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韩信之死,史书上最常见的说法是:吕后与刘邦早就达成共识,刘邦领兵在外时,如果在首都监视居住的韩信有谋反的迹象,杀无赦!
果然,刘邦御驾亲征去讨伐在代地叛乱的陈曦。在刘邦离京的这段时间,吕后用萧何之计,把意图谋反,为陈曦作内应的韩信骗入未央宫勒死,并且诛杀了韩信的三族。从而留下了千古名句:
成败一知己,生死两妇人
大意是:韩信窘迫时漂母曾接济他,让他得以活命。因为萧何,他得以使自己的才华大放光彩。最后天下平定后,被吕后害死。
所以,韩信之死,无容置疑,是刘邦借吕后之手,诛杀开国功臣的又一杰作。
果真如此吗?
经过爪哥在历史的长河里深挖猛刨,发现了一个重大线索,从而证明,韩信之死,与刘邦没有半毛关系,完全是吕后一人所为。
韩信在做齐王时,带甲百万战将千员,可以与楚汉三足鼎立,没有谋反。
韩信在做楚王时,兵精粮足,还有名将钟离昧辅佐,也没有谋反。
在首都被监视居住,一举一动都逃不出国安局的耳目,又没有一兵一卒,想谋反?韩信是不是吃错药了?!如果真要谋反,以韩信之聪明绝顶,也不会被轻易骗入未央宫找死。
所以,韩信根本就没有谋反,完全是吕后栽赃陷害。韩信之死,死得比窦娥还冤!
现在请大家系好安全带,爪哥要开始飙车了。。。
首先,先给大家交代一下韩信死前的历史大环境。当时,刘邦宠幸戚夫人,冷落吕后。在戚夫人枕边风的吹拂下,打算废掉他与吕后生的娃刘盈,改立他与戚夫人生的娃刘如意为太子。这一举措,差点没把吕后吓shi。她先使出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手段,不仅不管用,反而更让刘邦厌恶。
咋办?
吕后绝望之际,就去求助辅汉三杰:张良,萧何,韩信。
先说说萧何:
吕后与萧何关系最近,俩人在沛县时,就是老相识。萧何满口答应,会联络在沛县跟随刘邦起兵的元老重臣们,反对改立太子。
后来萧何还与吕后定计,把韩信骗入未央宫勒死。
吕后对萧何感恩戴德,所以刘邦死后吕后专权的期间,萧何及其家族封妻荫子,成为千年豪门。
再说说张良:
张良原本不想趟这趟浑水,但深知吕后的为人,刻薄狠毒,睚眦必报。吕后亲自求上门来,不答应后果会很严重。所以张良一言不发,仅仅送给了吕后四个字:商山四皓。
吕后依计行事,请出了商山四皓。这四个老家伙,最终让刘邦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头。
张良也因为帮了吕后,在吕后专权时,张良及其家族得到善待。张良更是远离朝堂,云游四海,好不快活。
最后,再说说韩信:
吕后也想拉拢韩信,居为己用。不过,吕后与韩信交往不多,再加上韩信自视很高,倨傲狂妄,在刘邦面前,都能说出“老大带兵,最多十万;让俺带兵,多多益善”的大不敬的话(当然,刘邦也没跟他计较),所以,吕后就没有亲自出马,而是让樊哙去试探韩信的口风。
为啥派樊哙呢?因为樊哙的老婆是吕后的亲妹妹,樊哙是吕后的死忠。樊哙又是韩信当年南征北战时,最倚重的大将之一,与韩信的关系也很铁。所以,由樊哙出马,最合适不过。
于是乎,故事就发生了。。。
有一次韩信坐车路过樊哙的府邸,樊哙隆重出门相迎。不仅给与自己同级的韩信行跪拜大礼,还一口一个大王,同时带来了吕后的问候。。。
韩信是绝顶聪明之人,立马就明白樊哙与吕后之意:只要站队在吕后一边,封妻荫子,恢复楚王的爵位,都不在话下。
但是,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韩信想多了,以为这是刘邦借吕后与樊哙的名义试探自己。于是,断然拒绝了樊哙的好意,并且誓誓旦旦对刘邦表忠心。
樊哙把会谈结果汇报给吕后,吕后狠受伤,狠生气,下定决心要找机会除掉韩信。否则,自己想要扳倒刘氏江山,有韩信在,将比登天还难。
于是乎,就乘着刘邦带兵在外的机会,用莫须有的罪名,杀掉了被刘邦雪藏已备不时之需的名将韩信。
后记:
当年刘邦用陈平之计,在云梦泽擒获楚王韩信之后,为啥不趁势杀了他?不是刘邦心慈手软,而是当时中国的北方,匈奴势力正在迅速崛起,汉朝的边境受到重大威胁。一旦北方战事吃紧,汉军不利,可以让战无不胜的军神韩信重新挂帅出征,保家卫国。所以,刘邦绝不会杀韩信,而是把他雪藏起来,留在身边监视居住,已备战时之需。
刘邦没想到的是,吕后公报私仇,乘他远征在外,诛灭了韩信的三族。韩信之死,让大汉与匈奴的对决,直接落了下风。否则,也不会有后来的白登山之围,刘邦差一点做了匈奴的俘虏。更不会在吕后专权时,匈奴单于居然会写下国书,在朝堂上公然调戏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