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 制造谎言摧毁它国 美国必胜

奥巴马说漏嘴:美国是如何控制别国舆论的?

2022-06-07 11:0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原创 编辑部 北美留学生日报

说一件你可能无法想象的事。美国的一只蝴蝶煽动了一下翅膀,你所在的行业或你热衷的爱好将会掀起一场舆论的飓风,信仰也会随时崩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有多少只这样的蝴蝶?

他们蛰伏在社交媒体、各行各业,普通人小到穿衣吃饭,无时无刻不受到这些“蝴蝶”的指导,他们用“科学事实”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正确的生活”。这些事情听起来,都很有道理。美国的这些“蝴蝶”已经在全世界通无阻,接近于零的试错成本,接近于百分百的成功几率。

但最终会发现——所有的“主义”,最后都变成了“生意”。

今年4月,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说漏了嘴。

 

他在谈到俄罗斯操纵美国大选期间的舆论时,谈到了美国是如何影响别国舆论的。

“普京和史蒂夫·班农之类的人明白,人们没有必要为了削弱民主制度而相信这些信息。你只需要用足够多的未经处理的污水淹没一个国家的公共区域。你只需要提出足够多的问题,散布足够多的谣言,散布足够多的阴谋论,让公民们不再知道该相信什么。

一旦公民失去了对国家领导人的信任,对主流媒体的信任,对政治机构的信任,对彼此的信任,以及对真相的可能性的信任,这场舆论游戏就赢了。正如普京在2016年大选前所发现的那样,我们美国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设计得很好,可以完美地支持这样的舆论任务,或者说这样一个项目。”

奥巴马的讲话中还多次抹黑中国。

奥巴马还提到:“俄罗斯人可以研究和操纵Facebook或YouTube上的交战排名系统的模式。因此,俄罗斯政府支持的喷子可以保证他们发布的所有虚假信息都会传到数百万美国人的手中。故事越煽动性,传播得越快。
 

在我那届政府中,没有人对俄罗斯试图干预选举感到惊讶。他们这样做已经很多年了。”
而美国之所以对他们口中“俄罗斯对美国的舆论操纵”的方法和方式了解得如此透彻,是因为美国自己已经把这个套路用到烂了。

那么美国的这些“蝴蝶”究竟在哪里?蝴蝶效应最庞大的“蝴蝶群”是非政府组织NGO,经过了几十年的沉淀和淘汰他们都已经在各个行业站稳了脚跟。早年间确实存在很多非盈利的NGO,报道非法劳工和遍布全球的黑心产业链。但是现在开始普遍开始谋求盈利,以捐款形成的基金进行投资。

大量原本号称“政治中立”的产业NGO,已经开始选边站,沦为博弈工具。

说一个最简单,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套路:美国科考队在北极发现了一只饿死的北极熊,如何利用这只北极熊绞杀一个发展中国家?

这张图很多人都看过。

全球变暖,北极冰川融化,北极熊无法觅食,瘦得只剩一张皮。于是在这张图所构建的语境下,环保主义很快全副武装,要求各国携手共同保护人类的家园。全球变暖,是因为城市发展中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只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就能避免北极生态圈的破坏,于是大家决定签署“巴黎气候协议”。澳洲森林大火,亚马逊雨林大火,美国加州大火,都是因为全球变暖。

这些事情,听起来都有一些道理。但是,地球真的在变暖吗?前段时间,云南大象集体迁徙去河南,河南的简称是“豫”,在古代这里是大象和犀牛的故乡。
 
大象居住在热带地区,由此证明古代的河南气温要比现在高。地球难道不是越来越冷吗?
 

丁仲礼院士说过:科学家将6亿年以来全球温度和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变化进行了对比。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6亿年里,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总体趋势在逐渐下降,在过去100万年间,二氧化碳浓度最低。

既然如此,西方国家搞出来一套地球变暖和二氧化碳排放做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特别是针对中国。利用环保的舆论已经打响,欧盟等多个国家开始响应,这背后还有一套“科学事实”作为依据。

中国有理由拒绝吗?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工业,必然涉及碳排放,只要扼住碳排放,就是扼住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大家只听过核泄露,没听过碳泄露吧?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欧洲有一个企业来中国制造商品,如果超碳排量超额,哪怕符合欧盟标准,也是要额外征收碳排放税。这就限制了欧洲企业“走出去”,也遏制了中国的“引进来”。

当然,这招还不是最损的,最损的是,碳总量限制。

 

欧美规定全球每年限定排放多少,各国国家来分,发达国家分到的量大,发展中国家分到的量小。发展中国家如果指标不够用怎么办?欧美说,可以把自己用不完的指标卖出去。

欧洲大概是87美元一吨。举个例子,生产1吨刚才,需要1.83吨碳排放量,也就是说生产一吨的钢材要向欧美缴纳1000元。这就是啥也不干,坐地起价。所以中国要大力发展“碳中和”,这些限制在未来对中国的威胁不大。

反观,印度、越南这些发展中国家,彻底被全面工业化拒之门外,永远无法实现。

一只饿死的北极熊,能做大多的文章?

 

在西方环保主义的框架下成了一个舆论问题,最终演变成了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绞刑台。

你知道,中国是全球的毒品中心吗?如果按照美国的标准,不是第一也是第二。打着科普旗号的“芬太尼”,成为美国煽动大洋彼岸另一场飓风的“蝴蝶”。关于芬太尼的争论,是一个科普博主最先爆料的,称有一个中国留学生想做一期关于中国毒品科普的专题。

要求去偏见,公平客观。

微博截图

 

但是看完大纲却发现,哪里有什么公平客观?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如果真的按照这个题目做了,中国的化工产业不知道会被西方打成什么标签,以后化工出口会成大问题。

陈敏放出的大纲截图

 

什么是芬太尼?芬太尼是一种用于医疗用途的强效止痛剂,作用机理类似于吗啡,但效力比吗啡高50-100倍。简单来说,芬太尼就是加强版的特效鸦片。

60年代,芬太尼被制造并进入医疗领域;到了90年代,美国药企为了大力推广这类止痛剂,病人甚至可以免费试用30天;之后阿片类止痛剂销量暴涨,芬太尼也成为医学中使用最广泛的合成鸦片类药物。然而这类效力大增的处方药戒断反应比海洛因还强,很难把握剂量,随之而来的是药品滥用,镇痛药变毒品。

美国以仅占世界5%的人口,消耗了全球80%的阿片类药物。

此前,美国司法部正式起诉两名中国公民,指控的理由是——

 
他们策划通过国际邮递在美国销售大批量的芬太尼等鸦片类药物。
 
找到所谓的”科普博主”,宣传科学事实,就一定是“科学的”吗?
 
在欧洲大部分人都是知道毒品的生产地是南美,最大的消费国和经销商是美国,中国是对于毒品管控最严格的国家。这是一个基本认知。
 
现在加上了这个认知上加上了一个条件——麻醉辅助用药芬太尼,一切就变了。
 
就连一些在欧洲很多国家都合法的诱导性毒品在中国也是违法,并严厉打击的。
 
结果直接变成了全球毒品生产中心。这就是说中国表里不一,一边严格管控毒品,同时向全球输送毒品。
 
基础化学、化工产品的出口是中国很大的一块对外贸易,且对一带一路和带领其他发展中国家搞工业化是很核心的。
 
现在摆出毒品的“科学事实”,已经非常能说明问题了。在美国的精英大学中,经常会有人质疑中国发展的数据是否真实,相反并没有人质疑印度的数字造假。
 
这说明他们一定是处于一个对于中国信息报道高度负面的社会环境之中,这些信息在无时无刻的告诉他们,跟西方的制度相比,中国的制度是落后的。
 
简而言之,他们生活在一个“厉害了我的制度”的环境中,形成了一种本能的,根深蒂固的认知,质疑中国的各种问题在大脑中形成了“话题优先权”。以上这样的信息一定是海量的,无孔不入的,因此才有可能形成这样的认知。
 
即便是如同麻省理工的学生也逃避不开这样的认知。
 
在网上流传的张维为在2017年11月23日参与The Nexus Institute的辩论视频,张维为和西方的学者们辩论中西方制度的问题,非常值得参考:
 
张维为提到,中国人民对中国政府的满意度很高,高达89%。面对这个数据,他们本能的作出了100%的否决。
 
在上到社会精英下到普通学生,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舆论战已经到了一种饱和的程度。
 
看看2019年英国火车藏尸案,里面发现了39名偷渡者的尸体,BBC在没有核实身份时,立刻写出了一篇报道,称其是“中国公民”。
 
随后,法新社等多家媒体跟风。消息源:CNN
 
甚至CNN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提问“为何中国公民选择逃离?”事实很快证明,39具尸体是越南人。
 
毫无疑问: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舆论中心。饱和式舆论战,早已经开始了。
 
原标题:《“原来是这样!”奥巴马说漏嘴:美国是如何控制别国舆论的?》
 
阅读原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