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几何物理学者眼中的化学(3)

数论是一门学科,也是我的人生。有人把酒论英雄,我用数字描天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物质的结构、状态都已趋于稳定了,为什么还要有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原因有三。一是外部原因,本体身不由己;连文人毛泽东都会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不得你。二是不进则退,不进化就要灭亡。三是稳定都是暂时的,变化才是永恒的;没有人、物是长生不老的。物理变化还好,只是改变位置和方向;化学变化就要改变结构了。

按照Dalton的观点,化学变化/反应仅仅是原子的重新排列组合,因为原子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分成更小的粒子,更不能被毁灭。按照化学键的观点,化学反应是化学键的断开与重铸;各分子在外力的作用下,不停地发生碰撞;一些有效碰撞断开了较弱的、不太稳定的键,再与更强电子密度的云相结合,形成新的物质。现如今,原子已经被再分成原子核、电子云和数百种瞬时粒子,核反应堆深入人类生活之中,影响到了人类的食物、药品、毒品及生化武器,乃至整个地球大环境。核内的质子和中子也可以再分解为夸克、弦和胶子,质子内部的夸克链式反应已在人类思想中,我们离掌控整个宇宙不远了。

从宏观上看,实现化学变换的手段有三类:一是混合,如酸碱中合、溶解和合成;两种反应性强弱不一的物质放在一起就会发生原子的相互置换,以达成一种更稳定的结构。二是加热、通电或辐射(电磁爆),也就是注入能量;比如氧化还原让电子转移、燃烧、矿物提取等。三是加压、核反应甚至多层次的核爆炸。使用催化剂可以提升化学反应的速度,并不改变产品的结构。用于物质提纯的过滤、蒸馏和雾化是物理变化,不改变分子的结构。

怎么表示一种化学变化的过程呢?化学家们用加号和箭头写成

反应物1 + 反应物 2 + 。。。 → 产品1 + 产品2 + 。。。

其中各种物质的书写顺序无关紧要。可能有1到3种反应物,更多种反应物时要分多步、多个方程式写出。各物质都以分子式写出,并在后面用括号标明其状态,如s表示Solid,l表示liquid,g是gas。如果是处于水溶液中,则标注aq (aqueous);当物质溶解于水时,可以在箭头上方标注H2O(也可不写)。有催化剂或者加压通电时,在箭头的上方或下方或右方标明。

要紧的是最终产品的形式。学生们说,那是老师给定的,无需担心;老师们则说,要靠实验观察,不可把原子随意重组。几何物理学者说,猜猜试试总是可以的。按照各分子轨道的几何形状、强弱程度,加上稳定性准则,可能的中间产品是可以确定的。如果出现逆向的反应,按照平衡性的原则,最终产品是完全可以确定的。例如,燃烧一氧化碳会生成什么?CO + O2 → ? 二氧化碳,还有水。又如,KBa(aq) + AgNO3 →? 自然是KNO3 + AgBa,离子(NO3)(-1) 是一个功能整体(Functional Group), 在反应中作为一个整体不可拆分。单原子离子更是不可再分。可惜的是,化学家们怕麻烦,连共价键、极性键和离子键都没有标出,以后也只会标出氧化数(Oxidation Number)而已。

现假定产品形式已知,还要平衡反应方程式。因为各种原子不生不灭,用简单的待定系数法就可确定。例如,乙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2H6 + O2 → CO2 + H2O,先写成 aC2H6 + bO2 → cCO2 + dH2O,比较两边各原子的总数,可得方程式 2a = c, 6a = 2d, 2b = 2c + d。取最小的正整数解,可得 2C2H6 + 7O2 → 4CO2 + 6H2O。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该分子(或原子、离子)的个数;如果给出的是各反应物的质量,先要通过其摩尔质量换算成摩尔数(不一定是整数),按照系数的比值,确定剩余的反应物。最先用完的反应物起限制作用,它决定了产品的量。

实现化学变换主要靠电。在物理中,主要是用水力、风力、燃煤、核辐射等能量通过电磁感应,或者光电效应去驱动电子;在化学中,可以直接分离电子:将电解质溶于水,分离出阴阳离子,形成电场,非局部化的电子自然就从电势高的地方流向电势低的地方;正如水往低处流(引力势能低处)。所有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其它电解质都含有H+或OH-。有机物中只有醋酸CH3COOH是弱电解质;它的离子化过程可以表为 CH3COOH (aq) ←→ CH3COO-(aq) + H+(aq) ,双箭头表示过程可逆:刚开始溶于水时,醋酸分解出醋离子CH3COO-和氢离子H+(即质子),尔后部分阴阳离子也可以重新结合成醋分子。强电解质如食盐和氯酸,在水中会完全离子化:NaCl(s) → (H2O) Na+(aq) + Cl-(aq), HCl(g) → (H2O) H+(aq) + Cl-(aq)。

这些方程式并没有表现出溶解或者水合(Hydration)的完整画面。其实,每个离子都被水分子包围着,阳离子对着水分子的负极(即O端),阴离子对着水分子的正极(H端)。水分子把离子分开、包围,防止离子重新组成中性分子,这才有了人造电池。

第一个实用的化学电池是John Frederic Daniel在1839年发明的,基于Alessandro Volta的设计,其工作原理如下。当把一块锌片放入硫酸(II)铜的水溶液中时,一个锌原子被夺走两个外层电子(它在2B族)成为锌离子Zn+2(这一过程称为氧化),原来的铜离子Cu+2则被还原成为铜原子Cu,铜的兰色逐渐褪去。这一过程用分子式表为:Zn(s) + CuSO4(aq) → Cu(s) + ZnSO4, 用离子式表为 Zn(s) + Cu (+2) + (SO4) (-2) → Cu(s) + Zn (+2) + (SO4) (-2) 。这里的铜呈+2价,尽管它属于族1B,但可以有+1和+2两种氧化态。硫酸离子SO4(-2) 是旁观者(不参与全过程),可以从两边约去:Zn(s) + Cu+2(aq) → Zn+2(aq) + Cu(s)。

离子化过程必须在两个分开的空间里同时进行,并且用一根导线把它们连接起来,让产生的电子流过。把一块锌片放入一瓶硫酸锌溶液中:Zn(s) + ZnSO4(aq) → 2Zn(+2)(aq) + (SO4)(-2)(aq), 或简写为 Zn(s) → Zn(+2)(aq) + 2e(-1)。另一边,把一块铜片放入一瓶硫酸铜溶液中:Cu(s) + CuSO4(aq) → 2Cu(+2)(aq) + (SO4)(-2);或者 Cu(s) → Cu(+2)(aq) + 2e(-1);当Cu(+2)接到两个电子后,还原成为Cu: Cu(+2)(aq) + 2e(-1) → Cu。电子流出的地方叫阳极,这里是锌片端;电子流入的地方叫阴极,这里是铜片端。如果两瓶溶液不分开的话,铜离子将从锌原子获取两个电子而还原为铜原子,因为它处于不稳定的高价态。

为了形成一个闭合的电路,两种溶液还需要用一个通路连接起来,以便丢失电子的阳离子(这里是Zn+2)从阳极流出,同时另一端获得电子的阴离子(这里是SO4(-2))从阴极流走;而且构成通路的物质不能与溶液或电极中的离子起反应。这就要求它是惰性的电解液,比如氯化钾(KCl)或硝酸铵(NH4NO3)。这个通路被称为盐桥(Salt Bridge),通路只是一根U形管,两端用软棉(木)塞住。工作时,两瓶溶液中的阳离子(Zn(+2), Cu(+2), K+, NH4(+)等)从阳极流向阴极,而阴离子(SO4(-2), Cl-, NO3(-1)等)则从阴极流向阳极。如果没有盐桥的话,阳极中形成的正电荷(因Zn丢失两个电子)和阴极中形成的负电荷(被Cu(+2)所捕获的电子)将很快中和,电势差消失。

我们还有干电池。用锌片包住一根碳芯,中间填满糊状的二氧化锰(MnO2,Mn处于+4价)和氯化氨(NH4Cl)。在锌端,一个锌原子Zn被两个氯电子氧化成为锌离子Zn(+2),留下两个电子;随着电子的聚集,外层的锌片就成了阴极。同时,氯离子的形成也成就了氨离子(NH4)+,此阳离子被MnO2提供的电子中和,碳棒就被正电荷包围而成为了阳极。当然也可以选用其它金属材料如锂。

在通常的温度和大气压(1 atm)下,绝大多数的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可以说几乎一切有机物的反应都是在水中进行的,因为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可以溶解一切物质,因为H2O的特殊结构。它是极性分子,既可以形成正离子(H3O)+, 也可以形成负离子 (OH)-;纯净的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水既可以呈酸性,也可以呈碱性。

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可以分为三类:(1)沉淀反应。通常是一种离子化合物,放入某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形成一种不可溶的沉淀物。例如,碘化钠(NaI)放入硝酸铅(Pb(NO3)2)的水溶液中,形成碘化铅(PbI2)(不可溶)和硝酸钠(NaNO3)。判定一种离子化和物是否可溶有一定的规则可寻:含有+1价阳离子(如Li+, Na+, K+, Rb+, Cs+, (NH4)+)或-1价阴离子(如Cl-, Br-, I-, (ClO3)-, (HCO3)-, (NO3)-)的化合物是可溶的;-2价硫酸离子(SO4)(-2)是可溶的。例外情况是,Ag+,(OH)-不可溶。当然,如果温度和压强足够高的话,任何物质都有一定的可溶度。

(2)酸碱反应。按照Arrhenius的定义,酸是溶于水时可以产生一到三个氢离子H+即质子的腐蚀性物质,具有酸味,可让植物染料变色,可与金属发生反应;而碱是溶于水时可以产生氢氧离子OH(-)的物质,具有苦味和滑感,也可让植物染料变色。Arrhenius的定义只局限于水溶液中。1932年,丹麦化学家Johannes Bronsted把酸定义为化学反应中的质子捐赠者,而碱则是质子接受者,这就不必限于水溶液中的反应。

常见的酸分子通常写为HA的形式,如碳酸(H2CO3)、硝酸(HNO3)、硫酸(H2SO4)、氯酸(HClO3)。含有氢、氧和另一种原子的酸称为氧酸(Oxoacids),如磷酸H3PO4、HBrO3。碱的分子式通常写为 BOH的形式,如NaOH、KOH、Ba(OH)2。含有氨分子NH3的化合物也归入碱类,因为当它溶于水时会产生氢氧离子。

有机物中的核糖酸在蛋白质的合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它分为两类:脱氧核糖酸(deoxyribonucleic acids, 即DNA)和核糖酸(RNA)。核糖酸只有4种基本组成块:A = Adenine,H5C3N5,G = Guanine, H5C3 N5O, C = Cytosine, H6C4N3O, T = Thymine, H6C4N2O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DNA分子是已知最大的分子,摩尔质量可以达到数百亿克;如果把人体中的DNA分子都拉长、连在一起的话,长度可达100个天文单位(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RNA分子的大小则可变,其摩尔质量可以从数克到两万五千克。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生成水和一种盐,此盐含有除H+之外的阳离子,以及除OH(-)或 O(-2)之外的阴离子。反应方程式可写为:HA + BOH → BA + H2O。比如食盐的制造:HCl(aq) + NaOH(aq) → NaCl(aq) + H2O (l)。反应过程中,出现了质子的转移。

(3)氧化还原反应。氧化的本意是与氧原子的结合,现指反应过程中一个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还原反应原指与氢原子的结合,现指阳离子获取一个或多个电子。反应过程中,一个原子得/失的电子数可以用氧化数(Oxidation Number)来标明。如 H(0)2(g) + Cl(0)2(g) → 2H(+1)Cl(-1)(g). 一个原子的氧化态可能有多种,如H一般是+1, 但也可以是-1, 如在LiH、NaH和CaH2中。一般而言,主族1A中的原子总是+1态,而7A族原子通常为-1价,但除F外,Cl、Br、I也可以是+1, +3, +5, 甚至+7. 主族2A原子总是+2价,6A原子常为-2,但除O外,其它也可以是+4或者+6。需要看分子中各键的性质;氧化数也可以是分数。

从形式上看,Redox可以分为三类:综合,两个分子(原子或离子)合并为一个。例如,硫的燃烧:S(0, s) + O(0)2(g) →.S(+4)O(-2)2(g)。分解,一种化合物分解为多种成分,如 2K(+1)Cl(+5)O(-2)3 →2K(+1)Cl(-1) + 3O(0)2。第三,置换,一种化合物中的一个离子或原子被另一种元素的离子或原子所取代。这又可以分为三个子类。一是氢置换,1A或2A中的金属取代一个氢原子,如 2Na(0)(s) + 2H(+1)2O(-2)(l) → 2Na(+1)O(-2)H(+1)(aq) + H(0)2(g)。二是金属置换,一种化合物中的一个金属原子被另一种金属原子所取代;如 Ti(+4)Cl(-1)4(g) + 2Mg(0)(l) → Ti(0)(s) + 2Mg(+2)Cl(-1)2(l)。三是卤置换,一种卤原子被另一种卤原子所取代;如 Cl(0)2(g) + 2Na(+1)I(-1)(aq) → 2Cl(-1)(aq) + I(0)2(s)。

置换是否发生,取决于原子(离子)的活动性(activity)。化学家们总结出了金属的活动性序列:Li > K > Ba > Ca > Na > Mg > Al > Zn > Cr > Fe > Cd > Co > Ni > Sn > Pb > (H) > Cu > Hg > Ag > Pt > Au。氢H前面的原子会取代H,H后面的则不会与水或酸发生反应。前面的金属会取代后面的金属。卤族的活动性序列为 F2 > Cl2 > Br2 > I2,小的分子比大的分子更活跃。

据说弄清化学反应的机制,是一个化学家的一生的使命,可在几何和物理学家的眼里,这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