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3岁高龄的母亲居然用上了微信,其可信度几乎为天方夜谭?母亲一生与文字打交道,一直到80多岁还在为原来工作的出版社阅稿。读书编辑既是她的工作也是她唯一的爱好。母亲个性极强,过强的自尊导致不易接受新事物。她反感电脑,我每每提及想给她买平板电脑她就恼火,无论我例举多少电脑的便利高效都成耳边风,而一听到某某名人至今坚持不用电脑她就如同找到知音,骄傲地说:他和我一样!
初来美国的九十年代,电话费对留学生家庭来说还是有压力的。那时的我很少打电话回家而是每十天给父母写一封长信,信里往往夹几张孩子的照片;我也总能收到父母分别写的厚厚的回信。好怀念那样的通讯方式!往后国际电话卡越来越便宜,随着电话频率的增加通信的周期也慢慢拉长至每二十天,一个月一封。而自2011年父亲离世后我几乎完全中断了写信。以往每次写信都是以“爸爸,妈妈”开头,当再也不能以我亦父亦友的“爸爸”开头的信是那么地令人伤感,每次尝试给我妈妈写信都要浪费几张信笺,我真的无法习惯没有“爸爸”的信。
父亲走后我按装了iTalkBB的电话,这样不仅我可以经常给母亲电话,母亲也可以随时打电话给我而不用付长话费。母亲在2013年85岁时来美国住了半年,也常坐在明媚舒适的太阳房给国内的朋友亲人打电话聊天。母亲回国后独自居住,幸尚有老友老同事可通通音讯。最欣慰的是与楼上一位比母亲更年长的性格开朗的宋阿姨的神交。两位老人每天至少见一次面,交换所读报刊,所看影视的心得。每年冬季母亲都会住两三个月的疗养院,在那里过年过冬顺便体检,而宋阿姨往往被女儿接去过年。此时的两位老人心中总是恋恋不舍相互牵挂着对方,我开玩笑说她俩犹如情人。
一年又一年,老相识们一个个患上了海尔默兹症,或去了另一个世界,能交流的人越来越少。宋阿姨也因身体原因不得不住女儿家,后来又转去了医院。我每次与母亲通话都能感受到她日渐加深的孤独感。似乎对长期入住疗养院的建议也不那么坚决地反对了。她往年去的是杭州最早也是环境空气最优的望江山疗养院,但是是两人一间的。母亲虽然个性强但顾全大局,短期两人一室还行,若要长期居住,时时得考虑到他人的感受还是太*做筋骨,怕她会心情压抑。
我在2019年五,六月间回去看望母亲之际去访察了几所以医养老并设有单间的医院,没有找到十分满意的。设施好离家近的在城里,几乎没有绿化无处散步;远的环境好但交通不便,亲人朋友难以探望交流。不过我还是留下了相关负责人的名片,有的还交换了微信,其中当时天目山医院的以医养老的负责人伍先生给我印象很好。在他陪我参观之际不时有老人跟他打招呼和反映问题,看得出他很用心。与母亲交流情况后还带她去天目山医院看了看,那儿有几位她的老同事,老邻居。虽然环境不十分理想但回家方便,房间宽敞,设施也不错。当时一是单间没有空位,二是母亲暂时不想把自己关进去,想到冬季再考虑。
我回美后,从一次次通话中越来越感受到母亲的孤独,母亲也提到她的老邻居老同事一再邀请她加入天目山医院。所以9月25日我给伍先生发了微信,表示如有单间我母亲入冬前就可以入住。伍先生回复:会尽快安排。令人意外的是,9月29日他就给我留言,有一单间在国庆假期间就可入住。真是神速!令我和我妈都有点措手不及,好在有我表弟表妹一如既往的关心和照顾,伍先生直接与他们联系并办妥了10月2日的入住手续。入住前伍先生给我发了房间的照片,在我母亲入住后还不时发些生活录像给我,让我放心。就这样匆忙间就把我母亲安顿妥了。后来想想真是万幸。几个月后新冠疫情爆发,封路封区封楼,一个九十以上高龄的独居老太太将会面临什么? 不堪想象!不由地佩服自己的果断,感谢热忱负责的伍先生,感谢我亲如手足的表弟表妹,更感恩我母亲那一刻的随和及配合。
我母亲入住的头几个月还是十分满意的,吃得好,睡得香,不孤单,除了医生护士护工,还有几位有共同语言的老同事,外面的友人们也时常来探望聊天;没处散步就每天绕医院走一圈。每隔一两周就自己坐直达的公交车回家看看。岁月静好!
新冠,封,解封,封,解封,封!疯了!医院里的老人不能随便出去,探望者每次要提供自费的48小时内的核酸报告,朋友来不了,亲人也不能常来,我更是归国无日。母亲长期耳鸣,不带助听器几乎听不到声音,而带着助听器听电话噪音干扰更难受。行动,失去了自由;交流,没有了对象。我每周两次的电话只能听母亲说而我说的她其实无法听清。为了让母亲了解我们的近况,我写了信发给我表妹再由她打印出来给我妈,可是我妈觉得信是私密的不想这么转来转去。一次母亲提到了隔壁房间的一位同样年纪的老人用手机看微信,似乎给了我一个信号: 母亲的固执出现缺口了。于是,同表妹商量并托她利用周末买了一个华为的平板电脑,大一点阅读更方便。那是国内一个周末的上午,我的晚间,表妹在华为专卖店里给我发实物照片,问买不买?我回:买!她问要不要买配套的笔? 我回:买!她说她有一种当富婆的感觉!
买了后担心一向崇尚节俭的母亲嫌贵,就让我表妹说便宜一点,反正钱由我这里直接打给了我表妹。此后我花了好几个晚上为母亲编写了一份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微信使用手册。最辛苦的是我表妹,花了大量时间从如何开机,充电到如何联网,然后又是一点点地教如何用微信。毕竟除了开电视机外从未碰过任何电器,且又是九十高龄,学起来并不容易,甚至有点痛苦。怕急躁的母亲脾气上来把平板像我以前给她的那些东西一样束之高阁,打入冷宫。我不断地鼓励,只要她学会一点就努力地夸奖。有时她屡遭挫折下会说这是给她负担,我就又猛一顿表扬,说她很厉害,以她的年龄学得那么快,人家这个年龄都不敢学了。可喜的是她终于坚持下来并且学会了基本的文字和视频交流。
自从有了微信,我每天吃过晚饭就给母亲请安,聊聊新鲜事,谈谈天气,发个照片;每周两次定时视频,说说不便文字交流的事,互相打个照面。母亲偶尔会不小心触碰界面使得镜面翻转,或移动了焦点以致我见不到她只看见她桌上的书或她身后的衣柜。此时我不敢告诉她,怕她着急纠正不了反而断了视频,也怕给她造成压力,反正对话仍可继续。她说她之所以愿意用微信是因为听力越来越差,至少微信可以文字交流。言语间颇有一番她用微信并不是向电脑投降而是为防失聪的无奈之举之意。
我将她的朋友们同时也是我的朋友的微信名片都发给了表妹,请表妹帮她联络添加上了。现在母亲可以随时与亲人,朋友交流互通音讯。母亲踏上她的微信之路已将近十个月了。每天,除了看书看电视,她还多了一项工作,每天得查看一下有没有新发来的微信,给她无趣的禁闭生活增添一点期待和多一个与人交流的窗口。
母亲用微信对我不再是天方夜谭!妈妈,加油!
*做筋骨:杭州话,意思就是身体处于一个比较紧张、紧绷的状态。
20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