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海外博客
按全文
按作者
首页
新闻
读图
财经
教育
家居
健康
美食
时尚
旅游
影视
博客
群吧
论坛
电台
热点
原创
时政
旅游
美食
家居
健康
财经
教育
情感
星座
时尚
娱乐
历史
文化
社区
帮助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
她的后半生依然精彩
她的后半生依然精彩
2022-02-18 10:51:42
加州花坊
爱神爱人,有喜乐,有盼望,活得有滋有味,过的是精彩人生。
首页
文章页
文章列表
博文目录
给我悄悄话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她的后半生依然精彩
© 徐敏|文
张爱玲
上海,是张爱玲的伤心之地,所以想到离开。这一走,就走得远天远地。
1952
年张爱玲赴香港。
3
年后张爱玲赴美国。
1956
年
2
月,张爱玲搬到了纽英伦州,在这儿,她遇见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美国剧作家赖雅。两人通过交往,互有好感,张爱玲觉得赖雅懂她,于是决定把自己交给这个男人,两人很快便住在了一起。
不久,张爱玲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已经
36
岁,当然很希望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但赖雅已经
65
岁,这个年龄的男人不想再被孩子拖累。当他听到张爱玲满怀喜悦的消息时,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打掉吧,打掉咱们就结婚。”
张爱玲当然有过犹豫,但她不想离开赖雅,只能选择放弃孩子。
赖雅并不富裕,不过颇有才华,和张爱玲情投意合。
两人共同生活的日子,是张爱玲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相比胡兰成的见异思迁,始乱终弃,赖雅对张爱玲情有独钟,给了她灵魂深处渴望了几十年的情感。赖雅会含情脉脉地看着张爱玲,让她感受到两情相悦的温馨。
赖雅和张爱玲
1961
年夏天,张爱玲应香港电懋影业公司的邀请,前往台湾收集资料后赴香港创作电影剧本《红楼梦》《南北和》及其续集《南北一家亲》。创作尚未完成,便收到赖雅突然中风的消息,张爱玲立即丢下手中的写作,从香港匆匆返回美国。
此后,赖雅的病情日渐加重,不再能正常写作,家里的开支便全都落在了张爱玲一个人身上。在接下来长达
6
年的光阴中,张爱玲一直陪伴在赖雅身边,不离不弃地照顾赖雅。
她减少了自己的写作时间,用于伺候病人,替赖雅翻身擦澡,端屎接尿。只要听说有医院能治疗中风病人,她就带着瘫痪的赖雅四处求医。尽管有时忙到腰酸背疼,张爱玲却从未嫌弃过赖雅。在张爱玲眼里,赖雅就是自己最爱的亲人。
1967
年,赖雅病逝,时年,赖雅
76
岁,张爱玲
47
岁。
这段
11
年的婚姻,无论温馨还是艰难,都让良善的张爱玲感受到了她想要的幸福。赖雅去世后,一直沉浸在怀念之中的张爱玲,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爱玲赖雅,并终生未再改嫁。
独身一人的张爱玲,在
52
岁时移居洛杉矶,选择像隐士一样地离群索居,经常闭门谢客,把生活过得极其简单,有时一个烧饼可以吃上一天。
在这样孤僻的状态下,张爱玲度过了长达
20
多年的幽居生活。
到后来,张爱玲频繁搬家,为的是减少干扰,不让别人找到自己。
因为独来独往,直到去世七天,张爱玲才被发现,当时她静静地躺在床上,身上盖着一条毯子。
可以推想,张爱玲在去世前是有预感的,她静静地躺在床上,给自己盖上毯子,毫不声张,选择用静默的方式与人间告别。有人说,那情景想想就很悲凉。但我却以为,这恰好表达了一种告别人世的坦然。
据说,有人曾在张爱玲晚年时拜访过她,见她骨瘦如柴,面壁而坐,像是在念佛语,细听才听到她说:“对不起!慢待您了,真有点不好意思!请您理解,我在与我的妈妈说话呢。”
有人据此觉得,张爱玲的晚年活得很是凄凉。殊不知幽居期间,却是她创作生涯的又一个活跃期。
1973
年,张爱玲在《皇冠》发表《初评红楼梦》。她的一些散文,小说也由台湾重刊。
1974
年,张爱玲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谈看书》与《谈看书后记》,在皇冠发表《二评红楼梦》,完成英译《海上花列传》。
1976
年,张爱玲出版了自己的第二部散文集《张看》,同时发表《三评红楼梦》。
1977-1993
年,张爱玲陆续完成了《色戒》《惘然记》《对照记》的创作,并出版了《红楼梦》评论文集《红楼梦魇》。
所以知乎中有人评论说,她晚期的作品非常牛,比如《异乡记》。
一个中文系学生转述老师的话说:我们现代文学的老师说:张爱玲最好的作品在她的晚期,那时候,她的眼光几乎可以与鲁迅媲美。
有人甚至认为,张爱玲的《红楼梦魇》,无疑是原著之后,最好的版本。“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靥名。”
有人说她就像一本未完的《红楼梦》,吸引了众多读者对她进行各种版本的解读。
张爱玲晚年,因频繁搬家而孤独,又因孤独而频繁搬家。对于喧嚣的世界,她选择了逃避,她只想过清静的生活。作为局外人,不要以己度人地猜测别人是否幸福,没有人真的知道,只有张爱玲自己才最清楚,既然她愿意这样生活,那一定就是她最想要的生活。
相比和她同时代的作家,比如留在上海的苏青,文革被抄家批斗,晚年和女儿外孙三代人住在一间
10
平米的房子里,遭受病痛折磨,“只求早死”。她不能随意写作,几乎一事无成;张爱玲却笔耕不辍,滔滔不绝。
苏青曾经与张爱玲比肩齐名,几十年下来,基本默默无闻,而张爱玲则俨然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标杆式的作家,她创作的一批文学精品,创造了写实小说的新高,在中国小说史中具有坐标的价值。与更多同时代的作家不同,张爱玲的作品始终保持自己独立的特色,绝不趋炎附势,人云亦云。随着时间的推移,长远来看,许多人会灰飞烟灭,但张爱玲不会,如同江河,万古长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爱玲》
登录
后才可评论.
今日热点
川普卖掉的不是乌克兰而是美国
玄野
跟我逛成都——肖家河家常面
辣 姐
美聯社狀告特朗普:誰最有可能贏啊
Billzhou
从来没有什么国民性,有的只是人性、观念与权力的作为。
sandstone2
川普原形毕露,美国和世界该醒醒了
wanmutrt
容小三 (台湾巾英)
mxhy
妃来流水席,招待圆方客
夏圓
CCIC查经诗语:哥林多前书5:1~13
汛石
那一年:我差点就成为中央委员!
百万庄大侠
爱心的回报
澳洲紫薇
送给儿子的第一件玩具
浮世文心
三位天才诗人的陨落
麦姐
刚读完严歌苓新作《米拉蒂》
老幺六六
一个荒唐的婚讯(小说)
尘凡无忧
一周热点
马斯克“人民革命”的前景如何?(上)
野性de思维
送给爸妈的礼物
BeijingGirl1
天不生特朗普,美国百年如长夜
北美_原乡人
我回国依然不吃的那些所谓美食
mychina
回国生活:春节期间在乡村医院做手术的经历
我生活着
隆胸,征服男人的武器
魅力野花
川普的美国至上、泽连斯基的穷途末路
梅华书香
还记得你第一次用计算机吗?
菲儿天地
回国日记(16)华为手机之优劣
laopika
漫漫养老路 风雨中守候生命
康赛欧
为什么美国抛弃乌克兰
骆驼123456
一位清华教授的感叹:中国学生最大的软肋,是没有自己的观点
sandstone2
在政府工作过几年,对马斯克裁员的看法
smeagolrocks
美国单身年收入多少才能舒适的生活?
谦谦美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