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1)·春归何处》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2)无行路(3)。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4)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5)飞过蔷薇。
1. 清平乐:词牌名,正体为双调八句四十六字,上阕四仄韵,下阙三平韵。
2. 寂寞:此处意思是安静、寂静。
3. 行路:(春天)来去的踪迹。
4. 换取:呼唤。这里以及下片问取中的“取”字为语气助词,无实意。
5. 因风:顺着风势。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豫章先生,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是继欧阳修、苏轼之后北宋的另一位文豪。黄庭坚出生于官宦家庭,父亲黄庶是王安石的同榜进士。黄庭坚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及第。然而,黄庭坚一生都处于新旧党争的漩涡之中,他仕途坎坷,最终死于贬所。直至宋高宗时代才追封其为太师、龙图阁直学士,谥文节。
黄庭坚诗词兼修,诗名尤盛,与苏轼并称“苏黄”。黄庭坚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在诗歌上他主张袭用古人章句,赋予新的涵义。其“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两种创作技法,对后世影响深远。黄庭坚又是著名的书法家,他与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
黄庭坚有《豫章黄先生文集》30卷、《山谷琴趣外篇》3卷收录其作品。黄庭坚的弟子任渊另著有《山谷诗集注》20卷,《后山诗注》12卷,《山谷精华录》8卷。黄庭坚现有2100余首诗和192首词存世。
影响力评分: 4
宋雨:黄庭坚出生于官宦家庭,祖上六代为官,且都有学问。他的父亲黄庶虽然官做得不大,但也是进士出身并通晓诗文。黄庭坚的名“庭坚”是上古“八愷”之一的名。据《左传》记载,他们是五帝高扬氏的八位有德有才的子孙,被百姓尊称为八愷,意思是八个善人。给孩子取这样的名字,可见父亲的殷切希望。
唐风:黄庭坚从小显露出过人的才华。据记载,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年仅6岁作的黄庭坚作了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如果说骆宾王6岁时所作的《咏鹅》是小朋友的名诗的话,《牧童诗》则完全是成年人佳作的水准。一个6岁的孩子,能够写出后面那两句是令人惊叹的。
宋雨: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比苏轼年轻8岁。苏轼与他的几个弟子相识的过程以及与他们的关系,其实各不相同。比如秦观先是把自己的诗文寄给苏轼请他指点,后来为了引起苏轼的注意还用了一点小伎俩。而黄庭坚的诗文则是先被苏轼赏识,之后又过了十几年两个人才见面。
唐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当时的知名学问家、黄庭坚的岳父孙觉见到苏轼,请他在文人圈子里提携一下入仕不久的女婿。此时东坡已经读过黄庭坚的诗文,他说:“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也,何用我称扬。” 大意是说黄庭坚是大人才,他不用找人家人家就会找上门。要么就是他不想出名,从而人家得不到他。哪里需要我举荐。
宋雨:苏轼的仕途不顺,命运多舛。我发现他最重要的两个弟子秦观和黄庭坚与他高度一致,基本上是荣辱与共。这里面显然有门派和政治的原因,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站队”的问题。在政治上站在旧党一边、在文学上跟东坡学习、切磋,这是黄庭坚和秦观的选择。
唐风:黄庭坚与苏轼交往的过程反映了他的人品。元丰元年(1078年),33岁的黄庭坚时任大名府国子监教授,他开始与苏轼有书信往来和唱和。然而就在第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在迫害苏轼的“黑材料”里面,就有苏轼与黄庭坚的唱和之作,于是黄庭坚受到御史台的调查。此时他完全可以说自己从未见过苏轼,不了解他,甚至可以落井下石。但黄庭坚却对御史台说他认为苏轼是忠君爱朝的的君子,于是他受到罚金的处分。
宋雨:又过了7年,到了高太后垂帘听政的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朝政转而倾向旧党,苏轼被召回京师,这时候黄庭坚和苏轼才首次见面。苏黄在京供职相处三年多,有极多的往来,其间诗词唱和就达近百篇。与此同时,秦观、晁补之、张耒等文人雅士齐聚苏轼门下,他们志趣相投,经常切磋诗文,鉴书赏画,被传为翰墨友谊的佳话。
唐风:经过这段切磋,黄庭坚的诗词和书法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时人开始将其与苏轼类比,并称“苏黄”。但黄庭坚依然保持对苏轼的尊重,始终坚持弟子之礼。在苏轼后来再次被贬后,黄庭继续对苏轼保持情谊和弟子礼仪。黄庭坚的仁义宽厚,心胸开阔,力行孝道等品质是一贯的。
宋雨:很多人认为,在苏轼的弟子中,影响力最大的是秦观,这多是今天人们的看法。其实要说全面,黄庭坚显然比秦观略胜一筹,他在诗、词、文(稍弱)和书法等方面都可以跟苏轼类比,是那个时代的大学问家。特别是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该诗派倡导的“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等创作技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唐风:黄庭坚的词与其诗相比,贡献略小,但也是别具一格的名家水平。他学习柳永和苏轼,集婉约与豪放为一体,形成了硬朗、清空、细腻、迷离等特点,对南宋的姜夔、辛弃疾等人都有影响。有趣的是,历代评论家对黄庭坚词褒贬不一,即便是对同一首词,也常有大相径庭的看法。然而,现在我们鉴赏的这首《清平乐·春归何处》,却是众口一词的佳作。
宋雨:词的一开始就是问句:“春归何处?” 用现代大白话说就是 “春天在哪里?” 这让我想起了儿歌《春天在哪里》。这首歌的词作者或许受到黄庭坚词的影响,因为歌中也提到了黄鹂。
唐风:今天很多歌词作者的都是了解古诗词的,如这几年的新歌《知否知否》显然化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而琼瑶作词的《一帘幽梦》就是借用秦观的“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八六子》)。琼瑶熟悉古诗词且对其情有独钟,除了《一帘幽梦》之外,她的小说《水云间》、《几度夕阳红》、《心有千千结》、《庭院深深》、《翦翦风》、《彩云飞》等等,其名均取自唐诗宋词。
宋雨:此刻,作者感受到的不是春光旖旎,而是春天“寂寞无行处“ — 无声无息地就消失了。作者将春天拟人化,此处“寂寞”不是形容他本人作为主体的孤单,而是形容作为客体的春天消失时悄无声息。这句不禁让人想到白居易的“长恨春归无觅处”(《大林寺桃花》)及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浣溪沙》)。
唐风:黄庭坚博览群书,不可能不熟悉这些前人的名篇。然而,这首词跟一般的叹春、惜春诗词有些不同,它不写具体的花开花落,只说一个拟人化的、同时又抽象化的“春”,一遍遍问询它的去处。
宋雨:后两句“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种表述不符合我的心理定势。你如果思念离去的春天,有人又告诉你春在哪里,你难道不应该去追逐春天的脚步吗?怎能通过唤回来而留住春天呢?
唐风:古人的伤春悲秋,深层次的是意向是对生命短暂、年华易逝的伤感和无奈。春天象征着年轻的生命,人们希望它长久地留在躯体里。在这样的愿望之下,去“追”消逝的春天反倒是不太符合逻辑。北宋诗人王令的“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送春》),反映的也同样是“换取”的期望。
宋雨:上阕四句,作者无法得到春天的去处,于是下阕继续询问:“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古诗词中不少写到春天的诗词都提到黄鹂,比如我们先前解读过的杜甫的《蜀相》和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拍摄飞鸟是你的业余爱好,你对黄鹂熟悉吗?它是春鸟还是夏鸟?
唐风:鸟的地域性比较强。这里所说的黄鹂是亚洲种,美洲和欧洲是没有的。美国的几种oriole(金莺)是它的亲戚,羽毛也带着黄色。黄鹂在中国很多地方是候鸟,在中原和长江流域,它们在春秋两季短暂停留。
宋雨:可惜黄鹂“百啭无人能解” ,作者倍感无奈和郁闷。两者无法沟通,鸟儿帮不上忙。这时一阵清风吹过,黄鹂便顺着风势飞过蔷薇远去了。作者一无所获。“因风飞过蔷薇”中“因”,意思是顺着、趁着的意思。
唐风:这首词就这样淡淡地结束了。但我们能够感受到词人心中的寥落。他因春天无可挽回的消逝而感到惆怅,然而又无处觅得安慰。这种丧失感和无能为力的遗憾,我们今天在读这首词的时候,依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
宋雨:说一个题外话。本词上阕押韵很好,但下阕用普通话读起来却是不押韵的,三个韵脚字“知”、“鹂”和“薇”,在普通话中各自有自己的韵母。这是怎么回事呢?
唐风:那个时代的学人,押韵和平仄是童子功,一般是不会出错的。在《平水韵》里,“知”和“鹂”位于“四支韵”,“薇”在“五微韵”,两个韵部为邻韵。在作古体诗(非律诗和绝句)和词的时候,“邻韵通押”是允许的。这在清朝出版的《词林正韵》中定义得很具体。
宋雨:那个时代人们的语音里,这三个字应该是押韵或大致押韵的。实际上今天中国的一些方言,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方言,保留了一些古音。在这些地区,“知”念 di,“薇”念mi,它们不就跟“鹂”(li)押韵了吗?
唐风:是这样的。用江浙、福建、广东等地的方言念唐诗宋词,往往押韵得更好。特别是这些地方的方言还保留了入声。用保留入声的方言念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声声慢》、岳飞的《满江红》、苏轼的《念奴娇》等,听起来押韵且很有味道。而在普通话中,很遗憾入声完全消失了。
宋雨:现在我们在回到这首小词。假如它是一个弱冠少年的春游之作,那是对春天的赞歌;假如它是酒席间风流士大夫赠与歌女的应景之作,那是漂亮的逢场作戏;假如它是文人间的唱和,那会是让对方钦佩的佳作...... 然而,都不是。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蔡京等人以“幸灾谤国之罪”将黄庭坚贬至荒蛮的宜州(今广西宜山县)。这首词写于崇宁四年(1105)春天他在宜州贬所。同年五月,也就是刚过两个月左右,他便溘然长逝,享年60岁。
唐风:所以我们总是说,了解创作背景对理解诗词作品至关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能够体会到人生即将谢幕的黄庭坚对春光一去不回的无比沉痛和惋惜。这首词,反映了对他对生命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无奈。这样一种痛彻的感情,若换成秦观,定会写成"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而在黄庭坚笔下,他却仅以黄鹂飞过蔷薇来表达。这是黄庭坚的含蓄、空灵与深刻。
Spring (To the Tune of Qingpingyue)
Where has Spring gone?
No trace left on the lone path.
If anyone knows her whereabouts,
tell her to come back, please.
Spring gone, no one knows where.
Except the oriole that keeps twittering
with an inexplicable message,
riding the wind over the roses.
(译文摘自网络)
【论坛中与网友交流。点入位于最下。】
《唐宋韵》41.《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 - 唐宋韵 - ♂ (38739 bytes) (166 reads) 10/13/2023 18:49:26 (2)
《唐宋韵》41.《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 - 唐宋韵 - ♂ (37912 bytes) (771 reads) 10/13/2023 18:46:35 (6)
《唐宋韵》41.《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 - 唐宋韵 - ♂ (37912 bytes) (169 reads) 10/13/2023 18:45:1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