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春 欧洲印象19 德国:温暖宁静的特里尔古城

云游四方,一路风尘。云烟人生若白驹过隙。随心所欲地涂鸦乃人生之梦。静心赏音乐练瑜伽玩博客走世界,也是一种修炼。

申明:本博客所有博文皆为原创,本人保留著作权。禁止一切商业化转载及盗用行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2008春 欧洲印象19 德国:温暖宁静的特里尔古城

2008年5月5日星期一第十一天

夕阳西下时分,我们踏入特里尔(Trier) 城。

位于莱茵河支流摩泽尔河岸的特里尔(Trier) 是一座人口十来万的小城。出发前研究行程时因对其知之甚少,特地上网查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历史上特里尔居然有“第二罗马”之称,公元前50年,奥古斯都大帝率领罗马人转战南北创立了疆域辽阔的罗马帝国。公元一世纪罗马人在特里尔地区规划城池,并完成城市的基础建设。三世纪末,特里尔发展成为罗马帝国重要的行政中心,成为四帝共治时代的首都之一。作为与罗马、巴黎和伦敦并立为欧洲四大文明古都,特里尔尤为骄傲的是其拥有罗马以外规模最大的古罗马建筑群遗址,这些古迹成为了解和研究古老罗马帝国文明和艺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因此,特里尔在欧洲文明发展史上的意义非同小可,她对于德国,乃至整个欧洲历史、文化、和艺术发展都具有不可小觑的地位。没想到意外捡了个宝。

很幸运今天住在特里尔城内的酒店,晚餐后见时间尚早,问酒店前台要了一张地图,六个人结伴出去逛街。

没有导游陪同没有当地向导指路,一行人毫无目的地在特里尔小城闲庭信步。

根据地图标记,小城留下许多古罗马帝国时期的遗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的就有尼格拉城门、圆形露天竞技场、凯撒浴场、芭芭拉浴场、皇家王室、罗马桥、伊戈勒尔纪念碑、特里尔大教堂、圣玛利亚教堂等。

刚才在大巴上匆匆领略了遍布小城的古迹。眼下日头已落,无心寻觅残垣断壁的古堡宫殿,在石砖铺地的街上随意走走,脚踏实地的感受一下古老小城的人文气氛 。

街道上行人不多,见当地人相遇,彼此间亲切地点头问候。尽管语言不通,能感觉出小城人与人之间的热情和温暖,小城与大城市就是不一样,人与人关系如家人般亲近。

街边二三层高的小楼,各色山墙如画一般。这种样式的建筑仿佛成了德国民居建筑的标志。教堂很多,走几步就见一座古风十足的教堂建筑。

不知不觉逛到一片开阔地,她就是地图上标注的中央市集广场(Hauptmarkt),特里尔的城市中心。

广场周围耸立着许多德国特色的老建筑,色彩艳丽的几何图形外墙争相斗艳。现在是晚上八点。广场边购物街的商店已关门歇业,广场上冷冷清清,只有广场中心的喷泉不知疲倦地喷涌出水花。喷泉中心是威武的人物塑像,塑像四周环绕着可爱的小天使。广场上立着一座十字架纪念碑。碑上刻着我们看不明白的文字。后来问导游才知,喷泉建于1595年,塑像上的人物是圣彼得,特里尔城市的守护神。小天使们代表圣彼得正义、智慧、力量、和节制的美德。十字架碑(Marktkreuz)由特里尔总主教亨利一世立于公元958年。碑面的拉丁文字“Henricus archiepiscopus Treverensis me erexit”意为“我由特里尔大主教亨利一世建造”。

夜幕低垂,周围一片寂静。上班的人回家了,小城没有喧闹的夜生活。路边小楼透出桔黄色的灯光,温暖静谧。唯有我们这些夜猫子在街上东游西逛。

 

2008年5月6日星期二第十二天 

特里尔是卡尔•马克思的诞生地。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信仰者,许多中国游客特来此拜访社会主义思想的开山始祖。随着日渐增多的中国游客来访,特里尔人对社会主义思想家马克思的看法也在改变,他们认可马克思是十九世纪著名哲学家之一。

一大早,我们前往特里尔市布吕肯街10号的马克思故居。小楼前驻足凝望,灰白色外墙,棕黑色的门楣和窗沿、天蓝色的窗扉,一座普普通通的三层楼民居,1818年5月5日,影响世界的一代伟人诞生于此。

因思想和政治见解与资本主义观念不同,完成《共产党宣言》后的马克思不得不四处流亡,先后在法国和英国居住,最终客死他乡。具有明显社会主义倾向的德国社会民主党为纪念马克思,把已变成铁器铺的小楼买了下来,于1928年建立了马克思故居。二战时期,小楼被德国纳粹占有,楼内文物洗劫一空。二战结束后特里人于1947年将小楼改建为马克思恩格斯纪念馆。人已去但楼未空,“共产主义的幽灵”仍然在小楼里徘徊。

又来到中央市集广场,大白天的广场景色与夜幕下大不一样。脚下的广场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城市中心,现代的商业街和古老的历史建筑群皆汇聚于此。

沿广场向左走不远就是尼古拉城门(Porta Nigra)。古城门约建于二公元,城门由古罗马人惯用的巨型砂岩垒成,数千块重达数吨的砂岩巨石被铁链一块块紧紧地连接固定,巨大的城门坚固无比。两千多年来风化日晒,砂岩变成了黑锈色,故人们又称她大黑门。抚摸那沾染历史尘埃的黑色巨岩,我仿佛亲自走进遥远的古罗马岁月,摩泽尔河畔远近闻名的大都会,罗马帝国时代的辉煌印记。古罗马人在欧洲立了无数座城门,尼古拉城门是迄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

广场另一侧是圣彼得特里尔主教座堂,由古罗马帝国皇后海伦娜在公元三世纪发起建造。根据基督教传说,海伦娜是一位圣人,她找到了耶稣基督受难时的十字架和基督的外衣。并将被视为圣袍的基督外衣带到圣彼得特里尔主教座堂。无法考证圣袍的真实与否,但她的故事传达了教堂的神圣和荣耀。

圣彼得特里尔主教座堂在中世纪遭到部分破坏,文艺复兴时期恢复的教堂建筑仍保留着高达二十多米的古罗马墙。教堂入口处巨大花岗岩石柱也传承古罗马建筑风格。

圣彼得特里尔主教座堂与圣母升天教堂彼此相连,由迴廊彼此相通。从来没有见过二座教堂离得这么近。虽然后者晚建了近千年,但两座教堂的建筑风格十分和谐。圣母升天教堂以十字架延伸出的园形拱顶而形成的圆形建筑,完美体现了古罗马建筑的审美特征。

移步圣彼得特里尔主教座堂内,圣徒们大概刚刚作完祈祷正在满怀深情地唱赞美诗。纯净舒缓的歌声在教堂上空悠悠回响。悄悄地找一处坐下,感受平静虔诚的一刻。

漫步在广场另一侧的商业街。特里尔的街市与小城的风格一致,没有特别招摇的时尚名牌店,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切随处可见。出乎意料的是满街的花店,尤其是代表爱意的玫瑰花。

离开特里尔的路上才发现特里尔城外环绕着青山绿水,山坡上翠绿一片,种满葡萄树,摩泽尔河是德国著名的葡萄酒产区哦。可惜没有机会好好品尝一下当地美味的葡萄酒。作为匆匆过路的游人,无论古罗马遗址还是伟人故居,一切有趣新奇。但特里尔更让人怀念的还是小城特有的安宁温暖,那种人与人间的热情淳朴与和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