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建筑里的伊斯兰:
西班牙是天主教的国度,在最近几百年的历史中,伊斯兰教近于绝迹。但伊斯兰文化的痕迹,在西班牙的古建筑里建里却比比皆是。让人感受到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兴旺了数百年的伊斯兰帝国(公元七世纪到十四)。建筑物的设计,造型,室内室外的装饰,处处能看到伊斯兰的文化踪迹。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都源于犹太教,犹太教十戒中有一戒 “Thou shalt not make unto thee any graven image”,“你不可雕刻任何偶像”。对此,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取向。在寺庙建筑和艺术作品上,基督教并没有遵守犹太教的原旨,所以基督教的教堂里,艺术中都是以偶像崇拜为主线索。以基督教为主体的西方艺术,也充满了神的偶像的主题。我们常见的圣母,圣子,耶穌受难,最后晚餐…;神都是以人的形象出现在这些艺术作品中。伊斯兰教却严格地遵循着这条戒律,寺庙里不能有偶象崇拜。在伊斯兰的艺术作品里,也不会找到任何阿拉与穆罕默德的宗跡。伊斯兰教的寺庙里,找不到任偶像。由于不能有偶像,所以寺庙里的装饰便趋于抽象化!有纵横交织的几何线条,加入行云流水的阿拉伯书法与诗歌,另外是色彩斑斓的莫萨克图案。另外在书法艺术里,阿拉伯文的书法是在全球倍受称赞的!由于伊斯兰教在全球的传播,其书法也随之而传遍世界。其影响力不在汉字书法之下。而且传播更广。镶嵌于壁上的阿拉伯文字与诗歌,又承传了阿拉伯半岛传统的“口传文化”。可惜不会阿拉伯文,无法去领会其诗文的优美。可兰经是经文,也是诗歌。读可兰经不是读,而是唱出来的。以至可兰经在其成文一千年后才有第一个英文译本(November 1733)。翻译会失去经文的原意,而翻译诗歌就更是不可能了。试试将唐诗译作英文?诗歌里的言外之意会消失殆尽。所以至今,大多数清真寺里,可兰经仍是用阿拉伯语在吟诵的。记得在昆明的一个同事,他父亲是清真寺的阿訇,虽然他已经不会大多数阿拉伯语,但诵经时仍然是用阿拉伯语。我的同事也能说几句关键词。我们一起骑车去玉溪的路上,总是在清真饭店用餐,他的那两句阿拉伯语给我们几人带来了许多的方便!
正是这些抽象的图形,给予了伊斯兰艺术生命力。也正是源于抽象,少去了具体化的偶像对人们思维和想象的的束缚,在千年后的今天,仍然让人自由地徘徊在无尽想象之中。我们所看到的是抽象的符号与图形,其意义与之带来的感觉,就全凭个人的想象去填充了。就象现代绘画取代经典绘画一样,不再追求写真写人体和风景,而用写意与抽象取而代之。一抽象,便给了观众自由的空间,也给了作品长久的生命力。艺术作品不再限于表述固定的故事。而西班牙的古代伊斯兰建筑里的装饰,却要比现代艺术早了上千年。千年后的今天,艺术家们仍在这些艺术的瑰宝中不断地去寻求灵感与共鸣。现在古城Granada 有了许多现在艺术的活动。也许与这里的伊斯兰抽象艺术紧密相关。
同为非偶象的装饰,比起犹太教素洁整齐的瓷砖装饰,伊斯兰教装饰更多样化,更色彩丰富!西班牙地处欧洲的南岸,伊斯兰最早越过直布陀罗海峡进入之里。帝国在这里兴旺了数百年。然后被基督教所征服。又是几百年过去,在这之后的几百里,这片土地上不再有伊斯兰教徒,但古老的城市里,却处处是伊斯兰的痕迹,让人从城市及建筑里看到了这个历史的变迁。
Codoba的清真寺是一绝好的见证。它建在古罗马的天主教堂老地基上,宏大的清真寺是伊斯国强盛的产物。经历了数百年的兴盛,然后被基督徒征服。基督教新建的天主堂,仅仅是在其宏大的清真建筑群中开了个天窗,镶嵌进一个精湛的哥德式天主教堂!结果是:让人走入巨大的伊斯建筑群中,突然发现一个精美的天祖教堂!它们又是结合得天依无缝,浑然一体!只是让人希望现实的生活中二者也能融洽与共。虽然只是一种难以实现的愿望,总还给了人们一线希望。
在这里能够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交融。建筑物里记载了这千年历史的痕迹,让我们能在咫尺之内,就能看见人类文明的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