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城最近(2023年7月8日)转载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 "习近平和普京的兄弟情可能已经见顶?"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3/07/08/12405010.html
想起在习近平2023年3月访俄之写的一篇博文,"习近平此次访俄,中俄关系由盛转衰的开始",翻出来重读。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4077/202303/14201.html
多篇报道确定,习近平下周访问莫斯科。
1
从中俄关系的角度说,习近平访即将的访俄之行,必是形式大于内容。表面上的鼓噪,无法掩盖实质的贫乏。无论中俄签署什么"重要的双边协议", 都无法回避一个根本事实: 中方不会同意普京最想要的"武器援助"。
习近平此次访俄,是扮演俄乌战争的仲裁者角色。从抛出"12点和平立场", 到"向德国承诺不会对俄提供军援",到秦刚最近与乌克兰外交部长的通话,中国政府将习近平访俄的目的清楚地告诉了世界。乌克兰/美国/欧盟知道中国不会是个"公平的仲裁者", 但向俄国提供军援,则将大大超出乌克兰/美国/欧盟能够容忍的"不公平仲裁者"的范围,让习近平精心设计的"和平特使"失去信誉。习近平要给世界的印象是,中国是诚心诚意地"站在和平的一边", 中国"和平建议"与俄乌双方各自的立场相差甚远,导致此行【暂时无功而返】。
习普双方南辕北辙的想法/期望,让中俄关系在此次访问的喧闹之中开始冷却,并一路下滑。
2
客观上说,中俄无法成为盟友的原因,
1) 没有一致的政治理念
"西方列强的受害者"的共同感受,让中俄双方(或说习普二人)走到了一起。为了改变美国(西方)制定的世界秩序走到一起,但没有一致的政治理念(普京厌恶共产主义/习近平崇尚共产主义), 让中俄联手"只能摧毁/无力建设"。这一特点导致中俄结合在最关键的时刻变得靠不住;
2) 相互不信任
中中国政府在俄国入侵乌克兰之前明显的不同表现来看 (战前称"中俄合作无上限",开战后改口"中俄合作有底线", 以及开战一年来中国政府对俄国有限的物质援助), 似乎可以相信,普京2022年2月(战争前夕)访问北京,并未告知中国自己2周后的战争计划。这说明,即便在签署一个在中方看来"合作无上限"的中俄联合声明时,普京对习近平的信任及其有限/对俄中关系不甚看重。撤换相关的外交官乐玉成/抱头痛哭之后,习近平高兴地屈服于美国人"不得支援俄国武器"的警告,"坐山观虎斗"看着普京的士兵在战场上受煎熬而无动于衷,报了被普京戏弄的一箭之仇;
3) 中俄结盟的领导人
没有领头人,任何组织都无法成事。中俄同盟中无法解决的问题之一,是领导人的确立。10月革命一声炮响后,苏联一直是国际共产主义的领袖,毛泽东不服气与苏联/东欧闹翻。经过苏联解体的灾难,普京只恢复了部分俄国昔日的影响力,但大国心态依旧,不会甘为他人指使;中国当下强势的国力,让习近平无法忍受普京的领导。两个大国历史给各自带来个的历史偏见,造就了两个大人物的狭隘心理,这让中俄实质上的联盟,有个无法逾越的障碍。
习近平/普京最多就是嘴上哥俩好,一起街头吃烤羊肉串的交情,关键时刻不会为朋友两肋插刀。
3
俄国在战争中对民用设施/平民不加区别地攻击,当欧美有个一直的看法:俄国犯了战争罪(在最近的慕尼黑国际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贺锦丽给出美国政府的官方立场)。这一决定,不仅终结了普京战后的政治生命,同时也大大限制了习近平的对普京帮助的程度。因此,习近平的努力(以这次访俄为起点), 将不是要帮助普京延长战争(从而让自己成为战争罪犯或帮凶), 而是迫使普京逐渐通过谈判结束战争。在承诺普京中国会是俄国谈判桌上的同盟的同时,习近平也将开始疏远自己与普京的个人关系。
中俄两国巨大的文化差异中,有一个令人沮丧的共同点,不知节制。这一共性,让中国现在对俄国的帮助,以及日后谈判桌上为停战迫使俄国让步的努力,将会成为日后中俄翻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