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哈佛案宣判之时,让我们谈谈为什么在乎多元,为什么有人害怕多元

从大陆来到美国,至今在东西方度过的时日大致各半。愿以我所见所闻触及一下东西方的文化和制度。也许能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今年6月将判决的案子中,“学生公平录取组织诉哈佛大学的校长与教职员案”(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 v.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备受瞩目,因为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该案将决定平权法案的命运。

平权法案的初衷是照顾弱势群体。但这样的实践一直在受到挑战,包括官司一直打到联邦最高法院的1978年的“加州大学董事会诉巴基案”(Bakke v.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当时的最高法院自由派大法官并不占多数,而最高法院决定接受这个案子就被自由派认为是不详的征兆,因而辩护的任务相当挑战。

代表加州大学的首席辩护律师,前美国副检察长和水门事件特别检察官阿奇博尔德·考克斯(Archibald Cox)为了说服很可能是该案判决关键一票的保守派大法官刘易斯·鲍威尔(Lewis F. Powell Jr.),在辩论中引入了他认为特别针对鲍威尔胃口的“多元化”的理由。

事实证明,就那个案子而言,考克斯的策略是正确的,鲍威尔的确就是那个关键的一票,而多元化的理由救下了平权法案。



美国大学招生多元化与平权有关吗?

虽然考克斯的策略救下了平权法案,但同时也剥夺了平权法案的历史意义和其纠正种族主义的道德基础。在随后的相关官司中,试图维护平权法案的一方无法理直气壮地从种族歧视的角度为平权法案辩护,只能受限于“多元化”这个理由。

这一次,原告“学生公平录取组织”冲着多元化而来,称这样的理由是“严重错误的”并产生“粗鲁的刻板印象”。现在的高院恐怕比1978年时更保守,这一次,只怕是“多元化”这个理由也难以挽救平权法案了。

可是,美国大学招生多元化真的与平权有关吗?说实话,这是我曾经一直的疑问。了解了多元化理由的来龙去脉后才明白,这不过是一个缓兵之计。如果这个理由今天不再有当初的作用,也许这样反倒可以让这个话题返璞归真。

不管这届高院是不是能够接受,种族歧视的确应该是平权法案真正的理由。正如《大西洋月刊》作者塔-内西·科茨(Ta-Nehisi Coates)在《赔偿的理由》一文中指出的,“平权法案是否意味着增加‘多样性’?如果是,它只是与黑人的具体问题有些微的关系——黑人的具体问题是美国几个世纪以来对他们的掠夺。”



大学招生多元有意义吗?

即便多元化不再能够作为大学招生实施平权法案的理由,不代表我们就不需要考虑多元。我始终认为,平权法案是一回事,多元化是另外一回事,彼此不需要相互取代,也不存在相互排斥。两者都是好东西,都需要发扬光大。

为什么我们需要维持平权法案不是本文的话题,留待以后再谈。今天就只谈谈多元化的意义。我先讲个故事吧。

女儿大学期间,每次回家都一定会请她的发小R来咱家吃顿饭。R是个我看着长大的孩子,自然也是格外关爱,饭桌上必问长问短。犹太血统的R去了一个在华人家长看来排名不怎么样的州立大学。因为身边几乎所有人的孩子都去了一流大学,每次与R见面,我特别喜欢问问她学校里的事情,因为她所在的学校是一个我不熟悉的环境。

有一次R来吃饭时,正好芝加哥大学刚刚率先宣布SAT不再作为申请入学的必要条件,我就请R谈谈SAT。她说的话让我大开眼界。

R本人考SAT前曾上了个补习班。这在她当时所处的环境中是很平常的事情。到了大学她才知道,即便是如此普通的补习班,对她的几个大学同学来说也是无法承受的奢侈。她的原话是:It wasn't even an option(他们根本就没有选择)。她说,走出去后才知道,我们镇的收入水准是相当小康的。

说实话,我有点吃惊,不是我不知道我们镇的平均收入不算低,而是R居然体会出了自己经济上的优越——在我眼里,她的家庭经济环境与优越差了一大截。

R说,这个大学让她了解了在自己的家乡了解不到的东西,她感激自己就读的学校提供了一个多元的环境。最后她说了句让我感动的话:“It made me a better person(这使我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R毕业后事业的发展很不错,稳步地往上走。但我认为,当她说就读的学校使得她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时,这个教育已经成功了大半。如果说孩子们欣赏、拥抱多元的环境,并从中有所收获,我们有什么理由反对呢?



我们为什么在乎多元环境?

我读到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大概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一个作家协会组织了一个团去农村体验生活。当地农民招待好吃好喝。饭局快结束时,负责招待的人特意问,是不是吃得满意。写这个故事的作家回答说,饭菜都非常合胃口,味道也好,唯一不好的就是满桌的苍蝇。那个当地人说:“可是这些苍蝇只吃一点点啊!”

那个作家说这件事给他的印象特别深刻,他以后写作时总会想到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因为在不同环境的人对同一个事物的视角和感受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这个故事同样也给了我深刻印象,而且让我回想起自己类似的经历。

上世纪70年代,我还是个小学生时,曾多次与哥哥一起去青岛度暑假。那时,上海的生活与外地的有很多不同,亲历这些不同挺挑战人的认知的。

那时,上海粮店里有两种面粉供应,我们称为黑面粉和白面粉。青岛也一样。但是,青岛的白面粉比上海的黑面粉还要黑。

那时上海人买菜挺辛苦的,要早起去排队。但青岛人根本没有队伍可排。比如,鱼铺的门板一年四季都不用卸下来,因为那个年代青岛常年没有鱼供应。青岛可是三面环海啊!每每与小伙伴说起为什么青岛没有这个没有那个,我这个上海人总是被呛:“因为都供应给你们上海了。”

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用面粉换面条的事情。上海粮店里有卖现成的新鲜面条和馄饨皮,青岛没有这些东西卖,但可以去面粉加工的地方用面粉换。大舅家都是自己擀面条,但在我的央求下,表姐带我去了换面条的店。结果我吃惊地发现,顾客是把面粉交给店里,同时拿走已经做好的面条。就是说,你换回来的面条不是用你拿去的面粉做的。而且你不知道你拿到的面条是用谁的面粉做的。

虽然我那时还只是个小学生,但我已经感觉到,以“上海标准”,这样的物物交换难以接受——如何保证食品卫生?现在想来,如果我当时就说出自己的想法,不知道上海的孩子与青岛的孩子之间会发生怎样的争辩。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同时了解双方生活环境的人会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有两种不同的实践方式,也更可能给出公平的评判。



极端右翼为什么那么害怕多元?

不久前,佛罗里达州长罗恩·德桑蒂斯(Ron DeSantis)签署了几项立法,在很大程度上禁止佛罗里达州的公立大学和学院在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性举措上投入资金,并实施了其他可能重塑公立学校高等教育的措施。

说实话,德桑蒂斯所代表的极端右翼反对公平和包容性在预料之中。但以立法的方式在大学教育中阻止多元化,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说多元化与平权无关是一回事,直接抵制多元化是另一回事,需要说得出口的理由。而德桑蒂斯给出的是没有理由的理由。

德桑蒂斯说多样性、公平和包容是相对较新的概念,是由“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简称BLM)的“骚乱”引发出来的,并将其贴上了“强加意识形态议程的幌子”的标签。而德桑蒂斯的州长办公室将多元化称为“觉醒文化”(Woke)的“试金石”。(Woke是一个源自非裔美国人英语的形容词,意思是“意识到并积极关注重要的事实和问题(尤其是种族和社会正义问题)”。)

多元化应该是一个比较中性的概念吧?要不为什么当年面对一个偏保守的最高法院,考克斯要用这个概念去救平权法案呢?但这样一个中性的概念居然就成了“试金石”,可见这些人真的是极端右翼。那么极端右翼怕的是什么呢?既然BLM是“觉醒文化”的试金石,那么他们害怕的就是觉醒了。

问题是,觉醒又代表了什么呢?

BLM是一项由黑人发起的社会运动,旨在强调黑人所经历的种族主义、歧视和种族不平等。它主要关注的是警察暴行和针对黑人的出于种族动机的暴力事件。该运动始于2013年,但在2020年5月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被警察当众活活跪死后,这一抗议活动席卷全球,有60多个国家的民众参与了抗议游行,而美国的抗议人数估计有1500万至2600万人,使其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运动之一。

是弗洛伊德被跪死这一事件,让更多人参与了BLM运动,而这场震撼全球的运动又唤醒了更多人看清种族歧视的真相。极端右翼害怕的就是人们了解真相吧?

难怪他们害怕多元,因为越多元就越容易接近真相



结语

多元是公平不可或缺的基础。多元并不能保证公平,但没有多元肯定难以公平。

一个社会要公平地运作,必须倾听来自不同的声音。所以,多元应该体现在社会的所有方面,包括大学,因为大学培养的是将来要在社会中承担各种重要角色的人物。

也许多元化并不是为平权法案辩护的完美理由。但是,美国黑人问题上的巨大分裂恰恰证明我们太需要多元环境了,而不是相反。如果不是给予分裂的双方充分的发言权,我们如何能够保证发现真相,保证相互理解,保证公平呢?


参考资料

https://www.nytimes.com/2023/02/15/magazine/affirmative-action-supreme-court.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3/05/15/us/politics/ron-desantis-dei-bill.html

https://www.tampabay.com/news/education/2023/05/15/desantis-new-college-higher-education-sb266-christopher-rufo-critical-race-theory-gender-major-changes-legislation-indoctrinati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gents_of_the_University_of_California_v._Bakk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oke#:~:text=Woke%20is%20an%20adjective%20derived,to%20racial%20prejudice%20and%20discrimination%2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eorge_Floyd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lack_Lives_Matter

 
本文为非营利调查新闻编辑室“Information Justice信息正义)”原创作品,《美国华人杂谈》联合发表。
fancyorange 发表评论于
美国是多种族国家,多元文化必不可少,否则社会难以和谐。至于极右翼,他们认为美国应该是白人的国家,少数族裔不过是点缀。现在的共和党很有意思,几乎是逆历史潮流行事,所以要靠谎言和歪门邪道了。
武胜 发表评论于
其实最高法院对平权的态度已是相当公允的了,你可以适当照顾多元化,但不要搞定额、按人口比例分配这一套。以多元的理由挽救平权法案,表明平权法案过时了,应该来一个多元法案。
葡萄美酒308 发表评论于
难以理解这种思维。这种所谓的”多元化“是通过打压高质量的人,人为提拔不合规定低质量人来实现的,是不公正地牺牲他人利益,无视他人的劳动成果,人为地改变他人的人生道路。如此简单的道理某些人居然就不理解。

说的再通俗一点,靠政府暴力弄出来”多元化“实质上只是一元化,就是符合某些人思维的一元化。
mikecwu 发表评论于
其实事实非常简单明了,“多元化”只是一个借口而已.私立大学需要赚钱,需要让自己大学出更多的杰出人才,才能震大自己名气。华裔虽然学习好,但大学毕业出来后在职场升职机会不如黑人和白人,因为华裔和亚裔在美国人口太低,很多需要人气的行业没有亚裔发展的前途(比如表演艺术,好莱坞从来不会用亚裔演员做主演;在政界发展,亚裔候选人基本没戏。黑人当著名演员和政客的机会就大得多。在商界,一个白人员工为主,白人客户为主的公司不会栽培和提拔亚裔的)。因此私立大学光看成绩收纳太多的亚裔是亏本生意。

你要真的多元化?那就多从世界各地招收高素质的移民。与其降低标准录取非裔,不如保持一视同仁的高标准,多从非洲招收国际学生。但这有两个问题会得到美国人的不满:首先大部分美国人并不希望增加有色人种的人口数量,因此扩招有色国际学生(日后会移民在美国)不是他们希望看到的;第二就是如果在世界各地一视同仁招生,最后还是主要招的是亚裔而不是非裔。

因此大家明白这个幕后的真正原因就好了,不用非得花钱请律师打官司来捅破他们的遮羞布。我们真的想为子孙后代的利益着想,就努力增加我们的人口,而不是去哈佛闹事。就算哈佛被迫多录取亚裔,最后亚裔毕业出来仍然竞争不过白人黑人,你只能把哈佛拖垮而已,对谁都没有好处。
modems 发表评论于
白左言论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R本人考SAT前曾上了个补习班。这在她当时所处的环境中是很平常的事情。到了大学她才知道,即便是如此普通的补习班,对她的几个大学同学来说也是无法承受的奢侈。】
假设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没奢侈钱上补习班,自己认真学习,GPA 3.9。
同时一个富人家的孩子,有奢侈钱上补习班,自己吊儿郎当,GPA 2.9。
这两个孩子谁应该优先录取?
等答案出来以后,我们再增加一个假设。
假设那个穷孩子肤色较浅,那个富孩子肤色较深。
现在这两个孩子谁应该优先录取?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