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早练车是在1998年春天,想赶在出国前拿个驾照。记得考交规是在海淀区圆明园北边的某个交警局,驾校则是在颐和园往北很远的一个地方。练车用的是小型卡车,也有人用的是小轿车。当时最难的动作是“钻杆”, 要从两根竖杆之间开过去,不得擦杆;一辆车三五个人轮流练,时数也不是很充足。考试时恰遇停车场改造,很多动作都没有考,白捡了一个驾照。其实呢,那时候在中国根本就没有开车的机会,只想着出了国也许能混个国际驾照。
2002年我定居在了多伦多。自己没个车真是不方便,连个工作都找不着。这时才知道,加拿大并不承认中国驾照,一切还得从头考。笔试G1很好过,除非你连英文都不懂;但第一次路试的G2可不容易过。有人考了十几次都没有通过,有人行贿考官被送进了监牢。我第一次考试还没有上路就失败了,原因是从考场出去时没有让路上正常行驶的车,被它按了喇叭;考官让我直接开回了停车场。我的教练说那个考场的考官不好,有的甚至还嗑药;我心想,那你为什么还要帮我约到这个考场来?
于是我上网查了包通过的小镇路考的广告。教练是个说广东话的华人,他开车带着我和另外两个考生到了三个小时之外的一个小镇;后来查了地图,都快到渥太华了,小镇名字叫Smith Falls。考平行泊车时,我擦了路沿,考官还是让我通过了。一年后,在考G牌时,我自己还是预约了这个小镇,独自一人开高速三个多小时去考,原因只是该小镇不考高速,最多就是时速80公里的单车道。可是,我来回在401高速和416高速上跑了6个多小时!讽刺吧?
在回多伦多的路上,汽车发动机冒蓝烟了;我也吓得浑身冒冷汗。在Oshawa停了好久才敢慢慢开回多伦多。汽车第二天就进了修理厂。为了熟悉汽车,我花数千加元参加了一个汽车维修证书班,当然也是想找一份工作。学成后,在一个车行干了一年多,觉得挣钱不多,就去应聘了补习老师。学生多了,也就不修车了;可惜啊,执照也没有去考。
现如今,两个女儿都成司机了!去年暑假,大女儿考过了G2, 还买了车;今年暑假,小女儿上了驾校,正准备考G2。驾校只有10个小时的路上练习,其它时间还得靠我在学校停车场上练习,时间可不止10个小时。我想自己有车为什么还要上驾校?只因为教练车有个副刹车;新手只要会踩刹车,再多加练习,哪有学不会开车的?只是苦了买第一辆车、仅有一辆车的人。
我当年的苦练真是没有白费。拐弯、三点掉头,开始时总是把方向盘打满,慢慢地,你就会因地因时随机应变。头进、尾进,教练总是教你在半格、一格半时打满方向盘,对点的办法不容易掌握,因为与距离有关;如果敢把头伸出车窗外,则可把握得恰到好处,但是你的手要对方向盘控制自如。平行泊车,要对准车尾、侧向打满、45度角时回直倒车、车尾贴近路沿时再反向打满方向盘。几年下来,汽车仿佛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以致于换新车时,都会对旧车依依不舍。
现在的汽车先进了,都可以自主驾驶了。其实,自动驾驶技术20多年前就有了,只是不完善。记得当年培训学校的老师说,自动驾驶汽车如果出了事故,责任算谁的呢?车主还是制造商,或者各担一半?不知道至今有不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我相信,现在的技术可以做到零事故了;问题是,人们开车也就没有了乐趣:像一个木偶般地坐在那里,再快再安全又有何趣?人类要的是控制感,这样才能有成就感,享受还是其次的。如果能够练得一手绝活,也就不枉此世为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