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求致富,合作社初成。
号令一声下,农村喜气升。
政府号召走集体化道路,农村各地纷纷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史庄合作社由村长史钦航兼任社长,他想亲自抓出一个样榜来。他让史维桑任副社长,史维宪为会计,学祥、维营为计工员。东庄史学英想加入史庄合作社,经过征求群众意见,大家一致同意。合作社规定,土地集中计划耕种。大的生产资料如耕牛、犁、耙、大车、大磨等作为股份入股,归集体所有。因为暂时没有公共社房,耕牛暂时还由私人负责喂养,饲料由集体统筹分发。其他的大型农具也暂时由私人保管。于此同时,社里抓紧研究,积极准备建造社房。祝安也对史钦航说:“这是你们村成立的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一定要建设好,搞出经验,以便推广。你们的社房也要抓紧筹建,如有困难乡里可以帮助一下。”
史钦航说:“不要帮助,我们自己有能力。”
为了加强合作社领导力量,史钦航又把史维新、史仰珠两人吸收到领导班子里。让维新指导维宪做好会计工作,让史仰珠指导协助维桑抓好社里的生产工作。由此便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领导班子,他们称之为社委会。社委会成立后,便立即研究决定筹建社房。史仰珠说:“有了社房,我们就有了集体财产,大家也就更关心合作社了。”
姜二舅听到消息后也说:“有了社房,耕牛可以集中饲养,大的农具可以集中存放,种粮可以集中保管,这才像个大集体,大家庭。”
维桑说:“还是二舅概括的好,到底是老党员,站得高,看得远,以后你就做我们的顾问。”
二舅说:“你这孩子,又拿老头子开玩笑了。我不过是高兴了,随口一说,当什么顾问啊!现在老了,身体也不好,自己都顾不了自己了,还顾合作社,那也太自不量力了。”
祝善说:“姜老二,你不愿顾,我来顾。盖社房很容易,大家事,大家办。每家拿两根木棒,背两捆麦草,出两个劳力,干它十天半月,房子就起来了。”
史学英听了也说:“打地基,垒墙头,架屋梁,盖屋顶,我们许多人都会,难不倒。”
社委会最后商定,社房就建在庄东头土地庙南面。先盖四间正屋,门朝南,东西展开。门前留块场地,作为打麦场。垒墙就从屋后不远处取土,西侧便是祝安、祝本几家门前的大汪塘,取水也很方便。
打地基那天是星期日,正巧维华也在家,他要去参加。母亲说:“你下午还要上学校,在家歇着吧!”
“累不着,出门就到了,我去工地看看,学习学习怎么样盖房子。”
打地基是把一个大石磙子,用两根长长的粗木棍从两边夹住,再用麻绳紧紧撬好。一边站着八个人,随着口号声,一起把它举起,再狠狠地砸下去。这里没有石头,几百里以外才有山,所以地基和墙壁都是用土夯成,必须夯实夯坚夯牢。维宪、学祥已经长成大人,他们都参加抬石磙子打夯,维营也在拿着铁锨帮着整土、加土,维华见了,也忙找把锨参加干活。
领头叫号子的是东庄来的史学英。他领头呼喊一声,大家便合力抬起石磙猛砸一下。他有节奏的喊着,大家也便有节奏的夯着。学英一边编词一边呼喊,大家一边听着一边夯着:史家人啊---,咚!真能干啊---咚!盖社房啊---咚!不怕难啊---咚!决心大啊---咚!齐出力啊---咚!使劲夯啊---咚!根基固啊---咚!房子牢啊---咚!新社会啊---咚!干劲大啊---咚!跟着党啊---咚!大步跨啊---咚!随着一声声的口号,石磙被一次次的举起,地上发出有节奏的咚咚声。大伙精神振奋,热情澎湃。
维华觉得这口号就是激动人心的诗,这劳动场景就是美丽的画。他正在观赏着,忽见“小老虎”维营把锨一扔,跑过去抬石磙子打夯。维华见了,也把锨一丢,去抬石磙。史钦航大爹见了,高兴地说:“好家伙,今天我们庄上小铁牛、小老虎都上阵了,还怕盖不好社房吗?”
祝善见维华也上去抬石磙打夯,连忙喊:“大毛,大毛,这活重,你不能干!”
维桑说:“大伯,不要怕,他是铁牛,累不着!”
他比维华大了十二岁,都是属老虎的,常爱拿维华开玩笑。他从不叫弟弟,也不叫学名,喜欢叫“大毛”,有时也喊小名。但喊小名时,小娘不乐意。所以渐渐地就不叫了。维华、维营都是属虎的,同一年生。维营先取了个小名叫“老虎”,维华后来的小名就叫“铁牛”,但后来他们上学了,有了学名了,也就很少有人再称呼他们小名了。今天钦航大爹一高兴,便把两人小名又揭示出来。
“维华,快回家吃午饭,下午还要回校呢!”母亲站在门口喊。
维华刚上阵,干得正起劲,不想走。维营、学祥都劝他快回家吃饭,不要耽误上学。
午饭后,维华便独自一人背着书包回校。过了巴集,便感到两腿发酸。干了一个上午活,现在才觉累了。但他不敢怠慢,必须在晚自习之前赶到学校。想到此,他便咬着牙,快步行走,他想什么“铁牛”啊,木头牛都不是,干了一点活就累了,想到此自己也笑了。
到了学校,同学们都已吃过晚饭。他只好到厨房向师傅要了两个馒头,边吃边去上晚自习。
打夯号声响,干群精力旺。
筑墙打地基,老少情高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