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磁力就是生命,这话该如何理解?一个学生曾经问到:究竟什么是磁场?磁铁随处可见,磁悬浮列车都运行多年了,那还不简单?可仔细一想,问题并不简当。我翻遍了教科书,没有找到答案;搜遍了网络,只有一知半解。于是只能与引力场、电场、磁场作类比,推出了神子的存在,这样,世界的全貌就揭晓了。
首先,磁现像是吸铁石对周围铁质物体的吸引。早在公元前800年,希腊Magnesia省的人们发现了一种石头,四氧化三铁(Fe3O4),可以吸引铁钉铁屑。1296年,Pierre de Maricourt把铁针放在一块球状磁铁附近各处,发现针的指向总是平行于球体的一条固定的直径。这两个固定端被称为磁极。进一步的试验表明,不论磁铁的形状如何,它总有两极;即使切分成再小的块,也总是两极(Dipole)。而且,其中两极相斥,而当一块磁铁反转后的两极便相吸。
1600年,William Gilbert试验了各种材料,发现在常温下,有三种元素具有永磁性(Permanent Magnetism):铁(Fe)、镍(Nickel)、钴(Cobalt)。基于罗盘中的指南针总是指向固定的方向,他建议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现在,人们把一块磁铁与地球的地理北极相对应的一端称为北极,另一端称为南极。其实,地理北极是地球磁场的南极。天文观察表明,地球磁极会发生周期性的翻转;地球上的生灵便会经历一次重新适应的过程。有研究表明,近100年来,地球的磁场正在逐渐减弱。地球磁场未来将如何演变,无疑关乎着人类的未来。因为磁场阻止了地球的大气层被太阳风剥离,磁场也是生物形成的前提。
1819年,Hans Oersted发现,罗盘的指针在通电导线附近会发生偏转,即电流会产生一种力场。紧接着,Andre-Marie Ampere发现电流之间也像磁铁一样吸引或排斥;他建议,形成磁铁的基本磁偶(magnetic dipole)是充分小(分子级别)的电流环路。对于一个电流为I~的闭合电路C,如果它所围的平面区域面积为A,则磁偶矩(Magnetic moment)M~定义为 AI,方向与平面区域垂直,与r~及I~满足右手螺旋法则。如果C是一个半径为r的圆,取观测位为圆心,r~是从圆心指向C上某处的位移向量,则有M~ = Pi r^2 I (n^), n^是单位法线向量,M~ = ½ Integral {r~ × J~ dL} 。对于多重线圈形成的环流,还要乘上匝数。对于三维空间里的电流密度分布J~,M~ = ½ Integral {r~ × J~ dV} ,r是从观测处到电量分布处的位移向量,dV为体积微元。
1820年,Jean Baptiste Biot和Felix Savart,确定了一根导线附近的磁场强度:B~ = K Integral {r~ × I~ dL/|r~|^3}, 此曲线积分沿着导线,K为比例系数,值为10^(-7); dL是曲线的长度微元,r~是从观测点到曲线微元dL的位移向量,这里用X~表示向量, × 表示矢量积。I~为电流强度,其数值为I = dq/dt,q为电量,t为时刻,方向为电荷的流动方向。
据此,我们把它拆分为关于点电荷的磁场公理:对于一个点电荷q,假设它的运动速度矢量为v~,那么它所产生的磁场强度为B~ = K q(r~ × v~)/|r~|^3。这与Biot-Savart定律是一致的。
对于导线某个截面P处的一组自由电子,各自带电量为e,速度vi,它们在位置O处产生的磁场为dB~ = Ke Sigma {OP~ × (vi)~/|OP|^3} = Ke OP~ × N(vd)~/|OP|^3,其中,(vd)~为平均漂移速度,N为带电粒子(即电子)总数。设导线内自由电子的体密度为miu(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个数,是材料内那些离域电子(de-localized)),导线截面积为A。在一段长度为dL的导线内的自由电子个数为N = miu*AdL;dB~ = Ke miu*AdL OP~ × (vd)~/|OP|^3 = Ke OP~ × I~dL/|OP|^3,因为I~ = emiu*A(vd)~。在此长度dL内,再取次级长度微元dx, 内部电量dq = emiu*Adx,从而I~ = emiu*Adx/dt = emA(vd)~。
B~也可以表为B~ = K d{Integral [ r~ × qdL~/|r~|^3]}/dt, dL~沿曲线的切线方向,q为曲线上某点处的运动电量。如果电量分布在一个曲面上,可以引进电流密度的概念:J~ = I~/A = em(vd)~,即单位面积上的电流强度, 它是一个矢量。B~可表示为一个曲面积分:B~ = K {Integra [r~ × J~ dA/|r~|^3]}, 其中dA为面积微元。对于分布在一个空间区域里的电荷,J~为电流的体密度, B~则表为一个三重积分:B~ = K Integral{r~ × J~ dV/|r~|^3}。
由此可知,要增加磁场强度,可以缩短距离,或者增加电流密度。后者可以增加电子密度、或者平均漂移速度。任何能够分离出自由电子的装置,称为发电机或者电源。分离的方式有:(1)通过化学反应;(2)光电效应;(3)电磁感应原理。要增加其漂移速度,可以用正电荷/阳离子的牵引,但因为电子的运动是随机的,主要还是得把每个电子的运动速度vi齐向化;这需要调转其自转方向,而这需要一个外部强磁场来实现。
现在的高压发电都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1820年,Faraday和Joseph Henry发现,当一块磁铁相对于一个线圈A运动时,或者附近另外一个线圈B内的电流强度发生改变时,线圈A中会出现电流,也就是A附近会出现感应电场;其电势差emf与磁通量(B~穿过线圈A所包围的面积的流量)的时间变化率成比例。1834年,Heinrich Lenz根据能量守恒的原理,确定了感应电流的方向:感应电流所生成的磁场B1~,与原磁场B反向;或者B1产生的磁通量要抵消B的磁通量。
Faraday感应定律、Biot Savart定律,加上Coulomb电力公式,就构成了近代电磁学的基础;通过一些微积分的运算,便可推出Maxwell的五大方程。Ampere还推出了两根导线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F = K I1*I2 /d,d为导线间的距离。
试验表明,一段长度为L、电流强度为I~的导线,在磁场B~中,所受到的磁力为 F~ = L I~ × B~。由此可公理化为,一个带电离子q,以速度v~在磁场B~中运动时,所受力为 F~ = q(v~ × B~)。由于受力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磁力对离子不作功。功只是力沿路径的环流量(Circulation,标量积),丢失了力的方向信息;还需要考虑扭矩(torque)T~ = r~ × F~,r~是从参照(观测)点到着力点(运动物体所在处)的位移矢量。扭矩的量纲与能量(或功)相同,只是带有方向。
对于一个质量体,按照牛顿第二定律,F~(合力) = m dv~/dt,m为物体质量,v~为线性运动速度, 有T~ = r~ × mdv~/dt = d(mr~ × v~)/dt – mdr~/dt × v~ = d(M~ × v~)/dt,第二项为零是因为dr~/dt 与v~平行,这里假设质量m不随时刻改变。M~ = mr~称为静力矩,M~ × v~则为线性动量L~。对于一个连续质量分布的物体,在一个力场F~ = dm * g~,g~为单位质量的物体所受到的力,其扭矩为积分:T~ = Integral {r~ × g~dm} = dL~/dt, L~ = Integral{r~ × v~ dm}。
对于一个在空间中连续分布的电量Q,它们形成一个电场E~ (单位电荷所受的力);其扭矩定义为 T~ = Integral{ r~ × E~dq}, dq是电量微元。我们可以定义一个电动量D~ = Integral {r~ × u~dq} ,矢量u~的时间变化率du~/dt = E~。dq r~可以理解为静电矩,u~则为电量的扩散速度,也就是电流强度I~,因此有 dI~/dt = E~; 也就是说,dJ~/dt = E~ dG,dG是分布空间的几何微元(长度、面积或体积)。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假设J~与E~成正比的原因。
对于一个长度为d,两端电量为±q的电极(如极性共价键)来说,其偶极矩(Dipole moment) 定义为 qd~,d~的方向是从负极指向正极。在一个外部电场E~中,它所受到的扭矩为 T~ = qd~ × E~ = d~ × qE~ = d~ × F~,qE~即是电极所受到的电场力。在一个极性分子内,它的扭矩等于各个键的扭矩的矢量和。
如果把一个磁偶矩M~放到一个外部磁场B~中,它会受到一个扭矩的作用:T~ = M~ × B~ = sN~ × B~ = N~ × sB~, N~是一个向量,sB为磁偶矩在磁场B~所受力的大小,沿磁力线的方向。s称为磁量,最小的基本单位称为磁子(Magneton)。对于一块磁铁,也就是一些电流回路的集合,它的磁扭矩等于所有回路的磁扭矩的矢量和。可以定义一个磁动量S~(叫spin angular momentum也行),使得 dS~/dt = T~ = Sigma{N~ × sB~}, 也就是说,S~ = Sigma{N~ × sw~},dw~/dt = B~,磁场就是磁子的扩散速度。
一个物理系统永远处于一个外部力场、电场和磁场之中,它所受到的力矩等于各个成员在各种场中所受力矩的矢量和。在场中的势能U = --M~ E~,E~为场强;这是一种负能量。一个物理系统的内能,等于各成员的势能,加上扭矩的模,还有两种动能,即自转动能和线性位移动能mv^2/2。
在微观世界里,粒子的运动都是随机的; 除了质量、电量和磁量保持不变外,其它的量都是随机变量,包括时间。所谓的不确定性准则指的是,在各种动量的表示中,两个因子的标准方差的乘积,大于或等于一个常数h/4Pi,h为Planck常数。
物质世界的理论似乎是完美地统一了,可增加磁场的办法,听起来似乎陷入了死循环,人们什么都做不了。自然界的量都有一定的范围,还有一些常量或守恒定律,让它们不随时刻而改变。真正变化的量叫做熵,自然界里诞生出生灵的目的,正是为改变。可别不信神,真正伟大的科学家都归依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