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打高尔夫,何惧帽子绿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既打高尔夫,何惧帽子绿。西方人怕口罩,中国人怕绿帽。
      在高尔夫球场,无论男女都喜欢穿戴得花花绿绿,因为是野外各种风险都存在,穿戴醒目惹眼更能够让人集中注意力,以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在日本球场上经常见到许多戴绿帽子的球员。对于不打球的人来说,可能各种穿戴都可以,但“戴色帽子”度与中国球友就很有抵触感。这种抵触情绪比较起美国人怕戴白口罩来还根深蒂固。所以许多人为什么对欧美人拒绝佩罩感到百思不解,如果疫情的发展需要人们必须戴绿帽子,估计很多中国人宁愿感染也不愿意成天戴上绿帽子在街头游走吧。要知道西人怕口罩,汉人怕绿帽!外国人不怕绿帽,有的艺人还专门将头发染成绿色,对于绿帽子就更无所畏惧了。
      怕戴绿帽子这完全是中国特色的一大禁忌!
      当代学者鲍威尔(Chris Powell)及林斯泰德(Steve Linstead)在《社会里的幽默-抗拒和控制》论文集里指出过,许多笑话真实的意义乃是在于反映恐惧,借以加强和重塑道德的边界,达到社会控制之目的。根据他们的理论,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中国人社会有关“戴绿帽子”的笑话极多,所反映的即是对妻子红杏出墙的恐惧症。因此,这类笑话遂具有社会警戒与社会控制的作用。
      在中国,戴绿帽子是一个特定的符号:戴绿帽子,绿头巾,古代本来指等级低贱,唐代官员把戴绿头巾作为私刑,用以惩戒犯错的服务官吏。 明朝规定伶人要戴绿头巾、穿绿衣。 后来转指配偶(妻或夫)有淫行者。唐代白居易的《怀微之》有诗句曰: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可以为证。唐代《封氏见闻录》记载,当时地方官吏对犯人的名誉性处罚是“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就是一部礼乐史,在讲究高下尊卑的古人那里,衣服不可以随便穿、帽子也不可以随便戴的,从样式到色彩,都是有明文规定的。
      在宋代,绿帽子就是被出轨,也被大家所熟识,例如水浒传中,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莲出轨西门庆,人们下意识的就会说,武大郎被带绿帽子了,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原因。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苏州有不逞子弟,纱帽下著青巾,孙伯纯知州判云:‘巾帽用青,屠沽何异?’”这说明在当时士人心目中,只有屠夫商人这种最低下的人才会戴绿帽子。
      “乌纱帽”则起源自南朝宋年间(另有说东晋时宫中就开始流行)。有意思的是这顶“帽子”都是在朱元璋手上最后“定型”,成为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词。
      秦汉时期规定犯人穿一种特制的衣服,称为“赭衣”,其色赤褐。班固《汉书•刑法志》有载“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可见至迟在汉代“赭衣”已为罪犯的代称。
      三国时期的人物关云长在民间雕塑、画像或某些影视剧中,标准形象是“绿战袍、赤兔马、偃月刀,紫面长髯,外加一袭绿头巾”。据说是因为战国时期的管仲打扮而误解误接到关羽身上的。管仲是春秋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本人执政能力极强,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助齐桓公称霸诸侯国,被誉为“华夏第一相”。在辅助齐桓公期间,为了给朝廷创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就有设置官营的娱乐场所。
《战国策》:“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坚瓠续集》记:“管子治齐,置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此即教坊花粉钱之始也。”所谓的“女闾”,也就是咱们后世所说的青楼。因而,身为宰相的管仲又有了另一重身份,就是青楼业的祖师爷和保护神——白眉神。是祖师爷,当然要得到供奉,所以,明清之际的青楼中都供有“白眉神”管仲的画像。“白眉神”管仲的形象是“头戴绿巾、眉白而眼赤、长髯伟貌,骑马持刀”,这样貌与关公像非常相似。不知情的恩客进来看到一尊长髯伟貌、骑马持刀的圣像,就错以为是“武财神”关公像了。
       总而言之,在唐宋以前的中国人似乎并不那么惧怕戴绿帽子。中国人对“绿帽子”有偏见,在西方文化中对口罩也具有着很大的偏见。因为福利制度完善,西方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有病就要在家休息”,绝不会带病参加工作或者学习,如果带病出门,就会被所有人指责,承受社会舆论。另外一点,在有一部分西方国家的文化观念中,往往只有“病入膏肓”或是“罹患癌症”的人才会戴口罩。“戴口罩”在西方人眼中就是代表自己有病,更何况有病还要满大街跑,这在西方的文化观念里是很恶劣的行为。所以他们坚持没病就一定不能戴口罩。再就是在西方文化中,口罩往往会和“抢劫犯”、“恐怖分子”、“急救”等字眼联系在一起,中国人可以把老外的这种心理理解为“让我每天打扮成抢劫犯一样生活”。因此,西方人物的正面形象即使带头套也不遮住嘴部。西方人怕戴口罩,中国人怕戴绿帽,这是历史造成的,是自己给自己套上的精神枷锁……。

      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就戴过“绿帽子”,1945年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时也戴过 “盔式太阳帽”是周恩来借给他的。清末民初时,很多归国华侨或一些爱国人士都戴过,最有名的就是国父孙中山了,所以又名“中山帽”或“华侨帽”。在黄埔军校内孙中山曾戴着这帽子和学生们合影,夸克礼帽(又称拿破仑帽),有白色帽子,非常出众。那时华侨在南洋地区比较多,而南洋地区越南人很喜欢戴这种帽子,所以后来又称“越南帽”。但注意,越南帽和中山帽有很多细微的差别,比如帽檐宽度比例、帽檐平斜角度的度数等。

      汉人怕绿帽,西人拒口罩
      在欧美等国家,西方人不喜欢戴口罩是习惯性的,虽然他们知道口罩能够隔绝病毒,但在它们的意识里,只有生病的人才需要戴口罩。
      在亚洲国家,口罩不仅可以预防病毒,还可以防雾霾、保暖、避免被人认出来等众多功能,所以即使在平常,戴口罩也比较常见。
      欧美人之所以不戴口罩,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口罩并不能100%隔绝病毒,但戴口罩能大幅减少传染。口罩产能不足,普通民众买不到口罩,欧美文化中,只有生病才戴口罩,国家倡导普通人不戴口罩,戴口罩不方便等等原因很多。
      汉人怕戴绿帽子就有很深的文化背景了,唐宋以前,绿帽没有特殊含义,唐宋至明清才形成了对绿帽子的偏见与恐惧……
    绿色世界,绿色低碳,绿色环保,绿色文化发展的今天应该给缘色帽子“正名”,“平反”了。特朗普为首的共和党开始死活不戴口罩,民主党号召戴口罩。中国有封建残余思想者宁死怕戴绿帽,部分年轻人为了赶时髦,不畏戴绿帽……(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