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崇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关于杜崇刚
 

杜崇刚于 2003 年从他的祖国中国移民到澳大利亚,他对自己亲身体验的不同文化有着敏锐的认识。 但除了差异之外,他还看到了跨越时空的相似之处和回声,经常通过一系例美学上但具有象征意义的主题来暗示中国历史。  崇刚精心挑选的主题经常包含对两种文化的政治和社会历史的参照,与当今的其他文化发生冲突。 他看似温柔而富有诗意的作品其实描绘了多重叙事,从为小脚设计的绣花三寸金莲的诱惑性美感,到成堆的书,沉睡着等待打开。 通过这种方式,静物画可以隐喻女性的被压迫历史以及知识生活的重要性和脆弱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是考古文物,是无声的物品,承载着大量的历史和社会评论,以及不同时代和地区的文化弱点和习俗的证据。 它们供我们阅读和欣赏。 像考古学家一样,崇刚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碎片,这些碎片是通往思想、有时是记忆和推测延展的大门。

 
杜崇刚,姿势 2010

大约 60 年前,当格哈德·里希特 (Gerhard Richter) 和西格玛·波尔克 (Sigmar Polke) 从东德穿越到西德时,他们第一次接触到西方文化及其过分和荒谬之处。 他们很快就着手制作反映这种转变的令人难忘的艺术作品,通常是讽刺观察和好奇心的结合。 五十年后,杜崇刚来到澳大利亚,也会带来类似的惊喜和迷恋,不可避免地夹杂着对祖国的回忆(好的和坏的)。 崇刚在中国已经是一位颇有造诣的艺术家和教师,他带来了对文化混合性的探索,这种混合性可以通过视觉艺术来象征性地表达。 最初感受到澳大利亚更自由、更开放社会的影响后,他逐渐意识到通过消费主义和媒体进行的更微妙的操纵。 崇刚对这些文化控制手段感兴趣,他将自己祖国的限制与企业广告和媒体等的力量和影响进行了比较。 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他都拥护和颂扬知识和教育的价值,描绘了高大但脆弱的书塔。

 
杜崇刚,余像系列2015

 
杜崇刚,秘密2007

崇刚的大部分思想都受到道家哲学的启发,道家哲学提出人类与自然世界之间的和谐平衡,我们的物种被视为不可分割的而不是主导的。 不用说,这种乌托邦式的平衡与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的现实相去甚远,重工业、媒体和自然资源的贪婪消耗迫使我们在妥协的环境中生存。 用艺术家自己的话说:

“作为一名对技术发展的伦理和人类文明的环境成本(例如自然资源的无限开发和社会政治的明显减少)感兴趣的艺术家,我打算通过绘画、摄影、雕塑和视频的语言来研究这些想法 。作为一个与两种传统对话的澳大利亚华人,我将把我的调查置于两种文化的混合空间中”。

 
杜崇刚,介入系列2018

 
杜崇刚,红色笼子2012

文化之间的“混合空间”可以有多种形式。 我们很可能认为这是一个国际空间,但混合性也可以代表穿越时空的旅行者。 崇刚对中国早期朝代的专制政治以及随之而来的类似镇压和腐败行为的兴趣表明了一个与人类职业一样古老和普遍存在的连续体。 崇刚画作中,偶尔会有一只小鸟栖息在一堆书上,一有危险就飞走。 这位艺术家暗指焚书的反知识分子历史,这是许多独裁政权的标志。 有时报纸也有代表; 皱巴巴的,易碎的,可降解的。 我们看到了图片和标题,也许是“假新闻”? 在崇刚的大部分作品中,精心安排的主题群体相互碰撞,尽管起源遥远而经常相互呼应。

杜崇刚的画功精湛。 他的笔触既敏感又自然,视觉上精确但从不紧绷,而他的构图在调色板中柔和但从不沉闷或乏味。 他对这种媒介的掌握可以从不需要炫耀来证明。 这些画静静地引人注目,无一例外地令人难忘。 因此,它们既体现了他提出的“混合空间”——东西方技术的无缝结合——也体现了一种混合的敏感性,一种既永恒又近乎音乐的隐喻视觉。 通过这种方式,观众获得了思考和记录艺术家对当代社会危险失败的细致批评的空间。 但这些不是愤怒的画作,它们也表现出爱与同情。 它们慢慢地展现自己,为我们提供了艺术家训练有素、深思熟虑的凝视的记录。

然而,尽管精通绘画,崇刚并没有将他的作品局限于单一媒介,而是在一系列其它媒介上表现出同样的诗意流畅,

包括摄影、录像和雕塑装置。 作为一名跨文化艺术家,他的作品体现了一种迷人的传统,那就是将其它传统融入我们自己的传统,这种动力不断扩大我们对“澳大利亚艺术”的理解。 崇刚证明视觉艺术是一种通用的语言,就像音乐一样,可以在世界之间架起桥梁。 凭借丰富的技能和对社会历史和政治的独特理解,他为我们的文化带来了很多,丰富了我们以他独特而强大的愿景。

 

本文作者:迈克尔·维尔博士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学院(MADA)教授

 

版权所有

 

 
杜崇刚,不确定方位2012

 
 
杜崇刚,介入系列2018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