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日文嚼汉字(60)“温”与“爱”,日本未来之依赖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温暖”给与“人”,用“心”去“爱”人。温润和谐、温暖富足,用心去爱、非限技术。
      2021年9月18日的自民党总裁选举公开讨论会上,4名候选人按照惯例展示书法,
借以挥毫向国民展示他们各自在总裁选举中的心情与信念。
      河野太郎行政改革担当相写的是“温”字。在日语中“温”字训读“Nukumori”,有春风回暖,余裕富足的意思。展现了河野寄托其度过新冠病毒疫情的危机,希望建成一个和谐温暖的社会理念。
    岸田文雄写下了“天衣无缝”(日语中意在表达人品不加修饰、天然率真),与一旁高市早苗所写的“崇高雄浑”形成鲜明对比。
   “春风待人、天衣无缝”是岸田文雄的座右铭,他竭力塑造政界“绅士”人设,却被许多人诟病缺乏领导人魄力。表现了他在总裁选举和下次众议院大选中长袖善舞,决一雌雄的心情和意识。
 高市早苗前总务相的座右铭是“崇高雄浑”,借以表达她的高贵和强力手段的心境。
野田圣子干事长代行(代理)的座右铭是“爱”,她的理念是政治上最重要的不是所谓的技术,是“爱”。
    中国的汉字传入日本,日本人结合自己传统的实际来释义,就可能和汉字本来的的意思与当今中国使用的汉字的意思相左的场合。所以日本人的汉字和中国人的汉字在某种意义上是不能划等号的。
    就说“温”字,日本人的姓氏中多使用“溫”字,字中有“人”,充满人性。
    就如“爱”字,日本人的爱现在还是使用的繁体字“愛”,字中有“心”,表示了用“心”去“爱”,而不是简单的行动。
    像这样“温”有“人性”,“爱”有“诚心”,日本人使用起这些汉字来有厚度、深度和沉淀与沉甸甸的感觉。
    岸田文雄的“天衣无缝”汉语意思和日本人心目中的意思就像两个不是“同心圆”的组合一样,有微妙的区别。
汉语是指传说中仙女穿的衣裳,毫无针线缝缀的痕迹。比喻诗文、言论等周密完美,没有破绽。
    天衣无缝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最早出自《灵怪录•郭翰》。
“天衣无缝”原意是指上天神仙所穿的衣服没有衣缝,后用来比喻诗文自然浑成,或事物周密完美,无人为造作的痕迹;在句中一般作补语、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without a trace;be completely natural without defects as the divine garments
太原郭翰,盛暑乘月卧庭中,仰视空中,见有人冉冉而下,直至翰前,曰:“吾天上织女也。”徐视其衣,并无缝。翰问之,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每去辄以衣服自随。(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  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天衣无缝”。
    “天衣无缝”是一种境界,无论做事,还是写文章,这都需要有底气,有资本在才能达到这种境界。考虑周到,能力很强,文笔功底好,思想深刻,领悟能力强等,这些都是做事或写文章达到完美自然的必须条件。不显山,不露水,一点痕迹没有的事物,或浑然一体,严谨周密的文章都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与好奇,只要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他的成功率就达到了一半。虽然“天衣无缝”是不存在的,只是人们的一种愿望,但尽量做到更好,也是“天衣无缝”的一种诠释。“天衣无缝”和“完美无缺”都指十分完美,没有一点不好的地方。“天衣无缝”突出的是完全没有痕迹,没有破绽,多用于诗文、行事,但不能用于人。“完美无缺”强调美好,可用于人。“天衣无缝”用于比喻事物,多指诗文完美无缺,没有破绽。
    河野太郎的“温”:对于“温”字的理解,中国汉字的意思更多。
    阴气温,故温气应之。——《论衡•寒温》
    衣皮带茭,冬则不轻而温,夏则不轻而清。——《墨子•辞过》
    温风始至。——《礼记•月令•季夏》
    覆温之躯。——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四支犹温。——清• 袁枚《祭妹文》
    温柔,温顺,温婉,温馨,温驯,温煦,温润,温吞,温蹾,温习,抚慰体贴,温文尔雅,温清(冬温夏清),温谷(温暖的山谷),温房(温暖的房屋);温奥(温湿和暖),温煦(和暖),温庐(温馨和暖的房舍),温暾(煖而不热);温郁(温暖)
温和,温厚;和气 [gentle and kind]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邶风•燕燕》
温克(温和恭敬并有克制力);温念(亲切的思念);温仁(温和仁爱);温言(温和的言辞);温好(柔和优美);温实(温厚诚实);温愿(温厚恭谨);温诚(温厚诚朴);温富(温厚富足);温敏(温厚聪敏);温顾(温存);温柔乡(喻美色迷人之境);温栗(温和而严谨)
   富足 (rich)
    其温厚矣。——《荀子•荣辱》。注:“足也。”
    居皆温厚。——《汉书•张敝传》
    又如:温厚(富足);温户(富裕人家)
    “温”字还用于敬称和祝颂之辞(respect and express good wishes)。如:温犀秦镜(用以称颂官吏精明,善于断狱);温树不言(居官谨慎的赞语);温居暖房(庆贺乔迁新居);温旨(对皇帝旨意的敬称)。
    高市早苗的“崇高雄浑”:应当是两个词的组合,崇高有美学范畴之一的与“优美”相对的意思。指形体上巨大有力或精神上雄浑伟大,令人惊心动魄的现象。它是崇高感的源泉,人们在观照崇高事物时,先感到压抑痛苦,后崇敬奋发、心向神往,从而获得一种矛盾的、激动不已的愉悦。高尚:崇高的理想、崇高的品德。1.有力气;有力量。2.有功劳。3.有权势或有财力。4.以力﹐用力﹐使力。雄浑是雄健浑厚、雄壮浩翰。
充分显示了高市早苗的政治抱负和远大的志向(野心)。
    野田圣子的“爱”(Love),是指喜欢达到很深的程度,继而人为之付出的感情。是指人类主动给予的或自觉期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爱有多种表达方式,它包含了爱情、友情、亲情、博爱以及人对所有事物的根本情感。爱在艺术、哲学、美学等科学文化领域,是一个普遍的主题,也是一个永久的主题。
    爱是人的精神所投射的正能量。是指人主动或自觉地以自己或某种方式,珍重、呵护或满足他人无法独立实现的某种人性需求。包括思想意识、精神体验、行为状态、物质需求等。爱的基础是尊重。所以,爱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是人对人或人对某个事物的深挚感情。这种感情所持续的过程也就是爱的过程。通常多见于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爱是认同、喜欢的高度升华,不同层次的爱对应着不同层次的感受或结果。
“爱”在汉语中是一个多义的字。“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信任;是关心,是帮助,是你在受伤时,对方会为你心疼;“爱”是一个人把对方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人,并希望成为对方最重要的人的欲望;“爱”是把对方放在自己心上爱可以有很多种,比如“爱人“ “亲人” ;“爱”也是灵魂的共鸣。
古往今来,许多文化学者、科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及社会学家们,都想说清楚“爱”。都想给爱以恰当的或准确的解释和定义。
   一般认为:爱,即人类主动给予的幸福感,是指一个人主动地以自己所能,无条件尊重、支持、保护和满足他人无法独立实现的人性需求,包括思想意识、精神体验、行为状态、物质需求等。爱的基础是尊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地给予,而非索取和得到。爱是纯正的正义。
      所以,爱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指的就是对某个人或某个事物有纯洁而深挚的感情。这种感情所持续的过程也就是爱的过程。通常多见于人与人或人与物。
海洋文化学者李二和先生则将对爱的理解升华到了生命的高度。他认为:”爱,是一种生命现象。”早在《舟船的起源》一书中就对“文化”与“爱”等重要词汇做出独特的解释。
   它强烈的人际吸引;它受多种间接因素的影响;它双方自愿而且真诚的互爱;它包含性爱因素,但并不强烈,蕴藏着责任;它与许多相互冲突的情绪有联系;它有较多的幻想。
奉献性:爱及奉献,这种奉献是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无条件的无限付出。
平等性:爱情的平等性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属于人格的平等而不是物质的平衡。
矛盾性:爱情是苦中甜,甜中苦。相互依赖却保持人格独立。
独立性:彼此独立,谁也不属于谁。
相互性:爱情的产生及发展得益于双方相互追求、相互爱慕。
专一性:专爱并不等于专情。陷入爱河的人彼内心中只爱(小爱)对方。
排他性:彼此相爱的人,他们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方都拒绝第三者的加入。
依存性:在爱情中,双方相互吸引,彼此不离开对方。
独占性:爱情的独占在于心灵的独占。
古希腊
“柏拉图式的爱情”是被称为“精神恋爱”的一种真爱。这种爱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是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性欲是相互对立的两种状态。柏拉图恋爱重视精神的交流,而不是肉体的欲望,而是一种精神真爱。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真爱,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的过程更多的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西方学者对此也众说纷纭,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图认为爱情能够让人得到升华。
“柏拉图式的爱情”的要旨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柏拉图式的爱情,不是所谓纯粹的精神恋爱――没有任何肉体接触的纯浪漫情怀,而是指“身体爱欲与灵魂爱欲”的统一,或“身心合一者”。
2.柏拉图式的爱情也强调爱情高于性(“爱欲”高于“快感”)。
3.柏拉图式的爱情也暗示着性与爱情(像“属民的爱若斯”)、爱情与婚姻(像“凭灵魂生育”,“身体方面的生育欲”)、性与婚姻(像“同性恋爱与异性婚姻的区别与结合”)的可分离性(或功能独立性)。
4.柏拉图式的爱情,又不过是通过爱慕一个又一个美的身体而追求“美本身”(“美的理念”)的一种永无止境的“理想”。换句强势的语气(口吻)说,柏拉图式的爱情是指,爱情说到底是属于理想世界(“理念世界”)的东西,在现实(世俗)世界中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拉丁文化
古典绘画中的爱
古典绘画中的爱
在拉丁文里有着数个不同的词汇对应中文里的爱。
“Amare” 是爱的基本动词,而且仍在如今的意大利使用,罗马人使用其作爱护或进行性爱之意。“amans”解为爱人,为情欲的附属观念,而“amica”则解为女朋友,但很多时亦解为妓女。其对应名词“amor”则解为爱的事务或共赴巫山。而由此亦生成了“amicus”、“friend”与“amicitia”、“friendship“”等在人际关系用词,解为感激或影响。西赛罗写了一篇名为友情(de Amicitia)的论文,讨论了与此相关的慨念。奥维德写了一篇名为爱的艺术(“Ars Amatoria”)的指导文章,由婚外情至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各方面皆有深刻描述。在拉丁文里口语里,“amare”亦解为喜欢,而“placere”或“delectare”这两个书面语里解为喜欢的字则较常在卡图卢斯的爱情诗句里使用。
      中华文化中,爱,一撇“丿”是“看”字头,三个点“兴”字头。意思为每次看见这个人都会感到开心高兴。“秃宝盖”(冖)原意是穴,穴是起保护作用,这里意为保护。“友”字在“秃宝盖”(冖)下,意思为保护友情。
   有一个人,每次你见到她(他)都觉得很高兴很开心,久而久之,你想将这份令你高兴和开心的友情长久的保护好。这就叫爱。
   现代汉语与中华文化里,少数的词汇被用作描绘爱的概念:
“爱”这个字可用作动词,如“我爱你”,或名词,如“爱情”。
“爱”这个字并不会作单词用,通常会与其他字组合,如“谈恋爱”、“爱人”
“情”这个字通常解作感觉或情绪,通常指代为爱,而其可与其他字组合为相爱的意思,如“爱情”、“情人”。
“爱”字含心,说明爱一个人不是光靠嘴来说的,是动心的,是用行动来证明的。
很多文化将爱神格化,并以男与女的形态显现,这里列出不同神话里的爱神。
安妮(Áine):爱尔兰神话里象征生育与激情之女神。
丘比特(Cupid):罗马神话里象征激情之神。
安格斯(Aonghus或Aengus):爱尔兰神话里象征美丽、年轻与肉欲之爱的神。
阿弗洛狄忒(Aphrodite):希腊神话里象征美丽与激情的女神。
阿斯塔特(Astarte):迦南神话里象征爱的女神。
厄洛斯(Eros):希腊神话里象征激情之神。
弗雷娅(Freya):挪威神话里爱与春天女神。
依楠娜(Inanna):苏美神话里象征爱与战争的女神。
伊什塔尔(Ishtar):巴比伦神话里象征爱与战争的女神。
伽摩(Kama):印度教神话里的象征肉欲的神。
拉提(Rati):印度教神话里象征激情的女神。
维纳斯(Venus):罗马神话里象征美丽与激情的女神。
休奇皮里(Xochipilli):阿兹特克神话中掌管音乐、舞蹈以及艺术的守护神。
安忒亚(Antheia):克里特神话里象征爱、花朵、园林与沼泽的神。
雅典娜 (Athena ):雅典神话里爱与光明的女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