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这是一位朋友对意识形态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以及未来发展进行思考的杂思录,在此代为转发。杂思涉及生命的本质,意识形态价值,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的反思。文字章节或显粗糙松散,拖沓,不连贯,甚或离题,却有着不同于普遍流俗,非黑即白的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思想方法。思想需要批判,失去批判的思想也许是活知识,却是死思想。有兴趣者不妨留下评语或评判,做为思想相互激荡的激励,谢谢所有读者。)
1.4 什么是普世价值,是否存在普世价值
在有关价值的言论中,常会听到普世价值这一说法,并言之凿凿这是放之四海颠扑不破的真理。任何不遵循普世价值的社会价值规范及行为都是逆历史潮流的,都将会被历史所淘汰。如果是这样,什么又是所谓的普世价值呢,普世价值顾名思义包含如下含义,普遍适用的,不受时空所限,属于世界的价值观,也就是普遍适用于全人类的价值观,是否存在这样的价值观呢。
共同价值,普世价值。在现实世界,由于每个个体的人生经历经验及知识积累的不同,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及单一的个体,都具有各自的独特性,独特性造成个体认知必然是千差万别的,然而所有个体也存在于同样的社会环境之中,对环境的认知也必有共同之处,所以每个个体的认知是共同知识与个体差异的混合,这个混合的总体就组成特定社会的价值观。
同样,不同民族与社会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社会发展进程的不同,宗教道德伦理的不同,这些差异都深刻影响每个社会个体自身对环境存在的吸收理解及认知,影响每个个体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每个个体对事物的回应,这也同样适用于不同社会群体及族群对同一公共事件的回应。这可以从同一群体不同个体对事物的不同回应,以及不同国家及民族及群体对同类事物的不同反应,或对同一国际事件的不同回应得到印证。这说明社会历史文化与存在环境影响社会群体与个体对事物的认知。
价值观既然是人们对周遭环境乃至一切事物,包括从个体相互关系,到社会文化历史政治军事经济等共同事物的认知,具有共同价值观的人们对属于社会的共同事物,在此指的是共同事物,不包含那些涉及不同群体或个体利益的事物,具有共同价值观的人们对这些共同事物的回应应该是同样的或一致的,而事实并非如此,这可以从民主自由这些被西方主流普遍认为是人类共同的价值,或普世价值,而以这些价值观为核心所体现的民主制度在不同国家地区与不同社会文化环境的推行应该得到同样的结果,现实却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甚至截然不同的的结果,是否可以说明不存在普世的价值。或许存在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根本不存在所谓普世价值,民主体制背后的价值观并非普世价值,另一种可能性是不同地区会文化背景的社会大众以普世价值对社会的回应并非一致,所以得出不同结果,或对普世价值各有其不同认知,或共同的认知基础对共同的事物,不同的个体却做出不同的回应。共同的价值不同的认知,甚至共同的认知不同的回应,这样的共同价值还有意义吗,或者根本就不存在所谓普世共同价值,或普世价值。这些普世价值像一道光,同一道光在经过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不同个体的认知这个千差万别的棱镜,折射出完全不同的光谱,不同的社会及个体对普世价值这道光各取所需,各弃所恶,社会实践也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独特的个体经历,不同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文化熏陶,主观的精神认知,每个人的精神价值的衡量必然也千差万别,然而同是人类生命个体就必然有其共同性,人们对精神价值的认知也必然具有趋同的倾向,趋同并不等于一致,比如对于与生命相关属性,生死攸关,趋利避害等等,必然是共同的,也就是生死利益的追求是共同价值,也可以说是普世价值,这些普世价值是以生命本质与属性为基础的。然而,将民主自由这些在某些特定思想文化下产生发展成熟的高度政治化及意识形态化的认知,当做人类或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以及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大多数人类个体,都必然必须具有的共同价值观,或普世价值,并将其推而广之,是否过于牵强,更可能事与愿违。将这些带有强烈政治文化话语特征的认知当做普世价值不仅是不恰当的,是片面的,不客观的,可以说是主观蛮横的强势文化及意识形态对弱势文化或落后文化的霸凌。
1.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检验价值的标准是什么
有价值就有衡量价值的手段与标准。人类社会有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社会文化就会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是否存在检验社会价值观的标准,而衡量或检验价值观的标准是什么?
现实中,许多主流的或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价值观都是以一定社会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础的,如自由民主,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等,如果检验的标准是意识形态理论,那么以资本主义的价值理论或资本生产的目的与本质,血汗压榨与剥削就是对的,反之以革命或是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础的社会实践,或一些极左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对的,但事与愿违,结果不是社会大多数人所希望看到与追求的。
如果检验的标准是所谓普世价值即自由民主,这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理论核心价值,以价值观或自由民主价值观作为检验社会现实或不同文化价值观的标准,这是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然而又何以解释一些新的践行普世价值的国家与地区结果并未如预期,而一些西方成熟的民主国家,自由民主行之有年深入人心,但也问题多多,不尽人意。简而言之,检验价值观的标准不能是意识形态理论本身,理论不是检验价值观的标准。
1.6 价值观难以通过实践手段进行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每个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所有人也都明白其中涵义,也就是在现实中以真理实际应用的结果验证真理的对错,那么是否可以同样的方法,也就是实践的方法做为检验价值的标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真理是客观的存在,可以通过实际的运用进行检验,而价值观即含有真理的要素,也包含以特定社会人文历史为基础的主观认知,对于主观认知的部分是难以用准确的方法进行验证,也无客观之必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首先,如前所述价值观即含有真理的要素,同时也含有社会文化,如宗教历史的要素,以及个体主观愿望的要素。宗教的价值观就建立在宗教信仰之上,以宗教教义思想为要素内涵的价值观,就难以验证,比如基以前世今生天堂地狱等宗教观念的价值观,就无从验证也没有验证的意义,原因很简单,宗教的基础是信仰,验证属于世俗观念,而不属于宗教。
其次,如果价值观仅为满足某些特定的社会需求,而这些特定的社会需求只是某些特定社会群体所信奉,不以改变社会为目的,也无违背法律及社会伦理道德的,也无验证之需要,如享乐主义的价值观。
再者,某些社会价值观往往是现行社会主流思想或社会变革新思想,如旧的或新的意识形态的体现,这些意识形态价值观要么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力量,要么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通过实践的方法去检验这一类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并非不可能,但有些也是不实际的,比如对新思想价值观或意识形态的实践,其社会代价很可能是巨大的,不可逆的,甚至是毁灭性的,人类历史应该不乏此类事例,社会革命带来的动荡与破坏甚至毁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社会变革或革命都是某种社会价值观的实践。
然而,任何价值观之所以成为价值观就必然有其存在的社会现实,这个社会现实就是它能够满足某些社会群体的需要,如果这种需求或价值观要求改变这个社会结构或体制,也就是要求进行一场重大的,影响所有社会成员的社会变革,如前所述,可能进行一场巨大的,不可逆的,结果也许是成功的,也可能是灾难性的重大变革。在进行如此重大变革之前,难道不需要经过某些或一定的检验手段吗,难道就任凭所谓改革者把整个社会国家毫不犹豫地推向不知后果的社会实验吗,答案是否定的,然而检验的标准既不能是实践,也不能是理论或意识形态本身,意识形态本身就是一种理论,那么,检验这些试图变革社会的价值观的手段或标准是什么呢。
1.7 对价值的追问就是对生命本质的追问
在现实世界,事物的演变都是以其本质为根本为导向,而现象仅是演变的表现。自由民主普世价值在不同社会环境演化出不同的结果,仅是社会内在本质的表现,由现象而得出结论是肤浅片面与武断的。然而在现象背后的真正本质是什么,或者说自由民主普世价值在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带来不同结果的社会本质是什么。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组成社会的所有个体的本质决定社会的本质。无论是对社会的追问,还是对社会价值观的检验及追问都最终引向对人的追问,每个具体的人都是生命的个体,都有生命最基本的属性与共同点,这些属性与共同点决定社会的本质与未来社会的发展,或者说我们是谁决定我们将往何处去。回答这些问题,必然回到事物或人与生命的本源或本质。
1.8 世界的本质
对普世价值这座神圣理想的大夏进行检验,就必须从大夏的建筑材料,也就是每一片砖头,也即是最基本的概念开始,逐个分析它的本质,从每个建筑材料到大夏,找出其背后最细微的本质从而确定对其检验的标准。
提到普遍与世界首先想到的是现象或具象。对世界或所谓普遍的理解,人们首先是从接触或观察周遭环境即现实世界所呈现的现象或表象开始,无论是分析事物外在表现的还是内在的规律,现象或表象的观察永远是第一位的,现象是人类接触环境及世界最原始的起点。现象的不断累积经归纳而成为常识,经过总结与分析推断而找到现象背后的根源,相互关系及因果,这些根源及因果相互关系的内在必然联系就是规律。
所有可以说,客观物质现象是世界的第一表现,是第一位的,主观观察是第二位的,主观的,就可能有误差,不同生命个体的观察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其中有的主观观察就可能是错误的,因为不可能存在不同的正确观察结果。观察产生认知,在认知的不断累积中摸索规律,规律是第三位的,而价值观建立在对规律认知以及主观对环境的偏好及追求之上。在价值观与现实真实之间存在着许多主观与愿望这些可能滋生错误认知的地带,检验这些主观认知错误的标准是什么,而在这一连串的从现象到认知再到价值观形成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背后的原因及驱动力又是什么。一系列不停的追问最终会达到对事物本源的追问,世界是什么,认知规律是什么,价值是什么,它们的本质是什么。
世界本源,世界一词在现代社会意为对所有事物的代称。世界包含两个概念,时间与空间,由“世”(时间)和“界”(空间)组合而成的世界(梵语:lokadhātu),也就是由周遭环境包含时间空间组成的一切事物。万事万物也就是物质,事者物质表现的时间具体化,物者物质表现的空间具体化。当人们讨论某一事物,总是将时空具体化,不存在脱离时间与空间的事物或物质,至少在现有人类认知里,不存在脱离时空的事物或物质。
世界的本质就是事物,也就是物质,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就是对物质的认知,人们通过对物质的认知来认识世界,人们所说的世界就表现并存在于环境万物之中,没有物质就没有世界,正所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就是世界。
1.9 什么是物质
什么是物质,物质就是存在,是一个由人类意识对存在感知而产生的认识观念,物质是对周遭一切存在事物的统称。那么物质的本体本性本质是什么,物质的本体就是存在,存在是物质的本体,本质,存在即是物质的表现形态,也是人们认知物质的唯一方式,人们不可能认识一个不存在的物质。没有存在的表现就无以认知物质的存在,存在就是物质的本体,本性,本质,可以说,物质就是存在,存在就是物质。存在是物质的具体表现,世界是一切物质存在的集合。
人类得以生存,生活,延续生命的环境与现实世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世界,这是我们的意识可以感知感觉到的,这个物质世界包括我们周遭的具体事物,从江河湖海,到地球,太阳系,银河系,乃至宇宙。物质包罗万象,千差万别,物质同时也是一个认知存在的观念,是人类随着智力的进化对客观存在的认识,是文明进化对环境的一个认知,这是人类对所有周遭一切看得见摸得着或意识到其存在事物的统称。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