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在中国官方话语中,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是全球化的杀手,正在阻止全球化的发展,但是这种话术基本上是以中国一国的利益为中心的,而什么是全球化,为什么全球化要被重新讨论,是否有必要重新开始新的全球化,这些都是一些问题,而本文抛砖引玉,写一点我的个人感受和理解。
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不断加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和动力。然而,近年来,全球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甚至遭到了破坏。
全球化被破坏的原因
全球化被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经济发展不平衡。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这导致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民众对全球化的不满,甚至出现了反全球化的浪潮。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经济,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这导致了国际贸易的增长放缓,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受到阻碍。
新冠疫情的冲击。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导致全球经济和贸易受到严重冲击,全球化进程也因此遭遇了重大挑战。
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这也给全球化进程带来了负面影响。
全球化被破坏的后果
全球化被破坏,会给世界经济和社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化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全球化被破坏,会导致国际贸易和投资减少,进而影响全球经济增长。
全球贫富差距扩大。全球化被破坏,会加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从而导致全球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社会矛盾加剧。全球化被破坏,会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民众对全球化的不满,从而加剧社会矛盾。
然后我们来聊一下为什么不是西方国家,而是中国,才是全球化真正的杀手,这里的杀手不是说中国反对全球化,而是说中国积极拥抱全球化,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全球化的机遇,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最大的利益,但是背后的隐忧是,中国在充分参与全球化之后,逐渐的成为了真正扼杀全球化的杀手,让全球化无法继续进行。
下面是几个具体的分析。
1. 强迫技术转移,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产业链转移而快速建立的全方位产业,其中主要是外资投资进行的主动技术转移,还有一部分是强迫技术转移,包括技术偷窃等等,我个人认为还是小部分,大部分还是通过外资主动进行的产业链转移时做到的技术转移。这个危害就是因为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不够,中国可以迅速发展出自己的产业链,但是同时把其它先进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的产业链产生了毁灭性的后果,这个也是中国的发展对于发达国家全球化最大的危害之一。当然,作为一条鲇鱼,中国的这种技术弯道超车,全面中国制造的国产化,反向也会推动一些产业的快速迭代和发展,这里面有个平衡。中国的高铁,核电等等产业都是这种技术转移(包括自愿和强迫)后的结果。很多企业在垂涎中国市场的同时,自觉不自觉的就发现自己的核心技术被转移到了中国,而后果当然是母国的产业被彻底摧毁。
2. 贸易保护主义,中国虽然一直反对西方对于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但是其实中国才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执行者,我有另外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中国在加入WTO之后,如何利用WTO的规则,还有一些强行的政策,进行大规模的贸易保护主义,阻止其它国家的产品,尤其时服务进入中国市场。当然,这其中有很多是因为政治的因素,但是效果是把其它国家有强大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排挤在中国市场之外,而同时大力扶持国产替代。不仅仅对于发达国家的全球化是个打击,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有非常不公平的地方。比如,对于海外的社交媒体和通讯服务,在中国是几乎全面封杀的。
3. 追求全面国产替代,这种做法是中国政府一直的做法,其中当然有安全方面的考虑,但是更多的效果是,任何中国市场上有的利益机会,都会被国产替代占领,大到大飞机,小到三文鱼,而且更加有趣的是,中国市场需要的是海外品牌和国产替代的结合,比如中国产的三文鱼,会冠上“挪威三文鱼”大卖,不懂的人还以为中国真的从挪威进口了大量的三文鱼,但是其实都是国产替代,最多是进口了挪威的三文鱼鱼苗而已,很多连鱼苗都是国产培育的。这种政策,对于其它国家几乎都是无法对抗的,因为多数国家的企业都是单打独斗,而中国是国家政府支持的进口替代政策。
4. 低人权优势,中国虽然是号称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其实在人权,自由,环保方面,一直都是让步于经济发展的,当然后面的主要原因是,唯有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才能证明中国GCP一党专政的合理性,就是用经济发展替代政治改革,但是这种“工业斯巴达”的后遗症,就是相信只要压低成本,继续内卷,就可以打败全球所有的竞争者。这个政策对于发展中国家是致命的,因为很多和中国经济水平相近的国家,都有提高人权水平,促进自由流动的基本诉求,但是面对中国的这种体量的竞争,他们要不就是放弃,或者就是被迫加入竞争。
5. 选择性忽视知识产权,凡是中国本身没有优势的,都是选择性忽视知识产权的方向,对比于印度还是停留在仿制药等少数行业,中国几乎在从文化到高科技等等各个方面都忽视知识产权保护,让国外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其优势在中国进行竞争。这个对付的主要是发达国家。
6. 产业黑洞化,中国的产业内卷是全球闻名的,但是有个很大的问题是,中国产业内卷的外溢,凡是中国可以生产的,全球其它国家都会寸草不生,唯一可以通过中国产业获利的是,极高端的部件,和中国缺少的原材料,对比西方国家长期坚持全球化,进行积极产业转移,中国几乎就是产业转移的终点,成为一个全球化的黑洞,所有的产业进入到中国,最后都会让全球其它国家的类似产业被摧毁。中国的产业黑洞化,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发达国家是个比较积极的倒逼提升,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就是完全不留任何空间的打压。
总结一下,为什么我说中国是真正的全球化杀手,而不是西方国家(即便有一些贸易壁垒)
中国的产业发展模式基本可以总结为,引进外资,带入技术,大规模制造出口,消化吸收核心技术,全面国产化替代,大幅度降价出口,消灭其它国家类似产业。中国模式的特点是“大政府,低福利,高投入”,充分利用中国的巨大市场,和出口带来的巨大贸易顺差,同时进行进口替代,就是说尽量把自己通过全球化挣来的钱,再在内部通过自己的投资建设,形成更大的基础设施优势(当然也有相当部分是过度投资,甚至是浪费),从而全面追赶发达国家,打压发展中国家。
对于发达国家,中国一贯号称自己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强迫技术转移,设置贸易壁垒,通过低人权优势,选择性忽视知识产权,进行全面的进口替代,削弱发达国家的竞争力。中国基本上需要的是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和部分高端的部件,但是木点就是海量贸易顺差,提升经济竞争力。
对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则宣传自己是准发达国家,是西方国家的替代者,通过选择性贸易扶持,低人权优势,产品的进口替代(是的,即便是发展中国家的少数优势产品也是进口替代的目标),选择性削弱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
中国作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在充分利用和压榨农民工的基础上,采用国家资本主义模式,同时极力压低国民的福利水平,为GCP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同时让国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代价是,对内环境污染,人权压迫,福利缺位,对外贸易顺差,经济矛盾,产业黑洞化,最终成为了全球化的杀手。
全球化到中国这里就停步不前了,如果没有西方国家的积极破除对于中国产业和中国制造的完全依赖,主动打破以“中国制造,全球消费”为模式的全球化怪圈,全球化就真的会被终结了,从2017年开始的全球化重新塑造,是新的全球化的起点,未来还会有很多的坎坷,但是新型全球化的未来是全球大势,不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