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中学开始,老师在课堂里就反复向我们讲述这样的知识: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是光辉灿烂的,荷马、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阿基米德等古希腊大师们留下了几千万字的天才著作,是今天西方文明的奠基。几十年来,无论我们在国内还是来到了海外,从未有过质疑,成为我们头脑中知识的基础部分。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从前几年开始,国内有一些学者陆陆续续发文,对古希腊文明的真实性进行质疑,认为荷马、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阿基米德等古希腊大师们的著作,可能由拜占庭之后的阿拉伯人,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借助翻译的机会,重写或再创作出的,甚至大部分是伪造的。其中以大陆学者何某的影响最大,他试图从六个方面说明希腊文明是伪造的。当然也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反驳,争论的相当激烈。对从上中学开始就接触希腊文化的我们来说,这场争论很有颠覆性。那么怀疑者们有没有根据呢?
怀疑者们的理由之一是,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希腊是个小地方,各城邦人口加在一起,也只有一千万左右。那时没有纸,文字书写在羊皮上。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阿基米德等大师留下了三千多万字的著作。看过BBC拍摄的一部制做羊皮纸的影片,一块羊皮要制成一张羊皮纸要经过好几道工序,时间要好几天。每张羊皮大小形状不一,估计一下每张羊皮纸可以写300到3000字左右。假定每张纸可以写1600字,那么三千万的著作需要18750张羊皮。一本著作要能流传,显然只有一套原作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抄本。假设一本著作有五十套抄本,那么就需要大约九十四万张羊皮。如果再将古希腊其他众多大大小小的学者都算上,他们所需的羊皮数量可能就是天文数字了。
退一步说,就算古希腊养了足够多的羊供学者们写文章,古希腊那样的原始环境,怎样制做出这么多的纸,怎样储存,怎样运输,怎样分类捡索这么多的羊皮纸,所需的人力物力都是巨大的,很难想象古希腊能有这么多的资源。换句话说,在古希腊没有纸的条件下,古希腊人无法像后来的人们那样,动辄能写几百万字、几千万字的著作,硬件条件不够,羊的数量不够。
但是,怀疑者们可能漏掉了一个重要的因素,这就是远在一千公里之外的埃及。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打败了波斯人之后,率希腊军队占领了埃及,在埃及北部尼罗河出海口处,建立了亚历山大城。亚历山大大帝的继承者托勒密一世,在城中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成了全世界的学术交流中心,希腊文明逐渐传播到了埃及。据说荷马史诗的最早抄本就存放在亚历山大图书馆,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古希腊大师,干脆就在亚历山大城学习、生活和工作。
埃及人很早就发明了莎草纸。这种纸是由尼罗河边的一种芦苇做成的,比羊皮要薄、要轻得多,芦苇的来源几乎是无限的,制作也容易很多。因此这种莎草纸可以大量生产,也方便书写,储存,运输,分类与捡索。这就为希腊大师们写几百万字、几千万字的著作提供了硬件条件。当然莎草纸同羊皮一样也不容易保存,在潮湿环境下很快发霉烂掉。好在埃及的气候十分干燥,很多莎草纸能保留多年。
非常可惜,亚历山大图书馆在埃及与罗马凯撒军队的交战中被一把火烧毁。猜测中的荷马史诗的最早抄本,还有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阿基米德等希腊大师们的著作被烧为灰烬。如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是埃及政府在原图书馆址附近重新建造的,据说图书馆内收藏了很多古埃及、古希腊的文物。我们这次去埃及,亚历山大城是必去的地方之一。我们访问亚历山大城的主要目的,就是去拜访这座图书馆,试图寻找古希腊文明的蛛丝马迹,试图去发现“古希腊文明真伪”争论的更多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