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喜乐器,但从他的家庭背景,应该属自学成才之类。当扫罗王国建立之初,宫廷还无乐官,国王要听个小曲解愁,还得从民间搜罗。
民间音乐初属民风,和礼仪祭祀无关,故可推论,放羊娃大卫初行的当是牧童短笛之曲。
以色列周围专制文明,巴比伦及埃及此时宗教之音乐当盛,迦南异教也有自己的音乐。以色列是否受周围音乐影响未来可以深究。约瑟为埃及宰相,常备酒席宴乐,席间音乐歌舞是不可少的,不过五经没有任何记录,只能找些埃及古代社会作一些推论。脖
摩西出埃及中,有米利暗击鼓短歌:“你们要歌颂耶和华,因他大大战胜,将马和骑马的投在海中“。(出埃及15:21)有点类似“大风歌”
直到士师记的底波拉之歌,才有明确记载民间之乐器—牧笛(士5:16)。可以说,在大卫成为国王之前,音乐和祭祀是无关的,更多是民间的里巷歌谣。从这个轨迹看,孔子提倡礼乐文化,实际是强化了礼乐的关系,也提高了音乐的系统化,专业化过程。
由此看,音乐最早之功能是“愉情“,制度化后才有”赞美“之功能。
现代美学家苏珊朗格把音乐本质说成是是“时间的艺术”,她写道:“ What, then, is the essence of all music? The creation of virtual time, and its complete determination by the movement of audible forms( 《Feeling and Form 》P125)。她论述音乐的愉情作用有这样经典的描述:”The great office of music is to organize our conception of feeling into more than an occasional awareness of emotional storm, i.e, to give us insight into what may truly be called the “life of feeling” or subjective unity of experience; and this it does by the same principle that organizes physical existence into a biological design-rhythm(<Feeling and Form>P126).
大卫当上国王后,重新分配祭司的职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创立了乐官,使得音乐不但进入宫廷之宴乐,也正式纳入敬拜系统,在所罗门王朝达到极致,圣经记录到:
”当时,在那里所有的祭司都已自洁,并不分班供职。他们出圣所的时候,歌唱的利未人亚萨,希幔,耶杜顿和他们的众子,众弟兄都穿细麻布衣服,站在坛的东边敲钹,鼓瑟,弹琴,同着他们有一百二十个祭司吹号。吹号的,歌唱的都一齐发声,声合为一,赞美感谢耶和华。吹号,敲钹,用各种乐器,扬声赞美耶和华说,耶和华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那时,耶和华的殿有云充满,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职,因为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神的殿(历代志下5:11-14)“。
从艺术的功能性,也就基本了解了音乐的属性,当代基督教美学家沃尔斯托夫写道:“艺术并不向我们提供人类生存的意义,这是耶稣基督福音的事;艺术不是奔向上帝之路,它仅意味着服务于上帝;艺术不是人的天国,它展示了人的堕落和人的尊严;艺术家社区并不是一种新的人类,基督徒的社区才是;艺术不是解放人的救星,救星是耶稣基督(P315)”. 当扫罗沉溺于大卫的音乐时,实在上是把音乐当成了救世主,而非认真悔改转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