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中国道路.杂思录 第一章 生命与自由(1)

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评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第一章 生命与自由

1.1 何去何从
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华夏这颗老树有如枯木逢春,不仅花枝绽放,且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给,不断突破许多固有的观念及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框框,还给外界留下生命力不绝如缕,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维护全球秩序稳定的重要力量。然而发展归发展,无论是当下中国社会现况及社会人文,还是政府或政治体制等等,仍然存有许多令人诟病及疑惑之现象,从而产生对中国未来发展之方向及可持续性带来疑问。中国传统文化之沉疴及意识形态思想之局限,西方舆论之偏见与有意诋毁,中国即像是被捆绑手足之巨人,行为踉跄,形象猥琐,又像初生巨婴,带有无限生机,生命力不绝如缕。中国给人之印象反差巨大,希望与诟病同在,进步与质疑并存,繁华的之下是否存在不为人知的苦辛,捆绑巨人手足锁链的最终根源是什麽,其强大生命力又来自何处。回顾跨越数千年之中华民族历史,即经历辉煌,也极尽苦难。历史上累累反复之朝代倾覆,是偶然还是必然,中华民族未来命运会是怎样,当年毛泽东黄炎培延安窑洞之感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中国可以跨越旧中国传统社会皇朝兴替的周期吗?这无疑是中国未来道路之问,也是新世纪之问。
中国走出了不同於西方传统的工业化之路,却并未如外界或西方社会预期走上政治体制改革之路,这对具有几千年历史文化沉淀的中华古国意味着什麽,这对自由民主体制或广为接受的普世价值又意味着什麽,是人类社会演化出现新的与民主体制并存的模式,还是对自由民主体制的否定。由於中国的体量决定了它在全球所处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将关系全球未来百年甚至数百年之变局,这些问题必然受全球所关注,是沉甸甸之问,这些疑问适逢全球化与工业化三百年科技进步之大变局,可谓世纪之问,甚至相较与轴心时代文明与思想的萌发期,则可能是千年之问。
自由民主可谓当今世界潮流与主流价值,它曾经是人类社会或西方社会走向工业化与现代化的文化思想基石,在未来也无疑是西方为主的经济发达社会的文化思想基础与社会思想价值,特别是二十世纪末苏联的解体,代表自由民主价值的民主体制成为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与未来的唯一通道。然而客观地说进入新世纪,自由民主价值与民主体制也遭遇的了社会现实问题或社会瓶颈,在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并未得到预期的积极成果,甚至出现社会动乱与国家解体,经济发展远不如中国,而西方成熟的民主政体也存在社会治理问题与趋向民粹的潮流,如果中国走民主之路是否会遭遇同样问题,即社会失序动荡,甚至国家解体。然而中国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是不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而所有可供选择的道路背后的社会基础与本质是什麽,这就不得不回答一系列的问题,什麽是自由民主价值,什麽是意识形态思想价值,中国为什麽会走上并能够继续走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是否存在中国社会特殊的历史与文化原因,使中国走上不同的社会变革之路,而影响社会发展与稳定的诸多社会因素,或文化思想与意识形态价值背后的本质是什麽。尽管社会现实如同层层叠嶂的迷雾,然而任何社会或社会文化思想其本质都是为人服务的,更为具体的说为社会大众服务或某些既得利益群体服务,所有关於社会问题的终极追问都会指向对相关社会文化思想与价值的本质追问,最终是对人与生命本质的追问。生命,自由,秩序,进化,真理,普世价值,价值观,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思想,所有这些是社会或生命的本质,还只是社会的现象或具象,这都是人类与社会现实撇不开的话题,解开这些问题,或许能回答中国应该做什麽样的选择,走什麽样的路。

1.2 思想变革 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
价值是思想的结晶。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社会不断演进变革的历史,社会总是在不断的变革中进步,而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总是与特定的社会思想相关联,特定的社会价值就是社会思想的体现与结晶。
人是有思想意识的生命,所有社会现象或活动的背后都具有特定的思想意识基础,而价值是思想的结晶与表现,思想变革改变个体乃至价值的追求,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可以看到许多社会与历史的变革,这些变革背后的本质是什麽,拨开表面的历史现象,就可以看到一条明晰的主线,即思想变革的历史,思想变革推动社会变革,即新观念引发新思想,新思想带来新时代,其原因就是新思想改变社会价值观的根本文化思想基础。
思想是社会个体对现实环境的系统化回应,处於相同社会环境的个体会拥有相近或共同的社会思想,由於存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与群体就必然存在不同的社会思想体系,这些思想体系由於随各自所属的社会群体的社会影响力不同而不同,这就出现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力或成为相应社会根本基础的思想或社会主流思想,以及相对弱势的非社会主流的思想。然而社会不是静止的,社会物质生产的变化带来社会环境的变化,进而带来思想意识的变化,甚至产生新的思想。
思想与社会价值。社会变革的历史就是思想变革的历史,而社会思想是社会价值观的基础,社会价值是社会思想的表现,思想的更迭意味着社会价值的更迭,而许多被淘汰的思想或社会价值在历史上也应该曾经经历过被忽略打压,逐步发展而成为主流,又终被淘汰,随历史而去。这些思想价值更迭的力量源自何处,其本质是什麽,同样价值本身的力量何在,其本质又是什麽,这些不仅都是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非常严肃而重大的问题,深究之亦是与前诉世纪之问千年之问紧密相关联的问题。社会价值是社会或保守或变革或革命的驱动力,也是找到社会何去何从问题问题答案的钥匙。
在当今思想论坛上,自由民主的价值观无疑是压倒性的主流思想,然而思想的主流与非主流是相对的,受大多数人或思想界普遍追捧的就是主流,在思想史上,那些被誉为主流的思想也常常被所谓的非主流所颠覆,曾经被忽略的非主流成为主流,开一时风气,从而引领一代潮流。自由民主的价值观也是从一开始的形成,备受打压,甚至荼毒,从幼小思想火花,蓓蕾,逐渐长成大树,甚而成为社会文化文明的象征,社会及国家民族进步的灯塔。一个被打击摧残的价值观,最终被社会大众所接受,进而成为推动社会历史变革的动力,而一些曾被普遍接受并被视为主流的思想终被社会淘汰。

1.3 价值观与真理
价值观包含对真理的认知,基本认知,理想认知。价值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物质的与精神的涵义。物质价值是指人们衡量某一特定物品,有形的或无形的物品,可为物品拥有者带来实际物质利益的量度。而前诉所提及的思想相关的价值既是精神价值,观念改变社会实际上是精神价值改变社会,精神价值是影响历史变革的关键。而精神价值指人们在特定社会历史人文道德环境下,个人及群体对社会环境,行为规范以及精神追求的认知,即个人的及群体的社会的人应该怎样生活,简单明了的说人之为人应该怎样活,怎样才是一个人应该有的生活,即包含社会的共同认知,也包含个体的自我认知。
精神价值并非产生於虚空,而是以人们对自然也既是周遭环境包括文化和人文历史的理解或认知为基础的,也就是包含对人文道德伦理及对自然物质的理解与认知,这些认知包含人类对知识的积累,而那些被反复证明无误的知识就是常识或真理,系统化的常识或真理,以及思想意识就是思想理论。无须讳言,精神价值或价值包含对物质环境现实的正确认知,即真理的认知,以真理为基础。比如说,人是生命体,生命体要健康的生活就需要自由,所以生命体需要自由这种认知是知识,常识,也是真理,可以称这一类认知为基本认知,而以生命体需要自由这一真理的基本认知为基础,进而推论与产生的追求与愿望,走向新的认知或认为人理应如此之认知,如人有权利不受任何拘束追求自我,可称这一类认知为理想认知,就是这两类认知组成了人们的价值观部分的精神价值。简而言之价值。
生命体需要自由仅是基本认知的一个例子,真理并非基本认知的唯一要素,基本认知还包含知识要素,包括个人的及群体的经历经验等等,也包含对的或错的知识,这就决定了基本认知有可能是错误的,或称可错性,如果基本认知是错误的,以其为基础的理想认知也必然是错误的,由此而得到的价值认知,精神价值,也必然是错误的。
即使基本认知是正确的,甚至是以真理为唯一要素,也不能保证理想认知是正确的,理由非常简单,人的思想意识不是割裂与静止的,而是由许多基本意识观念概念相互关联并归纳推衍产生的。正确的基本认知并不能确保以其为基础的推论必然产生正确的结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例子很多,就以自由为例,生命体需要自由,自由度愈高,自由的空间愈大愈有利於生命的生长,从而得出生命体需要不受限制的自由的理想认知,这必然是灾难性的,所以正确的基本认知并不保证正确的价值认知或正确的精神价值。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错误的基本认知必然导致错误的价值观,正确的基本认知并不保证得到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可错性决定了价值观不是真理,尽管价值观可能含有真理的要素,但不是真理,它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

1.4 是否存在普世价值
在有关价值的言论中,常会听到普世价值这一说法,并言之凿凿这是放之四海颠扑不破的真理。任何不遵循普世价值的社会价值规范及行为都是逆历史潮流的,都将会被历史所淘汰。如果是这样,什麽又是所谓的普世价值呢,普世价值顾名思义包含如下含义,普遍适用的,不受时空所限,属於世界的价值观,也就是普遍适用於全人类的价值观,是否存在这样的价值观呢。

共同价值,普世价值。在现实世界,由於每个个体的人生经历经验及知识积累的不同,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及单一的个体,都具有各自的独特性,独特性造成个体认知必然是千差万别的,然而所有个体也存在於同样的社会环境之中,对环境的认知也必有共同之处,所以每个个体的认知是社会或普遍共同知识与个体差异的混合,这个混合的总体就组成特定社会的价值观。
同样,不同民族与社会由於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社会发展进程的不同,宗教道德伦理的不同,这些差异都深刻影响每个社会个体自身对环境存在的吸收理解及认知,影响每个个体价值观的形成,从而影响每个个体对事物的回应,这也同样适用於不同社会群体及族群对同一公共事件的回应。这可以从同一群体不同个体对事物的不同回应,以及不同国家及民族及群体对同类事物的不同反应,或对同一国际事件的不同回应得到印证。这说明社会历史文化与存在环境影响社会群体与个体对事物的认知。
价值观既然是人们对周遭环境乃至一切事物,包括从个体相互关系,到社会文化历史政治军事经济等共同事物的认知,具有共同价值观的人们对属於社会的共同事物,在此指的是共同事物,不包含那些涉及不同群体或个体利益的事物,具有共同价值观的人们对这些共同事物的回应应该是同样的或一致的,而事实并非如此,这可以从民主自由这些被西方主流普遍认为是人类共同的价值,或普世价值,而以这些价值观为核心所体现的民主制度在不同国家地区与不同社会文化环境的推行应该得到同样的结果,然而现实却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甚至截然不同的的结果,是否可以说明不存在普世的价值。或许存在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根本不存在所谓普世价值,民主体制背后的价值基础并非普世价值,另一种可能性是不同地区会文化背景的社会大众以普世价值对社会的回应并非一致,所以得出不同结果,或对普世价值各有其不同认知,或共同的认知基础对共同的事物,不同的个体却做出不同的回应。具有共同的价值的个体却产生不同的认知,甚至具有共同的认知的个体对同一事物也会产生不同的回应,这样的共同价值还有意义吗,或者根本就不存在所谓普世共同价值,或普世价值。这些普世价值像一道光,同一道光在经过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不同个体的认知这个千差万别的棱镜,折射出完全不同的光谱,不同的社会及个体对普世价值这道光各取所需,各弃所恶,社会实践也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独特的个体经历,不同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文化熏陶,主观的精神认知,每个人的精神价值的衡量必然也千差万别,尽管同是人类生命个体就必然有其共同性,人们对精神价值的认知也必然具有趋同的倾向,然而趋同并不等於一致,比如对於与生命相关属性,生死攸关,趋利避害等等,必然是共同的,也就是生死利益的追求是共同价值,也可以说是普世价值,这些普世价值是以生命本质与属性为基础的,即价值仅是生命本质与属性的现象或表现,不是生命本质本身,事物的现象与表现最终以本质为依归。然而,将民主自由这些在某些特定思想文化下产生发展成熟的高度政治化及意识形态化的认知,当做人类或人类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以及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与不同物质基础下大多数人类个体的共同生命属性,及必然必须具有的共同价值观,或普世价值,并将其推而广之,是否过於牵强,结果可能事与愿违。将这些带有强烈政治文化话语特征的认知当做普世价值不仅是不恰当的,是片面的,不客观的,可能造成主观蛮横的强势文化及意识形态对弱势文化或落后文化的霸凌。

1.5 检验价值的标准是什麽
有价值就有衡量价值的手段与标准。人类社会有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社会文化就会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是否存在检验社会价值观的标准,而衡量或检验价值观的标准是什麽?
现实中,许多主流的或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价值观都是以一定社会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础的,如自由民主,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等。如果检验价值的标准是意识形态理论,那麽以资本主义的思想理论或资本生产的目的与本质,血汗压榨与剥削就是对的,反之以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基础,革命的社会实践,或一些极左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对的,但事与愿违,结果不是社会大多数人所希望看到与追求的。
如果检验的标准是所谓普世价值即自由民主,这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理论核心价值,以价值观或自由民主价值观作为检验社会现实或不同文化价值观的标准,这是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然而又何以解释一些新的践行普世价值的国家与地区结果并未如预期,而一些西方成熟的民主国家,自由民主行之有年深入人心,但也问题多多,不尽人意。简而言之,检验价值观的标准不能是意识形态理论本身,理论不是检验价值观的标准。以意识形态理论作为检验价值或价值观的标准,无疑落入了套套逻辑或套套理论的窠臼,毫无意义。

1.6 难於检验的价值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每个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所有人也都明白其中涵义,也就是在现实中以真理实际应用的结果验证真理的对错,那麽是否可以同样的方法,也就是实践的方法做为检验价值的标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真理是客观的存在,可以通过实际的运用进行检验,而价值观即含有真理的要素,也包含以特定社会人文历史为基础的主观认知,对於主观认知的部分在现实中是难以用准确的方法进行验证,甚至也无客观之必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首先,如前所述价值观即含有真理的要素,同时也含有社会文化,如宗教历史的要素,以及个体主观愿望的要素。宗教的价值观就建立在宗教信仰之上,以宗教教义思想为要素内涵的价值观,就难以验证,比如基以前世今生天堂地狱等宗教观念的价值观,就无从验证也没有验证的意义,原因很简单,宗教的基础是信仰,验证属於世俗观念,而不属於宗教信仰范畴。
其次,如果价值观仅为满足某些特定的社会需求,而这些特定的社会需求只是某些特定社会群体所信奉,不以改变社会为目的,也无违背法律及社会伦理道德的,也无验证之需要,如享乐主义的价值观。
再者,某些社会价值观往往是现行社会主流思想或社会变革新思想,如旧的或新的意识形态的体现,这些意识形态价值观要麽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力量,要麽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通过实践的方法去检验这一类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并非不可能,但有些也是不实际的,比如对新思想价值观或意识形态的实践,其社会代价很可能是巨大的,不可逆的,甚至是毁灭性的,人类历史应该不乏此类事例,社会革命带来的动荡与破坏甚至毁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社会变革或革命都是某种社会价值观的实践。
然而,任何价值观之所以成为价值观就必然有其存在的社会现实,这个社会现实就是它能够满足某些社会群体的需要,如果这种需求或价值观要求改变这个社会结构或体制,也就是要求进行一场重大的,影响所有社会成员的社会变革,如前所述,可能进行一场巨大的,不可逆的,结果也许是成功的,也可能是灾难性的重大变革。在进行如此重大变革之前,难道不需要经过某些或一定的检验手段吗,难道就任凭所谓改革者把整个社会国家毫不犹豫地推向不知后果的社会实验吗,答案是否定的,然而检验的标准既不能是实践,也不能是理论或意识形态本身,意识形态本身就是一种理论,那麽,检验这些试图变革社会的价值观的手段或标准是什麽。

1.7 价值观与生命本质的追问
对价值或普世价值这座神圣理想的大夏进行检验,就必须从大夏的建筑材料,也就是每一片砖头,也即是最基本的概念开始,逐个分析它的本质,从每个建筑材料到大夏,找出其背后最细微的本质从而确定对其检验的标准。
在现实世界,事物的演变都是以其本质为根本为导向,本质是事物演变的内在驱动力,而现象仅是演变的表现。自由民主普世价值在不同社会环境演化出不同的结果,其原因是什麽,仅是不同社会与群体或文化对自由民主新思想新价值的不同表现或对环境的不同回应,然而普世的价值是否应该得到普世的共同回应,事实并非如此,由现象而得出结论是肤浅片面与武断的。在现象背后的真正本质是什麽,或者说自由民主普世价值在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带来不同结果的社会本质是什麽。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组成社会的所有个体的本质决定社会的本质。无论是对社会的追问,还是对社会价值观的检验及追问都最终引向对人的追问。每个具体的人都是生命的个体,都有生命最基本的属性与共同点,这些属性与共同点决定社会的本质,社会的本质决定社会对新事物,包括新价值的回应,决定未来社会的发展,或者说我们是谁决定我们将往何处去。回答我们是谁,就必然回到对社会或对人与生命的本源或本质的追问。

 

大鱼 谷歌博客
大鱼 - YouTube
华夏文摘
中国文化与社会的过去,今生与未来, 电子书 中国道路.杂思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