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过敏症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化学物质过敏症chemical sensitivity
  特发性环境不耐受(idiopathic environmental intolerance, IEI)过去称为化学物质过敏症(multiple chemical sensitivity),是一种主观疾病,特点为复发性、非特异。
  特发性环境不耐受(idiopathic environmental intolerance, IEI)过去称为化学物质过敏症(multiple chemical sensitivity),是一种主观疾病,特点为复发性、非特异性症状,归因于低水平的化学、生物或物理因素。出现这些症状时,没有可界定疾病的一致性客观诊断性体格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许多实验和观察性研究一致确认了IEI患者的精神病理学因素,提示该病有行为或精神病因。这表明许多IEI病例的基础疾病实际上是精神障碍,如躯体形式障碍、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
  IEI,包括其临床管理。相关内容详见其他专题。( “Somatic symptom disorder: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presentation” “Somatic symptom disorder: Assessment and diagnosis”成人单相抑郁的评估和诊断”和成人单相重性抑郁:初始治疗的选择”和成人广泛性焦虑障碍: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程、评估和诊断”和成人惊恐障碍伴或不伴广场恐怖症的治疗概述”)
  定义与背景
  IEI患者通常自诉对多种化学结构不同的物质敏感,并在暴露于低浓度化学物质时出现多种多样的非特异性症状。患者试图通过改变其生活来尽量减少暴露,有时显著影响其生活。
  这些“化学物质过敏症”人群有时接受“临床生态学家”或“环境临床医生”的治疗,这些“学家”或“医生”认为该病为获得性,在一般人群中非常普遍,且不被大多数其他医生所认识。
  对该病最常用的术语是“化学物质过敏症”,但也使用过许多其他术语,包括“环境疾病”。WHO1996年提议使用IEI来替代,因为这避免了未经证实的病因假设,且许多人将症状归因于化学物质以外的环境因素,例如食物或电磁力。

  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又称成都720所,源于1972年国家计委立项的“七二零工程”,在1980年由教育部和原二机部共同批准成立,专注于核科学与技术研究及高层次人才培养。该研究所由我国著名科学家王淦昌先生首任名誉所长,现任名誉所长为王乃彦院士,所长为安竹研究员。
  研究所现有职工近50人,其中包括7位博士生导师、8位教授,以及多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研究所设备先进,拥有CS30回旋加速器、2.5MeV静电加速器等多台大型加速器及配套实验设备。1993年,研究所建立了“辐射物理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2年成立了“核科学与核技术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分中心”。研究所拥有“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核能与核技术”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核技术及应用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等。
  研究所过去20多年取得了显著成就,研究领域涵盖辐射物理与医学物理、团簇及固体中原子碰撞物理、材料辐射改性、同位素及辐射生物技术、核监测与自动控制技术等5个特色方向。近年来,研究所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如粒子输运理论在聚变堆中的应用、原子碰撞研究、电子原子碰撞实验、储氢材料氦原子团簇研究、放射治疗优化问题、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研发等,并在军民品研究、放射性同位素生产、核素靶向治疗等领域有所突破。
  近五年,研究所承担了众多国家级和部委级重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超过35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包括多个国际知名期刊的SCI收录论文。研究所自八十年代以来,共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0多项。作为四川省核科技的重要力量,研究所与相关单位保持着紧密合作,致力于核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