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樂壇搖滾《波士》「布魯斯.史普林斯汀」精選歌曲輯錄※

Bruce Springsteen - Greatest Hits


【專輯名稱】: 《Bruce Springsteen - Greatest Hits》
【專輯藝人】: 布魯斯.史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
【唱片公司】: Columbia
【專輯類型】: Pop, Rock


【專輯簡介】:

底層人物的生活、夢想與希望,往往是最能打動人心的一種藝術主題,也總是能獲得廣大群眾的共鳴。布魯斯.史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非常清楚這一點──其實,他所書寫、所唱的,很多都是他自己的故事,以耀眼的才華,他把這些故事化作了可以留在千萬人心裡的歌聲。

1949年出生於紐澤西的史普林斯汀,父親是德國與愛爾蘭後裔,以巴士司機和各種零工為業,但卻也經常處於無業狀態;全家大多是靠他那義大利裔、擔任法律秘書的母親供養。青少年時期,史普林斯汀便是個叛逆的孩子,17歲時一場車禍、加上對測驗的不合作,使他免於在18歲時受徵召前往越戰。從14歲開始玩吉他、聆聽了大量貓王等流行音樂的他,也在1965年加入姐姐男友組成的樂團Castile,在當地俱樂部演出,並獲得了「老闆」(The Boss)這個後來跟了他一輩子的暱稱。

1967年Castile解散,他加入了另一個短命的團體Earth,開始將音樂認真做為職志。1969到1971年,他組了一個叫做Steel Mill的樂團,在各地巡迴演出,也曾短暫前往加州;在那裡,舊金山樂評Philip Elwood對這個樂團大為讚賞,對擔任作曲的史普林斯汀更是讚譽有加,這給了他激勵與力量,從1969年到1972年為止,他陸續組了Dr. Zoom & the Sonic Boom、Sundance Blues Band、the Bruce Springsteen Band等三個樂團,逐漸建立起屬於個人的風格,最後的同名樂團則於1973年發展成為著名的E街樂團(the E.Street Band),主要成員包括鍵盤手大衛.山休斯(David Sancious)、貝斯手加利.泰倫特(Gary Tallent)、風琴手丹尼.費德里奇(Danny Fedrici)、鼓手維尼.洛佩茲(Vini Lopez)、薩克斯風手克萊倫斯.克萊蒙斯(Clarence Clemmons)等優秀的樂手。

1972年,史普林斯汀結束了成績普普的個人巡迴演唱後,透過關係認識了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市場行銷總監John Hammond;這位曾經提攜過Aretha Franklin、Billie Holiday、Bob Dylan等人的唱片界大老,看過史普林斯汀的表演後,立刻決定和他簽下十張專輯的長期合約。

1973年1月,處女專輯《Greetings From Asbury Park N.J.》推出,但哥倫比亞唱片想把他打造成第二個Bob Dylan的作法,使得全片洋溢著濃厚的民謠風,導致唱片銷售不佳,只賣出5萬多張;同年11月推出的第二張專輯《The Wild,The Innocent And The E.Steet Shuffle》,融入拉美、爵士、靈魂、放客等較為多元化的樂風,卻仍然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但史普林斯汀描述中下階層年輕人的困境與夢想,卻已卓然成形。

1974年,史普林斯汀在波士頓哈佛廣場的演出,受到了知名樂評、製作人瓊.藍道(Jon Landau)的賞識,撰文對他的才華讚賞不已,兩人成為莫逆之交,藍道也在史普林斯汀的邀請下,與Mike Appel共同擔綱製作他的下一張專輯《Born To Run》的製作,後來更取代Appel成為史普林斯汀的經紀人。

《Born To Run》可說是史普林斯汀邁向巨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兩首單曲〈Born to Run〉、〈Tenth Avenue Freeze-Out〉都把他推向流行巨星的地位,同時也展現出他以長篇文字訴說動人故事、娓娓唱出年輕人心聲、對土地和家鄉城市的情感與矛盾,以及希望與夢想、失落等等複雜的情緒;〈Thunder Road〉與〈Jungleland〉則奠定了專輯的風格與走向,並成為史普林斯汀日後演唱會上必備曲目。

專輯在1975年9月13日剛推出時,爬上告示牌排行榜第84名,隔週便竄升到第八名,接著第四名,到10月11日、18日這兩週則榮登第三名,並在一年內獲得多白金唱片的銷售佳績。這份記錄要到1980年《The River》發行後,才再次被打破。功成名就的史普林斯汀,巡迴演唱不輟,在全美各地都培養出廣大的歌迷,同時也為許多其他搖滾歌手寫歌,叛客女詩人派蒂.史密斯(Patti Smith)正是在1978年,以史普林斯汀寫的〈Because the Night〉(歌詞由史密斯自行改寫過),登上排行榜13名的主流佳績。

1978年攻上排行榜第五名的《Darkness on the Edge of Town》專輯,同樣有著憂鬱卻又不失爆發力的情緒,訴說著城市邊緣青年的徘徊,在如詩歌詞中傾訴著對社會的關懷;1979年現場演出專輯《No Nukes》後,1980年一口氣收錄20首作品的《The River》更是以雷霆萬鈞的姿態高踞排行榜首,單曲〈Hungry Heart〉也成為他的首支十大單曲。

《The River》的音樂風格同樣源自1950、1960年代搖滾,但卻加入更明顯的流行搖滾樂風,以及更繁複的吉他、鼓樂的音軌混入,整體風格華麗卻又充滿著原始力道,加上如詩般訴說動人故事的歌詞,都使史普林斯汀大受歡迎;而他更強的一點,便是無人能比的群眾魅力和現場演唱的爆發力,動輒長達四小時、彷彿竭盡生命的演唱會,成為許多樂迷必朝聖的搖滾現場。1980-1981年的巡迴演出,都為他在歐洲和美國建立了超級巨星的地位。

在1982年創下排行榜第三名佳績、樂風趨向單純的《Nebraska》,以及第十名、描繪個人孤寂心境的《Hungry Heart》之後,在1984年《Born in the U.S.A》這張充滿愛國心與國家主義的作品,又是史普林斯汀另一個事業高峰。這張專輯在美國排行榜冠軍寶座停留了七個星期之久,在美銷量超過1500萬張,專輯同名曲來自對越戰的傷痛,如詩的歌詞有著各種解讀方式,但卻全都令人感受到國家與個人的羈絆而情緒高亢;〈Dancing In The Dark〉則是他首支以演唱會現場剪成MTV的單曲,並讓他獲得葛萊美獎。此時的史普林斯汀,也愈來愈熱衷參與公益、人權、政治等相關活動,也參與了1985年四海一家(We Are The World)的演出,並與女演員茱莉安.菲利普斯(Julianne Phillips)結婚。

然而婚姻帶給史普林斯汀的,卻是激情的消散、對人性與愛情更內斂的警省。1987年的《Tunnel of Love》,正是一張泅泳掙扎在愛情中、也多了幾許溫柔情懷的專輯,也對自己無法好好掌控愛情的狀態進行了反思。這張專輯雖然一發行就進入英美排行榜榜首,但卻無法挽回他現實生活中對愛情的無力,1989年,他結束了僅五年的婚姻,公開了與曾有合作關係的女歌手Patti Scialfa的戀情。

在這段期間,史普林斯汀對人權、公益活動等,卻是益發熱心,根據Erik Kirschbaum的《撼動柏林圍牆》一書,他1988年7月19日在東柏林的一場演唱會,以搖滾樂的自由衝撞了當時搖搖欲墜的東德共產政權,促進人民集結追求自由的理念,因此在隔年推倒了柏林圍牆、促成東西德統一;這也是搖滾樂改變世界的另一例證。

1992年,史普林斯汀解散E街樂團的同時,搬到洛杉磯發展,和其他多名伴奏樂手合作,推出了極為內省的《Lucky Town》和《Human Touch》兩張專輯;1994年,他為電影《費城》(Philadelphia)創作的主題曲〈Street of Philadelphia〉則為他帶來一座奧斯卡小金人。1995年,他又短暫與大東街樂隊的隊員合作,發行了一張精選輯,之後則發行了以自己吉他獨奏為主、充滿哲理沉思與政治反省的《The Ghost of Tom Joad》(名稱來自美國名作家史坦貝克著名小說《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1996年,他也在一本LGBT雜誌中,積極地表示自己對贊同同性婚姻的觀點。

2008年,史普林斯汀支援了歐巴馬的總統競選活動, 並在2009年1月以〈The Wrestler〉一曲獲頒金球獎最佳歌曲;同年,他多年的合作夥伴丹尼.費德里奇過世,當年發行的《Working on a Dream》便是在紀念這位生前最後時光都還在協助他創作的老友。

2012年的第17張錄音室專輯、也是他的第10張冠軍專輯《Wrecking Ball》問世,使他成為僅次於披頭四與Jay-Z、史上擁有最多冠軍專輯的樂手;2014年1月的《High Hopes》雖全部以翻唱或舊作為主、並無新的創作曲,卻依然為他再次奪下排行榜冠軍寶座。

至今,布魯斯.史普林斯汀依然不斷巡迴演出、以他熱力四射的演唱,鼓舞著群眾;同時,他仍積極參與政治、公益、人權等各方面的活動,展現歷久不衰的精力與能量;作為20世紀最重要的搖滾樂人之一,史普林斯汀證明了,有一顆對這塊土地和人群真摯關懷、祈求不斷進步的心,正是藝術創作對社會最大的力量。

此精選輯錄收集了問鼎個人首張全美流行專輯榜冠軍"Hungry Heart",寫下個人首支全美熱門單曲榜TOP 10,記錄美國70年代後期經濟衰退時期狀況的1980年專輯「The River」;全球熱賣3000萬張,連推"Dancing In The Dark"、"Cover Me"、"I’m On Fire"、"Glory Days"、"I’m Goin’ Down"、"My Hometown"和掀起描寫美國藍領工人生活的美國Heartland搖滾風潮的1984年冠軍專輯「Born In The U.S.A.」等7首全美熱門單曲榜TOP 10暢銷曲,同時也收錄招牌作,描寫紐澤西與紐約青少年成長情景的1975年全美流行專輯榜第3名專輯"Born To Run"、"Thunder Road",以美國藍領工人面對生活的挑戰,還有局外人,罪犯,殺人犯對未來不抱任何希望的心理為探討主題的1982年全美流行專輯榜第3名專輯「Nebraska」等經典歌曲。



00:00
00:00


※ Disclaimer (免責聲明) ※
----- all music copyrighted please purchase original materials -----
----- 所有的音樂只是試聽音質請購買原裝版本 -----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