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军 | 科学史84研 | 第215期
《科大瞬间》编者按:
作者84研王树军校友热爱收藏,主要关注20世纪科学家特别是物理学大师的签名件,其藏品在国内科学史界小有名气。此外,他还注重世界政治家、军事家、作家、艺术家等的签名照片、签名书籍、信件等等。《科大瞬间》发表过四篇他以BayWatcher为笔名有关其收藏的文章。
网上流传的一帧杨振宁伉俪与李政道伉俪的四人黑白合照,最近又被人修成彩照传播。从照片中可见得当年李-杨两位大师的年轻俊朗,英气逼人;两位夫人的温文尔雅,兰质蕙心。实际上,两家正装合影的旧照片存世有两帧,均由本文作者拍得。三个月前,编者受邀评论作者为《科学文化评论》撰文的初稿,当时就以《科大瞬间》名义同作者约定转发该篇,以飨校友。在此致谢《赛先生》授权给予转发。
杨振宁与李政道家庭的两帧合影
《赛先生》编者按摘要:本文的第二帧照片,《科学文化评论》曾转达杨振宁先生寓目,他的回复是:“如果你们要发表这张照片,我没有意见。” 考虑网上流传的主要是文内第一帧更近乎“非常规”的照片,《科学文化评论》特请王树军先生说明原委及他的判断。因没有李政道先生的直接联络渠道,《科学文化评论》不敢为此区区小事在非常时期托人惊扰。特此说明并请读者体谅。
2016年,笔者在eBay上见到拍卖的旧照片一帧(图1),是物理学界和广大华人熟知和尊崇的两位大物理学家李政道夫妇与杨振宁夫妇的合影。当时没有犹豫,马上通过竞价得到。尽管已进入数码时代了,但仍感觉纸质照片在手比之在屏幕上观摩起来更富实在感。
照片入手细看,确实如卖家描述,是一件古董照片,虽尚未老旧到泛黄,但也有了陈年(aging)特征:底色部分显然已非纯白,也不光亮;原带的夹有一枚说明纸片的回形针夹,除去后留下一圈锈迹。由此可见,它即便不是早期照相馆的原初旧片,也一定有三、四十年以上的岁月。
图1. 杨-李夫妇合影之一(作者所有)
过了大约一年多,在eBay上又见到另一个卖家不同的一帧杨、李两家合影(图2),笔者再次欣然入藏。从衣装、发型和位置来看,两件照片无疑来自同一次摄影。只是第二件没有前面的老旧特征,像纸偏新,黑白对比明显,清晰度却不如第一件。似乎为后来翻拍重印的,但看上去也有十年、二十年的历史了。依照Google图片检索,该影像的显现度居然是零——只我一家所有,别无他号存焉。
图2. 杨-李夫妇合影之二(作者所有)
其时该卖家还有不少其它旧照片库存待售,应该都是从纽约某(些)照相馆流散出来的旧片。可惜,笔者只想补上这第二帧以求完备,其余就没留意。记得还有吴健雄先生和同事的工作照等若干,笔者当时没收,过后未免感到十分遗憾。
国外照相馆有这样的规矩或习俗,摄影师一边给客人(们)安排拍照姿势,一边就随机喀嚓喀嚓地拍摄。这样做是为了摄影对象神情放松,以得到自然神态和扑捉最佳状况的瞬间。摄影师不在乎顾客最后要购买几种(帧),一整卷胶卷,无论拍出24或者36张,原则上都是给一位顾客的!多数情况是,现场冲印并放大出来,择出数种最好效果的照片装框,再拿出来让顾客挑选。比如选择一种50刀,两种就优惠到90刀……一直降至十种200刀;未被选中的就成了废片,随即就都处理掉了。
奇怪的是,这一批明显非成品照的片子为何会被保留下来?是否当时照相馆知道来拍照的几位非等闲之辈,就有意留下(包括底片,非顾客拥有),将来可待价而沽?无论如何,50年之后,它们就都不受版权肖像权的制约了。
图3—4. 诺奖委员会公布的杨振宁、李政道标准照(图源:en.wikipedia.org)
收获图1、图2所示照片时,笔者曾有个推测:该照片恐系杨、李先生当年应诺奖委员会的要求,需提供正规的“免冠近照”,而携眷同赴照相馆所摄。因为比照起当年诺奖官方发布的得奖人照片(图3、图4),两位先生的发型、衣着均与两家合影中的类似。自然联想到的是杨、李两家约好一同去照相馆,届时大家再拍个合影。端详两张相片中的四个人,那一瞬间心情极佳:图1所示相片中,杨先生没照顾好镜头,看起来像是正在讲个笑话,使得李先生忍俊不住;而在图2所示相片中,杨先生的表情已经收敛起来了,而其余三人的脸上还荡漾着笑黡。以致于这两次快门收进的人物瞬间表情,都成了“三缺一”的状态,未达一致!这些相片大概由此变为废片,从未在李、杨两先生的有关图片集里出现过!
可在准备撰写此文时,为了追踪李、杨诺奖标准照的来源而做功课,结果却发现上面的推测似是而非:两张家庭合照与诺奖所用标准照并非摄于同时,也不是出于同一摄影师。
话题再说远一些,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Princeton,NJ. ,以下简称IAS)下附属一个图片档案中心,名为Shelby White and Leon Levy Archives Center,其网站陈列的20世纪40—60年代与高等研究院有关的科学家的图片多达数千件,其中仅爱因斯坦一人的照片就有近三百件之巨,包括许多著名的爱氏照片,如美国的纪念邮票上采用的;大多数照片品质上乘,且来源明了。其中也有杨振宁和李政道的诺奖标准照(图3—4),档案中心是这些照片的原始出处和版权所有单位。
图5. IAS所存李政道先生照相(图源:albert.ias.edu)
图6. IAS所存杨振宁先生照相(图源:albert.ias.edu)
因笔者以为这几帧为诺奖提供的单人照与得到的家庭合影照摄于同时,在和IAS联系引用时,询问了家庭照的版权是否也属于他们,得到档案专员艾瑞卡(Erica Mosner)的详尽解答。她答复要点是:
⑴IAS档案馆的多数照片出自摄影师阿兰·里察兹(Alan Windsor Richards)之手,他长期为普林斯顿大学承担摄影工作,兼职服务于IAS三十余年(1944—1979),为那个时代的科学家们留下大量影像(注意20世纪50年代的IAS可谓是物理学的圣地麦加);她建议我阅读有关里察兹的书籍,以了解这位摄影师的重要性。
⑵杨和李的标准照也都是里察兹拍摄的,此外还有他们两人的工作照、会议照,以及同家人的合照。
⑶可偏偏对于笔者询问的图1和图2,艾瑞卡说她从未见到过,无法确定一定是在IAS或由里察兹所摄(I don't see a definite connection between Alan Richards and the photograph that you purchased, or that your photograph was definitely taken on behalf of the Institute.)。
最后,还是从早先所获的的第一张照片(图1)背后的那张“基石照片展览”(Keystone Photo Shows)的泛黄说明纸片(图7)上找到了答案!上面印着如下词句:“57年12月10日”,“1957年诺贝尔奖得主们现在正在斯德哥尔摩,准备出席将于今晚举行的颁奖仪式”,“到达斯德哥尔摩时,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教授和李政道教授,以及坐在他们前面的夫人们”。由此可以断言:图1、图2拍摄于斯德哥尔摩;时间是1957年12月10日,也就是当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当天;摄影者未知,很有可能是参与颁奖仪式的记者。
图7. “基石照片展览”说明(作者所有)
李先生、杨先生两家的合影,网络上公开的、比较为众人熟知的还有一帧,是他们两对夫妇和三个孩子坐在IAS门前草坪上的(图9)。图1、图2两帧合影则很少被众人,尤其是被国内公众所见到。它们很可能是唯一的,更可能还是两家绝无仅有的一次正装的同框:心情放飞,表情自然,气氛生动,关系融洽,确实是一个极其珍贵的留影!
图8. 李、杨两家在IAS门前草坪合影(图源:赵天池《李政道评传》)
【致谢】本文图5、图6中的照片,承蒙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惠允使用,作品源于、版权归于Alan Richards photographer. From the Shelby White and Leon Levy Archives Center,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Princeton, NJ, USA.
附图 近来网上流传的一幅上色的李-杨家庭合影(前左李夫人秦惠?,前右杨夫人杜致礼)
【作者简介】
84研王树军,曾用笔名“BayWatcher”。1987年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史硕士。1994年弗吉尼亚理工(Virginia Tech) 物理学硕士。。
编辑:许赞华,理实
排版:许赞华
《科大瞬间》文学城编辑部
许赞华 803 | 陶李 8112
刘扬 815 | 黄剑辉 815
滕春晖 8111 | 陈锦雄812 | 余明强 9115
陈风雷 786 | 沈涛 822 | Jay Sun 836
吴钧 856 | 王9015 | 林菁 8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