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绘画引申出的胡想
朋友把欧洲比喻成一幅画工精美的油画,而中国则是一副写意深含的国画,这点我很赞同。初到欧洲时就早有同感。
记得那天,一位老神父带我们全家到比利时南部作客。汽车穿越过一片森林,时置深秋,满目层叠的色彩聚织在道路两旁,枝杈交汇在头顶,就似巨大的,用树叶编织成的半圆型花环,构成一条斑斓的胡同,深绿、紫红间夹杂了渐黄的枯叶,我们缥缈在其间,穿越了神话般的仙境。当驶过一座小镇后,道路两旁却是丘陵起伏的农田,遥遥望去,低矮村舍间凸起教堂尖尖的钟楼,黄绿的原野和暗红色的村庄上空,低沉凝聚着灰白色的浓云,阳光透过云层的间隙,金色的光柱照射在大地上,游移在起伏的沟壑间。眼前所见到的,虽然是欧洲陌生的乡村,却似乎又并不陌生。印象中的欧洲,在眼前变为真实。油画——我脑海中出现的第一词组。
唐山地震,妈妈到山西永济爸爸那里“避难”,我去接她回京。一天爸爸请假,陪我们去游山玩水。骑车离开驻地,远处是五老峰隐现在白云间的五个山峰,神秘莫测。我们要去的地方叫清竹涧,听地名就很美。
骑车在田间小路上摇晃,随时躲避黄土道路上多年碾压出的车辙。心思全用在车把和车轮的关系上,一路惊险,逐渐出汗。走到平坦处,抬头凝望,眼前的景象使我内心里的神秘顿增。国画——这也是当时我第一个想到的词组。
环绕在山顶的白云继续漂浮,隐约可见青山间茂密的树木和挺拔陡峭的山石,还有山腰悬挂在柿林树梢上点点鲜红的果实。巨大的山脉,横亘在面前,天上白云和地面浮起的轻纱般的薄雾虚幻着世界,假如云不动,树不摇,一切都静止了,不就是跃然眼前的一幅立体国画吗,不过篇幅着实太大了,函盖了世界、内心。
有人说,西方是逻辑的;东方是感性的。这点倒是深有体会。如果有那造诣,真可写篇论文来辨证一下。西方逻辑出了油画;东方感性出了国画。印象中的世界往往是平面的,看似绚丽多彩,灿烂辉煌,但给人的直观,却一目了然,更多的是欣赏它的艺术价值,却好像缺少了思想。
感性的世界,可以任人驰遏其间,任思绪遨游,想象着那山峦和白云间的神秘,向往山涧林莾中的未知。如果结合成一体,也许就是完美。
从这点引申到东西方的思维形式和文化发展,就从哲学角度展示了巨大差异。东方的哲学和西方的哲学,东方的宗教和西方的宗教,给人类的启示也是各自不同的。我不是这类问题的专家,但在欧洲生活了多年,总是能够在微小的环节上,咀嚼其中其实并不两立的关系。他们是相互排斥的。“人之初,性本善”,这是我从小就知道的,也是接受的,人的变化是成长过程中受到了社会环境的污染,内心里才产生了龌龊,才有了罪恶;西方却说:“人之初,性本恶”,人生下来就是带着罪恶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所以需要不断地赎罪,来洗刷自己肮脏的灵魂。这个争论始终也得不到答案,但却影响了人类朝向各自不同方向发展。在对待同一事物时,也就得出各自不同地结论。
来到天主治理下的国度,自然就会对那个我很不熟悉的上帝怀有一份好奇,曾经带着疑问,向一位神父求教:“人是上帝创造的,可当人类犯下罪恶时,上帝为什么还要毁灭人类,发洪水吞没人类?”这是其一;“为什么上帝要让以色列人去埃及,战争是罪恶的,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打着上帝的名义发动战争?”这是其二。
神父不紧不慢回答:“圣经是人写出的故事,里面有很多是人类自己对上帝的认知,但人类和上帝之间始终存在三秒钟的差距,所以人永远也不能够了解上帝的意图。”
我黯然了。看来这个问题是永远也得不出答案了。
多年后去梵提岗的博物馆,看到一幅米凯朗其罗画在西斯廷教堂屋顶上的油画《创造亚当》,仰视着这幅伟大画家的作品,才对那位神父所说的话有了真实的感悟。人和神之间的永远都保持在一定的距离外,哪怕是创造者和被创造者之间。那两只永远也触摸不到的手指间的距离,意味着的是沟通的艰难。人与人之间呢?是不是也存在一个永远也沟通不了的距离。是不是就因了这距离,注定要越来越疏离。对米凯朗其罗的崇敬感顿时油然而生,他勾绘出了一幅谜一样的世界,向我提出了也许终其一生也探索不明的课题。
距离,显示在各个领域,可远可近。东西方的哲学,被某些专家描述成了逻辑和直觉间的差距,并用形象的语言来说明:西方是男人,是理智的;东方像女子,是感性的。我不知道这个比喻有多少人可以接受。或者直接说,有多少东方人可以(愿意)接受。
去朋友家做客,刚坐稳,朋友的母亲端来热茶,朋友也坐在我对面,冲我笑,说:“我可真知道西方人的逻辑是怎么回事了。”于是向我讲述了前几天刚发生的事情。
她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还是个地位不低的“领导”,手下领导了若干来自各个不同国家的下属。单位要进行新型管理,请来了心理辅导员定期上课。这次,辅导员在讲过一篇理论性的题目后,让大家做一个心理测试,规定在二十分钟内,用积木集体搭建一个塔。
全体人员开始讨论,涉及到多个学科和不同领域,归纳为搭建这个塔需要用什么方法;建塔的意义等等,却没有一个人动手。朋友从一开始就是孤军奋战,直到时间过去了十五分钟,塔也建设得差不多了,其他人才开始有了实际行动。最后塔在规定时间完成,心理辅导员开始点评,把那些说了很多空话的爷们儿们一个个都封了官职,确定了他们最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多数是适合当领导),最后轮到我的那位朋友了,结论是,她只能当个办事员,因为她动手能力最强。
这算是什么逻辑,我不知道,朋友也解释不清。按照上述理论,西方是男人,东方是女人推理的话,可以这样理解为:说空话的适合当领导,实干的却只能被人领导。再引申,西方人可以领导世界潮流,东方人却只能跟在西方人屁股后面跑。不知道我是否歪曲了人家的意思。
感觉就是感觉,只限定在每个个体心里的感觉,有时是那样的不真实,似是而非;而逻辑却是在理性思维过程中的严谨推理,是科学的生活定律,被人们公认为是合理的法则。因为大多数人都会认为那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可真实的生活中,确实可遵循的法则有时却要给人带来无尽烦恼,这又是怎么会事。
卢梭说过一句话:人生来是自由的,可处处感到不自由,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