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坎儿的记忆中,那段时光仿佛笼罩在陈莲开老师和关文芳老师的身影下。他们两位,一位是算术课的严谨引领者,一位是语文课的温柔守护者,共同编织了坎儿小学时代的学习生活。
陈莲开老师,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下的眼神总是显得那么锐利。她瘦削的脸庞和薄唇,似乎总是紧绷着,透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她的话语如疾风暴雨般猛烈,不善于说理的个性更让人敬畏三分。而关文芳老师,却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存在。她有着明亮的双眼,面目和善,声音轻柔,笑起来时脸颊上的小酒窝仿佛能温暖整个教室。她总是循循善诱,让人感受到说理的魅力。
有一天,坎儿带着一个心爱的铁环上学,那是父亲亲手为他制作的。然而,在算术课上,不慎弄出的响声却引来了陈老师的严厉斥责。他一声令下,将铁环收缴上去,从此再也没有归还给坎儿。那一刻,坎儿的心如同被重锤击打,痛彻心扉。
那个铁环对坎儿而言,不仅仅是一个玩具,更是父亲深深的爱意。父亲工作繁忙,言语不多,但为了让儿子开心,他毅然决定亲手制作一个铁环。他环顾四周,找到了家里用来坐饭锅的三脚架,小心翼翼地敲下圆环,然后耐心打磨,直到它变得光滑可玩。父亲的双手并不灵巧,这一点坎儿深有体会,因为他自己也遗传了这一点。但是,为了儿子,父亲却用那双笨拙的手制作出了那个珍贵的铁环。
陈老师的行为让坎儿难以理解和接受。他觉得陈老师过于严厉了。而且陈老师还将铁环送给了关老师的儿子玩。坎儿看见了却不敢上前索要,因为他胆子小、性格不够强悍、也顾及到关老师儿子的身份。他甚至不记得当年有没有向父亲报告这件事,他想即使告诉了父亲,父亲也不会去学校找老师要回铁环,因为父亲不想生事端。而且错在他自己,因为他在课堂上弄出了声响让老师生气了。
几十年后的小学同学聚会上坎儿再次遇到了关老师和她的女儿陈莉莉。他鼓起勇气向陈莉莉问起当年的那件事。陈莉莉态度诚恳地回忆起当年确有此事并表示遗憾。她的弟弟当年很喜欢那个铁环,但她当时并不知道铁环的来历。坎儿表示并不怪她和她弟弟,只是惊讶于她竟然也记得这件小事。他们的记忆仿佛两颗水滴虽被不同的海浪带向不同方向却都源于同一片海洋共享着同样的记忆。
这件事让坎儿铭记一生并非因为他斤斤计较,相反他性格宽厚很多事情都不会放在心上。但这次不同因为这个铁环承载了父亲的爱意和自己儿时的欢乐所以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关文芳老师的丈夫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在文革中夫妻俩遭受了无尽的折磨。那一年学校停课闹革命之后他们被下放到农村小学再也没有回到县城的学校任教。多年后小学同学聚会时关老师沉默寡言,显然文革的伤害仍然深深影响着她。在餐后的舞会上坎儿邀请关老师共舞,感受到她步伐的沉重仿佛背负着千山万水的跋涉之苦……
几年后听说关老师去世了坎儿心如刀绞。而陈教导主任更早离世据说在文革批斗中被学生们打得很厉害。又听说陈莉莉同学中风长期卧床几年后竟成了植物人让人唏嘘不已。这一家人历经了太多的磨难和苦痛。
回顾往事坎儿认为陈莲开老师当年处理铁环事件的方式过于粗暴。对于一个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应该以教育为主,关怀为上,而不是简单地以罚没财物来代替说理。这样的教育方式无疑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也让人对教育的本质产生了思考。