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再访广岛【39】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再访广岛

 

【德】麦考·帕默  著

郎伦友  译

 

第五章  第五节

 

5.5 结论

 

   在这一章里,我们审视了两项早期颇有影响的研究,这两项研究仍然作为广岛和长崎轰炸产生的γ-辐射的证据被广泛引用。我们看到,在这两项研究中缺少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更令人吃惊的是,在一项至少还详细介绍了一些实验结果的研究中,所声称的由原子弹产生的γ-辐射的证据,在对炸弹产生的热释光的实验检测中并不明显,是完全依据校准程序说明的结果,这里的谬误只能从概率论中推断出来。

   鉴于桥本等人【80】关于γ-辐射的证据显然是捏造的,人们可能要问:他们捏造的为什么是校准系数而不是原子弹产生的光的读数?后者会更直接更可信。我不得不这样想:他们这样做就是因为——他们就是想让人们发现,让全世界都知道他们的报告是不真实的,表面上与官方的谎言一致,以便通过对他们的审查。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我无法进行证实;读者们会有他们自己的判断。

   最近有一些研究用的是同样的实验方法,报告了大致相似的发现;在样品的选择方面同样不能令人信服。一个对“最新技术”的最新简要介绍在埃格伯特和克尔【83】都能找到;它列举了在图5.3中展示的被烧毁的两座建筑物作为样品的采集现场。出乎意料的是后者这篇论文也建议采用的某些样品,特别是来自广岛的,热释光的放射性并不是直接来自轰炸的γ-辐射,而是来自沉积在样品上的放射性尘埃。

   我们将在后面看到,短命的放射性尘埃被用来解释其他无法解释的发现,那就是轰炸时在那两座城市之外的人在轰炸后不久进入城里,因而患上了急性“放射性”疾病。(见8.7一节)埃格伯特和克尔的论文可能是为了支持这种说法,否则就完全没有观察的基础了。

   为了推广他们的论点,这些作者们提出了一些特具推测性的假设去解释尘埃的高水平放射性的必然性,这就像咸水河里氯化钠的中子放射性一样,放射性尘埃被冲击波卷起,然后在研究用的样品的表面上沉积下来。为了解释为什么相应的高水平的尘埃的放射性在后来的直接检测中没有被发现,他们认为沉积的放射性尘埃被随后在九月份袭击这两个城市的强降雨冲刷掉了。然而他们忘记了因而没有提及在早期现场调查(见第四章)以及在广岛轰炸仅几天后采集和检测的土壤样品中(见3.2一节)发现的放射性非常低。这些发现显然证明了埃格伯特和克尔关于放射性尘埃一开始就具有强放射性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