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达卢西亚的早春之行(十)科尔多瓦(1)老城的魅力

滌荡襟怀须是酒,优游情思莫如诗。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科尔多瓦(1)老城的魅力

科尔多瓦Cordoba在塞维利亚东北方向约一百三十公里处,乘火车不到一小时即到,而坐长途大巴车也只是一个半小时的旅程。

科尔多瓦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其老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纪的罗马时代。当年的罗马帝国,曾控制伊比利亚半岛的东部和南部长达六百多年。古罗马人是一个喜欢搞基本建设的民族。他们所到之处,开道路,修城墙,建水渠,架大桥,造剧场,筑庭院,忙碌得不亦乐乎。在忙碌的几个世纪中,在地中海两岸,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给整个世界留下了不可没灭的影响。

老城中的主要建筑,包括罗马桥、古城墙、主教座堂、主教座堂周围的老街巷、基督教君主城堡等,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总体名称为“科尔多瓦历史中心”。

以历史悠久程度论,在老城留存下来的历史遗迹中,年岁最大的当数公元一世纪罗马人建的一座石桥(图1、2),当地人叫“罗马桥”。初春之季,我们来时,正值枯水期。此处的河流,还是瓜达尔基维尔河,显然是塞维利亚那里的河段的上游,河水不算多,水流缓慢,但此处河床颇宽。桥总长三百三十一米,宽九米,通体用黄色石头建成,造型古朴,俨然大观。

图1、2

桥的北端,是一座罗马文艺复兴风格的门楼(图3),称为大桥之门(Gate of the Bridge),建于十六世纪。桥的南端,有一座伊斯兰风格的军事防卫古堡(图4),叫卡拉霍拉塔楼(Calahorra tower),建于阿尔摩哈德哈里发国(Almohad Caliphate)控制科尔多瓦的十二世纪。两座建筑,风格各异,南北对峙,但均结实厚重,隔桥遥相呼应。桥的中部,则塑有天使圣拉斐尔的神像,香火不绝,据说这位神祗是科尔多瓦人认定的守护神(图5)。

图3-5

在罗马桥的北端,进大桥之门,左行几十步,可见一高高竖立的一座柱形雕塑。这是圣拉斐尔凯旋柱,这是为庆祝费尔南多三世收复科尓多瓦而建造的纪念柱。最初修建于1765-1781年期间,凯旋柱的顶端站立者,正是科尔多瓦的守护天使圣拉斐尔(图6)。

图6

现存的桥经历过过多次维修,特别是公元八世纪时,阿拉伯人入主此地后,有过大规模的重建。在历年的维护下,此桥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至今屹立如初,还允许行人步行通过。当我们行走于桥上时,那种近距离和古罗马遗迹接触的感觉,有点特别。

古罗马人在科尔多瓦不仅修了长桥,也建了城墙。因年代久远,当年的城墙大都湮没无闻,唯有在城内的罗马神庙遗址处,尚留有短短的一段,如图7所见的罗马神庙柱林的后侧所示。但如今所见的老城城墙,则多建于原罗马古城墙的墙基之上。可谓墙虽不在,基础犹存。

图7

一天午后,我们随着人流在老城的小巷中漫步,不知不觉就走到一座古城墙的城门口(图8、9)。此处位于科尔多瓦老城的西边,城外就是新城,视野豁然开朗,通衢大道贯通南北,其上车流不息。

图8、9

午后的阳光从南方斜射,在地面留下细长的身影。城墙沿南北方向展开,高而厚,壮而实,通体黄色,布局严整,结构美观(图10-13)。

图10-13

今天我们看见的城墙,正好就是在原罗马古城墙的墙基上修建的。尔后复建于公元十世纪的科尔多瓦哈里发王国时期,并在上个世纪中期,又进行过一次大规模修复。阿拉伯风格的城墙和城门,简洁而壮实,雉堞细长,排布密集,堞上是尖形的四坡顶,和我们看惯了的中国城墙,无论是色彩还是造型,均差别极大。城墙下有护城河,但无水,唯留下深深的壕堑。城墙屹立已越千年,在初春的阳光下看去,却并不显得老态龙钟。

沿城墙漫步,可见两尊塑像,一黑一白。黑者是古罗马时代的哲学家塞内加(Lucius Annaeus Senec,4 BC-65 AD,图14)白者则年青得多,是摩尔人时代的穆斯林学者阿威罗伊斯(Averroes,1126-1198 AD,图13、15)。两位学者均是土生土长的科尔多瓦人,是科尔多瓦的出类拔萃之辈。

图14、15

塞内加虽然出生在罗马行省的科尔多瓦,但他受教育于罗马,成长于罗马。他是后期斯多噶派哲学的代表人物,著述颇丰。他在充满阴谋和权术的罗马帝国时代既是哲学家又是政客。在重德行和苦修的斯多噶派哲学中,他主张:“提高道德、智慧,保持精神上的安宁”;“一个人必须愿意过贫穷的生活,藐视财富,崇尚自由,与宇宙相和谐。”但是,说易行难,他本人入世太深,是当时最富有和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且有放高利贷发财的行迹,并卷入了刺杀罗马皇帝尼禄的阴谋,最终被尼禄赐死。

摩尔人阿威罗伊斯出生于科尔多瓦的一个显宦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科尔多瓦的法官,在青少年接受过很好的教育。成年后,阿威罗伊斯先后从事过天文学、哲学、神学、医学、法学等多方面的研究,后来担任法官、宫廷医师、首席大法官等职位,是一位集哲学、神学、医学、天文、伊斯兰法学于一身的大学者和思想家,学识庞杂,著作等身。最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个伊斯兰学者,他对西方文化有着开放的心态和强烈的兴趣。他的哲学著作包括大量对亚里士多德的评论,因此他在西方世界被称为评论家和理性主义之父。

午后一点,我们正在城墙根处用餐,一群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城墙边的阿威罗伊斯塑像旁上现场课(图15)。由于这位学者涉猎范围极为广阔,很难猜测这是哪门课的现场教学。课程的门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基督教国家的西班牙的学生,在向一位穆斯林学者学习。现在的西班牙,心胸开阔,阿拉伯异族统治的历史,也是自己国家的历史;阿拉伯当年的文化遗存,也是今天中学生的学习内容。

科尔多瓦的老城不大,内中的街巷纵横交错,房屋壁立,幽深空寂,极具小城幽巷的古城特色(图16-19)。除了大教堂附近的街巷有热闹的商业气氛外,多数街巷是几百年延续下来的模样,绝少商铺和市声喧闹。老城中,石头铺路,小楼夹道,白墙红瓦,行走于其间,回声可鉴。而黄昏时分,少有人声,安静如太古,初来乍到的游人内心惶惑,不辨方向,不敢久留。

图16-19

科尔多瓦老城的基本格局形成于罗马帝国时代,后来的摩尔王国和基督教王国又不断进行修建和改造,再加上现今西班牙地方政府的精心维护,这就有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幽深感觉和历史韵味。其感觉和韵味甚于我们已经拜访过的马拉加和塞维利亚的老城,和我们后来要去的格林纳达的阿尔拜辛区相比,在伯仲之间。而和国内现今各地政府花费巨资精心打造的仿古街区相比,则有天上地下的差别。

因此,来游科尔多瓦,在古城小巷中随兴漫游,没有目标,不赶时间,是一件人间少有的快事。除了感受幽静和古老之外,尚有两种惊喜等待着你。

其一是,当你漫步于历史之间时,不经意间,偶然侧身一瞥,你会看见高门半掩,庭院深深,里面芳草铺地,花树灿然,布置得颇有情趣(图20-22)。显然,窄街小巷并非只以古旧名世,内中的居住者,应该不乏淑女雅士,甚至可能有藏龙卧虎之辈。

图20-22

其二是,当你久行窄巷,正惶惑间,忽然一拐弯,就见一古寺当头来迎。老城中,各色各样的寺庙极多,不知其来历,亦不详其宗派,但均岁月悠长,保存完好(图23-26)。其中,图26是我们所居住的一条小街的街口门楼。其上的圣徒的名字叫:圣·弗朗西斯科。美国西南部的一座著名城市也叫这名,咱们中国人称其为“旧金山”。

图23-26

这里打算多说一下科尔多瓦的庭院。科尔多瓦的先民们,曾被古罗马的文化、拉丁语、建筑、生活习俗等所同化。这种潜移默化的罗马化影响,虽然已越两千多年,但至今可从老城民居和公共建筑的庭院中窥探一二。

这些庭院,多注重设置疏朗的内庭,采用马蹄形拱廊和罗马柱,且内庭必有植物、水池、精铺地坪等,有古罗马庭院的余韵(图27-30)。立足其前,为其俊朗的风格,典雅的氛围,幽深的气度所折服,久久不能离去。

图27-30

据说,现在的科尔多瓦,每年都有庭院节。庭院节在每年的五月初开始,五月中旬结束,持续两周左右。在西班牙,庭院节又称“庭院开放日”,在这半个月期间,科尔多瓦的居民们会将自己的庭院精心布置,向游人开放,你可以进去参观拍照,再跟主人聊上几句。人们承古铸今,美化生活,其景可赏,其情可赞,其趣可记。

 

泽文H 发表评论于
也许,庭院节还有鹊桥会的涵义。
笑薇. 发表评论于
五月, cordoba 有一个星期的fair,全城人盛装传统服装集会欢庆。一些年轻人身着现代服装在fair旁边的桥的另一边集会。传统上,也是青年男女相识的机会。值得参与。组织者说,都是本地人,鲜有游客。我们得到了特别的关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