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分家史

中国和外国的历史。可能是真发生过的事,也可能是故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前几天看到有帖子谈到了东正教(Eastern Orthodox)和天主教(Roman Catholic)的分家,想来捋一捋基督教的分家史。我知道这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如果得罪了谁,先行致歉了。

另外,基督教的教义是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系统,博大精深,任何人穷其一生也难窥一二。咱们这里试图极简:但不免会简化的有些变形。

----

1. 三位一体

在耶稣基督受难后不久(公元一到三世纪),对他(本人,传道,受难,复活)的崇拜,开始在罗马帝国里传播开来。先是在犹太人当中,然后在非犹太人(Gentile)当中。

但很快就有人开始琢磨了:“咦,不对啊!耶稣本人传授的教义,第一个最关键点就是「一神论」(Monotheism)。现在又有耶和华,又有耶稣,岂不是变成多神了?我该信谁才好呢?“

教会不慌不忙,镇定的指出:“耶和华是圣父,耶稣是圣子,此外还有圣灵(Holy Spirit)。他们仨是同一个神,所以我们还是一神论,没毛病。“

这就是三位一体论(Trinity)的初形。

那些质疑的人又接着琢磨了,“那做为圣子的耶稣,到底是神呢?还是人呢?”

这个问题其实是个圈套,不论你选神还是人,都将会推出难以自圆其说的死胡同。

教会依然很镇定:“耶稣是真实的神(fully divine),同时也是真实的人(fully human)。”

----

2. 阿利乌教派

但事情不是那么简单。即使承认了三位一体论,依然会有人不依不饶:“圣父和圣子,哪个更厉害些?“

教会的“正宗”答案是,“圣父和圣子,一样厉害。”

公元三世纪末,四世纪初,有一个很有影响的神父长老叫阿里乌(256AD-336AD),有着众多的追随者和很大的影响力。他们这一派叫做阿利乌教派(Arianism)。他们坚信,圣子比圣父的地位略低:圣父是全能伟大的神,而圣子(以及圣灵)是来自圣父所造的。

为了解决这场争论,在AD325,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亲自主持了第一届尼西亚会议,统一认知,发表了著名的「尼西亚信经」(Nicene Creed)。

(尼西亚信经有 325AD 版,和 381AD 版)

信经(天主教版)里说道:「祂(圣子)是圣父所生,而非圣父所造,与圣父同性同体」,奠定了圣子与圣父同本体(Homoousion)的地位,从而否定了阿利乌教派,

(阿利乌教派并没有立刻消亡。相反的,君士坦丁大帝本人晚年开始倾向阿利乌派。后来占领了西罗马帝国的日耳曼众部落,有很大一部分也都是虔诚的阿利乌派信徒。

在欧洲大地上,这一分支传播到公元700年左右才渐渐消失。

今天美国有着相当势力的"耶和华见证人"教会,在很多人眼中,也是阿利乌派的一支,虽然他们自己并不这么认为。)

----

3. 东希腊,西拉丁

在阿里乌教派盛行的几乎同时,罗马帝国的政局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前面提到的君士坦丁大帝把首府东迁到了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在他后面的几届罗马皇帝治下,东西罗马帝国逐渐分裂,渐行渐远。但总体来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说希腊语)强盛,西罗马帝国(罗马,说拉丁语)衰弱。

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颇为微妙的现象:其实君士坦丁堡已经是没有争议的政治经济中心,这里也发展了势力很大的教会组织。但此时还没有“政教分离”的概念,也没有确定政治宗教谁应该管什么。教会的威力弱于世俗政权的威力。

君士坦丁堡的教会不愿意完全臣服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的君王指挥,所以他们有意无意的会用罗马教会做挡箭牌,来搪塞世俗政府的压力。毕竟罗马教会远,帝国政府近呀。

罗马教会,是耶稣大弟子彼得(St Peter)的传承,另一位最重要的使徒保罗(St Paul)也曾在罗马传道。原本君士坦丁堡可能有机会取代罗马成为新的宗教中心的,但一来二去,他们把对教义的最终解释权,拱手交给了西方的罗马。

慢慢的,罗马教会巩固了它的最高地位。但两个大派已经形成:西方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Roman Catholic),和东方以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安条克,亚历山大为中心的东正教(Eastern Orthodox)。

----

4. Filioque, Schism

快进到公元一千年,东西教会终于彻底分裂了。这回的争议是:圣灵和圣父圣子的关系。

其实分歧的苗头,早在公元四百年就开始了苗头。原本的「尼西亚信经」里有一句:「圣灵,...,出自于父」。罗马教会因为强调圣父与圣子的同本体特质,渐渐开始把这句改成「圣灵,...,由圣父圣子所共发」。

也就是说,罗马教会在原先的「出自于父」后面,加上了“和圣子”,Filioque, (Latin: “and from the Son”)。

东方的教会从一开始就不同意这点。他们坚决的认为:圣灵是出自于圣父,而且只出自于圣父。顶多是「通过」圣子(from the Father, through the Son) ,而不是也「出于」圣子。

东西方互不相让,分歧越来越大,终于在 1054AD,罗马教会和东正教会互相把对方彻底驱逐出教(Excommunication),史称“东西教会大分裂”(the Great Schism)。

----

5. 马丁路德,新教

又过了五百年,西方基督教会再次迎来一场大变动。

此时的大环境有这么几个:1)罗马天主教会颇有些腐败,靠着“Purgatory / Indulgence”的理论大肆敛财;2)随着印刷术的引进和传播,圣经被大量印刷复制,很多人都有了自己读圣经的机会;3)尤其是中欧和北欧,日益不满罗马教会对他们政权的指手画脚。

在这个 Context 底下,马丁路德横空出世。10/31/1517,他在德国 Wittenberg 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Ninety-five Theses),公开质疑天主教会的做为和权威,从而开始了新教(Protestantism)的盛兴。

他的主要理论:
- 因信称义:得拯救靠的是信,而不是善行
- 圣经是信仰的唯一依据
- 每个信徒皆祭司

换句话说,就是有逾千年历史的罗马教会,可以完全跳过不理。

欧洲各国纷纷选边站队,几百年打了数十场大大小小的战争(European wars of religion),直到最后明白谁也赢不了,才彻底觉悟了“政教分离”的重要性。

----

今天全世界,基督教里按信徒人数排,天主教,新教,东正教分别是第一二三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