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给好人,地狱给坏人。
什么样的人是好人,大略地说,关心别人爱护别人胜过爱自己的人。
什么样的人是坏人,大略地说,爱自己胜过爱他人的。
人鬼情未了中的坏人死后直接去了地狱。
这种理解当然正确,但是理论性不够。
理论化一点儿,就可以说,强化联系的上天堂;割断联系的下地狱。
联系就是本来的样子,天堂的样子。
割裂则是后来的样子,地狱的样子。
这其实可以从平常的作为中感受到: 做了让别人受益的事,心情会愉快。伤害了别人,心情会郁闷。天堂地狱已在心间。唯一差别,就是强化联系还是割断联系。
好,重点来也:
汉语,就是联系的语言。
西语(其实俺只了解一点儿英语),就是割裂的语言。
以“是”为例:汉语就一个“是”。无论人称数时态,所有的不同情况都忽略,专注于本义,这就是联系。
英文则amisarewaswerebeingbe一大堆。
纯就意思本身而言,amisarewaswerebeingbe的意思都一样; 但根据情境不同,外在形式就发生了诸多变体。这些变体互不通用,该am 就不能 isarewaswere. 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差别的地方搞人为的割裂与区分,以致彼此间水火不容。这就是割裂。
所以,汉语可以对应神的思维(姑且如此说);西语则可以对应撒旦思维。
神自有永有,自足永足。不依赖任何差别。
撒旦则依他而有,失他即灭。完全依赖差别。
所以汉语弱化差别;西语强化差别。
强化差别在意识中的反映是:
1. 我独立于他人与世界。
2. 我与他者之间存在一个差别:我与非我;我有与非我有;我知与非我知
3. 我要征服他者,把非我者变成我。
这三个特征可以概括西方的哲学历史文化与语言。
我与他者的关系就是杀伐掠夺,其合理性在物质上就是强必凌弱;在认知中就是所谓逻辑。
有人吹嘘西方逻辑清楚,其实不过是说意识中的对立清楚,以我来统治他者的方式清楚。
如同右手抚摸左手,产生感知,其实只是得到了一次清晰体验。并没有产生实际的新东西。
逻辑对问题的阐述所谓清晰也如此。如果本来不清晰,那么有逻辑也没有用。如果本来清晰,那么逻辑还是没有用。
以为逻辑有用,这种思想本身就是割裂思维。
对地球来说,阳光并不照亮黑暗,反过来,甚至可以说阳光产生了黑暗。
光与暗的割裂与对立才产生谁是谁非的问题。如果没有割裂,光与暗是一。
是一,就没有对立,没有斗争,没有自己的手拍自己的胸脯说:我真棒。
这一的情境,我他为一,我物为一,已知未知为一,清晰混沌为一,就是天堂。
离开此境,就不是天堂了,虽然也没有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