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跨年在墨西哥城 (6c) 博物馆-瓦哈卡+奥尔梅克展厅

恰似远来的红叶,怀着一片赤子痴心,或思乡长啸,或感时叹咏,或壮哉抒志,或相思寄情,喜怒哀乐,无不聚于晨空的笔端,无不融于云廊的书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闲说跨年在墨西哥城 (6c)

第七展馆 是瓦哈卡 (Oaxaca) 展厅。位于墨西哥南部的瓦哈卡是两种古印第安文化 (萨波特克、米斯特克) 的发源地,也是墨西哥玉米的发源地,至今每年7月底都要欢度盛大的玉米节。已故墨西哥总统、民族英雄 - 贝尼托·胡亚雷斯 就是出生于瓦哈卡的印第安人。

从北方迁移而定居于瓦哈卡的中部谷地的土著萨波特克人 (Zapotec) 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公元前3,500年。它的文化明显受到奥尔梅克文明的影响,但与玛雅文明无直接联系。萨波特克文明是中美洲在各种领域高度发达的文明之一,并以其艺术创造力而闻名。与玛雅人一样拥有完整书写系统 – 文字,但有不同的变体,书写较为复杂。

公元前200年起,萨波特克人牢牢控制蒙特-阿尔班山 (Monte Alban) 一带,削平Monte Alban山顶,大兴土木建成著名的都城,作为宗教中心。在古印第安人文明中也算得上是位列三甲的著名古城。  公元250 - 700年期间是萨波特克文明的黄金时代。

公元700年以后,它开始逐渐衰落。到了AD 750年,萨波特克人放弃了蒙特-阿尔班山城,东迁至米特拉 (Mitla)。又建立了米特拉城,它是墨西哥保存最完好的历史遗迹。在1522年至1527年受西班牙入侵,它遭受了同样的命运,最终被西班牙人征服。

萨波特克人兴建的蒙特-阿尔班古城的复原模型,它的建筑面积和城市规模约为特奥蒂瓦坎古城的1/2。它是建筑在山顶上的,当年想必是宏大壮丽,视野开阔,气势不凡。

请欣赏萨波特克人细腻精致的手艺。他们的作品就是放在今天也是不落伍的,不光是古董。

萨波特克人的泥塑作品,神态逼真,十分有味。

生活在山区和太平洋沿岸的米斯特克人 (Mixtec) 一直是萨波特克人的老邻居,米斯特克人常常利用联姻,与萨波特克人保持紧密的关系,并影响萨波特克人的政坛。

米斯特克也是中美洲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最早起源于公元前15世纪。相对来说,发展较为迟缓、落后,但从它与早期中美洲文明间贸易往来的遗物来看,它受到奥尔梅克文明的影响。米斯特克在10 - 11世纪迎来振兴,聚落人口迅速增长,控制面积也大大扩展,变得壮大。于10世纪开始进驻被萨波特克人放弃的蒙特-阿尔班城,掌握控制权,并延续萨波特克的皇家墓葬,作为贵族墓葬区。15世纪下半叶,许多米斯特克城邦不敌阿兹特克军队,沦为附庸。1521年,西班牙军队毁灭了阿兹特克之后,挥师南下,米斯特克不战而降,被纳入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中,米斯特克文明终止。

米斯特克在文化上,其后古典期的手抄本艺术是最受印第安部族青睐的文化产物。米斯特克人也被称为 “中美洲最好的金匠”。

西班牙人在蒙特-阿尔班城发掘了20座建筑和176处墓葬。至今发现的墓葬遗址已有200多处。1932年,墨西哥发掘的7号墓葬最为壮观,从中发现了120多枚黄金饰品。

在瓦哈卡展厅有两个玻璃柜是展示其黄金首饰。看上去平淡无奇,仅比其它印第安部族较好一些而已。

可是,据资料介绍,在墨西哥圣多明哥的瓦哈卡文化博物馆收藏了两件得自阿尔班山墓葬的黄金胸饰,堪称珍品。

令人称奇的是,有一件无人不惊叹的金胸饰 (左图),人像的五官轮廓凹凸分明,笑看红尘的表情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并刻有米斯特克文化及其艺术中复杂的象征性语言的重要信息。该物可以追溯到15世纪初,有人认为是亡灵之神 “Mictllanteuhtli”。工艺高超,冠绝世间。 右图是1870年在特万特佩克一处私人住宅的挖掘中发现的一个米斯特克武士统治者金人像。这件物品是用失蜡法制作的,象征着主人的高贵地位,可追溯到12世纪到14世纪。

仅凭这两件杰作,可知米斯特克人是卓越的金饰工匠,他们经常为墨西哥谷的米斯特克贵族,制作众多绝妙的金属装饰品。据说,米斯特克人的金饰制作知识和工艺是从南美和中美洲传入的。

看来,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没有征集到最好的瓦哈卡古董藏品。墨西哥的体制是合众国,地方有很大的自主权。很自然,瓦哈卡人在感情上只愿把绝世珍品留在当地的博物馆。以后有机会去瓦哈卡的话,再去那里文化博物馆转转。

第八展馆是“墨西哥湾” (Gulf Coast) 展厅,集中展示在海湾地区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三种文化:奥尔梅克、托托纳克、华斯特克,但主要介绍的是奥尔梅克 (Olmec) 文明。

墨西哥湾沿岸是奥尔梅克文明的发祥地。早在公元前1500年,奥尔梅克人活动在墨西哥湾一带。那里温热多雨,拥有众多河流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文明的交汇和繁荣提供了优越的自然基础。奥尔梅茨早期的特点是耕种玉米、南瓜、豆类、辣椒和棉花等农作物,创造了羽蛇神这个神灵,并被历代的印第安各部族所尊奉和传承。

公元前1200年 (正值中国殷商的衰败之后),奥尔梅克文明开始爆发,出现了社会阶层和文化发展,创造了历法和计数符号,建立了较大的城市,如:圣洛伦佐 (约公元前1200-900年)、拉文塔 (约公元前900-400年) 等。经数十年的考古挖掘、梳理,基本确定奥尔梅克文明的主体表现在三个文化点:圣洛伦佐文化 (约为1200年 BC~900年 BC)、拉文塔文化 (约为900 BC~400 BC)、特雷斯·萨波特斯文化 (500 年BC~100年 BC),这三个文化点相续发展和繁荣。

这片土地上最古老的奥尔梅克文明在公元前400年左右走向衰落。考古发现奥尔梅克的很多城市和定居点遭受了暴力的摧毁,因而有人推测是强地震断送了奥尔梅克文明的前程。尽管天遭不测,不尽人愿,但奥尔梅克文明之光已经照亮了整个中部美洲地区。考古研究证实,中美洲而后出现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以及其它各种文明都与奥尔梅克文明有很深的渊源。大多数学者认为奥尔梅克文明是玛雅、萨波特克、特奥蒂瓦坎等文明的母体,也是其它中美洲文明的老大姐。奥尔梅克文明的许多文化特征,如:金字塔、建筑、雕塑、玉雕、制陶、美洲虎和羽蛇神崇拜等,都成为后续的同源异族古印第安人各文明的共同元素。他们继往开来,沿着奥尔梅克开启的思维模式、艺术风格、宗教思想往前直行,体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和历史继承性。于是,学术界都尊称奥尔梅克文明为中美洲文明之母。

最为人熟悉的是,奥尔梅克的石雕艺术,最有代表性的是奥尔梅克巨石头像。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巨石头像来自圣罗林索遗址,高2.28米,重达30吨,玄武岩质,圆方脸,鼻低唇厚。有人说它具有非洲黑人特征,但绝大多数考古学家都肯定奥尔梅克人与非洲黑人的血统没有一点半星的关系。巨石头像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技巧,方正凝重、深厚圆润。考古学家认为该头像可能是当时奥尔梅克领袖的雕像,是一种向死者表示致敬的纪念物。据说至今已经发掘出几十个较为完整的巨石头像,它们的样貌多有雷同,但各具特色。我仔细看了巨石头像,认为他与正宗的北亚蒙古人种较像 (尤其是成吉思汗一族)。

然而,业界早有传言,在奥尔梅克的文物中看到了殷商的影子。美国学者迈克尔·芤在1968年出版的《美洲的第一个文明》中提出拉本塔出土的奥尔梅克文明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接近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殷商灭亡大时间,奥尔梅克文明可能来自殷商。迈克尔·芤在一篇1967年发表的论文《圣洛伦佐与奥尔梅克文明》中指出拉本塔的奥尔梅克文明有很强烈的殷商影响。

美国俄克拉荷马中央州立大学教授许辉的《奥尔梅克文明的起源》和中国学者王大有等的《图说美洲图腾》与《中华祖先拓荒美洲》进一步探讨了殷人东渡美洲论的根据。他们的依据是:1、奥尔梅克玉圭上刻有类似甲骨文的图形,王大有、许辉还根据甲骨文解读了一些奥尔梅克图形。2、同样钟爱玉器。3、奥尔梅克的玉器上和商朝玉器上的虎头图案,惊人相像。4、殷商是中国的青铜时代,墨西哥出土的青铜人头像,相貌与华夏人相似。但是,青铜器在中美洲基本上没有真正发展。他们推测说,当年渡海来中美洲的是殷商十万南下开疆扩土的将士,没有青铜工匠随行。那个或那些青铜人头像很可能是从中国直接随身带来的。

考古学者在奥尔梅克遗址拉本塔 (La Venta) 太阳神庙祭祀中心地下发掘出十六尊高约七八尺的翡翠、蛇纹岩长颅或方形高冠雕像以及六块玉圭 (如下图)。在这六块玉圭上,竟发现了铭刻着的殷商文字。经有关学者解读,这玉圭上刻写的正是殷人远祖、高祖、始祖、先公先王名号谱系。

也另有记载,该博物馆有几尊背部刻有古代文字的陶俑,但无人能懂。直到研究甲骨文的中国学者造访,发现那些文字居然与甲骨文类似。经过研读分析,终辨认出文字,原来这批俑应该是为殷商王诞辰祝寿用的祭祀品。 此研究结果一经报道,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将此藏品撤走,且再没有摆上陈列架。

在那辉煌灿烂的文化遗存中,总是不停地看见一件又一件带着浓厚东方色彩的文物。

左图:爱较劲的大叔。        右图:大哥又送父母一条大鲤鱼,真孝顺。

两个钟点工大姐?

1500 BC -1000 BC的泥塑:两个笑容可掬、天真无邪的邻家小孩,惟妙惟肖。 精湛的工艺,不得不让人赞叹不已。

是不是酷似中国古代的仙翁?  道袍和头侧面都刻有文字符号和数字。

(注:第一张是自己拍的。所刻的符号模糊不清,又在网上查来两张有较清晰文字的)

与华夏民族为代表的东亚人一样,奥尔梅克人以及后继的各个印第安文明都钟情于玉器,但那时只有贵族才有把玩的特权。

奥尔梅克人及其文化的由来、内涵与去向都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个难解的疑团。看着中美洲大地上出现的这些 “似曾相识燕归来” 的东方印迹, 思绪纷呈,剪不断,理还乱。它的答疑解谜,不知哪年哪月才会昭然若揭。

想起胡适先生曾有一句名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猜测终究是猜测,求证肯定是异常艰巨的。这一切有待于将来出现更多的考古学和生物学证据,更重要的是有赖于有关各方的精诚合作。

当然,很有可能,它一直是谜一样地存在着,猜测也始终是烟云袅袅地不散。

美国老师 发表评论于
山海经成书应该比殷商还早,东经就是美洲
胥钧屏 发表评论于
2010年11月19日,6名波利尼西亚南岛语族后人驾着独木舟,2010年7月27月从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出发,反向沿着先祖从中国东南沿海迁徙至太平洋诸岛屿的路线,在飘洋近4个月后,于 19日登陆中国福建马尾港。整个航程达1.6万海里。

这一事件,充分证明远古时代独木舟渡海是可行的。
胥钧屏 发表评论于
百家讲坛:

乘风破浪五千年(5) 殷人的“美洲之旅” (武王伐纣 殷人东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_awx72Y61A

建议大家去看看。

胥钧屏 发表评论于
有网友说:十万殷商人移民美洲的可能性基本不可能,但可能有个别船只幸运地漂到美洲。 6

本人答道:

十万人渡海,真正到达的可能只有几千人或几百人。 但这些人一旦登陆,就会带动那里原始人的文明大大发展。
这是不容置疑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