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战争谈音乐——普罗科菲耶夫(3)

我喜欢无聊的事情。而且,我只做我喜欢的事情。
打印 被阅读次数

*

2008年俄罗斯国家电台举办了一次“最伟大的俄罗斯人”的评选,当时名列第一的竟然不是彼得大帝,或者戈尔巴乔夫,而是这个涅夫斯基。。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原名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是弗拉基米尔大公雅罗斯拉夫二世·弗谢沃洛多维奇的儿子。他本人后来也成为了弗拉基米尔大公。这个弗拉基米尔大公又是什么呢?这么牛的涅夫斯基是弗拉基米尔大公,这个弗拉基米尔岂不更牛了吗?实际上,俄罗斯历史上有一串著名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弗拉基米尔大公是俄罗斯至高荣誉的头衔,所以,后来俄罗斯有很多普通人或者姓弗拉基米尔,或者因为不姓弗拉基米尔干脆就叫弗拉基米尔,比如,俄乌战争中的普京和泽连斯基,都叫弗拉基米尔,以前列宁同志也叫弗拉基米尔。所以,的确,这个弗拉基米尔对于俄罗斯意义非凡,是更牛了。所以,我们就要先谈谈这弗拉基米尔了。

弗拉基米尔源自弗拉基米尔,中世纪的大公弗拉基米尔。据第一部俄罗斯编年史《往年纪事》,弗拉基米尔带领他的国家选择了信仰东正教,从此奠定了罗斯民族的信仰,因此被称为罗斯人的红太阳,同时被东正教和天主教都封为圣人。

相传弗拉基米尔选择信仰东正教的过程很有意思。据说有信奉伊斯兰教的保加利亚人找到弗拉基米尔说服他信奉伊斯兰教。弗拉基米尔就让来者讲讲他们的信仰。来者说:信奉伊斯兰教人应该实行割礼,不吃猪肉,不喝酒,但死后会妻妾成群。于是弗拉基米尔就给出了一个著名的回答,说:不喝酒俄罗斯人还怎么能活下去呢!随后,德国人又来找到他,那时俄罗斯人把西欧人都统称为德国人,来劝说弗拉基米尔信奉天主教,说:我们信仰光明,信仰创造天地日月星辰万物的上帝,而你们的神只是一棵树。弗拉基米尔一听就对来者说:你从哪儿来的?来者还没有回答,弗拉基米尔就接着说:给我回哪儿去吧。然后,犹太人又找到弗拉基米尔让他信奉犹太教,弗拉基米尔干脆回答说:你们怎么能教导别人?你们自己都被上帝抛弃,四处流浪,难道你想让我们罗斯人也和你们一样吗?最后来的是拜占庭的希腊哲人,他给弗拉基米尔的详细讲解了耶稣,讲解希腊基督教的精髓,尤其是他们为什么会相信一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这个残暴的国王竟然被打动了。最终弗拉基米尔选择了拜占庭。从此,俄罗斯皈依了东正教。

《往年记事》中的记载,更多的来自传说而非可靠的史料。实际的情况可能是,大概在公元9世纪,中国中唐的年代,弗拉基米尔大公的时代,东欧诸多蛮族都已纷纷皈依了或伊斯兰教或基督教,只有靠近北极的俄罗斯,还信奉异教,没有自己的文字。弗拉基米尔当时考察了欧洲的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最终选择了最适合自己民族的拜占庭东正教。

 

*

弗拉基米尔的父亲斯维亚托斯拉夫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就爆发内战。弗拉基米尔是幼子,那时年龄尚小,没有人顾及他,趁着还没有他的一个大哥上来咔嚓就是一刀,或者,把他抓起来,往石头地板上狠狠一摔,或者把脑袋一拧,于是,他趁机逃跑去找罗斯人的老祖宗,维京海盗去了。

 

*

怎么维京海盗成为了俄罗斯人老祖宗?那些老毛子不是说都是斯拉夫人吗?老毛子到底是怎么起源的呢?

这就又要从这个普罗科菲耶夫说起。当年俄罗斯象征主义诗人巴尔蒙特为普罗科菲耶夫写诗,将他称为“阳光般的斯基泰人”。据说巴尔蒙特捕捉到了普罗科菲耶夫早期音乐即阳光、欧亚、凶猛、野蛮等的双重特质。

这个斯基泰人可以说是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俄罗斯人的祖先,或者说生活的那一大片区域的游牧民族了。他们最早在大约公元前1000年左右生活在乌克兰和南俄罗斯,所以俄罗斯也可以说实际上是起源于乌克兰,乌克兰才是俄罗斯的老祖宗。而从语言学分析,斯基泰人属于印欧语系的东伊朗系的游牧民族。今天,俄罗斯和伊朗关系密切,虽然不是因为他们同根同源,但实际上他们也的确是有联系的。斯基泰人十分凶悍,擅长使用弓箭,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开始进入高加索和黑海北岸。他们一来就把那里的原住民西米恩人全赶跑了。到了公元前612年,斯基泰人甚至与巴比伦人联合进攻以残暴嗜血的亚述人首都尼尼微,最后竟然毁灭了尼尼微,把当年的世界第一军事大国极为残忍凶狠的亚述帝国给灭了。

这个亚述在《圣经》里都留下了恐怖的记载。据《旧约》记载亚述的首都是“血腥狮穴”,是一座大城要走三天才能走出去。城中的居民非常暴力,而这就是可怕的尼尼微。

 

*

上帝让约拿去尼尼微将他的警告亚述人。约拿对于血腥的亚述人如此惧怕,以至于他违背了上帝的旨意乘船出海偷偷逃跑了。但在海上约拿被扔进大海,又被一条大鱼吞进腹中。这当然是上帝的安排。不知为什么他看好了约拿,对他非常有耐心。于是,约拿在大鱼的肚子里度过了非凡的三天三夜。后来,约拿终于被搞定了,他还是去了尼尼微完成上帝赋予他的不能拒绝的使命。

亚述可以说是开始人类暴力美学的第一个帝国,它的战争史诗是雕刻在石壁上的电影版的影像的史诗。这些连续的影像,雕刻石板当年布置在皇宫和城市广场,宣扬帝国的伟大征服,后来埋藏在黄沙之下,今天很多都收集在大英帝国的博物馆里。亚述人具有暴力和杀戮的天赋。亚述人掌握了神秘消失的赫梯人发明的冶铁术,而迅速拥有了巨大的杀伤力。青铜兵器质软被铁器打击后会变形、折断,于是在战场上转眼间手持生铁利刃的亚述人就面对着一群赤手空拳的敌人开始杀戮。亚述人还引进了赫梯人发明的马拉战车,发明了骑兵。但更重要的是亚述人将速度与机动能力引入了人类战争史,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战争的关键因素。随后在战场上亚述人创造出运动战。为了部队的移动,他们发明了工兵,而面对日益坚固的城墙,他们发明了可怕的大型工程器械:投石机和撞城锤。亚述人由此打造出一支由战车兵,骑兵,重装步兵,轻装步兵,重装弓箭兵,轻装弓箭兵,攻城部队,辎重兵和工兵组成的综合协同作战的军队。这样在扩张征服的巅峰时期,亚述大军犹如黑色的风暴席卷大地,无坚不摧,无攻不克。而在对待战俘上,亚述人十分残忍,缺乏同情心,他们用各种野蛮的方式将他们折磨致死,集体砍头,钉死,或剥皮。亚述人还会组织战俘在城市游街示众,战俘的脖子上挂着他们的首领和同伴的头颅。亚述人开创了屠城和大规模人口的迁徙。

所以,亚述人定义了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方式,将人类残忍、冷酷和血腥的程度提升至一个全新的高度。鼎盛时期巴比伦王朝的城市建造得绚丽浮华,王国宫殿的宏伟无以伦比。亚述人是暴力美学的大师,他们深谙宣传的力量,让暴力转化为一种艺术,使人沉浸行其中,在熟视无睹中沉迷于此,使暴力和残忍成为一种思维方式。他们似乎尤其钟爱浮雕艺术,用浮雕展示他们发动的战争全过程。整个画面既壮观富于史诗感,又有着田园牧歌的浪漫,美轮美奂,连续观看时就产生出一种电影战争巨片般的效果。这些巨石浮雕被安置于尼尼微的王宫、神庙和城市广场上,使尼尼微成为一所暴力美学和战争艺术之城。

后来约拿书中写道:约拿因上帝没有毁灭尼尼微而大发脾气,他祈求毁灭,甚至在尼尼微的对面搭起一座棚子住了下来,要看到上帝毁灭这座城市。于是,上帝让一棵蓖麻在约拿面前生长,长的比约拿还高,宽大的绿叶遮住了约拿,使他不被烈日暴晒。但第二天黎明时,上帝让一只蛀虫咬食蓖麻使它枯萎。那个白天在伊拉克的烈日和炎热干燥的风中,约拿像被烧烤的鸭子,他无法忍受,向上帝祈求一死,这时上帝问他,说你因为这棵蓖麻发怒合乎道理吗?约拿说:我发怒以至于死都合乎道理。耶和华说:这蓖麻不是你栽种的,也不是你培养的,一夜发生,一夜干死,你尚且爱惜;何况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并有许多牲畜,我岂能不爱惜呢?

其实,这只是说明当时犹太人对于亚述的恐惧,连上帝也不能把尼尼微摧毁啊。

 

*

但是,时间会漫不经心的把所有强大的帝国一一摧毁。

时代在地球的相互隔绝又沟通的不同地方同时发展着。随后,希腊人开始在黑海北岸殖民,尤其是克里米亚。而斯基泰人在一直和波斯人作战。他们让强大的波斯帝国大吃苦头。希腊人看到就用金钱招收了大量的斯基泰人做奴隶武士。而斯基泰人却直到公元前5-前4世纪才开始形成自己的王国,垄断了黑海至希腊的奴隶买卖。于是,王国变得非常富有,斯基泰人的贵族也接受了希腊文化和生活方式,但他们在希腊仍然被认为凶残的蛮族,同属于蛮族奴隶和奴隶贩子。

历史上的狠角色生存下来后,就会冒出更狠的。

这时候更凶猛的蛮族来了。公元前4世纪,萨尔马提亚人来了。然后,和斯基泰人厮杀,可能有几百年吧。但这不是最糟糕的,更糟糕的是马其顿人也来啦。公元前339年,斯基泰王阿提亚斯对马其顿菲力二世的战争中战死。斯基泰王国就此衰败瓦解。这个菲力二世当然就是大名鼎鼎的亚力山大的凶狠的父亲。结果,因为斯基泰人作战凶猛又被当奴隶抓去,加入了亚历山大横扫欧亚的大军之中一路征战。直到公元1世纪,斯基泰人竟然还残存了一些。他们当时天真的幻想要去攻打希腊在克里米亚半岛的殖民地,他们不知道世界早就发展了,现在那里的主人是非常可怕的罗马人了。结果,自然斯基泰人被罗马军队彻底击溃。斯基泰人已经落伍于世界的发展了,但剩下的变成了萨尔马提亚人的奴隶骑兵,在中亚大草原上骑着马又奔驰厮杀了几百年。所以,这个斯基泰人也真的够可以的。

 

*

罗马帝国可谓人类历史最强大的帝国。罗马帝国诞生于公元前27年,到395年,分裂成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到476年,西罗马帝国就灭亡了,而首都拜占庭的东罗马帝国则一直延续到1453年才最终终结。强大的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当然就是欧洲的蛮族入侵。

当年欧亚有不少蛮族,大都没有文字,他们过着游荡生活,留下的手工制品和墓葬品也很少,因此,对于他们的历史并不十分清楚。很多蛮族后来就消失或者融合了,于是,我们永远也不知道他们的当地的生活了。至今最有名的蛮族有三支,他们是日耳曼人,凯尔特人和斯拉夫人,当然也可以再加上维京人。前两支主要是在欧洲腹地和英伦三岛上烧杀抢劫摧毁了罗马帝国,建立了新的蛮族王国。而斯拉夫人主要在东欧活动。所以,斯拉夫民族被称为是俄罗斯的祖先,但实际上,俄罗斯真正的祖先已经很难说清了。斯拉夫人来源于哪呢?斯拉夫人从哪来的也不好说,很可能就是当年在这里厮杀残留下来的一支游牧民族。

不过,据说斯拉夫文明最早却是起源于波兰的维斯瓦河。最早的记述见于1世纪的古罗马文献,当时被称作维内德人。后来分化成西、东、南三支斯拉夫民族。直到4-6世纪斯拉夫人才开始出现较大部落,然后建立公国。最早建国的是在捷克,即萨摩公国,627年;然后,680年,保加利亚建立了斯拉夫——保加利亚王国;830年,大摩拉维亚建立;基辅罗斯则到9世纪才建立;波兰王国到965年建立。

斯拉夫人的分化是欧亚大陆游牧民族大迁徙的结果。这些游牧民族最有名的是雅利安人。大迁徙对于世界影响非常大。像今天的伊朗、印度都是很早的雅利安人的大迁徙中从遥远的地方一路走来,把当地的原住民就给灭了或同化了。早期东斯拉夫人在今天的乌克兰的第聂伯河停下,后来建立很多部落。当然,就开始了贸易和争斗。所以,乌克兰可以算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祖宗国或祖宗民族。

而乌克兰的诺夫哥罗因为位于海运商贸的枢纽而兴盛起来。因此争斗也最严重。后来,有人就想到要依靠外部先进文明来获得安全保障。当年的乌克兰人的部落酋长比今天的泽连斯基走的更远,他们要的不是加入北约或者美西方的军援,而是直接请先进文明来统治他们的部落。那么,当时的先进文明是谁呢?维京人。这不是一群海盗吗?就是的。海盗、抢劫犯、杀人犯甚至强奸犯都不要紧,只要强大必有追随。

8世纪到11世纪这整整200多年里,是维京人最值得骄傲或者记忆的时光。维京海盗横扫欧洲,那真是让欧洲各国闻风丧胆,人人胆战心惊,晚上睡觉都睡不安宁,有时在睡梦中迷迷糊糊听到有人喊围巾,就立刻起来拿起已经包好的家当赶快逃跑,在黑暗中跑出几百里摔个跟头,才醒来,知道原来是个梦,周围夜色宁静,天上满天繁星,明月当空。这些维京人真这么可怕吗?真的就是这么可怕的。英国出土不是埋在地下的装满罗马银币的钱罐子,都是维京人来了,当地的富人把家产埋下,然后逃跑,准备以后返回时再挖出来。可是,这一跑就再也没有回来。

维京人最早生活在瑞典的纳维亚半岛,他们开始是老实的,至少是貌似老实的农民。本本分分的种地为生。后来不知怎么的发明了一种在当时非常先进的高科技快船,这种船两头高高弯起,船体很轻,两个人壮汉就可以抗起来跑,在海上速度快,到海滩不搁浅,而这样的船并不适合运货,那干什么呢?这种船非常适合打劫,作为突袭的冲锋舟。这样,历史就突然改变了。那些貌似老实的维京农民身体内作为海盗的天赋被激发出来。

纳维亚半岛的地理条件恶劣,种地太辛苦了。维京人个个身体强壮,头脑灵活,而且,心狠手辣,具有做海盗的天赋。因此,科技激发起人类的黑暗的想象,点燃了维京人的鲜红的热血。维京人从此就开始在驾着快艇,成群结队的攻击当时欧洲的临海城市,杀人放火,席卷财富,然后,又驾船荡漾在蔚蓝的大海,一边饮酒一边回家去了。这一搞就是200年。在抢劫的过程中,有些维京人就留在当地,慢慢被同化,但大部分维京人并不愿过安定的日子,他们喜欢流浪的生涯。但欧洲因此衰落了吗?不,相反,维京人这样的生活方式在人类进化中显示出后劲不足。恐怖组织、黑社会和国家比都差远了。到了200年之后,维京人已经穷途末路。但这些维京海盗仍然有一些不加入欧洲大陆发达的先进国家,而是浪漫的跑到极为寒冷的格陵兰岛生活。后来,生不逢时,地球又赶上了一个小冰川纪,天气异常寒冷,而且把格陵兰岛都给冰封住了,所以这些维京人就几乎全都冻死了。

 

*

而当年,诺夫哥罗的乌克兰人就跑到瑞典请维京老大来统治俄罗斯,顺便把其他的,或者就是白俄罗斯给收拾了。结果,历史上就留下了传奇的留里克的名字。由于那时没有文字,所以关于这个神秘的留里克只有一些模糊的传说。据传说当初来了三兄弟,后来两个死了,可能是病逝,也可能是被留里克做掉。最后,是留里克建立了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他死后,他的弟弟继任,把首都迁到基辅。基辅从此就成为罗斯人的万城之母。俄罗斯也就成为了基辅罗斯。实际上,罗斯这个名称是当时斯拉夫人对维京人的称呼。所以,我们现在声讨、谴责、仇恨、恐惧,或者喜欢俄罗斯,可是,准确来说,俄罗斯从来就不是俄罗斯,也从来没有过俄罗斯。

逐渐的基辅罗斯就把东斯拉夫人的各个部落都一个一个的搞定了,从而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东斯拉夫人的联盟。而这时时间就给予了斯维亚托斯拉夫·伊戈列维奇。我们的著名的弗拉基米尔大公的著名的父亲。伊戈列维奇的父亲是伊格尔·留里科维奇大公,母亲是普斯科夫的奥丽加。可见虽然这个斯维亚托斯拉夫叫斯拉夫,但是留理科的后代,而这时他已经属于瓦良格人。这个瓦良格是当时的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对于从瑞典来统治他们的维京人的称呼,当然,今天是乌克兰的那艘卖给中国的航母了。所以,瓦良格也就是罗斯,俄罗斯,乌克兰。

 

*

斯维亚托斯拉夫一生在征战中度过,把周围的近邻都给一一给收拾吞并的差不多了。当然,今天这笔帐一般都算在俄罗斯的头上,不过,这时斯维亚托斯拉夫统治的还是乌克兰——基辅罗斯。在斯维亚托斯拉夫的统治下基辅罗斯第一次崛起了。而这也引起当时欧洲的世界领袖拜占庭的高度关注。本来罗斯人与拜占庭商贸往来密切,基辅罗斯曾多次派团拜占庭,甚至斯维亚托斯拉夫的母亲都成为了罗斯记载的第一个皈依东正教的教徒。当然,不幸的是她的这个儿子是一个顽固的异教徒。当时,拜占庭皇帝尼基弗鲁斯注意到基辅罗斯的崛起,认为基辅罗斯的军事扩张威胁到了世界秩序和格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群异教徒。于是,他选中了保加利亚来打一场代理人战争。然而,这位皇帝和今天美国人的思路非常不同。皇帝在957年给了斯维亚托斯拉夫一笔重金,郑重请求他去进攻保加利亚。这就等于今天拜登给普京100亿,请他侵略乌克兰。而斯维亚托斯拉夫当然乐意了,他立刻发兵,结果不是两败俱伤,而是保加利亚几乎要被基辅罗斯给吞并了。国王彼得被迫退位,继任鲍里斯二世准备投降。这时,尼基弗鲁斯皇帝才意识到:重大决策失误!

这是因为这保加利亚可不是菜鸟,保加利亚-斯拉夫联盟最早681年就入侵拜占庭,那时的头领还叫汗呢。后来建立保加利亚第一帝国专门致力于和拜占庭作对,一直打到1018年,才被拜占庭一个极其勇猛的狠角色巴西尔二世给灭了。当年巴西尔二世在克雷西昂战役打败保加利亚人,把一万四千战俘全刺瞎双眼,仅留了一百人刺瞎一只眼,然后让他们带路把战俘全都带回家。保加利亚的国王当然也是个残暴的狠角色,可当时看到的情景,一下就昏倒中风了,三天之后就挂了。

所以,看到凶猛的保加利亚人要不行了,这时尼基弗鲁斯皇帝顾不上欢喜,又连忙与仇敌保加利亚联盟形成南约,抵抗基辅罗斯的进攻,同时又花重金请另一个著名蛮族,突厥的佩切涅格人围攻基辅。佩切涅格人也乐意挑起战争,于是把基辅围住,把斯维亚托斯拉夫的老妈和三个年幼的儿子都围在城内。斯维亚托斯拉夫这才不得不撤兵了。轻松击败佩切涅格人后,斯维亚托斯拉夫对于拜占庭怒不可遏,于是决定出兵讨伐。这次犯下一生最大但也是最后一个错误了。

 

*

皇帝尼基弗鲁斯二世可绝非等闲之辈。他是拜占庭第一位“战神”,在与伊斯兰的征战中,给对手极大震撼,被阿拉伯人称为“白色死神”。他还培养出拜占庭的第二位战神,他的大侄子约翰一世,辅佐或者是僭越了第三位战神巴尔西二世。

963年,皇帝罗曼努斯二世去世。据说,罗曼努斯二世是被美艳绝伦的皇后塞奥法诺毒死。死时遗留两个皇子——五岁的巴西尔二世和三岁的君士坦丁八世。塞奥法诺准备拥立幼子即位,自己垂帘听政。而罗曼努斯二世的重臣约瑟夫·布林加斯试图推翻塞奥法诺自立为帝。塞奥法诺自然需要帮助,于是就看上了战神尼基弗鲁斯二世,她联合尼基弗鲁斯二世,帮助他称帝。而尼基弗鲁斯二世的天才的大侄子约翰也怂恿舅父称帝。

里应外合,尼基弗鲁斯二世搞掉了约瑟夫·布林加斯,在塞奥法诺的帮助下攻入君士坦丁堡,被众人拥立为帝。

本来这个尼基弗鲁斯二世是一个严格的禁欲主义者,他一直不近女色,直到看见了塞奥法诺就再也不能禁欲了,甚至不顾大牧首,就是东正教的教皇的阻止,与前皇后塞奥法诺结婚。这样,他也就拥有了合法身份,皇后的老公,那自然就是皇帝啦。然后,把5岁的巴西尔二世和三岁的君士坦丁八世都拥立为帝。这样,罗马拜占庭就有了三个皇帝。

皇后的美艳可想而知。而且,这个皇后的能量远非如此,后来,她又和尼基弗鲁斯二的大侄子约翰发生私情,然后,又是里应外合,让她的情人,被尼基弗鲁斯二世贬职的约翰,在她的第二任丈夫熟睡时,率叛军进入君士坦丁堡,把“白色死神”谋杀了。

把死神都能谋杀,可见这个约翰是个更狠的角色了。

 

*

狠到为了做皇帝,约翰也和两朝皇后塞奥法诺结婚了。这样,塞奥法诺成为三个皇帝的妻子,两个皇帝的谋杀者,和一个皇帝的母亲。可惜,塞奥法诺没有能再把约翰谋杀。因为,不久约翰一世为赢得君士坦丁堡牧首波利埃克塔斯的支持,把塞奥法诺流放了。最终,塞奥法诺死于流放地。

由此可见,过去的时代多乱啊。

这时,斯维亚托斯拉夫发起了对拜占庭的战争,而迎接他的已经不是“白色死神” 尼基弗鲁斯二世,而是更可怕的约翰一世了。简单来说,最终斯维亚托斯拉夫惨败。而且,和他的父亲类似,在回家的途中被仇人佩切涅格人伏击,斯维亚托斯拉夫战死。他的脑袋被割下来做成杯子。这是游牧民族的风俗。

尼基弗鲁斯二世被杀,约翰一世篡位,这就发生在斯维亚托斯拉夫发动战争前短短的几个月里。如果斯维亚托斯拉夫的母亲不是这时去世,那么斯维亚托斯拉夫就会提前几个月对拜占庭发起战争,那么,历史可能就要改写。那么,今天是否还有俄乌战争,就不好说了。

 

*

这历史可真够乱的。

好了,现在我想起来了,我们是在讲罗科菲耶夫时,谈到他创作的一部电影配乐,《亚历山大·涅佐夫斯基》。可是刚一谈到涅佐夫斯基是弗拉基米尔大公,我就不得不先谈谈这个弗拉基米尔大公。这一下子我们就离题十万八千里了。但我一点也不着急。现在我们可要回归正轨。回归正轨时,我的确有些疲惫,这也是一种欣慰感。人生苦短,一生一次,应该给出轨以机会。正轨的人生通常都是乏味的。

可是在回归正轨之前,我还要再跑题多说上几句。当然,这可能一下子又是20句甚至20000句。而且,我说的这些也都不一定正确。可是,那有什么正确的历史啊。

而这个弗拉基米尔父子三代分别被称为:武者斯维亚托斯拉夫;大帝弗拉基米尔;智者雅罗斯拉夫。

弗拉基米尔在三人中地位最高,所以被称为大帝。原因就在于,他给俄罗斯人带来了信仰和文字。从此,老毛子就有文化了。但这是其实罗斯人还是乌克兰。而大帝的厉害之处是,他不像许多老毛子的统治者那么好战,一生不停的四下征战,弗拉基米尔大帝更多的致力于和平建设。当然,要和平不是有爱就可以了,还要有止战的能力。因为信奉了基督教,弗拉基米尔大大改善了基辅罗斯与拜占庭和西欧天主教国家的关系。罗斯和拜占庭开展商业往来而变得富裕。这样,就开始对模仿着拜占庭的样子建设基辅了。不过,弗拉基米尔当年为基辅建的宏伟的金门,如今只留下一个地基。当然,这个金门实际上也就是个石头大门,甚至可能上面并没有镀金。

弗拉基米尔死后,他的儿子雅罗斯拉夫继续了老爸的路线,致力于文化建设。所以,后来被称为智者。

雅罗斯拉夫最著名的是为基辅留下了一座圣索菲亚大教堂。不过,这个圣索菲亚大教堂不仅名字和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一样,样子和结构也基本一样。雅罗斯拉夫几乎照搬了君士坦丁堡的这座美丽的大教堂,让它耸立在乌克兰的土地上,当年连教堂的建筑师、工程师和石匠都是从拜占庭请来的。所以,这是一个山寨。相比之下,西欧的教堂建筑是一种发展、创新,虽然开始被轻蔑的称为哥特,但后来西欧的发展超越了拜占庭。哥特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美学风格一直延续到今天。而基辅罗斯的山寨自然也就不能有向西欧的发展的动力了。不过,基辅是一天天变得美丽时尚了。于是,有了文化之后,雅罗斯拉夫就开始把自己的妹妹女儿都纷纷嫁给欧洲各国的统治者。他的女儿安娜嫁给了法王亨利,伊萨维塔嫁给了挪威王子,儿子不能嫁出去,就娶来了波兰公主,而他自己早就取了瑞典国王的千金啦。可是,他的女儿安娜到了法国之后大失所望,在给老爹的信中安娜抱怨说:噢,亲爱的爸爸,我来到了法国。法国是一片多么蛮荒的地方啊。这里如此落后没有文化,巴黎肮脏,晦暗,教堂简陋。这些都是今天人们所难以想象的。是的,法兰克福本身就是日耳曼蛮族的国家。在当时整个西欧都被拜占庭认为是野蛮落后的哥特。不过,直到后来很久,法国人仍然不洗澡,有狐臭就向身上猛喷香水。法国的香水业都因此特别发达。而卢浮宫里竟然没有厕所,每天国王和宫廷大臣们就在巨大宫廷里的那些幽暗角落蹲着拉屎撒尿。总之,那时法国的巴黎实际上非常脏,走在街上臭不可闻,有时二层楼上咣当一声,下面行人连忙抱头四散,接着从窗户里就泼撒出屎尿。但后来这里成为世界的文化中心,盛产美食、香水和时尚用品。这世界的变化真是非常奇异。

然而,好时光也就到雅罗斯拉夫为止了。

 

*

当年这些蛮族有一个习惯,老子死后不是长子继位接管王国,而是把王国分割给每个儿子。这个习惯对欧洲影响非常深远。这样一来,欧洲不能稳定的产生大帝国,最终统一欧洲。那么结果就是儿子之间没完没了的相互厮杀。他们六亲不认,但是既相互讲道理,有不讲道理。领土争端持续引发战争,而共同信仰又为欧洲建立起共同的身份认同,从而牢固的将欧洲缔结起来。我们一直谈的这个弗拉基米尔大公统治的公国叫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大公国只是是中世纪基辅罗斯的诸侯国之一,首府在今俄罗斯的弗拉基米尔。但他当年已经成为基辅大公,那可能就是乌克兰最高的大公了,成为罗斯的领袖。弗拉基米尔的儿子智者雅罗斯拉夫被封为“罗斯托夫大公”,因此成立了罗斯托夫大公国。后来他的弟弟鲍里斯·弗拉基米罗维奇得到了罗斯托夫大公的职位,但鲍里斯又被他的堂兄恶棍斯维亚托波尔克暗杀,恶棍斯维亚托波尔克后来又被智者雅罗斯拉夫击败。雅罗斯拉夫就立下规矩,以后诸位王子分割领土,但都有服从基辅大公。

当然,这样也就是形成了基辅的厄运。接下来的三四十年里,基辅的大公就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开始还是通过争吵评选出基辅大公,但到了1169年,雅罗斯拉夫的一个重孙子横空出世。这个孙子就是前面谈到过的,那个神秘主义的女神人布罗茨基的祖上尤里·多尔戈鲁基。多尔戈鲁基是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的第七个儿子。因为排名这么靠后,老爹死后兄弟分国土时,临近基辅的地方都分完了,所以,他只分到基辅罗斯东北部非常遥远的地方。那里可能当年根本不属于基辅罗斯,就是一块荒无人烟,没有归属的荒地。有一天成了一个广阔的公国。

1125年,尤里·多尔戈鲁基决定将首都从罗斯托夫迁往苏兹达尔,因此他统治的公国被后人称为“罗斯托夫-苏兹达尔大公国”。在尤里的治理下,罗斯托夫-苏兹达尔大公国的实力不断增强。苏兹达尔位于莫斯科东边200多公里处,非常美丽,至今不通火车,保持着原始风貌。1154年时,尤里又在这个北方荒凉的冰天雪地里建了一座城,这就是莫斯科。从此,罗斯开始了新的历史。尤里·多尔戈鲁基成为莫斯科之父。俄罗斯的历史正是开始,罗斯民族的中心逐渐从基辅也转移了。但是当年坐在莫斯科的王宫里,对于莫斯科之父尤里·多尔戈鲁基,南方的基辅是多么的温暖,美丽,和闪着文化的光的城市啊。于是,他开始用武力进攻基辅。

 

*

尤里被称为长手尤里,四处掠夺土地。可是,不要忘记,当年和今天不同。当年,基辅是罗斯的中心,也算是世界先进中心啦,欧洲最强大的公国之一。想攻占基辅哪那么容易啊。尤里攻打基辅屡次失败,然而,偏偏尤里·多尔戈鲁基又是一个有韧性的人,日后老毛子打仗的韧性也可能就是遗传自他吧。最后,1169年,他还是攻陷了名城基辅。在城中大肆掠夺三天,基辅从此衰败。但他第二年被基辅贵族毒杀。他的儿子被赶回莫斯科,又做起弗拉基米尔大公。然后,他的儿子又攻打基辅,重新做了基辅大公,但后来也被杀死。再后来就是蒙古人来了,一下子把俄罗斯和乌克兰全他妈的给征服了。当然,再后来蒙古大帝国也土崩瓦解,烟消云散,留下的只有美丽的基辅,莫斯科和仍然辽阔的蒙古的大草。

 

*

终于回到正题啦。感谢上帝。我们这些喜欢迷途的小羔羊,但谁也跑不出你的手下。

这位涅夫斯基恰恰就生活在蒙古人来了的时代。时代变化时,只有想到正点上的人才能成功或生存下去。政治斗争和科学研究不同,政治斗争一定要想法正确,不能凭借侥幸或犯下原则错误,否则后果很严重。涅夫斯基的老爸和大哥都是因为没有想对而丢了性命,涅夫斯基则成为了俄罗斯的英雄。前者我们后面再讲,先说说这个涅夫斯基的成名之战。

涅夫斯基为什么有如此高的声望?只是因为他打赢了两场仗。但平心而论,我认为涅夫斯基打这两场仗,只不过是局部战役的战术胜利。而他能在俄罗斯有如此高的声望,成为军最高军事荣誉的奖项——涅夫斯基勋章,那是政治原因。没有办法,命好谁也没办法。当然,首先要聪明。

第一仗是和瑞典人打的。可以说瑞典人建立了俄罗斯,是俄罗斯的老祖宗,现在两边成世仇了。这在历史上也是常有的事。据中国的历史说,朝鲜是周朝灭商后,商朝的一些遗老遗少去了朝鲜半岛建立的朝鲜。当然,韩国学者又认为是朝鲜人发明的豆腐。1240年7月,瑞典大军突然100多艘战舰涌入涅瓦河,要来侵略俄罗斯啦。当时瑞典牛的非常大,是欧洲最强国家,所以没有像他们的老祖宗维京海盗那样采取突袭战术,而是来到俄罗斯的家门口就停下战舰,派人送来一封措辞十分傲慢的信。大意就是说那个什么,你听好哈,我现在已经在你家门口了,快打开门,让我抢东西,不然那什么可就要不客气啦哈,我可就要砸开门进来了。你要是反抗,呵呵,小心点儿。当时镇守诺夫哥罗德的正是涅夫斯基。他完全没有准备,城内兵力也不足,但他既没有去向他的老爹求援,也没有立刻募集预备役,或者,先和瑞典人谈谈,而是带上他的敢死队直接进攻瑞典大军。当然,这次战役的胜利不过是成功击退了瑞典人的突袭。但战果还是很惊人的,不仅以少胜多,而且打死瑞典大军无数,仅指挥官就死了200多人,而俄罗斯只损失了20人。所以,这个涅夫斯基还是相当神勇的。他也因此一下子声名鹊起。

可也是因此,涅夫斯基受到贵族嫉妒。涅夫斯基虽然神勇,这时显示出政治家的敏感,他并不鲁莽或狂妄,一看形势不对,赶快逃跑。俄罗斯历史上可不乏被下毒谋害的事情啊。于是,涅夫斯基跑回老家隐居了。然而,天助涅夫斯基。不久,德国人又来啦。这回的日耳曼人比瑞典人还厉害,接连攻城拔寨。这下诺夫哥罗德的贵族一看不行了,只好又去把涅夫斯基重新请回来。成功当然不能只有运气了,要有实力啊。然后,就是涅夫斯基率领大军把德国人打败。如果说前一场战役是靠着神勇,那么打退德国人就显示出涅夫斯基高超的指挥艺术。其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是“冰湖之战”。4月的俄罗斯多冷啊,冰湖已经结冰,涅夫斯基就在冰面上把著名的立窝尼亚骑士团主力给绞杀了。

 

*

然而,真正使涅夫斯基成为俄罗斯民族的精神象征,是因为长期以来,老毛子都被当成为落后蛮族。过去老毛子是请维京海盗来建立起基辅罗斯,后来信仰的拜占庭的基督教,无论和拜占庭还是也是蛮族的西欧天主教国家,他都被认为是落后蛮族。西欧日益崛起,成为先进文明了,现在战胜了德国,当时俄罗斯人把西欧国家都称为德国,甚至击败了大名鼎鼎的立窝尼亚骑士团,这使得俄罗斯人第一次面对西欧产生出自信心,甚至有了一种虚幻的优越感。

每个民族都需要优越于其他民族的英雄。所以,1547年,俄罗斯东正教会封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为圣徒;当年,彼得大帝决定在1240年诺夫哥罗德大公(亚历山大·雅罗斯拉维奇)在涅瓦河畔与瑞典交战的地方建造圣彼得堡。在建造新城的同时,他建造了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并将大公的遗骸移到此修道院。修道院的周围有4个墓地。其中入口右侧的季赫温墓地埋葬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茹科夫斯基、卡拉姆津等文学家和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等。死前,彼得大帝还下令在俄国设立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军功勋章。叶卡捷琳娜一世在1725年颁授的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帝国勋章。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建在今天的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是保加利亚主教的主座教堂,也是东正教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一。

 

*

而当年由爱森斯坦和普罗科菲耶夫联手打造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可谓完美的合作,尤其冰湖之战的段落。爱森斯坦设计了一个场景,冰湖之战结束后,一个俄国女孩在血肉模糊的尸体中寻找自己的爱人。普罗科菲耶夫这个片段写出一首冷清的咏叹调,烘托出冰雪中骇人的美丽和凄凉的的梦幻场景。这样看来,这部宣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力作应该在苏联走红。可是,这个涅夫斯基总是神奇的与政治搅在一起。影片完成时,恰逢苏联与纳粹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于是这部有反德情绪的影片就变得暧昧起来。斯大林似乎怕它引起德国人的不快,因此影片中苏联十分低调,没有引起热烈反响。直到德国入侵苏联后,这部片子才一下子热起来,不仅成为了一部强有力的爱国影片,甚至有了预言的意味。1942年7月29日斯大林宣布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为民族英雄,并重新设立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勋章。

 

*

涅夫斯基的外交值得一提。

不仅神勇,涅夫斯基在外交上显示出更大政治智慧。在那个年代使得俄罗斯生存下来。涅夫斯基生活的时代,蒙古人横扫欧亚,早在他的父亲雅罗斯拉夫活着时,就已经向蒙古人称臣进贡。但罗马教廷暗中跑来说服,说基督教文明那是先进文明,乌克兰是欧洲的一部分,属于先进文明,蒙古人是蛮族,那是侵略者。罗马教廷希望雅罗斯拉夫结盟,加入罗马基督教约,全欧洲就都可以保护乌克兰了。雅罗斯拉夫还没有想明白这个保护意味着什么呢就答应了。蒙古人的情报监视系统还是相当严密的,他们发现了秘密,于是把雅罗斯拉夫给毒死了。所以,这个雅罗斯拉夫可不是什么智者雅罗斯拉夫,他是雅罗斯拉夫二世。

老爹死后,亚历山大和弟弟安德烈被蒙古大汗孛儿只斤·贵由分封,安德烈为弗拉基米尔大公,涅夫斯基为基辅大公。虽然涅夫斯基的老爹被蒙古人害死,但他还是效忠当时统治罗斯的金帐汗国的可汗拔都,和拔都合谋把安德烈给做了。这个安德烈被封之回家后就联合俄罗斯其他王公以及西欧各国反抗蒙古占领者。结果,他被给灭了之后,涅夫斯基就身兼弗拉基米尔大公、基辅大公和诺夫哥罗德大公。他一边效忠蒙古,一边专心统一罗斯北部的各个公国。

过去历史上书写的蒙古人侵略是极为残暴的,但后来的历史又说,当年的蒙古人只是对顽固抵抗的民族实施残酷屠杀,如果投降,他对当地人的政策还是相当宽容的。他们不像基督文明是严厉的一神教,允许当地人民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并任用原来的统治者。同时,蒙古人大大促进欧亚的商业贸易,是全球化最早的推行者。涅夫斯基归顺蒙古也促进了俄罗斯的商贸发展。

人类历史就是这样。就是动物的进化。

 

*

在完成电影《亚历山大·涅夫斯基》配乐的同时,普罗科菲耶夫还创作了一部歌剧,讲述1918年德国占领乌克兰的故事:《谢苗·科特科》。剧中德国人被描述为残忍的屠夫。然而,歌剧的导演著名导演梅耶荷德却因为反对苏联的文艺政策被捕,后来以“托洛茨基骨干分子”的罪名被处决。他的妻子也在家中被残忍的杀害。在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普罗科菲耶夫一直在安心创作。在那本《见证》中的肖斯塔科维奇对于普罗科菲耶夫的冷血表达了愤怒,并披露后来普罗科菲耶夫请梅耶荷德的好友爱森斯坦为这部歌剧做导演,爱森斯坦拒绝了。不过,据普罗科菲耶夫的儿子回忆,当时他的父亲每天沉浸在创造之中,根本不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最后,《谢苗·科特科》也被禁演。不过,1940年的普罗科菲耶夫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苏联首演了。旋即大获成功,成为苏联芭蕾舞剧中永恒的经典。

爱森斯坦拍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虽然为他带来荣誉,可是此后他仍然继续着他的奇异而倒霉的命运。不断检讨,在迎合政治要求的同时,极力展现自己的天才和理想。1942年5月,普罗科菲耶夫来到临近中国边境的阿拉木图。当时,苏联电影制片厂的主要工作人员都撤退到这里,正在埋头制作鼓舞士气的项目。于是,普罗科菲耶夫与爱森斯坦又一次合作了。这部著名的电影《伊凡雷帝》两年后完成。1945年1月18日正式上映,相当轰动,受到广泛好评。卓别林在电报中称赞它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历史电影。普罗科菲耶夫的配乐为电影增光添色。随后,这部影片获得了斯大林一等奖,而在战争后期,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第五交响乐》、《第六钢琴奏鸣曲》、《《第七钢琴奏鸣曲》、《第八钢琴奏鸣曲》都相当成功。第七钢琴奏鸣曲又称《战争奏鸣曲》,还获得了斯大林二等奖。普罗科菲耶夫随后在休假中写下了一部完美的长笛奏鸣曲,而爱森斯坦一激动决定再拍《伊凡雷帝》第二、第三集,结果却又一次为自己带来倒霉的麻烦。直到去世也没有能完成这个伟大的系列。

 

*

伊凡·瓦西里耶维奇,史称伊凡四世,也经常被叫做伊凡雷帝。伊凡四世并不是伊凡三世顺理成章的儿子,伊凡四世的父亲是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所以,如果有瓦西里四世也就不会是瓦西里三世的儿子了。而伊凡三世是瓦西里三世的父亲,所以伊凡四世就是伊凡三世的孙子,而瓦西里二世又是伊凡三世的父亲,所以瓦西里二世就是瓦西里三世的爷爷。那么,瓦西里三世就应该是瓦西里四世的爷爷,但实际上瓦西里四世是沙皇舒伊斯基,他根本不是沙皇的儿子,而是俄罗斯贵族后代。伊凡雷帝死后,伊凡雷帝的儿子费多尔一世即位。但费多尔身体有病,智力不健全,因此大权被他的舅舅鲍里斯·费奥多罗维奇·戈东诺夫掌握。穆索尔斯基写过歌剧《鲍里斯·戈东诺夫》。费多尔死后无嗣,留里克王朝就灭亡了。鲍里斯成为沙皇。这时,俄罗斯就乱了。这时出现了冒充伊凡雷帝死去的儿子季米特里的伪季米特里率领外部势力,波兰部队进攻俄罗斯。

鲍里斯派遣部队征讨伪季米特时,舒伊斯基作为副将率军击退了伪季米特里,但他希望借助伪季米特里推翻鲍里斯,所以放跑了伪季米特里。最终伪季米特里果然率军攻入莫斯科。鲍里斯·戈东诺夫灭亡后,舒伊斯基准备夺权,但他又被成为沙皇的伪季米特里逮捕流放。然而伪季米特里执政之初,需要莫斯科的大贵族们的支持,所以他最终决定让舒伊斯基留在莫斯科。舒伊斯基借机散布说伊凡雷帝的幼子早已经被鲍里斯杀死,在位的伪季米特里只是一个逃亡到波兰的教士。结果,舒伊斯基又被逮捕,可是,在行将砍头之际,伪季米特里却又一次赦免了舒伊斯基。

这样,命运的玩笑开够了,该到动真格的时候了。1606年5月17日深夜,舒伊斯基在莫斯科城中煽动暴动,乱中杀死伪季米特里。19日,舒伊斯基被支持者们推举为俄罗斯沙皇,6月1日在诺夫哥罗德主教主持下加冕称帝。史称瓦西里四世。

 

*

太乱了。我们重新讲伊凡四世。先要从伊凡三世说起。

伊凡三世是俄罗斯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他奠定了今天俄罗斯的国家基础。

当年伊凡三世联手克里米亚汗国,灭掉了蒙古人的金帐汗国,使俄罗斯获得彻底独立,最终整合罗斯民族的众多公国和地区,俄罗斯形成了一个统一国家。而他娶拜占庭末代公主,更是对于近代俄罗斯意义重大。

 

*

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帝国苏丹“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历时千年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在这一天宣告灭亡。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5月29日当天亲自上阵,冲入敌军之中,从此不知所踪。他的信徒传说他在该日英勇战死,但土耳其人未能确认他的尸体,因此他的真实下落成为了一个谜,而教会也因此从未正式确认他的战死。拜占庭灭亡后,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娅流亡到了罗马。并由东正教信仰转而皈依天主教。但不久她出嫁俄罗斯,与伊凡三世结婚,随即又恢复了东正教信仰。由此,伊凡三世之后的俄国君主视自己的国家为罗马帝国之延续,是继西东罗马后的第三罗马。自伊凡四世开始自称沙皇,沙皇俄语意为恺撒,是罗马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俄国由此进入沙皇时代。

当拜占庭灭亡之际,罗马城也面临强大的奥斯曼帝国的威胁,每天忧心忡忡。所以,当得到伊凡三世的妻子暴亡的消息后,教皇西斯科特四世就连忙派出提亲使团前往面莫斯科,欲以这位拜占庭末代公主索菲亚与这位莫斯科大公联姻。教皇的考虑联姻后,一则可以说服俄罗斯人与西方基督教联手,让俄罗斯人对奥斯曼帝国发动圣战,以解罗马之忧矣;二则还可以以罗马为中心,统一分裂的基督教教会。当然,这些想法最终都落空了,最后成的就是这桩婚事。他当然十分愿意,要知道那是俄罗斯仍然是蛮族,拜占庭公主是高高在上的神仙,但伊凡提出:日后他与索菲亚所生子女不能继承莫斯科大公。因为他与前妻已经生有一个儿子,并立为王储。这样一来,这桩婚事又平添变数。堂堂东罗马大帝国拜占庭公主能会接受这样带有歧视性的条款吗?带着这个条件使团回到罗马,没想到索菲亚公主听后欣然接受。

当然,这并不是说明索菲亚公主生性平淡或者已经灰心绝望,或从小就对莫斯科严寒的冰雪心生向往。据说公主非常聪明并富于政治野心,现在在罗马纪寄人篱下,她还不得不改宗天主教,所以绝非久留之地。而去这个老毛子的蛮荒而辽阔的国家,虽然是受到委屈,可也前途无量呢!那时,俄罗斯人在西欧人的心中仍然是野蛮的半开化民族。

索菲亚入嫁莫斯科后,就又改回了东正教信仰。莫斯科也成为东正教的中心。这日后对俄罗斯的文化和民族心理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从此,俄罗斯人便开始以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自居,有了“俄罗斯是第三罗马帝国”的说法。拜占庭帝国的双头鹰国徽也成了俄罗斯的国徽。而且他们还产生出一种救世心理,认为未来的弥赛亚救世主将诞生于俄罗斯,也就是俄罗斯将拯救世界。然而,继承了一个衰亡帝国的国徽,到底是运气还是诅咒就很难说了。总之,索菲亚公主对于俄罗斯影响重大,她还为俄罗斯带来了大量西方书籍和一整套宫廷礼仪制度。于是,伊凡三世再也不想仅仅作为做一个莫斯科的大公了,但也还不敢直接称自己为国王,于是他给自己的正式称呼就是“上帝垂恩之全俄君主及莫斯科大公国大公伊凡三世”,简称“全俄君主”。

 

*

索菲亚嫁到俄罗斯后,为伊凡生了12个孩子。长子就是瓦西里三世。也就是说,他虽然没有成为伊凡四世,但最终继承王位,成为了俄罗斯的“全俄君主”。所以,当年伊凡三世在娶索菲亚是提出条件,他和索菲亚生的孩子不能继承王位,索菲亚当时就答应了。或许索菲亚公主知道,事情的结局谁也把握不了,但如果故事没有开始,就不会有故事。1490年,伊凡三世与前妻所生儿子王储伊万患病,注意不是伊凡而是伊万,索菲亚便推荐了她从拜占庭带来的御医为伊万治疗,(后来沙俄贵族一直有去欧洲治病疗愈的习惯,)可是,不怕伊万就怕万一,后来伊万不治身亡。无论如何,这当然要激发起宫廷内外的阴谋论盛行,而其中一个阴谋论的相信者自然就是伊凡三世。但伊凡三世没有杀掉索菲亚和瓦西里,而是下令处死了御医。同时宣布将伊万的儿子他的王孙德米特里立为王储。但故事如果没有轻易结束就不会轻易结束,随后,索菲亚和儿子策划宫廷政变想夺权,却伊凡三世发现,可见这个伊凡三世并不糊涂,是很厉害的,但他仍然没有处死他们,而是将索菲亚和瓦西里处罚监禁了起来。1498年,伊凡三世已经中风卧床,他为孙子举行了加冕仪式,将王位传给了德米特里。结果伊凡三世的这个孙子和他爷爷可不一样,他一继位就想做掉瓦西里。但瓦西里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提前逃跑到了敌对国家立陶宛。这个立陶宛当年可不是今天这样的弹丸小国,当年它的实力相当强大,是立陶宛大公国。内部纠纷变成国际笑话了。伊凡三世一怒之下又废掉了这个德米特里,然后召回瓦西里,和瓦西里和解,把王位又授予他了,不过,他也没有杀掉德米特里和他的母亲,而是把母子二人监禁了起来。就这样操劳着儿子孙子的权力和阴谋,伊凡三世已经不行了,临终前他叫了瓦西里到他的床榻前,嘱咐他勿计前嫌,要善待自己的同父异母的兄弟的儿子他的大侄子德米特里,瓦西里当即向父亲庄重保证不会加害大侄子德米特里,伊凡三世于是撒手而去了。可就当老爹伊凡三世刚咽气不久,瓦西里就派人把大侄子德米特里抓了起来关进监牢,几年后德米特里死在了牢里。而对当年他投奔的立陶宛这个瓦西里也没有知恩图报,而是发动侵略战争吞并了立陶宛三分之一的土地。从此,这个生在了日益强大的俄罗斯旁边的立陶宛大公国就反反复复的被拷打,侵略和蚕食,最后今天已经成了一个弹丸小国,带着对俄罗斯深深的仇恨和怨毒,不再相信真爱、诺然和世界上所有的瓦西里了。

 

*

如果伊凡三世不是对于监禁有特别的喜爱胜过杀戮,那么他或许是一位少有的温和的沙皇。从他对待王子和家人可以感觉出他的爱心。虽然在执政期间整合了俄罗斯,扩张了领土,不过伊凡更多的是利用外交、经济手段,而非战争。他具有某种有趣的性格,最著名的就表现在和金帐汗国的一场传奇决战中。

1840年夏天,金帐汗国阿合马汗与立陶宛商定,进攻莫斯科。这便成为金帐汗国与莫斯科的一场决战,而伊凡也做好了一场恶战的准备,可是左等右等,一直等不到金帐汗国的大军。直到秋天9月30日,大军才来了。然后,战场终于出现了紧张的迹象,用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话说就是发生了“一点点武装冲突”,可伊凡三世竟然带着少量随从临阵脱逃跑回了莫斯科。这让马克思都看不下去了,他写道:“在蒙古——鞑靼人第三次入侵中,看到一点点武装冲突场面就发抖的伊凡三世,丢下20万大军临阵脱逃,成了可耻的逃兵。”最后,据说莫斯科的群众都愤怒了,他们把伊凡三世围住指责他。最后是在大主教的鼓励、恫吓,并灌了一碗心灵鸡汤后,他才又回到前线。这时,阿合马汗的大军抵达了奥卡河南岸,距离莫斯科不到200公里。但阿合马汗来到河边向对岸一看,俄罗斯的军队已经严阵以待。于是他又掉头带着大军改为迂回战术,迂回到莫斯科南边的乌格河。然而,当阿合马汗来到河边向对岸一看,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使劲闭上眼睛又睁开,他看见莫斯科的军队在严阵以待,他问随从:这是哪里?奥卡河?随从回答:报大汗,这里是乌格河。阿合马汗当时真想马上带着队伍再回奥卡河南岸看看。于是他不是立刻发起进攻,而是安营扎寨,和莫斯科的大军对峙。实际上,他是在等待立陶宛的军队前来汇合。

之前,立陶宛大公派的使者告诉他:对于金帐汗国的支持是坚如磐石的。可是,这一等一直都等到了10月26日,乌格拉河都结冰坚如磐石了,立陶宛的大军连个影子都还没有到呢。但是,这是对面的伊凡三世也没有一挥马鞭,命令大军冲杀过来,再来一个当年涅夫斯基著名的冰湖之战,而是向后撤退了30公里。而这个阿合马汗也没有一挥马鞭,率领部队踏过冰河追杀过来,而是仍然在对岸耐心对此,非要等立陶宛的坚如磐石的军援。最后,大决战变成了一场比赛执拗的程度。两军一直对峙到了双11,11月11日,立陶宛坚如磐石的军援仍然没来,可那时,莫斯科郊外已经冷得受不了了,这位阿和马汗的耐心终于崩溃,他只能对着冰封的河水,向后退了30公里之外的伊凡三世大喊:瓦西里耶维奇,你狠!伊凡,我操你大爷!然后,叹了口气,一挥鞭撤兵了。就这样,这位伊凡三世运用耐心,通过对峙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这场大决战根本不叫战役,而被史家称为“乌格河对峙”。但为什么又是一场决定命运的大决战呢?原来,为这位阿合马汗在返回的途中遭到从更冷地方来的西伯利亚汗国的伏击。一场混战,阿合马汗兵败被杀。金帐汗国从此内乱分裂。到1502年被克里木汗国攻陷首都,历时二百多年的金帐汗国就彻底灭亡了。

 

*

伊凡四世的父亲瓦西里三世比伊凡四世的爷爷伊凡三世可要暴力的多。他一生征战,而且把伊凡三世建立的外交盟友几乎都丧失了,但也因此基本上统一了俄罗斯公国。在四处征战不断扩大俄罗斯版图的时候,他的妻子却一直不生育。于是,1526年他与原配离婚,又娶了格林斯基大公的女儿叶莲娜,这时他都50岁了。叶莲娜为他生下一儿一女,儿子就是伊凡四世。瓦西里自然喜出望外,将伊凡立为王储,之后不久他也就死了。可这时伊凡才三岁。瓦西里临终留下遗诏,让叶莲娜和七位贵族组成摄政会议联合摄政。然而,叶莲娜继承了格林斯基家族的遗传基因,性格强悍,很快就废掉那些大贵族,独揽大权。但最后却被大贵族毒死。可见要玩转政治真是不容易,明的暗的正的邪的,任何错误都可能丧命。这时伊凡才8岁,自然命悬一线,处境堪忧。然而,9年之后,他却成为莫斯科大公,掌握大权,把摄政王关进了一个小屋里,让狗给活活撕碎。明的暗的正的邪的,任何错误都可能丧命。伊凡能够战胜摄政王,多亏了他的两个舅舅格林斯基兄弟的帮助。本来两个兄弟可以大有作为,可能继续辅佐伊凡,也可能控制伊凡,然而,后来因为粮荒,莫斯科市民暴乱,其中一个兄弟被暴民打死。暴乱平息后,伊凡又将另一个兄弟流放。明的暗的正的邪的,任何错误都可能丧命。而成为俄罗斯大公的伊凡并不满足,这显示出的他的雄心壮志。于是在年仅17岁时,1547年1月16日,由莫斯科大主教马卡里加冕,伊凡正式成为沙皇。沙皇就是俄语凯撒的意思,凯撒是罗马帝国执政官的头衔,也就是罗马皇帝。简而言之,伊凡四世对于近代俄罗斯意义重大。他开创了近代俄罗斯沙皇帝国。

伊凡自然是非凡之人,然而这位沙皇也非常残暴,今天他通常被称为伊凡雷帝,又叫恐怖的伊凡。童年的经历无疑对他的性格产生影响。据说,伊凡小的时候经常夜晚站在环绕克林姆林宫的高高的城墙上,把一只只猫狗扔下去,看着它们活活摔死。成年后,他喜欢殴打侍从。有时大臣提出反对意见会遭到他的暴打,在宫中他殴打宫女,后来把他的儿媳妇打得流产,连波斯进贡来的大象不下跪也要挨打。早年的伊凡曾公开忏悔,并发誓要公正的统治俄罗斯。1950年之前,他的确可以说做到了。作为政治家,伊凡具有非凡的政治天赋,冷酷的情感和坚韧的个性。但1560年是一个转折点。在1950年前后,一系列的事件深深刺激了伊凡。当时,俄罗斯经历干旱和饥荒,而瑞典和波兰组成联盟对俄罗斯海上禁运,这使得俄罗斯陷入极度困难。而他的重要的智囊安德烈·库尔布斯基王子叛逃立陶宛,还指挥立陶宛军队入侵俄罗斯。早期俄国的大贵族掌握很大权力,他们对抗沙皇,而他的爱妻,第一任妻子阿纳斯塔西娅·曼罗诺夫娜被人毒死。这些导致伊凡受到极大刺激,从此日益残暴。之后,他又娶过7个妻子,大都或死于非命,或被送进修道院。像他的第5个妻子在新婚之夜就死了,死后发现头骨凹陷。而面对大贵族的反叛,1564年12月3日,伊凡突然离开莫斯科,发誓退位,不再管理国家,除非教会和杜马同意他全权处置叛国分子。最后。主教不得不同意了他的要求。伊凡对那些反对者开始大开杀戒。

不过,需要注意,在俄罗斯被称为雷帝,并不意味暴君。认为伊凡雷帝是个恶魔,恐怕也失之简单。伊凡雷帝的称呼据说,是因为在伊凡出生时,突然雷电大作,这预示着一位伟人诞生,所以被称为雷帝。俄罗斯的先民中就曾有雷神崇拜。当年伊凡虽然有缺点暴行,但一则那是一个野蛮的时代,很多时候伊凡的行事是那个时代政治所要求,生存所必需,而他所打击的主要是大贵族,所以尽管残忍,当年伊凡在俄罗斯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呼叫好,人民坚决的站在他的一边支持伊凡。在斯大林的时代,伊凡成为民族英雄,被称为“人民的沙皇”,而当斯大林死后,进入赫鲁晓夫时代,伊凡也随着斯大林一起变成了魔鬼。

列宾的那幅名作《伊凡雷帝杀子》在一开始就被禁,1913年展出时被人愤怒的攻击,以至列宾不得不从芬兰赶来莫斯科进行修补。直到2018年,在一次展出时,一个俄罗斯的醉汉又愤怒的打碎了展厅的安全玻璃。

 

*

伊凡雷帝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复杂的帝王。可以说是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也可以说是最黑暗最残酷的统治者,这构成了他的矛盾性。我想他的性格、心理和行为也一定存在诸多矛盾之处。他的残暴和童年的经历、政治斗争严酷的环境以及他成年后所受精神刺激都有关系。过去有学者认为他晚年被患有梅毒损害产生精神症状,后来苏联时期曾对他的遗骸进行检测,发现过高汞含量,说明可能他在晚年中毒,这些导致了他精神上的病例改变。但他是后来诸如彼得大帝、斯大林等俄罗斯的统治者的偶像。

 

*

爱森斯坦在《伊凡雷帝》中,将伊凡四世一位光明磊落,坚毅真诚的沙皇,带领着大元帅们,同封建教会和贵族、大地斗争。后者则躲在暗处秘密策划推翻沙皇的阴谋。影片一经完成,就被授予了最高荣誉斯大林一等奖。爱森斯坦精神大振,摩拳擦掌,决定要拍摄《伊凡雷帝》三部曲。接下来的第二部作品内容是禁卫军同阴谋反叛的贵族、大地主们作斗争的故事。但这部却受到极度敏感难以琢磨的斯大林的反对,于是影片被禁演,他也不允许再继续拍摄。爱森斯坦进行检讨,经过自我批评,在1947年2月爱森斯坦得到一次同斯大林谈话的机会。谈话之后,他被允许继续拍摄最后一部《伊凡雷帝》。然而,这位伟大而命运奇异,一生勤奋,积极前进,从未停下消沉的大导演,这一次却没有继续这项工作。1948年2月,他去世了。在2月与斯大林见面时,斯大林询问爱森斯坦的心脏病的情况,并告诉爱森斯坦,他的脸色看起来很好。

普罗科菲耶夫对于《伊凡雷帝》音乐的创作兴趣十足,他还亲自参加了合唱,因此为我们留下作曲家的宝贵录音。

 

1. Alexander Nevsky Op.78 - Song about Alexander Nevsky

2. Alexander Nevsky Op.78 - The battle on the ice

3. Alexander Nevsky Op.78 - The field of the dead

4. War and Peace - Scene 2 - Le Comte Rostov, Natacha, Sonia - Scéne et arrivée de l'empereur

5. War and Peace - Scene 2 - Le Prince André, Natacha, Akhrossimova, Peronskaia - 'Par un soir d... 

6-8. Romeo and Juliet Suite No.1 Op.64b - Minuet

9. Romeo and Juliet Suite No.2 Op.64c - Montagues and Capulets

10. Romeo and Juliet Suite No.2 Op.64c - Romeo and Juliet before parting

11. Romeo and Juliet Suite No.3 Op.101 - Morning dance

12. Romeo and Juliet Suite No.3 Op.101 - Death of Juliet

 

不谈战争谈音乐——俄罗斯的音乐家随笔
不谈战争谈音乐——《基辅大门》
不谈战争谈音乐——前苏联的大美女
不谈战争谈音乐——鲍罗丁
不谈战争谈音乐——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不谈战争谈音乐——收音机和小提琴
不谈战争谈音乐——巴拉基列夫
不谈战争谈音乐——鲁宾斯坦兄弟、柴可夫斯基(1)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2)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3)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4)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5)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6)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7)
不谈战争谈音乐——阿连斯基/塔涅耶夫/格拉祖诺夫
不谈战争谈音乐——利亚多夫,梅特纳
不谈战争谈音乐 ——博特凯维奇
不谈战争谈音乐——拉赫玛尼诺夫(1)
不谈战争谈音乐——拉赫玛尼诺夫(2)
不谈战争谈音乐——拉赫玛尼诺夫(3)
不谈战争谈音乐——拉赫玛尼诺夫(4)
不谈战争谈音乐——斯克里亚宾(1)
不谈战争谈音乐——斯克里亚宾(2)
不谈战争谈音乐——斯克里亚宾(3)
不谈战争谈音乐——斯克里亚宾(4)
不谈战争谈音乐——斯克里亚宾(5)
不谈战争谈音乐——普罗科菲耶夫(1)
不谈战争谈音乐——普罗科菲耶夫(2)


肖斯塔科维奇的优美
善良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贝多芬的男情人们-Op.109(2)
静夜钢琴声
那些让人生显得太短的声音
从贝多芬的“晚期风格”到崔健上“中国好声音”
Vocalise:练声曲
阿根廷探戈: 那几乎就是爱情了
岁末漫谈贝多芬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游海儿' 的评论 :

从今天的西方来看,高贵的灵魂仍然带有一些虚伪性,本质仍是狭隘贪婪。

新年快乐。
黄小金 发表评论于
祝立兄新年快乐!
游海儿 发表评论于
巴黎居然有过如此肮脏的时代,实在与如今的巴黎相去甚远。真应了那句每一个高贵的灵魂都有一个不堪的回忆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黄小金' 的评论 :

慢慢读好。希望你一直喜欢。
祝新年快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guoke001' 的评论 :

欢迎欢迎,看到新留言很高兴,谢谢你的留言,博客里有不同文章,有空可以慢慢看,希望你一直喜欢,新年快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申岚' 的评论 :


谢谢你这一年来的阅读与留言。你精彩的留言丰富了这一系例。
祝新年快乐。
黄小金 发表评论于
谢谢立兄的好故事好音乐.收下来慢慢欣赏
guoke001 发表评论于
感谢楼主这么好的文章,希望能多看到您的作品。
申岚 发表评论于
拜占庭史是真够波澜壮阔的,几落几起。从330年到1453年,一部拜占庭史抵得中国中国二十四史中的十九史(从半部晋书,到半部明史)。

But, 说好的不谈战争谈音乐呢?这篇只在满地乱滚的人头缝里瞥见两次普罗科菲耶夫名字。

呵呵,喜欢看你海阔天空的聊。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hufang' 的评论 :

谢谢阅读与留言。

博客里还有别的有趣的文章可以读,风格非常不同。

祝新年快乐。
发表评论于
回复 'tobyd_妈妈07' 的评论 :

谢谢你一直以来的阅读与支持。祝新年快乐。
chufang 发表评论于
大长知识。
tobyd_妈妈07 发表评论于
今天的故事跑得好远,先存下来慢慢看。 你怎么记得住这么长久的历史,还有那些长长的名字,祝新年快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