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建设部借水价调整进行谋财害命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警惕建设部借水价调整进行谋财害命

                         2006年9月11日

何必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10日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是世界上所有大国中最严重的缺水国家,水价不能充分反映水的使用价值……(略。)

又是个涨价,又给涨价找到了如此的借口。

说召开听证会,从2002年铁道部针对春运客运车票价格调整召开听证会之后,人们对于价格听证会逐渐熟悉起来。但人们发现,逢听必涨,这听证会已经成为彻头彻尾的摆设,失去了听证会的基本意义,转换为向社会发布价格调整方案并强调其合理性的场合,更是成为以威权政府为代表的强势利益集团为行将开始的进一步财富掠夺的宣言之处。

人们越来越知道,现在的听证会,大多涉及到公用行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调整,而且全部为涨价,(价格是否应该下调这类听证会从来没有举行过,)并且听证会的结果是价格铁定上涨。后来人们发现,这价格听证会都是在价格上涨方案内定并且获得上级单位批准之后才通过听证会这种走过场形式自欺欺人的。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各种各样的公共品价格调整方案,都是先经过国务院办公会或者地方政府办公会决议批准后,才由所属行业行政机关主持召开听证会,而其结果根本不是举办者能够左右得了的,早在听证会举办之前,就已经为高层所决定。听证会无非就是个蒙骗社会的道具而已。

说到这水资源,中国是个严重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这是众所周知的。拿北京来说,其人均拥有的用水量比起位于中东尽人皆知的贫水地区的以色列还要低,仅仅为后者的一半左右。

每当有人提出北京是否该限制外来人口之际,就会掀起声势浩大的口水之战,正反两方都会剑拔弩张不共戴天,在北京是北京人的北京还是中国人的北京这样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逻辑悖论上喋喋不休。但是,事实上制约北京发展的,恰恰是自然资源,其中最大的瓶颈就是水资源。按照目前南水北调的方式,即使全部成功,也只能解决北京一年中的人口增量所需用水量,而北京照样会因为水资源的严重紧缺而面临迁都的可能。

中国的缺水也是普遍性的,中国600多个城市中缺水或者间歇性缺水的竟然达到约2/3,这大概也说明中国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状况是何等恶劣。

如此情况下,水价上涨看上去势在必行。通过价格调整而能达到与中国水资源相匹配的程度,应该未可厚非。

但是,我们是否能够看到,对于家庭居民来说,水的供求弹性是非常低的,特别是对于贫困家庭,即使是水价涨得再高,作为维持生存的必须用品,水还是要用的。反过来说,调整价格在平衡水资源的供求来说,由于水对于生存的特殊性,价格的敏感度很低。

事实上,对于居民用水来说,价格的敏感度只能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升,但这也是有区间的。如果真到了腰缠万贯挥金如土的档次,水价调整也无法阻止这类人对于水资源的挥霍。

说是水价上涨要在居民(我对如今广泛使用的“老百姓”一词深恶痛绝,并专门就此写过文字分析过这个充斥着歧视和轻蔑的称谓的由来和现状)的许可和承受范围,通过水价调整还水价一个真实的“面孔”,这话纯属信口雌黄。

国民的许可意味着什么呢?新一届政府亲政之后,几乎所有公共品和公用品的价格都在接连不断地上涨,水电气、公共卫生、公共教育、公共交通、公共管理、公共事业、公共安全等等,还有哪个没涨价的?这种涨价,哪个又不是考虑了国民的许可?问题在于,国民能够不许可吗?作为利益受损者,连个最基本的意见表达渠道都没有,那么所谓的许可与否,又能如何辨别呢?2003年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曾经一度让社会感觉对于行政权力的限制曙光乍现,但没两天的兴高采烈就发现,行政权力的边界扩大趋势愈演愈烈,伴随社会动荡和经济形势的低迷,各种整治和调控政策络绎不绝,而政令出不了中南海的现实更是使官场争夺如火如荼。最近上海一个社保案中纪委竟然派出百人调查组,前所未有吧?但媒体称,由于难以撼动的势力,这次调查势必不能取得什么成效。如此情势下,国民许可能算个狗屁不是?

国民的承受范围又意味着什么呢?各地水价上涨之际,当地政府都口口声声要照顾本地贫困家庭,实行阶梯水价,到现在又有哪个地方实行了?政府言而无信已经被习以为常,可贫困人口同样面临水价上涨而导致的生活质量的下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其他公共和公用品价格的普遍上涨,更是将原本的贫困人口推到水深火热,而将游走的贫困边缘的人口也纷纷因此落入贫困之中体验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生老病死所必须的基本品方面价格的上涨,在攻克计划经济堡垒的名义下,当局肆无忌惮地剥夺社会福利,在市场化的旗号下,将国民不可或缺的基本品价格演变为针对所有国民的抢劫,进而经由此在市场化和承受均等方式里完成了劫贫济富的行政行为。

其实,从水资源消耗方面看,居民生活用水仅占水资源总体消耗的不足30%,而水资源消耗大户,是那些工业企业。目前,在中国特有的GDP不仅仅作为经济考量指标,更成为被政治化了的政绩衡量标准的制度安排当中,地方经济的重化工化正在风起云涌,连一向是轻工业密集的浙江和广东也不得不加入到全国性的重化工化的进程当中,各地都在大张旗鼓地将经济重型化,钢铁、建筑、汽车、造纸、化工……这些资源密集型的产业,被各地不约而同争先恐后当作各自经济、社会乃至政治存在与发展的百宝箱。

这种制度设计使得本来就非常紧缺的水资源面临着巨大的浩劫。可今年上半年在最高当局明确将GDP总量控制在7.5%的执政目标发布良久之后,结果却高达10.9%,二季度更是达到了11.3%,狠狠扇了最高当局一记耳光。

各地的GDP冲动和作为当中,消耗了大量水资源。面对如此情势,中央高层也无可奈何。而这种结果,却要通过水价调整让全社会来买单,凭什么?工业感冒、政治发烧,却要由国民支付成本,这是什么道理?

还有,中国现如今各式各样的水利水电设施是全世界最多的。今年重庆遭遇50年未遇的大旱,居民生活用水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不得不依靠消防车运送,这种景象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坊间议论纷纷于这是三峡工程所导致的,然后马上就有人模狗样的专家出来辟谣。重庆大旱是三峡导致的,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为什么?现如今,专家学者良心大大的坏了,没有他们说还好点,一旦他们出面,说不定又有着什么样的官产学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欺世盗名;而且,中国对于水利设施建设的热衷程度,举世罕见。姑且不说其中的官商勾结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的勾当到底会有多少,只是看,各种各样的设施,给当地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影响,更是给地球重力场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三门峡水电设施建设时,根本不顾及当时就提出反对意见的温善章等的说法,悍然动工,并且将温等打成反革命。结果如何?2003年作为三门峡库存重要来源的渭河一场洪灾,直接经济损失就抵消了此前三门峡水利设施运行全部时间的总收入,这还不算洪水制造的新的贫困人口、疾病等间接损失。

还有,中国北方缺水是举世公认的,但即使如此,宁夏银川方面却在非常高的蒸发量(当地的蓄水和蒸发比例高达10:9,也就是说,截流而来的水当中90%以上会白白蒸发掉)的情况下,未经任何审批,连面子都不要了,直接截取黄河水在本地营造所谓的“塞上江南”工程,要在银川建造若干个人工湖;而此时,黄河断流已经从10年前的年度几天延长至几近一半。

……

这些,是国民能够阻止得了的?还水价一个真实的面孔,到底是什么样的?凭什么要让国民为了各级贪官污吏的倒行逆施掏腰包?

这建设部是主使本轮房地产混乱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虽然不能说它就是罪魁祸首,但我们从建设部那里听到的各种将市场化神乎其神的版本实在是太多了。

国家发改委上周承认,医疗改革“滞后”,也是中国官方首次承认医疗市场化改革失败;而教育改革中的市场化也被基本否定,可这建设部还在不遗余力,在市场化的名义下将政府责任推给民间。这也是为什么如今房地产领域混乱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

应该倡导民间、社会资源进入公用产品领域,但这只能是由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其方式也只能采取市场机制,而不能采用市场化的路径。事实已经证明,中国的市场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政府权力无限大而责任无限小的过程。

于是,我们更应该警惕建设部新一轮的谋财害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