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守丧三年是根据什么来制定的呢?
回答是:这是根据内心哀痛程度而制定的与之相称的礼文,藉此来表明亲属的关系,区别亲疏贵贱的界限,因而是不可随意增减的。所以说,这是不可改变的原则。创伤深重,复原的曰子就长;悲痛得厉害,平复的时间就慢。守丧三年的规定,就是根据内心哀痛程度而制定的与之相称的礼文,用来表示无以复加的悲痛。身穿斩衰,手持直杖,住在倚庐,进食稀粥,睡在草苫上,用土块当枕头,凡此种种,都是为了表示无限的悲痛。三年的守丧期限,实际上二十五个月就结束了。虽然孝子的哀痛还没有结束,对父母的思念仍然存在,可是守丧的期限却到此为止,这是因为对死者的怀念总得有个停止、对于活着的人也总得恢复正常生活吧?
天地之间的一切生物,只要是高等的动物,必定都有感情。凡是有感情的动物,没有不知道爱护自己同类的。就说大的鸟兽吧,如果丧失了自己的同伴,过了一月,过了一季,还要拐回来巡视;经过过去居住的巢穴时,必定要盘旋,要号叫,要徘徊良久,然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即使像燕子、麻雀一类的小鸟,在这种情况下,也要叽叽喳喳地哀鸣一阵,然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在所有的高等动物之中,没有比人更富于感情的了。所以,人对于死去的双亲,至死也不会忘怀。如果由着那些愚蠢无知或者放荡无羁者的意思去办,他们就会早上死了父母,晚上就会忘掉。如果对他们放任不管,那岂不成了连鸟兽也不如了,还怎么能够让大家过集体生活而不发生混乱呢?如果由着那些讲究礼仪的君子的意思去办,则三年的丧服,二十五个月就宣告结束,就像弹指一挥之间那样地迅速。如果成全他们的心愿,那将是哀痛永远没有结束之曰。所以先王为贤人与小人制定了一个折中的礼节,使大家都感到合情合理,然后除去丧服。
2)那么丧期为一年的丧服是根据什么制定的呢?
回答是:为某些至亲而不至尊的亲属服丧满一年就应除服。这是什么道理呢?回答是:一年之中,天地已经运行了一周,四季已经循环了一遍,天地之间,万象无不更新,所以制定出一年的丧服来效法它。
3)那么为什么有的丧期是三年呢?
回答是:这是为了更加隆重其事,于是使丧期延长一倍,所以要过两个周年才除去丧服。
4)那么丧期是九月以下的又是何道理呢?
因为有的亲属赶不上至亲那么亲,于是丧期也就达不到一年。
所以五服之中,斩衰(斬衰,zhǎn cuī,)三年是最为隆重的丧服,绝麻三月和小功五月是最轻的丧服,齐衰一周年和大功九月是二者之间的丧服。这种规定,上则取法于天,下则取法于地,中间则取法于人情,人们之所以能够集体生活而又和谐一致的道理都表现出来了。所以三年之丧,是人情味十足的一种礼仪。这种最为隆重的礼仪,是历代天子所共同遵循的,是古往今来无人违背的,也不知道究竟已经实行了多么长的时间了。
孔子说:“孩子生下三年以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去世,孩子为之服丧三年,这也是普天之下通行的丧礼。”
原文:《礼记.三年问》
三年之喪.何也.曰.稱情而立文.因以飾群.別親疏貴賤之節.而弗可損益也.故曰.無易之道也.創鉅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遲.三年者.稱情而立文.所以為至痛極也.斬衰.苴杖居倚廬.食粥.寢苫.枕塊.所以為至痛飾也.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哀痛未盡.思慕未忘.然而服以是斷之者.豈不送死有已.複生有節也
凡生天地之間者.有血氣之屬.必有知.有知之屬.莫不知愛其類.今是大鳥獸.則失喪其群匹.越月踰時焉.則必反巡.過其故鄉.翔回焉.鳴號焉.蹢躅焉.踟躕焉.然後乃能去之.小者至於燕雀.猶有啁焦之頃焉.然後乃能去之.故有血氣之屬者.莫知於人.故人於其親也.至死不窮.
將由夫患邪淫之人與.則彼朝死而夕忘之然而從之.則是曾鳥獸之不若也.夫焉能相與群居而不亂乎.
將由夫修飾之君子與.則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若駟之過隙.然而遂之.則是無窮也.
故先王焉.為之立中製節.壹使足以成文理.則釋之矣.
然則何以至期也.曰.至親以期斷.是何也.曰.天地則已易矣.四時則已變矣.其在天地之中者.莫不更始焉.以是象之也.
然則何以三年也.曰.加隆焉爾也.焉使倍之.故再期也.
由九月以下.何也.曰.焉使弗及也.故三年以為隆.緦小功以為殺.期九月以為間.上取象於天.下取法於地.中取則於人.人之所以群居和壹之理盡矣.故三年之喪.人道之至文者也.夫是之謂至隆.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壹也.未有知其所由來者也.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達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