此重获了对生活的热情。 

讲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了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好吧,我们来做一个总结。 

首先,我们讲到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并且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不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所以每次出现问题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指责他人,逃避责任。 

其次,我们介绍了非暴力沟通方式,讲解了它的四大要素,包括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一方面我们借助这四大要素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另一方面我们借助倾听,了解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如此我们便可以达到心灵的互动,探查到彼此内心深处的需要,而不是分析自己或者他人有什么毛病,从而达到相互理解,互通情谊的目的。 

最后,非暴力沟通不仅仅帮助我们与他人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非暴力沟通我们学会了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愿望,因此能够接纳一个不完美的自己,进而解决内心的冲突,走出困惑和迷茫,真正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祥和。 

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很难,而一旦做到了,我们就能收获更多的友情,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更加美好。好了,今天的解读就到这里,祝大家有个美好的夜晚。

 

 

 

 

 

 

Lucky001 发表评论于
《非暴力沟通》是一本值得进入课堂,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习的书!我自己读这本书看相关视频觉得受益匪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