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公寓,在我们小时候其实不算很有名的。
但这次因为住在它的附近,对它有了多一些的了解。
首先,小云在4月19号那天陪我去看了一下。听说,里面还有一个后花园,从外面是看不见的。
后来大学同学“小山子”看到我的朋友圈,就发出邀请,让我去那里的后花园约会。估计他是替别人传信的,因为他定居在美国,发邀请的人自己没有出面,也许是大学时代的某一位“暗恋者”。我也因为忙,没有时间。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查了一下维基百科:
长江公寓(原名:卡尔登公寓)位于上海市黄浦区黄河路与凤阳路交汇处的一個公寓。周围景点有国际饭店、长江剧場、人民广场等。是黄浦区历史保护建筑。长江公寓在1934年由当时的上海房产商沙遜洋行所建,每层25套,1935年竣工。由于公寓与卡爾登大戲院較近,所以得名卡爾登公寓。1956年由房管部門接管,由於當時卡爾登大戲院已改名长江剧場,所以卡爾登公寓也更名長江公寓。1974年後,每栋建筑都被加盖了二层,来缓解用房紧张。
- 张爱玲:1948年,张爱玲和姑姑张茂渊又一同搬到了黄河路卡尔登公寓301室,在该处居住至1952年之后离开了上海前往香港。由此该公寓也成为张爱玲在上海最后的落脚点。张爱玲住的时间尽管只有四年,却是很重要的四年,张爱玲在这里创作了电影剧本《太太万岁》和《不了情》,以梁京的笔名连载发表了长篇小说《十八春》(后改名《半生缘》),还写了一篇中篇小说《小艾》,这里也是张爱玲在中国大陆的最后一处住所。1952年7月,张子静到长江公寓找姐姐张爱玲。开门的是姑姑。“你姐姐已经走了。”啪一声,门关上了。
据《上海掌故辞典》记载,卡尔登公寓在1934年由沙逊洋行业广地产公司投资兴建,由凯司洋行设计并监工,次 年竣工。因为临近卡尔登大戏院,就取名为卡尔登公寓。当时建成时,内部地板全部用细柳安木,并配备高级卫生设备。公寓 里处处是铜制的把手、锁、徽记。公寓等级森严,设有四架楼梯,供不同层次的人进出。每个层面有二十五个套房,S形走廊 上铺着地毯。那时公寓这头的人要到公寓这边来乘电梯,必须经过其他的二十几个房间。
我小时候,家里的铁窗,也是这样的把手,看着好亲切,是同时代的产品。
从4月19日到23日,我就住在它的边上,每天早上从它身边走过,去黄河路吃早饭。想想,张爱玲也许也在这条路上走过,心里就起了一阵异样的感情。
后花园没有去成,但是后花园的故事倒是读到了,蛮有趣的:
《长江公寓》,淡褐色的马蹄形的外形,从凤阳路口一直延伸到黄河路上 ,东一块西一块的颜色参差不齐地罗在外墙上,像是伤口拙劣的包扎。公寓由两块建筑组成,沿街的建筑高7层,里面的建筑 则高14层,两幢建筑中间则是块花园。初到公寓的人,多半会在里面迷路,这里沿用了建造者的习惯,二楼叫做一楼,而底 楼的住家则要从电梯旁边一扇通往花园的门进去。进去,头顶上盘绕着管道,沿街的两边都是餐厅的厨房,一近傍晚时分就开 始轰轰地工作,人走在园子里,巨大的油烟味留不住任何人。而所谓的《长江公寓》后花园,据居民讲,从前这里一年四季都开着白玉兰、樱 花,还有个八角亭子,在楼上走廊推开窗户,就能享受到这里的空气。后来亭子在大炼钢铁时被毁了,那些花花草草自从和油 烟做邻居后,再也没开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