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十国考察报告( 二, 还是肯尼亚 )

真实的故事,希望您喜欢。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非洲十国考察报告( 二,  还是肯尼亚 )

      意犹未尽, 继续谈肯尼亚。如前所述, 它是我们这次考察的重点。广阔的草原、丰富的动植物自然资源、以及当局对这些资源的合理保护和使用, 使得它们成为这个本来相当贫穷国家难得丰厚的、长远的财富来源。国家对主要旅游区域的交通建设很重视, 道路的维修相当完善。草原的道路复杂至极; 所以外来旅客只能依靠当地旅行社安排行程。众多的地接社之间有竞争也有合作, 价格和服务大体均衡。具体到某一个地接社, 大都是以小型半敞篷越野车(每车有7个座位, 我们这辆车坐6位游客)为单位。司机(兼导游)驾驶技术熟练, 对道路了若指掌(草原的道路比蜘蛛网还复杂), 不但精通英语, 对当地动植物的知识也达到准专业水平。每辆车上还有专业书籍供游客参考(我们这辆车还是中文版的, 说不定下个礼拜要接待韩国游客, 那就会有韩文版的) 。我在此系列向大家卖弄的 "知识", 其实大都是从这些专业书籍抄来的:

小型半敞篷越野车:


我们的司机兼导游非常能干, 服务态度很好。当然这也和小费多少密切相关。比较美国, 非洲的小费很物有所值:


在国家公园内的星级旅馆, 设备是很简陋的 (非洲嘛, 您要体谅); 其中最要命的是 WiFi 常常讯号不畅。我们在AA Lodge Amboseli 的双人房, 房顶是茅草搭的, 墙是帆布围的, 门是拉链开关和锁在地上铁环上的:


这些酒店的优点是没蚊子(即使草原也没蚊子, 我的黄热病疫苗白打了), 而且有(地下水)游泳池。我们在整个行程中, 每个酒店都没蚊子, 但个个有游泳池:


好了, 下面介绍些照片和视频。

马拉河里的河马。河马不吃肉, 但它的牙齿却非常锋利, 咬肌相当强大。河马的真皮厚达一吋, 加上数吋厚的皮下脂肪, 散热不易。它上岸吃草后常常急于回水中泡凉。此时若有生物挡道, 它是毫不客气的。几年前有位中国游客就是这样被河马咬死。角马渡河时河马也是危险因素之一。


鳄鱼常常和河马呆在一起:

 

鸟类常在河马身上吃虫, 达成互利共生现象。双方都有好处:


 Amboseli 国家公园的大象群:


大草原猴不大, 成体只有5公斤左右, 不怕人:


犀牛相对其他大型动物, 比较少见:


长颈鹿是大家熟悉的动物。据说就是中国古代传说的麒麟:


大角斑羚是现存最大的羚羊, 肩高可达1. 8米:


汤氏瞪羚体态较小, 眼睛下方有黑色斑纹, 側腹部有长且较宽的黑条纹:


黑斑羚行动敏捷, 奔跑迅速。屁股上的"川"字黑条纹让你不会认错:

 

狒狒是非洲特有的野生猴类, 个头很大。这只是狒狒王:


雄狮基本不捕猎, 它们靠母狮养活。一只雄狮和几只母狮组成一个大家庭(像穆斯林?):


猎豹 Cheetah是已知跑得最快的陆上动物。追逐猎物时速可达110公里:

 

花豹 Panthera pardus 又名金钱豹。与猎豹相比, 花豹体型较大,身上的斑纹为玫瑰状的空心斑,看上去更健壮。 一个更容易区分它们的特点是,猎豹的面部有两条“泪纹”,而花豹没有:

 

东非大裂谷在这一带形成一连串的断层湖, 都很深。有咸水的, 也有淡水的。不论咸水还是淡水, 鱼产都很丰富。也因而是鸟类的天堂。这是纳库鲁国家公园的白鹈鹕, 它们最明显的特征是嘴下带有一个喉囊,可以自由伸缩,是储存食物的地方。白鹈鹕也是候鸟, 春节飞迁至欧洲东南地区繁殖:


珠鸡原产地就是肯尼亚。体长约50厘米。面部淡青紫色。喙强而尖。颈细长,从头后至颈的中部有针状羽毛。现已在中国大规模人工驯化饲养成功:


秃鹳是大型鸟类。身高约120厘米, 体长110-130厘米。常待在狮子擒获猎物旁边等待残羹剩饭:


在水源充足的地方, 莊稼还是长得不错的:


孩子们早上去上学, 路上还要兼为家里捡烧饭的柴火。这使我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的艰难生活:


(待续)

 

冰星 发表评论于
那个有游泳池的地方,我们也住过。
小百脸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真正幸苦的只有马达加斯加, 其他的都不算啥。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一次十国很辛苦啊。但是值得!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