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遗珠,邢冕之先生序 ——“外公的书,背后那穿越百年的往事”拾遗

名人传记,旅游见闻,历史故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沧海遗珠,邢冕之先生序

——“外公的书,背后那穿越百年的往事”拾遗

      今年清明节,我写了一篇“外公的书,背后那穿越百年的往事”。文中提到民国初期,先外公么文荃著、曾外公么立祥校订、盛兰学社出版发行之《华英成语格言合璧二千句,Chinese---English Idioms and Proverbs》。历经80年后,这本书又被北京新星出版社“挖掘出土”,整理再版,并于2015年面世。先外公的这本书,于是有了两个版本,即“民国版”和“新版”。

      新版比民国版在排版、装帧、印刷与纸张质量各个方面都有很大改进,新的中文书名《成语格言里的中国智慧》也极富时代气息。但从内容上说,唯一的区别是新版割舍了邢端先生为原书所作的“邢冕之先生序”。本书的整理加工乃至出版发行,我完全没有参与。新星出版社联系到我的时候,新版已经即将上市发行了。因此我不知道出版社何以割舍邢老先生的序言,但我想人家必有合理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先外公也为此书做了中英文的“序例”。如果两序言同时存在,可能出版社认为有重复之感吧?

图片:邢冕之先生序

注:邢老先生所撰序言之全文,我以简体字恭录于本文结尾,供雅者赏析。

      遗珠之憾

新星出版社颇为欣赏先外公亲自写的双语自序,不仅在本书新版的四个分册里,重复刊印四次,而且为外公的中文自序,几乎逐句加上了必要的注解。因为自序是古香古色的文言文,没有这些注解,今人阅读会有困难。新星出版社上下同仁齐心协力,高效率地再版先外公著作,我心怀敬佩与感激。

      然而,割舍邢老先生之原序,令我颇有遗珠之憾。因此,我想稍微谈谈这篇序言。先外公何以邀请邢端先生为他的书作序,一定事出有因。我先说几句题外的话。

一本书的序言重要与否,似乎见仁见智。我想这既因人而异,也因“文”而异。以我自己为例。我的专业是数学,我读的书只分两类:“书”与“闲书”,不是数学书,对我都是闲书。我读闲书的时间,大致有三段:中、小学年间;“大革文化命”不务正业时期;第三就是退休后,我赶紧补习文化的现阶段。读数学书,我就不读序。因为那大多是作者自序,写得枯燥无味不说,而且千篇一律,无外乎是本书适合什么人读,本书成书经过以及向某人致谢,等等。但是“闲书”的序言,就不能一概而论,其高下可有天壤之别,这取决于作序人的修养、学识和责任心。请人作序,我有一点儿切身体会。

我写过一本散文集《走近大师,12位科学家的美丽人生》。我知道,一本书的序言与后记,都是为了加强该书拟传送给读者的信息。前言重在引导介绍,后记则是归纳总结。

因为《走近大师》这本书,讲的都是我敬佩与熟悉的大师们之成才之路,所以这是一本有关教育的书。于是我请丁石孙和刘秀莹二位先生为本书作序。这二位先生,均是我的师长,是两位著名的教育家,分别担任过北京大学和北京四中的校长。我希望他们写的前言,可以提高我这本书的品质。果然,丁、刘二位写的超出了我的预想,为我这本书增添色彩。

至于我这本散文集的后记,则选用我的另一篇散文“我家的五代孩子王”代用。这篇故事讲的是我的曾外公、外公、父母辈、妻子和我、直到女儿们这一辈,前后五代从事教育的故事。我想,这篇文章“代后记”是恰当的。

以我的亲身体验,著书者请何人作序必定三思而后行。事实上,先外公邀请邢老先生作序,是非常自然的。

邢端先生与先辈三代之缘

首先,邢老先生何许人?在维基百科或百度百科,均有关于他的条目。摘录如下;

邢端,字冕之,贵州贵阳人,生于1883 年。1901年辛丑科举人;1904 年甲辰科进士。毕业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及东京法政大学。历任翰林院检讨、奉天八旗工厂总办、天津工业学堂监督、北洋政府工商部佥事、图书馆主任、农商部技监。 1917年起历任农商部矿政司司长、工商司司长、普通文官惩戒会委员、善后会议代表、井陉矿务局总办。 1951年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1959 年病故。

图片:邢端先生

图片:先外公么文荃

第二,邢老先生与先外公什么交情?事实上,邢老先生与先曾外公,先外公,以及先母这一辈,共三代人有缘。

第一代交谊。老先生在他的序言中说:“君之尊人与余同年举乡荐”。这说的是,邢老先生与先曾祖父么立祥,同是前清辛丑科的举人,二人有同年中举之谊。3年后,邢老先生赴京城参加殿试,再高中进士。

先曾外公眼见西洋人船坚炮利,在西风东渐之大势下,已经无意功名,反在家乡兴办新式学校,就叫“学堂”。兴办学堂、造福乡梓,却致使曾外公典房卖地,几近破产。有几句民谣流传下来:“东亭镇,长又长,出了个举人么立祥;拆大庙,办学堂,满城都赞么立祥。”

第二代交谊。老先生在他的序言中又说:“忽有扣门来见者,则三十年前工校旧学友么君若兰也”。 么君若兰,正是先外公么文荃,号若兰。这句话说的是,邢老先生和先外公,同期东渡日本留学,在大阪高等工业学校的这段同窗之谊。工业学校进修之后,邢老先生考进东京法政大学并完成学业;先外公则考入并且毕业于早稻田大学。

第三代交谊。老先生在他的序言中还说:“君之子女皆卒业京师,绩列异等,代有作述”。这说的是我的先母,姨母和舅父,均从京城北平之大学完成学业,成绩优异。这一代新人又著书立说,指的是外公的“盛兰学社”及其出版物。

“盛兰”这个名字,就是取自于先外公(号若兰)以及先母(号次兰)、二位姨母(号少兰与幼兰)与舅父(号筱兰)各位长辈的名号,雅致而吉祥。

母亲毕业于天津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是出版社的后勤总管。

二姨毕业于北平国立艺专(今中央美术学院前身)国画系,然后留校当助教。她是出版社的美编。

舅父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英文系,是外公的助理,也是出版社的作者。2016年,新星出版社整理再版了另一本盛兰学社的旧作《民国老试卷》,是舅父和三姨共同编著的。

天才三姨没有读过小学,9岁直接读初中,15岁考进北京大学数学系。她数学读得轻松愉快,于是业余写作。她的文章发表在北大校刊,引起胡适先生注意。胡适先生当时是北大文学院院长,把三姨请到办公室,第一句话:"你姓么,这个姓可不常见。但是我认识么某某和么某某。"后来,日本人占领北平,北大被迫南迁。三姨仅17岁,外公不舍三姨远走高飞,三姨只得辍学。她是盛兰学社最主要的作者,既给中学生写数学书,又撰写中、短篇小说。关于盛兰学社,我在“外公的书,背后那穿越百年的往事”中已有介绍,此地不再赘述。

图片:外公和外婆,携母亲、二位姨母和舅父

图片:母亲和二位姨母

图片:齐白石和他在北平国立艺专的弟子们。白石先生右手边是二姨,时国立艺专助教。

 

外公、外婆和母亲、姨母、舅父,在家里招待过邢老先生。外公也收藏有他的的书法墨宝,但在文革中都消失了。想必是在红卫兵抄家造反时,被那一把大火烧得灰飞烟灭了。

先母说:“邢老先生与我爷和我爹,两代人有“同年”之谊,和我爹亦师亦友。所以我们跟他不好论辈分,于是我姐妹兄弟就称呼他老夫子”。如此称呼他,还有个缘故,先母说:“他在我爷办的学堂教过书。”

民国时代的人,讲究礼数。称呼得体,邢老先生欣然受之。我随母亲,本文也就如此称呼他。

顺便说一句,邢老夫子在留日回国后,在前清、民国和北洋政府时代,曾涉足政界。日本侵华后,北平沦陷,他和先外公一样,均闭门不出。两位虽然都是日本留学生,却都不为占领北平的日本人做事。

外公在日本人占据北平前,曾是北平国立艺专的英文教授,兼任训导主任。北平沦陷,外公失业,为稻粱谋,外公卖“文”为生。他写作并兴办了“盛兰学社”。

邢老夫子则卖“字”为生。他的楷书,行草都别有风格,独树一帜,何况他是前清进士。先母说老夫子的书法“一字难求”。

以上是注释邢老夫子序言里说的、他与我家三代人的渊源。除此,“邢冕之先生序”还写了些什么?

邢端先生的序文

老夫子科举出身,国学功底还用说吗?这篇序言五百余字,使用典雅之文言文,凝练概括。若是以现代白话文翻译,非五千字不能达其意。

此序开宗明义,写的是内忧外患、烽烟四起,又加旱涝天灾,全国百姓备受折磨,困苦不堪:“比四郊多垒,烽燧告惊。京畿南北,迭苦旱潦。”

值此国难当头,北平沦陷,邢老先生自己状况如何?他闭门隐居,虽贫穷凄惨,也不随机应变,趋炎附势:“穷居键户,惨戚无权。”仅八个字,一位清高知识分子形象,跃然纸上。

1939年农历7月16日,兵荒马乱之际,先外公带着自己的书稿,拜访邢端先生,邀请他为自己的书作序。两位昔日同窗老友,在日寇占领下之北平再次会面:“执手忻然,各道苦辛;语及前尘,恍若隔世。”这说的是,两位老朋友见面总是喜悦的,互相拉着手,嘘寒问暖;但谈及往事,恍若隔世。

然后 序言进入正题。老夫子概述此书,是作者精选出来的、我国成语格言之精华,并将其译为英语而成。老夫子这样概括,“展卷读之,盖撷吾国格言之精华,而译以英伦文字者也”。然后他评价著书人治学数十年,英文之功力深厚,其表述之清晰、准确、精细、恰当,无须乎多说。老夫子的原话是:“君治斯学数十载,其明碻精当,固无俟论。”

外公的这本书,当时就引发了老夫子一番忧国忧民的感慨:“而予重有感者,夫吾国设学校,治英文,迄今已数十寒暑;而迻译之学,要以侯官严又陵,林琴南,仁和魏冲叔诸君为巨擘。当其脱稿时,几于家弦户诵,人手一编。”

让我稍稍解释一下上面这段话。学贯中西的邢老夫子,此时回忆起数十年前,国家首次开办“语言学校”,开展研习和推广英文教育,并且成就了一时之盛况。他举例说,在英译汉这一领域就出现了:

“侯官严又陵”,正是翻译了英国赫胥黎(Thomas H. Huxley)之《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的严复先生;

“林琴南”,就是从英文翻译了法国小仲马(Alexandre Dumas, fils)原著之《茶花女(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的林纾先生;

“仁和魏冲叔”,乃是翻译了美国斯托(Harriet Beecher Stowe)之小说《黑奴吁天录,(Uncle Tom’s Cabin, 又译为:汤姆叔叔的小屋)》的魏易先生。

老夫子称以上三位为翻译界之“巨擘”,并形容他们几位的作品一旦上市,就深受喜爱,争相购买,几乎家家吟唱,户户诵读。这是何其难得的中西文化交流之盛况!

接着,老夫子口气一转,谈到当下之不景气。“积至今日,宜有方驾严林诸贤者出,而与世界文人抗。”他这里感慨说:英文教育积累至今,本应当出现更多的可与严复、林纾比肩的人才,去在世界上争得中华文化的一席之地。但如今,英汉互译水平每况愈下,时常见到那些生硬蹩脚的翻译,非但不能传达出原话的要旨与趣味,竟然翻译得荒谬离谱,引来报刊杂志天天讥笑讽刺:“乃近今所译述者,匪惟鉤辀格磔,莫解其旨趣;而支离荒诞,腾笑于报章,靡日无之。”老夫子不由得长叹:“嗟乎!以历年惨淡经营之教育,即此区区异邦文字,其成就乃日趋卑下若此;尚冀其出厥所学,以造福人群哉?!”他几乎在呐喊:惨淡经营了数十年的教育成果何在?就连这么个外邦文字的研习,都每况愈下,还能指望教育出人才、以其所学造福国民吗?

说到底,谁的错?老夫子怎能不明白。究其根源乃是近几十年军阀混战、国共内战,日寇侵华,国家连年遭受战乱,教育事业必然随之衰败:“国事之蜩螗,学术之废坠,固其所也!”

尽管大势如此,知识分子无力回天,老夫子仍不失学者本色,继续诲人不倦,向社会推举外公的这本书。他如此说:先外公“独能本其所习,以古人之嘉言懿训,慎思明辨,一一以英文译之。既资中西文学思想之沟通,复树青年立身之楷则。”老夫子告诉读者:先外公擅长汉英互译,并以批判性思维,在美好的汉语成语格言中、精心挑选,再把这些汉语名言译为英文。如此不仅实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而且这些筛选出来的格言本身,就是青年人立足于社会,为人处世的准则。

老夫子写的序言,最令我感动的是结尾几句话。他写道: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沦陷区的老友“戎马仓惶之际”,依然故我,恪守道德,孜孜不倦,著述立说直至“终古”。最后一句话:“然则读君书者,必有重其文行,而嗟其遭遇者也!”意思是,您的读者必定会敬重这位写书人的道德文章,并悲叹写书人的遭遇!这一语道尽,作序者与著书人的君子之交与惺惺相惜。

最后是老夫子署名:己卯七月既望,贵阳,邢端

邢冕之老先生的这篇500字序言,言简意赅,感情充沛。从国难说起,谈到教育,特别是英文的教育。字里行间流露忧国忧民,寄望未来和青年一代。教育救国,是民国那一代善良知识分子们的共同理念。这篇序言的立意与文采俱佳,在序言类文字中极为罕见。毫无疑问,能写出如此宏大格局,既大处着墨笔,又具体入微,鞭辟入里,声情并茂的序言,定是源于邢老夫子学贯中西的学养,从政和从教的阅历,忧国忧民的内心,孤傲清高的风骨。

邢冕之先生序

比四郊多垒,烽燧告惊。京畿南北,迭苦旱潦。穷居键户,惨戚无权。忽有扣门来见者,则三十年前工校旧学友么君若兰也。执手忻然,各道苦辛;语及前尘,恍若隔世。语次,出一册相示。展卷读之,盖撷吾国格言之精华,而译以英伦文字者也。予于佉卢文字,仅识之无。君治斯学数十载,其明碻精当,固无俟论。而予则重有感者,夫吾国设学校,治英文,迄今已数十寒暑;而迻译之学,要以侯官严又陵,林琴南,仁和魏冲叔诸君为巨擘。当其脱稿时,几于家弦户诵,人手一编。积至今日,宜有方驾严林诸贤者出,而与世界文人抗。乃近今所译述者,匪惟鉤辀格磔,莫解其旨趣;而支离荒诞,腾笑于报章,靡日无之。嗟乎!以历年惨淡经营之教育,即此区区异邦文字,其成就乃日趋卑下若此;尚冀其出厥所学,以造福人群哉?!国事之蜩螗,学术之废坠,固其所也!

君今独能本其所习,以古人之嘉言懿训,慎思明辨,一一以英文译之。既资中西文学思想之沟通,复树青年立身之楷则;以视彼稗贩为名高者,其度量相越,为何如也、君之尊人与余同年举乡荐:君之子女皆卒业京师,绩列异等,代有作述:故虽于戎马仓惶之际,犹矻矻穷年而不已。尽君之思力,讵忍以兹舌人之业,而终古哉?然则读君书者,必有重其文行,而嗟其遭遇者也!

己卯七月既望,贵阳,邢端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