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剂佐料佐丞相
穷兄在下面抱怨疫苗打多了,难受得睡不着,起来写帖子。我跟帖说:“每种疫苗里都有佐剂,它是用来引起炎症反应,好prime免疫系统让其更好地产生抗体,一次多种就会打太多佐剂,产生过度的炎症反应。几种疫苗若一起打,一般会制成联针,这样里面的疫苗可以有多种,但佐剂的质和量却不变,都和打一针一样。
那护士也有责任,不应该建议你一次打那么多。
不过,你不会有大事的,这些反应都是急性的,过了就没事了。”
什么是佐剂呢?佐顾名思义即辅佐的意思,不知道这个字是如何来的,懒得查,如果让我猜一下的话,可能和辅佐皇帝的左丞相有关,坐在左手的人的意思,佐丞相大家都知道了,就不多闲话了。那你可能说为什么不用佑呢?那不行,右手那个人是老天或者上帝,天佑我也。
佐料和佐丞相也差不多,都是起辅助作用,只不过它辅佐的不是皇帝,而是菜。
那什么是佐剂呢?它是疫苗里含有的一种附加成分,是疫苗里的佐料。它能让里面的主要成分即抗原发挥更好的作用,起的也是辅佐作用,因此叫佐剂。佐剂是从英文adjuvant翻译过来的,翻译的时候不仅意思没有lost in translation,而且字面上比英文的adjuvant更容易理解,是个非常好的翻译,最早翻译这个词的人应该是既懂英文,又懂专业。
佐剂对抗原的辅佐作用是通过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刺激作用而实现的,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可以刺激非特异性的免疫细胞产生一些细胞因子(cytokines),这些东西可以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反应,很多人可能听说过新冠病毒在人体内引起的cytokine storm,中文叫细胞因子风暴就是因为有太多的细胞因子在体内引起了过度的炎症反应,到了失控的程度。穷兄那样就是因为体内有场小小的cytokine storm。
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也是炎症细胞,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它们就是原始的没有专业化的那些免疫细胞,其中一种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就是巨噬细胞,这些细胞构成免疫防御系统的第二道防线,是先天免疫的一部分,第一道是皮肤和粘膜。
一遇上外来细菌或病毒等病原体入侵或佐剂时,构成第二道防线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会被调动起来,释放细胞介质等促炎因子,这些因子除了本身对病原体有一定的杀伤能力外,还可以提醒作为第三道防线的特异性免疫细胞,即B细胞和T细胞。
作为后天或获得性免疫成员的B细胞和T细胞被唤醒并遇上某种病原体或疫苗时,能做出更有针对性和更有效的反应,产生高度特异又非常有杀伤力的抗体(体液免疫)和T细胞(细胞免疫),前者大家肯定已经知道是什么了。后者实际上也是一种炎症细胞,它们能释放细胞因子,但和非特异性免疫或炎症细胞不同的是它们不随便释放细胞因子,而是遇到认识的病原体时才那么做。
一句话,免疫佐剂的主要作用就是要在没有病原体侵入时人为地刺激非特异性的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来调动特异性的免疫细胞,让它们更好地对疫苗产生体液(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T细胞)。
佐剂有很多种,基本上都是一些能够Toll样受体(台湾叫類鐸受体)或其它模式识别受体的东西,这些受体广泛分布在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上,受刺激后即可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
值得提出的是,mRNA本身是有佐剂作用的,它们进入细胞后可以刺激胞浆内的核酸感应器,这些感应器和toll样受体一样,在受刺激后能让炎症细胞产生细胞因子。此外,用来包裹mRNA的脂质率也可能有一定的佐剂作用,这可能是很多人打mRNA疫苗反应会比较强的原因 (新冠疫苗副作用)。
细胞因子有很多种,有肿瘤坏死因子和各种各样的细胞介素或者干扰素。这些东西可以引起局部或者全身的炎症反应,局部表现为红肿,全身可以出现发烧头痛等感冒样症状。 这是因为细胞因子在产生后又可以回过头来再刺激产生它们的那些细胞,就像一种恶性循环,让它们产生更多的促炎物质。
其中除了更多的细胞因子外还有一种叫前列腺素的东西,前列腺素是引起疼痛,发烧和头痛的罪魁祸首,这也就是医生会让病人用泰诺等消炎药的原因,这类药可以抑制前列腺素产生的环氧化物酶,减少或阻止前列腺素的产生,达到消炎,止痛和退烧的目的。
穷兄弟那些症状是因为佐剂打多了,引起了小小的cytokine storm, 难受。就像不常吃辣的北方人突然一下去吃四川的麻辣火锅一样,受不了诱惑,多吃了一点菜和其中的佐料,吃完了才知道受不了。好在这些副作用都是急性的,过了就没事了,没过时实在受不了也不要硬挺,用点泰诺或者其它消炎药不仅可以解除,还不会影响疫苗的效果 (接种后用消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